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一框题体味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在繁华的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主题乐园、音乐喷泉、先锋美术馆、体育馆等构成了都市人的文化消费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赶集和庆祝民间传统节日时,开展庙会、社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偏远的山区,对山歌、赛马等文化活动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一切都表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特色的文化环境C.文化的生存和繁衍是封闭的、独立的 D.文化的存在毫无规律可循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
从文化角度看,举办这次活动的原因是(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影响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 D.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和谐”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国家目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适逢其时。
“和谐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同时又能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和谐文化”中的“文化”是指 ( )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③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B.①④ C.③④ D.②③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深化和拓展思想教育内容,引导人们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上述论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和谐的、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③信念和信心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④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14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9周年的日子。
我们这一天纪念抗战胜利正是为了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奋斗。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班级姓名编号: XA01【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分析理解文化的力量。
2.通过对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
3.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重点难点】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体味文化1.文化的内涵(1)从本质上看:(2)从范围上看:温馨提示:文化≠文明,但近似文明,我们所讲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温馨提示: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3.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看: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看: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预习自测】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是什么?【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泰山日出、泰山石刻都是文化现象。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3.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活动一华夏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士人君子孜孜不倦的修身功夫息息相关。
2014年8月2日,百家讲坛名嘴蒙曼教授作客扬州讲坛,主讲“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自主学习】1、文化“万花筒〞〔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2〕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2、文化是什么〔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2〕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即时训练1】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如同为春节,北方冰城某某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某某那么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
这说明〔〕①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③文化形式是丰富多彩的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化的形式及特色,通过南北方在节日上所表现的差异来说明南北方文化上的差异。
①②说明了南北方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③那么直接说明了南北方文化形式上的不同,④说明了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域中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本身就意味着文化的特色。
所以①②③④都从一定角度表达了材料的内容,故此题应选D。
【即时训练2】以下对文化内涵的认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文化就是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C.文化是人们进行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产品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概念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