《托尔斯泰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8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名作家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传》2. 主要教学内容: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课文的结构分析,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解读。
三、教学重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课文的结构分析,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解读。
四、教学难点1. 课文的深层含义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名作家的尊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分析课文的结构,解读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2. 分析课文的结构,解读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的文章。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感想文章。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写的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的文章,以及关于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感想文章的质量。
朗读、勾画,记忆重点。
讨论交流 答案预设:本文以托尔斯泰晚年的内心变化为行文轨迹, 从自我的迷乱到自我的拯救,从绝望到抵御绝 望,从关注世界到反省心灵,从追求外界的肯 定到质疑自身的灵魂,将一颗高贵的美好的心 灵慢慢浮现。
可归纳为迷失一一探索一一肯定 ——战斗——忏悔。
讨论交流 答案预设: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托尔斯泰的迷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托尔斯泰迷失之 后的求索。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托尔斯泰求索之 后的确认。
第四部分(第11 —17自然段),托尔斯泰确认 之后的战斗。
第五部分(第18— 27自然段),托尔斯泰的忏 悔。
讨论交流 答案预设:本文以大师植入大师内心的形式,揭示了列 夫•托尔斯泰的心理变化,赞美了他对自己灵 魂的高度自省,对民众的真诚悲悯,对世界的一、托尔斯 两位伟大作家 请学生读一点通学案课前预习单两位 泰、罗曼 的生平、代表 作家介绍,指导学生进行勾画。
罗兰相关 作、思想介 提问一:结合一点通学案P123页活动 .、亠、、/ >rz.、t文学常识 绍。
三,梳理文早中介绍的托尔斯泰晚年 导入 重点介绍托尔思想轨迹。
二、整体感知 斯泰提问二:结合托尔斯泰的心路历程, 课文,梳理文 章结构活动一:指导 学生在课前预 梳理文早结构。
提冋一:请归纳本文王体思想。
三、语段研 习的基础上, 提问:托尔斯泰为什么会陷入迷失? 读,突破重难 梳理文章结 提问: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归宿毕竟 占 八、、构。
在民众身上?四、拓展延 活动二,归纳提问1:作者为什么要穿插一幅肖像伸,特色探究本文主题思 想。
活动一:分析 托尔斯泰心灵 痛苦的原因。
活动二:托尔 斯泰的希望在 民众身上成因 分析。
活动三:对托 尔斯泰肖像图 作用分析。
活动四:托尔 斯泰与卢梭忏图?提问2 :托尔斯泰的“战斗”体现在 哪些方面? 提问:作者将托尔斯泰和卢梭的忏悔 进行比较,用意何在? 提冋:本文写作特色有哪些?出。
《托尔斯泰传》教案教案:《托尔斯泰传》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托尔斯泰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3.能够通过阅读小说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掌握《托尔斯泰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1.对《托尔斯泰传》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2.理解小说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读第二课时:情节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托尔斯泰传》的情节,帮助学生整理小说的基本情节框架和主要事件。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最后由每组派代表汇报。
第三课时:人物形象分析教师介绍《托尔斯泰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古拉·莱文、索菲娅·阿诺洛夫娜、伊瓦·伊里奇·奥比洛多夫等。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和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演示、展示海报或小组报告等形式表达。
第四课时: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托尔斯泰传》中的主题和人生哲理。
学生可以讨论小说中的道德观、家庭观和宗教观等与人生意义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小组辩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课时:名言摘抄教师引导学生从《托尔斯泰传》中选取一些经典的名言或句子进行摘抄,并解释摘抄句子的意义和所表达的思想。
学生可以把摘抄句子制作成海报或展板,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六课时:评价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托尔斯泰传》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并总结学习成果和体会。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由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五、教学资源:1.《托尔斯泰传》小说原文和中文版;2.相关介绍和解读《托尔斯泰传》的资料;3.黑板、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
六、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3.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作品质量;4.学生最后总结发言的思路和观点。
《托尔斯泰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体系。
2.分析《托尔斯泰传》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俄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托尔斯泰传》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托尔斯泰传》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通过对托尔斯泰生平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思想演变和文学创作过程。
本课程将分析该作品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3.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和文学成就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基督教人道主义、农民社会主义和反战思想等。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上。
本课程将通过对《托尔斯泰传》的解读,探讨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托尔斯泰传》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托尔斯泰传》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教学安排1.第一周: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托尔斯泰传》。
2.第二周:分析《托尔斯泰传》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3.第三周:探讨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和文学成就,进行课堂讨论。
4.第四周: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托尔斯泰传》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次数、观点深度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轩昂、侏儒、犀利、粗制滥造”等重点词语。
(2)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精彩的外貌描写,感受托尔斯泰的独特魅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尊重和欣赏伟大人物的美好品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文中的外貌描写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2、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语言的深刻内涵,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就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世界,去感受他的魅力。
(板书课题:列夫·托尔斯泰)(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汇编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收集整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2、能力目标:⑴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⑵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__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
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
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品评语句,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同学们,似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投影)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奉诗集《银弦集》。
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等奖课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位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安妮莎莉文,并且了解了她们的感人事迹。
这节课我们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生活,去探索她们的内心世界。
二、分析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知道了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一是海伦凯勒的学习。
那么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解决:莎莉文老师用了哪些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教育这个特殊的残疾儿童海伦凯勒的?海伦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地狱走向天堂的呢?下面我们先看看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讨论题。
