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油田记忆(十年)
- 格式:doc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9
数字化油田1. 引言数字化油田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油田开发、生产、管理和经营进行全面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一种技术模式。
数字化油田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和生产领域,通过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数据,提高油田工作效率、降低风险、提升油田产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2. 数字化油田的应用技术2.1 传感器技术在数字化油田中,传感器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
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油田各项数据,如油井压力、温度、流量等,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2.2 数据通信技术数字化油田的数据通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油田中各个设备的互联互通,实时传输数据。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解决油田中无线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问题。
2.3 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数字化油田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计算。
2.4 智能化控制技术数字化油田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化控制技术、优化调度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油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
优化调度技术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对油田生产进行调度和优化。
智能决策技术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油田管理和经营进行决策支持。
3. 数字化油田的优势3.1 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油田可以实现油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精确评估油田生产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生产停顿时间,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
3.2 降低风险数字化油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油田的隐患和风险,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数字化油田可以提供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
3.3 提升油田产能数字化油田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调度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的产能。
数字化油田考察报告(共五则)第一篇:数字化油田考察报告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调研报告信息管理部2010年6月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十一五”以来,随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各油气田企业陆续加大了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把面向生产前端的数字化管理作为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举措,实现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充分结合,在优化生产作业流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员工劳动强度、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为进一步了解和推动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深化“十一五”统一建设信息系统的应用,做好“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按照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精神,信息管理部和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共同组织油田专家,于3月下旬至5月末深入到9个油气田(大庆、辽河、长庆、塔里木、新疆、西南、吉林、大港、华北)的井场、站库、作业区、采油厂等生产一线开展了专题调研(详见附件1),并通过调研问卷方式收集了其他油气田数字化建设情况。
同时,邀请多家国外公司进行了交流研讨(详见附件2)。
现将调研情况和主要收获汇报如下:一、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油气田的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二是面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的信息化;三是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智能化。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实施的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后两个层面的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围绕油气田生产的自动控制、通讯、视频监控、信息应用等技术日趋成熟;各油气田企业按照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结合生产管理需要,对一些生产地域分散、自然条件较差、人工作业较难的生产现场实施了第一个层面的数字化建设。
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主要由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井站配套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
数字化油田方案数字化油田解决方案2023年第一局部数字化油田解决方案——抽油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第一章系统概述1.1需求分析油田生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原油产量。
提高抽油机的工作效率,保障抽油机安全运行是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
多数油田生产企业承受人工巡检的方式来对抽油机进展维护。
这种方式虽然有肯定效果,但是,由于人员有限和技术手段的落后,使得企业无法准时把握每一台抽油机的运行状况,从而不能准时对抽油机消灭的故障进展排解。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进展,以及油田自动化进展的需要,辽河油田公司承受抽油机监控治理系统,通过抽油机现场采集终端实时传送的现场生产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及示功图的显示。
但该监控系统只能实现对抽油机运行参数的监控,及示功图的显示,不能实现对抽油机运行状况的综合分析,为了更好的对抽油机的整体运行做出推断,并对所监测到的抽油机的各项运行参数进展综合分析,本方案设计了一套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进展分析。
1.2专家系统背景学问按专家系统的特性及处理问题的类型进展分类,专家系统分为 10 类:解释型、诊断型、推测型、设计型、规划型、掌握型、监测型、修理型、教育型和调试型。
本系统承受的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这类专家系统是依据输入的信息推出相应的对象存在的故障、找出产生故障的缘由并给出排解故障的方案。
由于现象与故障之间不肯定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建筑这类系统时,需要把握有关对象较全面的学问,并能处理多种故障同时并存及间歇性故障等状况。
1.3专家系统特点专家系统应具备如下特征:(1)启发性,不仅能使用规律学问,也能能使用启发性学问,它运用标准的特地学问和直觉的评判学问进展推断、推理和联想,实现问题求解。
(2)透亮性,它使用户在对专家系统构造不了解的状况下,可以进展相互交往,并了解学问的内容和推理思路,系统还能答复用户的一些有关系统自身行为的问题。
(3) 敏捷性,专家系统的学问与推理机构的分别,使系统不断接纳的知 识,从而确保系统内学问不断增长以满足商业和争论的需要。
在西北黄土高原,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工业交融的华美乐章正在奏响。
