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010.00 KB
- 文档页数:218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深刻,富有人文关怀,对社会历史风貌具有强烈的刻画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世称杜牧,唐代文学家,又称杜工部,祖籍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其父杜审言,是一位长在皇室的官员。
他活动的时代正是唐朝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杜甫出身贵族,但随着天下动乱,他的家道逐渐衰败。
早年家境贫困,多次奔走于官场求职,却屡次不中,经历了外祖父死亡、母亲病逝等重大变故后,他下定决心离开京城,背靠野山,度日艰难。
他的诗歌主题多与国家疾苦、民生疾苦、人类生存等问题相关,对深刻的社会矛盾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被称为“诗史”。
二、杜甫的代表作品杜甫的作品在唐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反映社会的现实主义诗歌,有很高的意义。
以下是杜甫的几首代表作。
1.《登高》此处登高望远,人生余欢自寂寞。
山色江声殊未变,旧时衣服旧钱貌。
小桥流水人家老,古道西风瘦马高。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登高》写的是杜甫背负终生之叹,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一种闲适、自由、理性的心态,有一种跳脱尘世的感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作》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橘洲秋柿,霜菊动江南之篱。
端如枯骨之蛴,流若朝露之泫。
何难题醉,倾盖如故?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此次中吴,遥想吴王家。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鱼龙潜跃,鸟兽翔集。
纵观天下兴亡,哀在秦、汉之际;人道恶荒,悲于神、禹之叹。
愿前驱千里,快哉飞升。
愿千里送行,共剖西川鱼腥!《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作》是杜甫旅途中抒发感慨的一篇诗歌。
诗中写出了杜甫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于人生的无奈感,衍射出了杜甫深厚的思想和对于人生的洞察。
3.《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词优美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主要作品进行介绍。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唐肃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12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70年)。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先祖是唐初的功臣杜对。
杜甫幼承祖业,品行儒雅,博学有才华。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守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写实、直观、深沉,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之一,歌颂人民的生活,感叹时代变迁,表达沉痛的社会现实。
二、杜甫的作品杜甫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和晚唐。
(一)初唐时期(717年-732年)在初唐时期,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清新明快,主题多与人生哲理、爱情、战争有关。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观公孙大娘弟》等。
(二)盛唐时期(738年-756年)在唐朝盛世时期,杜甫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他写的主题更为复杂,内容更为深刻,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登高》、《三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品。
(三)晚唐时期(759年-770年)在晚唐时期,杜甫体现出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石壕吏》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自然价值,他的作品曾多次被节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赢得了永久的艺术地位。
三、结语杜甫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代表了唐诗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璀璨明珠。
杜甫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作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开阔,涵盖社会、哲理、人生、爱情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本篇文档将为大家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希望能对大家学习和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有所帮助。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河南巩县,出生于河南巩县杜陵,故又称杜陵。
其家境富裕,但由于战乱频仍而渐渐衰落。
杜甫年少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才华。
他曾任过进士,但几次失败之后选择离开官场,致力于诗歌创作。
杜甫历经人生曲折,可谓是一位较早意识到诗歌的文化价值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诗人。
他的诗在唐代被广泛传颂,至今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
二、杜甫的代表作品1.《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名篇。
诗中描述了丰峰塔的景色和杜甫自己的怀想之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对战火纷飞的时代和离别的感慨。
同时也反映了杜甫自己的感受和人生旅程。
2.《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首小令,也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象征和比兴,描述了大地上一场春雨对人民生活的带来了欣喜和希望。
这首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赤壁》《赤壁》是杜甫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写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表达了作者的反战和爱国情怀。
这首诗对中华文化和军事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4.《三别》《三别》描写了杜甫和三位忘年交分别离别的情景。
诗中杜甫对友情和共享艰难的情感表述得非常深刻,折射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对治乱之道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5.《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名篇,诗中描述了他登上岳阳楼时的种种感受和思考。
这首诗流淌着杜甫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既有对社会现状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有对爱情和生命美好的憧憬。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文学界的巨匠。
