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体系整理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27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集合doc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集合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全册的学习是基础化学知识的积累和拓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学习吧!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具有一定的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具有独特的性质。
在学习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了解元素的周期性和性质规律。
此外,还要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重要概念。
第二章:分子与分子运动分子是物质的最小构成单位,具有独立的自由运动能力。
在学习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我们要了解分子的运动状态和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排斥力。
此外,还要学习到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物质在物态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第三章:离子与离子运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分子,可以通过溶解、熔融等方式自由运动。
在学习离子和离子化合物时,我们要了解离子的构成、离子的命名方法和各种离子化合物的生成和特性。
第四章:氧气和氧气的应用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也是许多生物生命活动和燃烧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在学习氧气的特性和应用时,我们要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和使用场景。
第五章: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本物质。
在学习水的特性和性质时,我们要了解水的结构、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溶解性。
第六章:溶液和酸碱中和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稳定混合物,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学习溶液的特性和酸碱中和反应时,我们要了解溶液的浓度、酸碱溶液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金属是具有特定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非金属元素则具有与金属相反的性质。
在学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时,我们要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截至2023年7月,2024年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还未发行,无法直接根据该教材整理学习资料。
不过我可以根据现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知识框架为你提供一份通用的九年级化学学习资料: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融化成液态水,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蒸气)。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 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
- 物质的加热。
- 酒精灯的使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 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如H_2O表示水这种物质,还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等意义。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还能体现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信息。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九年级化学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讲,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XXX化学:向着环境友好进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群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XXX、呼吸2、推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别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XXX、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能够”等浮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爽朗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不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干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索,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群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含糊或有水珠浮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别燃烧也别支持燃烧,别能供给呼吸。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笔记整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通过系统的知识整理和笔记记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九年级人教版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快速回顾和复习。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相同组分的粒子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如金属、非金属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如水、二氧化碳。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物理性质混合而成,不同成分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反应结果有影响。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在反应中保持不变。
- 平衡反应的特点: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物质的量不发生明显变化。
三、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代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能级层数,族数代表原子核周围价电子的数目。
-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金属、稀有气体等。
2. 化合价和化合式- 原子的化合价: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电价。
- 化合式:由元素符号及相应的化合价表示的化合物分子式。
-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子转移结合而成,如NaCl。
- 分子化合物:由共价键连结的非金属原子通过电子共享结合而成,如H₂O。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物和还原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数变化法:根据元素的氧化数变化来确定物质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物质的变色、发热(放热或吸热)、放出气体等现象来判断。
五、酸、碱和盐1. 酸碱中的离子- 酸离子:在水中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如HCl。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概念及阿基米德原子模型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物质结构的基本单位,原子是无法再分的最小质量粒子。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由一个正中心周围围绕有质子和中子的小球状体组成。
2、原子结构
原子核是由正电荷的质子和负电荷的中子组成,它们都集中在原子核的中心,周围围绕着由质子能量电磁场形成的电子云,电子云由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由此可以得出原子结构的性质:原子核是正电荷,而外围是负电荷。
二、元素的概念
1、元素的概念及其种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化学元素,它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元素按照现有的元素周期表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及放射性元素等种类。
2、元素的标记及原子号
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有一个英文缩写,它由元素符号构成,并用拉丁字母表和罗马数字表示,原子号是表示一种元素的核素结构中原子核中质子数目的序号,他与原子量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三、离子
1、离子理论
离子理论认为物质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即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正离子由多个质子构成,负离子由只有一个电子构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12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绪言、第一单元考点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考点1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3页)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人)发现。
考点2. 化学研究的对象(4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7页8页)⒈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⒉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8页)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例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2页)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滴加法)可用胶头滴管。
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取大量液体(倾倒法)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一倒二向三斜四靠”。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是中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接触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下面我们来对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2. 纯物质: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3.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4.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物质,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5.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而成的物质,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二、离子和离子反应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阴离子和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3. 离子反应:产生新的离子的化学反应。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如温度、压力、光照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主要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发生明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等。
四、电解质和电解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 电解:将电解质溶液通过电流作用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过程。
五、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 电子排布:电子按照一定规律分布在原子的能层上。
总而言之,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的总结有助于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整体把握,同时也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勤奋学习,掌握好这些重要知识点,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愿大家在化学的海洋中畅游,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世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概览
