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电压的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2
第 3 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是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的形式。
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在电路基础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和掌握好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章将在分析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基础上,探讨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三要素和正弦量的有效值,正弦交流参量的基本运算,电抗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基本性质及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深入了解正弦交流电的诸多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和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熟悉和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表示法和波形图表示法;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单一电阻元件参数电路、单一电感元件参数电路、单一电容元件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功率情况,在此基础上,掌握多参数组合的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单相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深刻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熟悉相位、相位差及同频率正弦量之间超前、滞后的概念;掌握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及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频率、周期、角频率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能生磁的现象后,又经过十多年,英国学徒出身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磁能生电的现象,向人们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从此,开创了普遍利用交流电的新时代。
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交流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现代发电厂(站)的交流发电机都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发电机的原动机(汽轮机或水轮机等)带动磁极转动,与固定不动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相切割从而在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动势,与外电路接通后即可供出交流电。
3.1.1 正弦量的三要素1.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发电厂的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其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电路实验指导江苏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验一 元件特性的示波测量法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电流等基本电量的方法2、学习用示波器测量电压、电流基本变量的方法。
3、掌握元件特性的示波器测量法,加深对元件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电压的测量用示波器测量电压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测量法和比较测量法。
实验中常采用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就是直接从示波器屏幕上测量出被测电压的高度,然后换算成电压值。
计算公式为p p Y U D h -=∙式中h 是被测信号的峰-峰值的高度,单位是cm ,Y D 是Y 轴灵敏度,单位是V/cm (或mV/cm )。
2、 电流的测量用示波器不能直接测量电流。
若要用示波器测量某支路的电流,一般是在该支路中串入一个采样电阻r ,当电路中的电流流过电阻r 时,在r 两端得到的电压与r 中的电流的波形完全一样,测出党的r u 就得到了该支路的电流,r ui r =。
(1) 电阻元件的特性测量电阻元件的特性曲线就是它的伏安关系曲线。
用示波器测量电阻元件的特性曲线就是利用示波器可以把电阻元件的特性曲线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
实验原理如图1-3所示,图中,r 是取样电阻,它两端的电压()()t ri t u r r =反映了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规律。
r 必须足够小,使得()()t u t u R r <<。
这时把被测电阻R 上的电压()()t u t u s R ≈接入CH1端,即Y 轴输入端,把被测电阻上的电流()()r t u t i r R /=接入CH2端,即X 轴输入端,适当调节X 轴和Y 轴灵敏度旋钮,u 特性曲线。
就是元件的伏安特示波器的荧光屏即可清楚的显示出被测电阻的i性曲线。
图 1-3测电阻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图 1-4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电路三、实验任务1、按图1-3接线,测量下列电阻元件的电流、电压波形及相应的伏安特性曲线(输u取频率为1000Hz,峰峰值为5V的正弦波):入信号i(1)线性电阻元件(阻值自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理中的电压概念。
电压,也被称为电势差,是电场中在两个点之间的电势能差。
当电荷从高电势点移动到低电势点时,电势能被释放,从而产生电能。
因此,电压是电能转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能够影响电路中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压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和电路中。
那么,如何测量电压?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在初三物理中,我们通常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压。
万用表,也叫多用表,是一种能够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参数的测量工具。
万用表通常包含电压表和电流表两部分,可以通过旋转转换旋钮来切换测量模式。
下面,我们将以初三物理电学教学中的电压测量为例,编制一份针对初三学生的电压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次电压测量教学旨在让学生:1.掌握电压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2.学会配置和使用万用表进行电压测量。
3.了解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电学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课堂基本设备:黑板、白板、笔、草稿纸等。
2.电学实验设备:万用表、干电池、电线等。
3.课堂教学资料:电学教材、电路图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电压的基本概念1.通过黑板、白板、教材等介绍电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运用实例解释电压和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电压在电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电压的测量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2.提供电路图,让学生简单配置电路并进行电压测量,便于学生掌握测量技能。
3.讲解万用表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4.强调安全措施,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防止出现意外。
第三部分:电压实验操作示范1.提供具体的实践操作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及电压测量的应用。
2.指导学生使用万用表对不同电路中的电压参数进行测量,帮助学生熟悉实际应用情况。
3.强调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实验问题,提高实验思维及操作能力。
四、教学总结本次电压测量教学,主要以电压概念的讲解和实验操作为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压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技能。
第三章电压继电器检验与调试返回⽬录第三章电压继电器检验与调试第⼀节BGDJ-10系列直流电压继电器⽤途与原理BGDJ-10系列直流电压继电器⽤于电站或其他场合的各种直流电源的过电压、⽋电压检测或〖请看图⽚B18,+42mm。
45mm,Y#〗图3.1.1 BGDJ-10系列直流电压继电器背后端⼦接线图保护。
BGDJ-10系列继电器背后端⼦接线图见图3.1.1,原理图见图3.1.2。
继电器为静态继电器,由集成电路与分⽴元件组成。
当继电器的14(+)和2(-)两端输⼊直流电压时,通过R1和R2两个外附电阻,使V1、V2两端电压之和为(12±1)V。
并从V2⼀端取6V基准电压通过R5到电压⽐较器N输⼊端。
再经由R3、R10、R4组成采样单元,从电位器R10⼀端送到N的另⼀输⼊端,与⽐较器基准电压⽐较后,经放⼤由出⼝元件出⼝。
该系列继电器包括过电压继电器,当电压升⾼⾄整定值时,继电器动作,也包括⽋电压继电器,当电压降低⾄整定值时,继电器也动作。
检验项⽬及要求(1)⼀般性检查见第⼀编检验通则。
(2)继电器的额定电压及整定范围见表3.1.1。
(3)返回系数检验:过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应不⼩于0.9;⽋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应不⼤于1.15。
(4)动作⼀致性:不⼤于整定值的8%。
〖请看图⽚B19,+50mm。
75mm,BP#〗图3.1.2 BCDJ-10系列直流电压继电器原理接线图检验与调试BGDJ-10系列直流电压继电器调试接线图见图3.1.3。
〖请看图⽚B20,+40mm。
90mm,BP#〗图3.1.3 BGDJ-10系列直流电压继电器调试接线图1.整定值检验缓慢调整R,使整流电压逐步升⾼⾄要求的继电器电压调节范围之内,⽤电压表观察。
⽤万⽤表测量图3.1.2中V1和V2稳压管两端电压,两管电压之和为(12±1)V,⽤万⽤表测量V2两端电压应为(6±0.5)V。
调整电位器R10,可满⾜过压(或⽋压)继电器的整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