他的诗歌以立意深远、风格雄浑、情感真挚著称,被誉为唐诗的“国之奇才”。
本文将为您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代表作品。
一、杜甫简介杜甫出生于唐代贞元元年(公元713年),原籍河南巩县(今洛阳市)。
父亲杜审言是一名州刺史,家境殷实。
杜甫的童年十分幸福,但在他15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他曾在咸阳吏部试中考中第二,但因其出身贫寒,朝廷并未授予他官职。
自此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
杜甫的性格十分坚韧不屈,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腐败现象十分痛恨。
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时代的关注和担忧,通过阐述自己的不满和呐喊,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改变。
杜甫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政治、社会和人文等不同领域,同时充满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
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而且富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杜甫代表作品1.《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绘了唐代美女的风姿和气质。
其中的“云鬓花颜金步摇”一句被奉为经典,成为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2.《登高》《登高》是杜甫的另一代表作,描写了登高所看到的美景,包括森林、山峦和江河。
诗中表现了杜甫的豁达和乐观,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春望》《春望》是杜甫又一经典之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其中的“飞花共舞鸟飞回,万物更新世无疆”一句被称为经典之作,表达了杜甫对生命力的认知和肯定。
4.《李陵》《李陵》是杜甫的历史题材作品之一,诗歌描绘了三国英雄李陵的生死轨迹。
杜甫通过史诗般的叙述,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颂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5.《赤壁》《赤壁》是杜甫的又一历史诗作,描写了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的战争,并通过对两个不同势力的对比,体现出了诗人对和平、统一的向往和寄托。
总之,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影响了数代文人墨客,被誉为“诗圣”。
他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政治形势的思考,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心。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一、生平概述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称杜工部。
生于长安(今西安),早年在官府做过差役,后来曾到过蜀地、荆湖、洛阳、长安等地游历,从中汲取灵感。
他的一生经历了虐政、荒年、战乱等多种磨难,这些经历也成为他创作诗歌的原材料。
二、主要作品杜甫是唐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他共创作了近1500首诗,其中有许多经典之作。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作品:1.《春望》《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名篇之一。
该诗描写了唐代的春天景色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反映了时局不稳定和人民的苦难。
这首诗深深地表达了杜甫的关心和担忧,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爱和关怀。
2.《登高》《登高》是杜甫另一首代表作品,也被称为“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夜晚登高,目睹了夜景的美,同时也表现了对健康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被誉为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
3.《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另一首代表作品,该诗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以及她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遭遇。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还表现了杜甫对女性的赞美。
4.《兵车行》《兵车行》是杜甫的另一大代表作品之一,该诗描述了一支军队的行军情景,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感和对士兵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形象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深刻地表现了杜甫的悲愤之情。
5.《范成大》《范成大》是杜甫的一首挽歌,为唐代著名学者范成大的逝世而作。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老师的怀念和追思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总之,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杜甫的个人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其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杜甫-生平概述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之孙。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30岁时回到洛阳,筑室偃师,在那里结婚。
天宝三载(744年)也就是杜甫33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当时李白刚刚被“赐金放还”,二人同游梁、宋,建立了千古传颂的友谊。
天宝五年(746年)是杜甫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参加了由李林甫操纵的一次考试,落入骗局。
其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几次干谒汲引,但都落空。
可以说长安十年,使杜甫历尽艰辛。
但恰恰如此,使杜甫看到了生民的疾苦,国家的安危,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也有了较深的认识。
及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长安,后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因疏救房琯,贬为为华州司功参军(758年)。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杜甫在成都有一段时间生活相对安定。
一度在剑南兵马使严武幕中任参谋。
后因剑南兵马使反,成都混乱,晚年携家出蜀,住梓州,来往旁县,大力五年(770年)病死自潭州赴岳州途中。
一说饫死耒阳。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其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崇敬和反思。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封建家庭,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宰相。
由于杜氏家族衰落,杜甫的童年非常贫苦。
