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点专练11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3
- 1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点专练:
命题点专练(十一) 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
(建议用时:20分钟)
(教师用书独具)
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汕头高三月考)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若适度捕捞大鱼,则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
C [因为此自然湖泊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所以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错误。]
2.(2020·贵阳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A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作用,D错误。]
3.(2020·龙岩高三质检)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
A.两地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灰松鼠的引入增加了当地物种多样性
C.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其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
D.地理隔离使两地种群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 - 2 - D [两地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因基因突变,以及物种的引入或迁出,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灰松鼠的引入可能会导致本土某种松鼠的绝灭,降低了当地物种多样性,B错误;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其空间分布不可能呈均匀分布,C错误;地理隔离使两地种群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D正确。 ]
4.(2019·海南高考)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B [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占10%~20%,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只有10%~20%传给了狼,B错误。]
5.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和庄子都提出过“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期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发展。比如我国施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已使许多农田演替发展为森林,使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农田阶段相比,在森林阶段部分野生动植物的K值可能减小
B.与农田阶段相比,在森林阶段群落有更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森林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定会造成前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森林阶段与农田阶段相比,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明显提高
C [适应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野生动植物,不一定适应森林阶段,所以与农田阶段相比,在森林阶段部分野生动植物的K值可能减小,A正确;在森林阶段,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地面的草本使植物分层明显,从而为动物提供分层明显的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森林阶段的优势物种的兴起,可能使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数量减少,但不一定会消亡,C错误;森林阶段与农田阶段相比,丰富度更高,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明显提高,D正确。]
6.(不定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太空中,根失去向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②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③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该地区,调查结果不一定大于实际值。
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⑤从30 ℃的环境进入5 ℃,小白鼠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相应增加。
⑥抗体、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均存在于内环境中。
A.①⑥ B.②③ C.④ D.⑤ - 3 - BD [①太空中,根失去向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仍能进行极性运输,①错误;②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②正确;③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若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该地区,若迁出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占的比例较大,则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这样调查结果大
于实际值,反之则小于实际值,③正确;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④错误;⑤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从30 ℃的环境进入5 ℃,小白鼠的散热量增加,为了保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产热量也相应增加,⑤正确;⑥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⑥错误。综上分析,②③⑤正确,即BD正确,AC错误。故选BD。]
7.(不定项)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A~G为不同能量形式,①~④为能量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B为第二营养级摄入体内但未被同化的粪便量
B.图中C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数值为①和②的差值
C.图中D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D.图中E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数值为①-(②+③)
ABD [A、图中B为第二营养级摄入体内但未被同化的粪便量,A正确;B、图中C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数值为①-②,B正确;C、图中D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C错误;D、图中E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数值为①-(②+③),D正确。故选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