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溺.亡(nì) 佃.农(diàn) 周济.(jì)不辍.(chuò) 任劳任.怨(rèn)2.根据拼音写字词。
劳lù(碌) 私shú(塾) 仁cí(慈)wèi(慰)勉 为富不rén(仁)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
(1)母亲是个好劳动...。
(2)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3)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4)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4.提取信息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5.语段的作用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几句话朴实无华,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由,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纲领。
6.把握主旨“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1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及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这句话由爱母亲推及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推及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主题深化。
二、精读赏析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赏析句子)【议论】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母亲的心境——辛酸,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农民的贫困和无奈,也写出了朱德对母亲的理解与体谅。
2、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纺棉花...。
..,养蚕..,喂猪..,种菜一系列的工作表明母亲家务繁重,突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3、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在旁边帮她的忙……我就悄悄牛去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蟋蟀.(shuài suài)歌吟.(yín jīn)辽阔.(kuò kòu)振.动(zèn zhèn)掠.过(luè lüè)
2.用带有“阔”的词填空。
()的田野()的马路()的天地
3.照样子,写一写。
例:一(排排)大树
一()树叶一()汗水一()秋风
例:(抖抖)手臂
()白云()田野()翅膀
4.句子乐园。
“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
A.谁也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B.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我们要珍惜秋的声音,珍惜美好的大自然。
C.秋的声音从一个地方来,到一个地方去。
参考答案:
1.shuài yín kuò zhèn lüè
2.辽阔宽阔广阔
3.片片滴滴阵阵追上掠过振动
4.B。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妈妈睡了》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hǒng shuìbìyǎn xiān hòu gùshifāchúxiào liǎn chén zhòng chuāng wài2.读句子,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妈妈太乏(fátá)了,她紧(jǐng jǐn)紧闭着眼睛,脸色红润(rùn lùn),额(éér)头上微微渗出了汗(hàn gān)珠。
3.多音字组词哄hǒng hōng发fāfà粘zhān nián觉juéjiào4.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洪——材——捡——帘——5.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1)妈妈的呼吸那么(深沉沉重),又那么(均匀、匀称)。
(2)风在树叶间(刮散步),发出(嗖嗖沙沙)的响声,可妈妈全(看听)不到。
(3)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扭了)。
(好像可能)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6.词语搭配我最棒。
明亮的脸沙沙的妈妈红润的头发紧紧地响声弯弯的眉毛微微地闭着细软的眼睛慈祥的笑着7.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妈妈睡了》讲的是午睡时,妈妈在哄“我”入睡时,妈妈先睡了。
文中从三个方面写了睡梦中的妈妈,一是睡梦中的妈妈,二是睡梦中的妈妈,三是睡梦中的妈妈。
二、阅读与理解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妈妈睡了。
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蛋上。
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
妈妈微微地笑着。
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挂满笑意。
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同步练习(含答案)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看拼音,写词语1.tuóniǎo guàn jūn pēn qìchìdào( ) ( ) ( ) ( )fǔchōng huāshùyuán quān àn zhào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2.比一比,再组词。
赢( ) 驶( ) 瀚( ) 简( )羸( ) 使( ) 翰( ) 筒( )枚( ) 箭( ) 赤( ) 啸( )玫( ) 剪( ) 赫( ) 肃( )三、选择题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浩瀚(hào)惊人(jīng)游隼(zhǔn)B.呼啸(xiào)轻易(yì)瞬时(shùn)C.静止(jìng)火箭(jiàn)灾难(nán)4.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慈详稀罕幽芳顿时B.干涸珍藏毕竞手绢C.迷人舞姿点缀舒服D.梳理唯独浮现衷老5.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类如果和猎豹赛跑的话,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B.虽然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但是一个以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移动的人是听不到你喊他的。
C.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也可以继续前进。
D.因为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比鸵鸟更快,所以鸵鸟追不上猎豹。
四、补全下列形容速度快的词语,并选词填空。
6.风( )电( ) 日行( )( ) 健步( )( )( )( )即逝大步( )( ) ( )( )过隙(1)形容速度极快,像刮风闪电一样。
( )(2)脚步快而有力;形容步伐矫健,走得飞快,形影如风。
( ) (3)如同白色的马在缝隙前飞驰而过,转眼就不见了;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五、现代文阅读还有什么比象龟更老如果动物界有长寿奖的话,毫无疑问,获奖者一定是象龟。
第7课同步练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 主要大国疯狂扩军备战C 萨拉热窝事件D 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是:A 克里米亚半岛B 地中海地区C 巴尔干半岛D 欧洲3、20世纪初形成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协约的核心是A 德国B 意大利C 俄国D英国4、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的是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5、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6、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段话对“他的子弹”事件A进行了具体的描述B表示了一定的同情C保持了理性的中立D作出了高度的赞扬7、有一块纪念碑的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A奥匈帝国的首府B塞尔维亚的首府C黑塞哥维那首府D波斯尼亚的首府8、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暴虐”是指A阶级压迫和宗教迫害B宗教迫害和国际压迫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二、填空题1、一战的导火线———————————,爆发的时间———————————,结束得标志——————————,战争的性质—————————————。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下列各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巅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僻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答案:B解析:A项“巅”应为“颠”;C项“僻”应为“譬”;D项“反”应为“返”。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契阔谈,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答案:A解析:“厌”通“餍”,满足;“”通“宴”,欢饮。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A.鸷鸟之不群.兮 B.乌鹊南.飞C.足以荣.汝身 D.夙兴夜.寐答案:A解析:A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B、D为名词作状语,C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其他项读音、意义不同的是( )A.采之欲遗.谁B.留待作遗.施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路不拾遗.答案:D解析:A、B、C读“wèi”有“赠送”之意;D项读“yí”,意思是“遗失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C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D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存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韵律,节奏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答案:C解析:A.存:问候,怀念;B.韵:本性、气质;D.当:对着。