五十余年来,长庆油田数十万台采油机在广袤的荒漠和高原不懈耕耘,铿锵韵律响彻大西北,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1970年,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大会战”中诞生。
长庆油田工作区北接荒原大漠,南临黄土高原,油气藏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特征,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
几代长庆人栉风沐雨、砥砺创新,不断挑战“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极限。
时至今日,长庆油田已是国内最大油气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油气持续上产的战略接替区。
在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是长庆油田增储上产、降本增效的核心驱动力。
当前,“云大物移智”等信息技术不断与石油工业融合,正推动石油产业进入智能转型的新时代,赋能石油企业生产模式革新、组织机构变革。
在国家“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下,中国石油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长庆油田紧抓发展机遇,启动智慧油气田建设,围绕生产、视频、办公、社区等业务场景,基于华为在业内率先提出的“油气田一张网”建设理念及全栈技术架构,构建端到端安全、稳定、高效、多样的网络基础设施,以统一架构、统一管理、一网多用、一体安全,开创油田网络建设的历史先河,也为日后长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铺设了一条数字化的“智能高速公路”。
网络先行:“一张网”使能油气生产泛在的协同与智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以数字技术织就“油气田一张网”,筑牢智慧油田根基高效优质的网络是智慧油气田的基础,未来国内油气场站也不再是信息孤岛。
“油气田一张网”不仅为油田发展带来新动力,更为油田的数智化生态建设创造了条件。
文 | 王秀强融合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选择。
2019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网络安全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油气行业一直是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50 多年前数字技术就被应用于地震勘探等领域。
数字化油田建设总结
数字化油田建设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和复杂系统的工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正在逐步改变油田的运营和管理方式,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以下是数字化油田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和总结:
1.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字化油田的核心在于数据。
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控系统和生产设备,可以实时收集各种数据,如油井产量、设备状态、油气处理过程等。
这些数据通过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传送到数据中心,供分析和决策使用。
2. 数据存储与处理:油田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进行管理。
云存储、分布式存储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油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快速的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3. 智能分析与优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油井产量和设备运行数据,可以预测设备的维护需求和潜在的产量调整空间。
4. 自动化与遥控: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远程监控系统,可以远程操控油田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干预的风险。
5. 安全与环保:数字化技术为油田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合规性。
6. 总结:数字化油田建设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将不断深化和完善。
未来,数字化油田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和安全环保方面的发展,为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辉煌属于过去、光荣已成历史、成绩只是坐标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辉煌属于过去、光荣已成历史、成绩只是坐标》昨天,行色匆匆,有如大江东去,不再复返。
今天,实实在在,有如阳光雨露, 温馨美好。
审视今朝,我们发展辉煌;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即使明天荆棘丛生,挑战重重,我们也要奋力震动翅膀,勇往直前。
一切都是终点,一切又都是新的起点。
陇原大地油浪滚滚,油龙纵贯南北,宝石花闪耀金光。
这里处处洋溢着夺油上产的火热气氛。
15年前的今天,一个由长庆油田与石油管道局合资创办的新单位诞生了-输油公司,创办初期只有一条输油管线,全公司员工不足十名。
那是一个不太规范,也不太规模的输油公司。
年输送原油量100万吨。
2004年,伴随着长庆油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输油公司改为第二输油处。
第二输油处的名字轰动北上南下。
第二输油处的全体员工肩负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神圣使命,将流动的黑金子汇集在各个集输站,再次输入条条输油管线,横跨陕甘2省4市16县,是长庆油田管道最长,管理区域最大,原油输送当量由最初的100万吨逐步配产量800万吨……一个个耀眼的数字见证了15年的辉煌。
15年的历史,写满篇章;15年的成长,充满沧桑;15年的脚步,依然坚强;15年的斗志,始终昂扬。
第二输油处的旗帜猎猎作响,二输人的智慧淙淙流淌,一排排金光闪闪的奖杯记述着企业强劲发展的光辉历程,承载了我们二输人太多的梦想和祈盼。
2010年,‚数字化‛这个新名词轰动了整个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正在各个采油系统中如火如荼地全面推广,而在输油行列大家都还很陌生,感觉数字化距我们很遥远。
但在2011年底一幅清晰的数字化管理示范输油处建设的宏伟蓝图已在第二输油出渐渐生根发芽了。
油龙腾飞崔奋进,数字管道显神威。
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卓越奋战。
2012年9月21日,一座数字化、现代化的‚第二输油处数字化培训中心‛在庆咸首站生产区建成,该培训中心由‚达标考核室、生产实训室、数字化培训室和安全实训室‛四个功能区组成,拥有‚网络视频教学、3D动画演示、流程模拟操作、网络自主学习、远程互动交流、在线自主考试‛六大功能系统。
数字油田解决方案第1篇数字油田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面临着资源日益减少、开发难度加大、环保要求提高等多重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提高油田勘探开发与生产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一套数字油田解决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 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成功率;- 提升油田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保障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 实现油田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原则:- 合法合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方案合法合规;- 实用性: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实际,确保方案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创新性: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提高油田数字化水平;- 可持续: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方案1. 油田数据采集与传输:-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对油田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实时共享;- 建立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与接口,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2. 油田数据处理与分析:- 构建大数据处理平台,对采集的油田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与分析;- 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挖掘油田生产规律与潜在价值;- 建立油田生产预测模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油田生产管理与优化:- 建立油田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作业调度、设备管理等功能;-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油田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与智能维护;- 运用优化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调度,降低生产成本。