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识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和险恶,培养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
他曾经担任过官员和学官等职务,但是由于独立思考和忠于原则而多次受到废黜或贬谪的打压和困扰。
杜甫于公元770年去世,享年59岁。
二、杜甫的代表作杜甫的诗词作品总数达到了1500多首,其中不少是高度有名的经典之作,下面仅列举一些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70年左右,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绘了杜甫在登高远望的时候所见的壮丽景象,同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景象和人生的感慨。
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困境破灭后的未来,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忧。
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灯火阑珊处,拭泪双双望。
念我沦于险阻泥,关河千里,望长安于日下。
客心何在,回首向来萧瑟处。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同时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爱护。
4.《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渚田阡陌,交疏织干戈。
旌旆夷陵,城隅斗鸡鹜。
严风骤雨,大旱不雪。
望长安于日下。
目断西飞鸿雁,思照南归虹霓。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雄浑壮丽的语言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爱护,同时表现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崇敬和反思。
杜甫的简介和古诗有关的诗句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被誉为唐代诗歌的高峰之作。
杜甫的诗歌以其平实、朴素、豪放的风格,从各个角度描绘出了唐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杜甫及与他有关的古诗文。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称“诗圣”。
祖籍为陇西(今甘肃康乐),出生在同谷(今陕西勉县)。
幼时父亲去世,家境陷入贫困。
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中了进士,但由于抗议当时权贵削弱宰相权力的行为,未能得到官职,终生秉持廉洁为政。
在历经多次风波后,他于开元年间回到故乡同谷,在当地终老,享年59岁。
二、与杜甫有关的诗句1.《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乐游原上清秋节,余霞成绮绣。
文物华妍簪台锦,挥手自兹别致。
临别赠言欢远客,驻马高谈咨嗟。
得成比目何辞死,意气相投已两家。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乐游原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向往。
其中的“意气相投已两家”一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理解和赞美。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今日惊回首,处处群鸦黑色飞。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其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处处群鸦黑色飞”等句,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哲学的深度。
3.《三吏》唐代的礼仪非常繁琐,公务繁忙,且多有腐败。
杜甫在这首诗中揭露了三位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公仆,他们在诗中化身为“庖丁”、“鲁达”、“狂贾”。
“庖丁”为官多年,素有洁身自好之名,他不耻与民同乐,常与老百姓在一起品茶论道、谈诗论文,得到百姓的赞扬。
“鲁达”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官员,他在政务上公正无私、经济开明,受到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狂贾”则是一位贩夫走卒出身的官员,他十分憎恶官场上的腐败和奸邪,大胆揭发贪污奸猾之行,并且免费帮助百姓解决他们的困难,被当地百姓仰慕和称赞。
这三位“清官”,在杜甫的诗中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展示了唐代的反腐斗争和深刻的社会变迁。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杰出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被后世誉为“杜工部”或“诗仙”。
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事、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深刻描绘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和广泛的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杜甫先生个人经历的简要描述。
一、早年生活杜甫于712年出生于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杜审言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杜甫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二、求学经历杜甫于727年进入当地的学宫学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很快就在学院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三、官场之路杜甫毕业后,决定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于742年参加了唐朝的进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资格。
随后,他加入了朝廷,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右拾遗、检校翰林学士等。
四、流寓岁月然而,杜甫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
他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平等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在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离开了都城长安,开始了漫长而流离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身世逢乱,被迫经历贫困、疾病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五、创作成就在流亡期间,杜甫不断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痛惜,以及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描写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
六、晚年生活随着唐朝的局势稳定,杜甫于757年回到了长安。
然而,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在770年,杜甫不幸去世,享年59岁。
七、影响及评价杜甫的诗作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富有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赞美了真实、纯洁的感情,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