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________的《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这些字你认识了吗?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胡髭.____________长髯.____________一绺.____________鬈.____________侏儒..____________尴尬..____________锃.亮____________粲.____________2.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①眉宇之间……的非凡器宇..____________②禁锢..思想的牢笼____________③鹤立鸡群____________④正襟危坐____________⑤颔首低眉____________4.文章刻画托尔斯泰肖像,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读一读,试找出几句加以赏析。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找出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________ 飘拂(fú fó)________ 差不多(chāchà)________ 直奔(bēn bèn)________ 电钮(liǔniǔ)________ 乘车(chén chéng)________ 2.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新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________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________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________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________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________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________接着升国旗。
________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3.比一比组词语。
杆________ 防________ 拂________ 场________竿________ 仿________ 佛________ 扬________4.按课文《开国大典》内容填空。
这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________起来。
这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起来。
5.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随着风飘扬。
________②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气势猛,力量强。
________③怀着敬意观看。
________④首长通过一定仪式检验视察部队或群众队伍。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练习题集锦一、“一切为了香料”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2、推动所有欧洲人进行远洋航海,开辟新航路的动力因素有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②商业危机③传播天主教④发展资本主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3、15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以后,如果你是一名西欧商人,要到东方去,要采取的措施是A、乘坐飞机飞往东方B、发动战争侵入东方C、利用汽车绕道东方D、利用帆船探寻到达东方的新航路4、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A、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诱使他们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D、为了传播基督教5、15世纪,欧洲人探寻新航路最根本的原因是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 B.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6、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①商人对东西方贸易高额利润的追求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7、新航路开辟的原动力是A、原来的东西方商路被阻塞B、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殖民扩张C、西欧社会对香料、黄金的追求D、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突破8、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A、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诱使他们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D、为了传播基督教9、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做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地圆学说B、火药的发明C、造船技术的传播D、指南针的应用二、海上探险活动的活跃1、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1)大西洋(2)印度洋(3)北冰洋 (4)太平洋A (4)(1)(3)(2) B(4)(2)(1) C(1)(2)(3)(4) D(1)(4)(2)2、下列航海家中,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的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3、到达亚洲航海家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亨利4、从葡萄牙出发,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的是A、迪亚士B、哥伦布C、麦哲伦D、达·伽马5、读右图,图中人物为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他应是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玛D、麦哲伦6.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 A 〉A、哥伦布B、麦哲伦C、迪亚士D、达·伽玛7、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8、被公认为开创了欧洲航海探险的伟大时代是A 、哥伦布 B、迪亚士C、亨利王子 D、麦哲伦9、在新航路开辟活动中,既穿越大西洋,又穿越印度洋的航海家是A、达·伽马B、迪亚士C、哥伦布D、麦哲伦10、由西班牙支持的航海活动有①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的开辟②环球航行③抵达好望角④开通到美洲的新航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11、下列航海家中到过亚洲的是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199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一、填空:1、1840年6月,()正式爆发。
2、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
3、()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4、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5、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条约要求将中国的()割让给英国。
6、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和()。
为扩大在华利益,()和()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7、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
8、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民族危机。
二、判断题。
()1、近代以来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败,日本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2、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
()3、在清朝闭关自守的年代,关天培却放眼世界,聘请精通外文的人才编译了《四洲志》。
()4、《马关条约》中要求将中国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6、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其中铜虎首,铜猴首已经回归祖国了。
()7、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只和护舰开始的,他们不宣而战。
()8、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三、单项选择题。
1、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中的第一幅,它呈现的是()的情景。
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五四运动2、誓与炮台共存亡的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关天培3、()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A、1998年7月1日B、1999年12月20日C、1997年7月1日4、(),条约中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5、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
六年级语文自编练习
7 望大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殇(shāng sāng)兮(xīfēn)葬(zhàng zàng)二、辨字组词。
姑()苍()殇()转()
故()沧()汤()传()
三、选词填空。
期盼期望
1.所有的中国人都热切()祖国统一。
2.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妈妈对我的()。
著名闻名
3.二万五千里长征()世界。
4.温家宝总理完整地背诵了于右任的这首()的诗。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大陆》是______写的,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葬我于高山之上兮,___________;故乡不可见兮,_________,
_____________;望我大陆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痛哭。
五、挑战课外阅读
祖国
巍巍青山,滔滔绿水,
我们的祖国辽阔壮美。
从昆仑山巅,到东海之滨,
从长白林海,到南沙边陲,
在我们宽广的土地上,
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
春天漫山杜鹃,秋来满园丹桂,
夏有出水芙蓉,东游傲雪红梅,
在我们祖国宽广的土地上,
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花卉。
雄鸡高唱,巨龙腾飞,
伟大的祖国万岁,万万岁!
1.从诗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祖国特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
2.诗中都写到了哪些花卉?
春天
秋天
夏有
冬有
3.诗中的“雄鸡”和“巨龙”指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修辞手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