4. 油田安全与环保:- 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对油田生产安全进行实时监控;- 利用遥感技术,对油田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防环境污染;-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5. 人才培养与知识共享:- 加强数字化油田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信息技术水平;- 建立知识库与专家系统,促进知识的积累与共享;- 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数字化油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成熟,数字化油田技术也正在逐步走进我们人们的视野。
那么,什么是数字化油田技术呢?数字化油田技术是指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以提高油田开发、生产和管理的效率的技术。
它包含了大数据分析、智能感知、自动化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就数字化油田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数字化油田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在数字化油田技术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者们都在积极探索着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其中,油田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数字化油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各种数据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分析,来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管理的效率。
(一)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数字化油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是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手段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智能监测仪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数据,并经过处理后,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油田大数据分析技术油田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数字化油田技术的关键环节。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各种数据信息,对油田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掘出潜在的油气资源,优化生产方案,实现油田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三)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是数字化油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从而获取到油田的动态特性,从而实现对油田的全面感知。
具体来说,智能感知技术包括对油田内部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及对油田内部工作条件的全面评估和优化。
二、数字化油田技术的未来趋势数字化油田技术是未来油田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整体趋势来看,数字化油田技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一)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深入油田开发和管理领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化油田技术将进一步深入到油田开发和管理领域,实现了对油田的全面感知和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了坊间更加高效的油气开采与生产。
油田数字化的基本流程(一)油田数字化的基本流程1. 背景介绍•油田数字化是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将传统油田开采与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2. 流程概述油田数字化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数据采集与传输•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油田现场数据(如地震数据、测井数据、采油数据)的采集和实时传输。
数据存储与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于云端或服务器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存储,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分析与优化•基于存储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寻找优化的潜力。
智能决策与控制•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油田开发策略和生产计划,并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施决策,提高油田产能和运营效率。
反馈与调整•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反馈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持续改进油田数字化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油田的持续发展和优化效能。
3. 流程优势油田数字化的基本流程有以下几个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采集实时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与决策,可以实现对油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风险•通过数据分析与优化,可以针对油田开发和生产环节中的问题进行精准诊断和预测,减少无效操作和浪费,降低成本风险。
加强安全管理•油田数字化可以实现对油田现场的实时监控和警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加强油田的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安全。
优化决策流程•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决策系统,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决策方案和预测结果,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度,优化决策流程。
结论油田数字化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分析与优化、智能决策与控制以及反馈与调整。
