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569.00 KB
- 文档页数:7
石室中学高2013级2012~2013学年度上期9月月考 化 学 试 题 第Ⅰ卷—32 Ba一1 Cu—644 O一16 一23 C一—1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6分,共42分) 1.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和Y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相通,最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编号①②③④气体XHINH3H2NO气体YCl2HClCl2O2A.②>③>①>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④1.0L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0.1NA ⑤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数为NA ⑥ 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下列说法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2 ②NH4Cl ③CH3COONH4 ④NH3·H2Oc(N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B.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c(NH)>c(OH-)=c(H+) C向0.2 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 NaOH溶液:c(CO)>c(HCO)>c(OH-)>c(H+) D.对于反应N2H4(l)===N2(g)+2H2(g) ΔH=-50.6 kJ·mol-1,在任何温度下自发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的稀硫酸蒸发水后,其质量分数变为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则c1与c2的关系为 A.c2=2c1 B.c22c1 D.c1=2c2 5.NM3和D-58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小分子抗癌药物,结构如下: 关于NM-3和D-58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B.都能与溴水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C. 遇FeCl3溶液都显色,原因相同D. 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原因相同 6. 在体积恒定的600℃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2 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 (g)+ O2(g)2SO3(g),ΔH<0。
新都区高2013届诊断性测试化学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6页。
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40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2.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O 与18O 互为同素异形体B .16O 与 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D .标准状况下,1.12 L 16O 2和1.12 L 18O 2均含0.1N A 个氧原子 3.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丙<丁<戊B .金属性:甲>丙C .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 .最外层电子数:甲>乙4.已知33As 、35Br 位于同一周期。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 S >Cl>PB .热稳定性:HCl> A S H 3>HBrC .还原性:A S 3->S 2->C1-D .酸性:H 3ASO 4>H 2SO 4>H 3PO 45.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绵阳市高中2013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选择题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 2. A 3. B 4. D 5. C 6. C 7. B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8.(共13分)(1)第四周期第VB 族(2分) 氧(1分)(2)三角锥形(1分) CH 3OH 与CH 3Cl 比较,前者分子间能形成氢键(2分) (3)VC (2分) 12(2分)(4)2VO +2+H 2C 2O 4+2H +△===2VO 2++2CO 2↑+2H 2O (3分)9.(共14分)(1)锥形瓶(1分) 防止E 中的水蒸气进入C 管(1分) (2)产生H 2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2分)(3)A 中挥发出的水蒸气和硝酸蒸汽会进入C 管与Na 2O 2反应,干扰实验(2分) (4)4NO +3O 2+2H 2O==4HNO 3(2分) (5)NaNO 3(1分)(6)①取C 管中的固体少量于试管中溶于水,加入AgNO 3溶液,若没有浅黄色沉淀,则假设2成立;若有沉淀则假设2不成立(3分,其它合理解答均给分,如使用pH 试纸、酚酞溶液(试纸)、酸性KMnO 4溶液等,只要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均可) ②6985a <b -c <a (2分) 10.(共15分)(1)sp 2、sp 3杂化(2分) 羰基、羧基(2分) (2)HOOCCH 2COOH +2CH 3CH 2OH 浓硫酸——→△CH 3CH 2OOCCH 2COOCH 2CH 3+2H 2O (2分)(3)加成(还原)反应(2分)CHOCH 3OOH(2分)(4)HO CH CH 3CH 2C OHOn 催化剂O CH CH 3CH 2COH O Hn+(n -1) H 2O (3分)(5)C COCH 3O C O OCH 3CH 3CH 3CH 3O C O C OO C(CH 3)3(各1分,共2分)11.(共16分)(1)Zn 、Zn(OH)2(2分) D (2分) (2)① 2MnO -4+5Hg +16H +==2Mn 2++5Hg 2++8H 2O (3分)②随pH 增大,汞的去除速率先减小后增大(1分)(3)2MnCO 3(s)+O 2(g)==2MnO 2(s)+2CO 2(g) ∆H =-38.8 kJ /mol (3分) (4)Mn O·4Zn O·5Fe 2O 3(2分) 169×(20 239- ab % 87- ac %88)(3分)。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四川卷)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2通入水中:Cl2 + H2O = 2H++ Cl-+ ClO-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 + 2H++ 2I-= I2 + 2H2OC.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 2H2O 电解2Cu + O2↑+ 4H+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 4H+= SO42-+ 3S↓+ 2H2O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WY2分子中σ键与п键的数目之比是2∶15.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c(A-) > c(OH-) > c(H+)B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 -) = c(K +) — c(A -) =L /mol 101K 9w-⨯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 -) + c(HA) > 0.1mol/L 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 c(A -) > c(OH -) = c(H +)6.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各0.16 mol 充入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 + Y(g)2Z(g) △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在运送的大石块下面垫上圆形滚木;北京故宫有一整块雕龙的大石阶重30多吨,在没有大型起重工具的情况下,据说是在冬天运送的,首先在地上泼水,结冰后再推拉运送。
用这两种方法,利用了什么原理?1.图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练习 2、小明用100N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使它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方向向 。
100 左 摩擦力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三、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如:刹车时,就是利用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如鞋底、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等。
四、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使两个接触面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加润滑油 利用气垫 五、课堂小结: 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