他以其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名言名句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形式广泛,涉及人生百态,既有关于国家政治的深刻探讨,也有关于爱情友情的真挚感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名言名句。
一、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字子美,祖籍今河南省荥阳市,东汉时期居住在河南省南阳市,是唐代大诗人之一。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早年生活贫困,曾短暂从事官职,但因忠于良心,反对权势,多次被贬谪。
杜甫一生写下了许多诗歌名篇,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春望》、《三别》、《望岳》、《兵车行》等等。
杜甫忠实地记录并描绘了唐朝晚期的社会现实,关注百姓苦难和社会不公,同时也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家乡、自然的热爱。
他的诗歌作品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启示。
杜甫于公元770年去世,终年59岁。
二、杜甫的名言名句杜甫的诗歌充满人文关怀和敏锐的悟性,精辟而不失思辨深度。
他的名言名句也闪耀着智慧和力量。
以下是一些杜甫的名言名句:1. “苟富贵,无相忘。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财富和权力的看法。
他认为,如果拥有了高贵和富有的地位,就不应该忘记过去那些和你一起分享生活的人,或者是曾经给予你帮助的人,因为没有他们,你也不可能得到那样的地位和财富。
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奋斗”的信念。
他认为,追求某个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坚持不懈,同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成功。
3.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天灾和战乱所带来的痛苦的看法。
他认为,当天地失衡时,自然界的力量将会失去平衡,人们也会饱受灾难之苦。
4.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这句话表述了杜甫对大自然无限美好的景色和无尽的时间的想象。
他认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生命和时间都是微不足道的,此时此刻都显得渺小无比。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的诗中著名的一句。
他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立志要登到高峰之巅,俯视他的一切壮美景色,并在这样的环境下正确看待人生,找到自己的价值。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的诗歌作品广为流传,被誉为唐代“诗圣”。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热情关注、对生命的深刻思索和对山水自然的感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就杜甫的生平简介、代表诗歌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平简介杜甫出生在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出身于士族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杜甫的父亲也曾在政坛上做过一些事情,但因为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而被贬官。
这大大影响了杜甫的成长过程,他的家境一度十分贫困。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对此一直心存感慨;他的父亲经常贫困潦倒,自杀身亡后,杜甫也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杜甫年少时爱好读书写字,后来曾在崖州学道法,但因为家境贫困而放弃。
他曾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人,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杜甫从事过官府工作,但一直不得志,后来又因为贪污和谋害同僚罪名遭贬,一度逃亡到成都。
在成都这段时间里,杜甫研究佛教,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歌。
不久,他又被迫离开成都,去了长安,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辗转迁徙。
死前几年,因丧子之痛心神交瘁的杜甫避难蜀地,接受了当地官员的赈济。
他在此拾起笔端潇洒自如,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
公元770年,杜甫因病去世,葬于成都南郊白塔山。
二、代表诗歌作品杜甫的诗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人性、自然等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矛盾和斗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有以下几首:1.《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770年。
诗中表现了杜甫对自然风光的卓越品位和视角。
他将描写自然风光的技巧与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相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兵车行》:这首诗写于公元765年,描写了唐朝军队出征时的惨烈及其对老百姓的影响,上下相映,极富韵味和震撼力。
3.《赤壁》:这首诗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文学作品描绘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场景和壮烈景象,成就了杜甫崇高的政治理想与理想人格的形象。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风貌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以深情和豪放著称,表达了他对故国和人民的热爱,被后人誉为“诗圣”。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
一、杜甫的简介资料1、出生年代和家庭背景杜甫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12年),出生于大都会长安,是家中的次子。
父亲杜审言是两汉文学的爱好者,有文名,却没什么钱,所以杜甫在年少时生活十分贫困。
2、求学和仕途经历杜甫自幼喜好文学,但年少时家境较贫寒,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教育。
后来他被李颖曾资助,学习《诗经》和《春秋》,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诗歌才华。
杜甫曾经历过不少的仕途低谷,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官位,为此他离乡背井历经艰辛地到过几十个州府和县城。
最终,在他五十岁时,才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后又升任为兵部员外郎和给事中。
3、婚姻生活杜甫的妻子为王氏,有一子一女。
杜甫和他的妻子在婚姻生活中并无多少感情,他曾写下《别王十二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不过,他之后又写下《我的妻子》,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4、晚年生活和逝世787年6月,杜甫辞职返回成都,定居在黄龙商店,在那里安享其晚年。
然而在其晚年,他先是失去了夫人,又失去了儿女,躺在床上思乡,口吐珠泪,终于在公元770年去世,年届六十。
二、杜甫的古诗杜甫古诗可以说是诗歌珍品,他的大部分诗作是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深情、豪放,铿锵有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杜甫古诗。
1、《三吏》“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这是杜甫著名的抒情诗《三吏》,这首诗表现了人世间的無情,和为官者常常遭受到的无法预测的厄运。
