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4《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课件1(人教版七年级上)
- 格式:ppt
- 大小:574.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目标本章教学以人类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为主线,引出对病毒发现过程,病毒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繁殖等特点,以及人类如何利用科学技术使病毒为人类造福等内容。
在认真研究本章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认知方式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我确定了本章的教学目标为:描述病毒特征;能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为人类造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和难点重点病毒是生命世界中迄今发现的最少、也是人类最难以驾驶的一类。
因此,要想解密病毒世界,把握病毒的主要特征尤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病毒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辨证理解病毒的“是非功过”也必不可少。
难点病毒是一类极其特殊的微小生物,学生对它缺少感性认识。
因此,在学生学习病毒的结构特点这部分知识时,会出现很大困难。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病毒引起的疾病的相关资料,(如流感、非典、艾滋病、乙肝等)特别是收集有关禽流感方面的资料(如疾病发现、传播途径、目前疫情以及科学防治等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选择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在课上交流。
教师病毒结构挂图、自制“病毒结构”简易模型、制作多媒课件、教学视频资料等。
教学设计思路目前人类对病毒这种微观世界中的特殊生物知之甚少,但是它却与人类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寻找符合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教学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在学习“病毒”这一课内容时,以网络歌曲《小鸡唱禽流感》导入新课,在这种音乐情境中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而进入探究主题。
在“病毒知识”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别把自己模拟成古人、科研者、病毒、小老师来思考问题或者对相应的内容,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用层层深入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最终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如何辨证地看待病毒的问题上,引导学生运用他们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相互交流、探究式学习,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比细胞小得多,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典型例题:
1.构成病毒的结构是(C)
A.一层细胞壁构成外壳,内有遗传物质
B。
外有蛋白质外壳,内有细胞核
C.外有蛋白质外壳,内有遗传物质
D。
外有细胞膜,内有细胞核
2。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病毒的结构 (P73病毒结构示意图)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4.病毒的生活
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给人类、动物、植物带来极大危害。
使人类和其它生物得病:乙肝、甲肝、流感、非典、禽
流感、艾滋病、狂犬病、麻疹等
(2)有利: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如疫苗生产、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创造花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