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一.填空: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和接触面的_______有关,一个重90N的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红用30N的水平拉力使它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N,方向向___,如果拉力变大,摩擦力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压力 粗糙程度 30 左 不变 六、自选超市 选择你喜欢的两道题,大展身手吧!2.小明为了测定一个木块和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他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5N,则实验得出的摩擦力为 N。
实验所用的原理是物体在 作用下,物体做 运动。
匀速直线 3.5 平衡力 匀速直线 3、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1)自行车上的哪些部位存在摩擦? (2)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哪些摩擦是有害的? (3)使用自行车时是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4、没有摩擦的世界将怎样?请你列举几个场景。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Na-23 S-321.纯碱被视作“碱”用于油污清洗,溶液碱性较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纯碱主要成分为Na2CO3 B.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C.纯碱有利于油污水解 D.纯碱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由分类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盐酸都为强电解质 B.铁生锈、食物腐败都有氧化反应发生C.糖类、蛋白质都为高分子化合物 D.一氯甲烷、二氧化碳都是极性分子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2molNa202和Na2S的混合物中共含有离子数目为0.6N AB.2. 24LN z和足量H z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6N Ac.含氢原子1.806×l024的甲基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D.1. 0L1.0mol/LFeCI3溶液全部转化成氢氧化铁胶体所得胶粒数目为N A。
4.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Al2(S0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3++ 4NH3.H2O=AlO-+ 4NH4++2H2OB少量双氧水滴人酸性KI溶液:2H202+2I-=4H+-4H20+12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 4H++ N03—=3Fe3++ NO +2H2OD.碱性锌锰电池正极反应:2MnO2+ 2H2O +2e一-=2MnOOH +2OH-6.下列对如图两烧杯溶液分析一定正确的是A.甲、乙两烧杯中水电离出OH-浓度:甲<乙B分别稀释相同倍数,溶液pH变化:甲=乙C相同条件,AgCl(s)在甲中溶解度大于在乙中D.向乙烧杯加入l0.0mL 0.1mol/L NaOH溶液后一定存在:c(H+)=c(CH3COO-)+c(OH-) 7.工业合成气(CO2、CO、H2)在催化剂作用下,于密闭容器中同时存在如下三个反应:I CO 2(g)+3H2(g) CH3OH(g)+H2O(g) △H1=-58 kJ.mol-lⅡ CO(g)+2H 2(g) CH30H(g) △H2= -99kj.mol-lⅢ CO(g)+H 2O(g) CO2(g)+H2(g) △H3= -41kJ.mol-l在压强分别为P i.P2且起始为一定值条件下,反应体系平衡时CO的转化率(a)与温度关系如右图。
四川省成都市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化学试卷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氢氧化钙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
【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对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答案】A【解析】造成大气污染的来源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A.2CO 暂时没有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A 正确;B.2SO 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B 错误;C.CO 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C 错误;D.PM 1.0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的范围,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D 错误。
故选A 。
【提示】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和关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3.【答案】D【解析】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废气的排放与高低无关;现在为地铁提供动力的大多是电能。
A.废弃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烟尘等有害物质,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时,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体、土壤,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C.将废气高空排放时,废气会漂移的更远,扩大了污染面积,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D.地铁通常利用的电能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电能的使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故选:D 。
四川省成都市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N-14 0-16 Cl-35.5 Cu-64本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乙酸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球棍模型:B .电子式:C .分子式:20C HD .结构式:2.下列物质在光束照射下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2NB .稀豆浆C . NaC1溶液D .Fe ( OH )33.某物质在质谱仪中的最大质荷比为62,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共有2组,红外吸收峰表明有O-H 键和C-H 键。
下列物质符合的是 ( ) A. CH 3COOH B.CH 3—O —CH 20H C .CH 20HCH 2OHD.CH 3—O —CH 34.对于反应4224256M nO H C O H -+++ 2221028,C O M n H O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氧化剂是224H C O B .4115A m o M nO N e --反应中得到个C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2Mn+D . 4M nSO 可以作该反应的催化剂5.在某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4N H +、3Fe+、1C O -、SCN -B .2M g+、2C u+、24SO -、3N O -C .Na +、K +、24N O -、24SO -D .K +、31A +、23C O -、1C -6.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B .C .D .7.关于右图电解池工作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Fe 电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 .1C -向石墨极作定向运动 C .石墨电极反应:D .电解池发生总反应:8.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3H C O 电离:B .将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C .C12溶解于水:D .向CuSO 4溶液中通入2H S :9.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NO 2,发生如下反应: ,当分离出部分240N 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v (正)增大 B .平衡逆向移动 C .v (正)>v (逆)D .N02转化率不变10.如图铁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中的铁粉用绕成团的细铁丝代替 B .将试管底部的湿棉花移到试管口部C .用铁丝网罩罩住酒精灯火焰D .点燃肥皂泡验证氢气的生成11.M 、N 、X 、Y 四种物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其它产物已略去)。