这首诗描绘了三个让人哀叹的官员,他们受到错误的指控和糟糕的处理,而最终无奈被调职。
2、《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将进酒》的开头,可以说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诗之一,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极峰的追求。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此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 年间曾经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记念。
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无非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 (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 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七年(748 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赅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价值,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本文将从杜甫的简介、生平以及代表作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本籍河南巩县金水(今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出生于687 年,去世于779年,享年92岁。
这位诗人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而且多灾多难,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表现出了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担忧。
杜甫的字是子美,号也叫做杜陵,因为他的先祖是从今天的陕西省杜陵迁徙而来的。
杜甫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称为“诗中有史,史中有诗”,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个巅峰和高峰。
二、杜甫的生平在杜甫的人生经历中,他经历了许多不幸,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悲凉的色彩。
他在出生后的17岁时就离开了家乡,避难到了江淮之间,随后又辗转于西南各地,当时的他对于政治和社会时局相当关注和担忧。
公元742年(开元30年),杜甫26 岁时,朝廷大赦,他回到了长安,进入了翰林院做了一名书写员。
然而,由于官场上的腐败和污染,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晋升,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时常遭到境况的苦难,如战乱、贵族和官员的压迫等问题都给了他很多的痛苦和困扰。
但是,在这个底层的生活中,杜甫却成功地创作出了许多深刻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三、杜甫的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构思、流畅的词汇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登山的壮阔景象,将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父母妻儿曾游此,泪眼问前程。
”《兵车行》是杜甫创作的另一件代表作品,这首诗歌描绘了人们在战争和压迫中的痛苦和哀叹,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反思和警醒。
杜甫的简单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鹏,世称杜少鹏、杜公,即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
一、个人基本资料
杜甫,唐朝诗人,731年出生于山西居巢(今晋中市中部),山西昌义人,名叫杜则舌,字子美(号少鹏、杜公),与诗人白居易、韩愈是唐代宗派诗人中的好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诗宗以及御笔诗人,后年逝世在唐朝洛阳。
二、文学创作
杜甫的历史及社会题材的文学创作写出了唐朝几百年的沧桑变化,他曾自谦称诗仙,其思想、文学价值深深地影响了唐宋两朝的诗人,并受到历代文学家的高度评价,遗留下1500余首诗篇和28篇楚辞,可以用三句来简单介绍:“上平蔺,劝善忧国,雄赳赳”。
三、影响力
杜甫的诗歌依然在中国及全世界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诗作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表达出诸多历史思想,从古老的传统方
式出发,宣尽灾除怨,给唐者及后世诗人以思想精神指点。
四、文学研究
杜甫作品的研究先后有《杜甫诗话》《太平广记》《桂香囊》《唐诗
纪事》《百家姓》《文心雕龙》等传世经典,开创了后世文学研究的
新思路,不少学者纷纷以新的视点继续研究其诗句代表作《梦李白》,《怨余事》,《春望》,《望岳》和《明月》等数十篇诗篇,深受后
世颂赞。
五、总结
杜甫,舞台交出中国古代文学诗宗唯一答卷,他的历史及社会题材的
文学创作受到了历代文学家的高度评价,几百年来仍有着深远影响,
不少学者纷纷以新的视点继续研究其诗句代表作,依然在中国及全世
界的文学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以其悲愤的风格、伟大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风特点。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唐代文学家,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12年),卒于唐懿宗宝历四年(770年),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出身于文化世家,自幼好学,喜欢在诗经、楚辞等古籍中寻求灵感。
他早年曾经历了多次家庭和社会的变故,如其父亲被废黜、兄弟被流放等,这些事情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常以“忧国忧民”为己任,写下了大量关注民生的诗篇,从而成为“诗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杜甫的诗风特点1. 内容广泛、题材丰富杜甫的诗作涵盖了诸多领域,探讨了政治、礼仪、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话题。
他从乡村到城市,从政府到普通百姓,把中国的社会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他的作品对于了解唐代社会生活非常有利、有益。
在题材方面,杜甫的诗歌涵盖面较广,包括政治、史诗、议论、轶事、感慨、杂言、咏史、咏物等等。
其中,前期的诗作注重社会利益,反映出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后期的作品则更加关注人性的光辉,这使他的作品在艺术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杜甫的诗歌饱含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悲壮呼吁。
在他的大量诗作中,探讨了农民、工人和商人等各个社会阶层的现实问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
杜甫关注社会现实的另一个方面,是对霸权强权的抗衡。
他的作品也表达了对官僚主义、腐败和权贵的反感,谴责了官员的贪污、糜费、暴力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3. 探索人性,抨击邪恶杜甫的诗歌力求内外统一,追求真理,抨击邪恶、呼唤良善。
他通过创作反映了人性的卑微和光辉,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他以平等、自由、公正、爱和奉献等人性美德为“治国之道”,反对用暴力、压迫等极端措施来解决问题。
他强调“仁义”并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表达出对于人间恶行的无情谴责和对英雄悬促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