本文档旨在概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内容。
以下是本册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览: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离子键、共价键等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
包括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第三单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金属的性质、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合金等。
第四单元:常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包括玻璃、陶瓷、
聚合物等材料的组成和特点。
第五单元:化学能与化学反应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能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包括化学能的转化、反应热、化学平衡等内容。
第六单元:溶液和溶液的常见性质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及其常见性质。
包括溶解度、溶解过程、饱和溶液等概念。
第七单元:酸、碱与盐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酸、碱与盐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等内容。
第八单元:化学式与化合价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式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包括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等。
以上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概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概览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概览。
以下是该教材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原子、元素、化合物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金属loid等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二单元: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 原子的结构:核、能层、价层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
第三单元:化学键与物质的变化
- 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共价键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第四单元: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
-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五单元: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材料
-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 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 非金属材料的特殊性质
第六单元:酸、碱和盐
- 酸的性质和特点
- 碱的性质和特点
- 盐的性质和特点
- 酸碱中和反应
第七单元:酸、碱和盐的常见应用
- 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 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以上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概览。
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概述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18个族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2.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4. 化学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的性质-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盐是酸与碱中和反应的产物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3.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非金属具有多种性质,如不导电、易形成共价键等四、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2. 实验室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室规则五、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化学与健康- 食品添加剂、药物合成、营养学等2. 化学与环境- 空气和水污染的化学治理,绿色化学等3. 化学与材料- 金属、塑料、合成材料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六、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实体数目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2.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3. 溶液的浓度计算-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每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附 录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 快快乐乐好成绩!- 1 -第三部分 知识整理附录一:九年级化学概念小结1.化学: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煤炭燃烧 3.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冰雪融化4.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5.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吸附性等6.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同种分子构成)。
如:氧气、水、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CuSO 4.5H 2O7.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不同种分子构成)。
如:空气、合金、溶液等 8.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Fe 、H 2、O 2、C 、He 等9.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H 2O 、H 2SO 4、NaOH 、KMnO 4等10.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如:CH 4、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等 11.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O 、CO 2、H 2CO 3、CaCO 3等除外) 12.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 、MgCl 2 13.共价化合物:由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合物。
如:HCl 、H 2O1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如:CO 、CO 2、H 2O 15.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H +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 、H 2SO 4、HNO 3 16.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OH -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 、Ca (OH )2、氨水17.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铵盐除外)如:NaCl 、CuSO 4、Na 2CO 3 18.电离: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分子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知识点1、化学(这是重点)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水,化学要研究水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它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它有哪些性质。
我们已知水是液体,加热会变成气体,水从液体到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有什么用途,以及有什么变化规律等都是化学研究的内容。
在人类生存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质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必须研究和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警示:(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2)化学是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化学所研究的。
知识点2、化学发展的历史详解: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1)化学的表象阶段:火—孔雀石—铜—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现在,化学家们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
大量新物质的研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警示:(1)物质并不是全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些是由离子构成的。
(2)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重新组合,并不破裂。
易错点:化学工艺和四大发明易错点导析: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制青铜器等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的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其中指南针、印刷术不是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和化工产品也不同,工艺是指一种技术,而产品是指一种物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知识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是重点)详解:物质发生变化时,往往有两种情况,如冰变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沸腾变为水蒸气,在这个变化中水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状态变了,是物理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计量学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污染与净化
- 空气中的氧气
- 氧气的制取与应用
第三章:水及其溶液
- 水的性质
- 溶剂与溶解作用
- 浓度与溶解度
- 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金属元素及其性质
-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 金属离子的还原性
- 非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酸、碱及盐第五章:碳及其化合物
- 碳的性质及同素异形体
- 烷烃及烷基的化学性质
- 烯烃及炔烃的化学性质
- 醇、酸、醛、酮和酯
第六章:酸、碱和盐
- 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及酸碱指示剂-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盐的种类及其化学性质
- 盐的制备及其应用
第七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能的种类
-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 平衡与平衡常数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第八章:电与化学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解和电解质
- 镀金、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 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
总结
本册化学内容共具体介绍了6个章节、31个基础知识点,分别包括了物质与化学反应、空气与氧气、水及其溶液、金属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酸、碱和盐、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电与化学,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介绍了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在生活、环境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视野。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