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生物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5页,共9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不需要蛋白质直接参与的是:A.细胞中ADP转化成ATP B.垂体细胞识别甲状腺激素C.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D.甘油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2.某些治疗孤独症的药物中含有一种激素—催产素,它是由下丘脑合成的一种单链九肤化合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产素含有C、H、O、N四种元素,且含有9个肤键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范围较小、时间较长等特点3.下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进食后th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B.进食后,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将会加快C.进食2h后血糖趋于稳定,调节血糖的激素停止分泌D.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不改变,可长时间持续起作用4.下图为高等动物卵巢中一些细胞内一条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卵巢中的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就会完成一次①一⑤的变化B.形成卵原细胞的过程中,④时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C.卵细胞形成时,③时期酉能出现因交叉互换而产生的基因重组D.卵巢中的细胞处于④时期时,染色体数目都应是卵细胞的两倍5.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药物“灭鼠灵”的抗性以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如下表。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化学试卷分为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1.下列有关表示不正确的是
2.下列解释相关问题或实验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aClO溶液呈碱性:Cl—+H2O HClO+OH-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胶体:Fe3++3 H2O=Fe(OH)3(胶体)+3 H+
C.粗盐提纯中除去Mg2+:Mg2++2OH—=Mg(OH)2↓
D.工业上精炼粗铜的阴极反应:Cu—2e—=Cu2+
3.下图为某太空站的能量转化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为电解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电解系统中,加入Na2 SO4可增加溶液导电性
B.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H2+2OH一一2 e一=2 H2O
C.整个系统实现了物质零排放及能量间完全转化
D.该系统发生总反应:2H2+O2 2 H2O
4.用如图装置做如下实验。
其中收集方法及所加试剂、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5.香精(Z)可用下列反应制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发生时X、Y均是C—O键断裂
B.X、Z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C.X和Y均可与氨基酸发生成肽反应
D.若Z中含有X、Y,可添加NaOH溶液通过分液除去
6.X、Y为两种短周期元素,Y的原子序数比X大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X、Y同主族,则Y原子半径大于X原子半径
B.若X、Y同周期,则X、Y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若X为碳元素,则Y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D.若X为铝元素,则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7.在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2C(g) △H<0。
t 1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
其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2时,v正>v逆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催化剂
C.Ⅰ、Ⅱ两过程达到反应限度时,A的体积分数Ⅰ=Ⅱ
D.Ⅰ、Ⅱ两过程达到反应限度时,平衡常数I<Ⅱ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5 8分。
8.(14分)钢铁是21世纪用途最广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其成分主要是Fe和少量C。
(1)工业上在炼铁高炉中用CO热还原Fe2O3冶炼铁。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铁镁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最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黑
球代表Fe,白球代表Mg)。
则铁镁合金的化学式为。
(3)Fe3+的电子排布式为;CH3+微粒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为;
(4)向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该反应体系中存在化学平衡(用反应式表示);
向上述红色溶液中加入Mg(OH)2固体,可观察到溶液红色变浅,有红褐色沉淀析出。
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该现象。
(不考虑SCN—与Mg2+反应)
9.(14分)合成氨工业对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如制硝酸、合成纤维以及染料等
(1)
合成氨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常温下,向饱和NaCl与饱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有NaHCO3固体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得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式是;若向饱和NaCl与饱和CO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气,则没有NaHCO3固体析出,原因是。
(3)氨氮废水(含NH3、NaOH和Na2SO4)超标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右图通过直接电化学氧化法有效除去某工厂氨气。
其中阴离子的流动方向为(填“向a极”或“向b极”),电解过程中,b极区的pH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阳极反应方程式为。
10.(1 4分)现由丙二酸和乙醛等物质合成F,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由逆合成分析法,推测C的结构简式。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为。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与D具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②每个碳上最多只连接一个官能团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吸收峰
(4)将E溶于酚酞稀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已知F的质荷比最大值为384,在E的作用下合成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1.(1 6分)Na2S2O3·5H2O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用作基准物质,实验室制备原理为: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设计如下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中所盛试剂可能是;若要停止A中的化学反应,除取下酒精灯停止加热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3)学生乙在加热A后,发现液面下的铜丝变黑。
对黑色生成物该学生提出如下假设:
①可能是CuO ②可能是Cu2O ③可能是CuS
学生丙提出假设②一定不成立,依据是;该生用如下实验进一步验证黑色物质的组成:
基于上述假设分析,黑色物质的组成为(填化学式)。
(4)实验室用Na2S2O3标液测量废水Ba2+的浓度,过程如下:
(已知:2 S2O32一+I2=S4O62—+2 I-)
沉淀与过量HI、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写出BaCrO
②以淀粉为指示剂,则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③若标液Na2S2O3的浓度0.0030mol·L-1,消耗该Na2S2O3溶液体积如图,则废水Ba2+的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