请大家分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配问题]讨论题(幻灯片显示)1.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我识字?哪些词语反映出我学会拼写单词的过程和心情?(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的6—7,划出写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句子,逐句分析并板书)2.当我“杯”“水”不分时,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我认识水的?当时我的感受如何?(指导学生看课文的8—13,明确:带我到井房让我亲身感受水,我的感受从书中划出关键词并板书)3.莎莉文老师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请概述这件事,从此我对大自然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指导学生看课文的14—21,明确: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我自己感受到了自然的真实面目,它有美好,也有残酷。
板书]这一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话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
说说为什么作者什么也看不见,却能感受到如此美的世界呢?[明确:心中有爱,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我们看到的世界。
]4.在第三段中找出作者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明确:艰辛而美妙]文中有几处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明确:27和38,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到她带来的甜蜜。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1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1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比喻、夸大等修辞手法进展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锋利,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到达了艺术顶峰,是他理论了“最清醒的现实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稳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以下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考虑: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考虑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阅读、欣赏和讨论后明确:可分两部分:〔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提醒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化、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八年级语文托尔斯泰传教案优秀合集五篇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以下是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托尔斯泰传教案五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语文托尔斯泰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积累字词2.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一、自由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
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2、解词: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托尔斯泰传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 掌握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文学成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背景,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
2. 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和他的文学风格。
3. 引导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观看关于托尔斯泰的纪录片或图片展示,了解他的生平。
2. 分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学生展示,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文学成就。
作业:1. 阅读一部托尔斯泰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或《安娜·卡列尼娜》。
2. 写一篇短文,分析所读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托尔斯泰的作品主题教学目标:1.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要主题,如战争与和平、家庭与爱情等。
2. 培养学生对托尔斯泰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如战争与和平、家庭与爱情等。
2.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
2. 学生展示,介绍所读作品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3.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托尔斯泰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1. 阅读一部托尔斯泰的作品,如《复活》或《战争与和平》。
2. 写一篇短文,分析所读作品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托尔斯泰的人物塑造教学目标:1.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 培养学生对托尔斯泰作品中人物塑造的敏感度。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对作品主题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列夫。
托尔斯泰》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10篇《《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渗透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范读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1)注音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滞(zhì)留禁锢(gù)颔(hàn)首低眉锃(zèng)亮犀(xī)利广袤(mào)无垠尴尬(gāngà)炙(zhì)热(2)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第【1】篇〗第二课时一、设疑导入作为一篇重在写人物外貌的作品,它与同学们阅读过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阅读体验?(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处设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一个教学重点。
)二、浏览课文,自主发现明确:多角度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时,作者加进了大量评价性语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发现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和作文经验,特别是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议论性语言两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本文语言特点。
)三、再读课文,品语言之美(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夸张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生动形象。
明确: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之美。
学生对那些一望而知的夸张、比喻句及其表达效果可能得心应手,但对于写眼睛部分的则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肤浅理解,教师要重点引导。
)(二)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毕生全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给自己带来巨大痛苦。
明确:议论性的评价语对于揭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到为止,却又一语中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和内容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优秀5篇)《列夫托尔斯泰》篇一1、愉悦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人生并非游戏,因此咱们没有权利随意放下它。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4、如果学生在学校里领悟的结果是使自我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生命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6、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7、为了要活得愉悦,咱们应当坚信愉悦的可能。
8、切忌浮夸铺张。
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10、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1、愉悦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12、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13、人生并非游戏,因此咱们没有权利随意放下它。
14、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1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16、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17、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愉悦,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18、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19、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20、爱和善就是真实和愉悦,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愉悦。
21、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2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3、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愉悦,不但不会得到愉悦,而且还必须会失去愉悦。
24、爱和善就是真实和愉悦,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愉悦。
25、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26、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27、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愉悦的事。
28、勇气是智慧和必须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29、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愉悦。
30、愉悦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愉悦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