该流程具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风险、加强安全管理和优化决策流程等优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油田数字化将进一步推动油田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3卷第1期2009年2月JOU RNAL OF DAQING PE TRO LE UM INS TIT UT E V o l.33No.1Feb.2009数字油田、数字油藏与数字盆地特征分析李伟忠,刘明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数字油田、数字油藏和数字盆地是油气勘探开发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概念,它们相互渗透又各有侧重.数字油田为油田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大致框架,数字油藏则重点支持油藏可视化表示及应用.针对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现实需求的发展及技术进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数字盆地”的建设内容.通过整理数字油田、数字油藏及数字盆地的提出背景及实践进展,分析三者之间的异同及侧重,明确数字盆地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位置、作用及与既有体系的关系.关 键 词:数字油田;数字油藏;数字盆地;油气勘探生产;信息化建设中图分类号:TE1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9)01-0008-04借助戈尔于1998年“数字地球”概念的推动,国内外油气行业相继提出了数字油田、数字油藏、数字盆地乃至数字井筒[1-4]等概念,并逐步投入实施.作为国内油气行业的领导者,也是国际油气领域的有力竞争者,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制定和实施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数字盆地”系统的概念.相对于“数字油田”和“数字油藏”,“数字盆地”是一个较新的术语,相关的研究探讨和实践较少.尽管这3个概念互有差异、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都是针对油气勘探开发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解释分析和应用的.笔者拟从概念和实践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以促进认识、服务相关系统建设.1 数字油田1999年,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首次提出“数字油田”的概念,随后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对“数字油田”的认识也在讨论、争论中不断得到深入、明晰,大庆油田公司则进一步将数字油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数字油田的内涵也由初步的“狭义数字油田”上升到“广义数字油田”[5].狭义的“数字油田”是一个以数字地球为技术导向、油田实体为对象、地理空间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融合,可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表达,集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即一个以数字地球技术为主干,实现油田实体全面信息化的技术系统.从广义角度看,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油田实体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大庆油田公司提出的“广义数字油田”包容了油田公司作为商业实体的经营业务,超越了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概念,因此其核心和落脚点应理解为“油田公司”.将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相结合,更加体现了“数字油田”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见图1.在此期间国外的各大油公司也相继提出了类似于“数字油田”的概念.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提出的“信息油田(i-Fields)”的概念:变换操作方式———允许实时控制开发进程的综合方式;英国石油(BP)“未来油田(Field of the Future)”:对从油藏到销售点的资产,提供实时、连续及远程监控和管理的技术和商业流程;壳牌(Smell)的“聪明油田”(Sm artFields):在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衡量—监控—决策—执收稿日期:2008-10-21;审稿人:张云峰;编辑:陆雅玲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10100039ZX01) 作者简介:李伟忠(1976-),男,博士后,讲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图1 大庆油田公司提出的广义数字油田基本架构行.国外油公司的“数字油田”理念背景是国外油公司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更加先进、系统,建立数据银行,完成专业集成、部门集成,正在实现企业集成[6].因此,大多强调的是油田的开发生产环节,以及在实时生产数据基础上进行的数据挖掘和生产优化尝试[7].在实践方面,国内已经有多个油田实施“数字油田”建设,大庆、新疆、塔里木、胜利等油田都有“数字油田”的实施[8-9].这种层次的划分不仅有利于理解数字油田,更能对具体的数字油田建设方案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数字油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按层次、分模块进行信息化建设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策略.新疆油田公司在2002年提出建设“数字新疆油田”的目标[10].在科学思路和实施策略的指导下,经过5a 多的创造性建设,2002年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2003年实现业务工作桌面化,2005年实现油田桌面化.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数据内容相对齐全,数据质量比较高.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程中,引进和自行研发了大量的应用系统.油田公司发起的“数字油田”探讨及建设在改善油气勘探开发,乃至经营管理环境方面有明细作用.从目前“数字油田”的实现程度来看,油田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数据资源得到有效管理,且数据质量有较好保证,建立的应用体系能较好地支持油田(分)公司的生产管理.在科研支持和应用环境协同等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集成程度,加强数据资源的横向关联应用,完善系统集成.2 数字油藏“数字油田”的概念讨论及实施设计过程中,相继出现了“数字油藏”、“数字井筒”、“数字探区”等概念.相较于后2个概念而言,“数字油藏”出现的概率更大、讨论的意义也更大.尽管如此,“数字油藏”并不像“数字油田”那样引发热烈的争论和探讨,因此在定义和内容界定上还没有明确的表述.综合有关文献,业内对“数字油藏”的认识大致可分为2种:一种是将其内容主体定位为油藏工程,是狭义“数字油田”的一部分,这是较为普遍的认识;还有一种看法是将其与狭义“数字油田”划等号,其范围包括油田的勘探、开发,“数字油藏”的建设是要“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知识”以支持“快速、准确决策”[11].针对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学科协同、数据共享问题,信息技术服务商适时提出“数字油藏”方案.帕吉特(PEGETE )的“数字油藏”(Digital Reservoir )技术解决方案就是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由多学科、多专业研究成果及信息综合构建的多维虚拟油藏数据体(M V R :Multi -dim en -sion Virtual Reservoir ),它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油藏研究、管理、决策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见图2.其他技术服务商如斯伦贝谢、兰德马克等也有类似的技术体系推出[12-13].“数字油藏”重点由石油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商发起,因此在技术体系方面特色突出,其核心观点是“一体化”,包括数据资源、应用平台、工作模式等方面的一体化,体现完整、流畅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它是由高性能硬件、软件和数字资源及宽带网络形成体系,重点面向油藏级研究、决策等过程中的专业应用,在第1期 李伟忠等:数字油田、数字油藏与数字盆地特征分析图2 数字油藏研究决策系统(P EG ET E )实施中应当重视“数字油藏”与现有数据资源和应用体系的集成.3 数字盆地随着软硬件性能的提高及三维地震大连片技术的发展,大至凹陷乃至盆地规模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成为现实,三维地震连片资料处理解释对冀东南堡勘探局面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针对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如何挖掘其规模,针对勘探开发领域的需求及趋势,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制定的“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得到体现.2006年,有关部门按照“现状分析、技术展望、整体规划”的阶段要求,在2000年“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了“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提出实施“数字盆地”系统(编号“A6”),建立“多学科地质模型研究环境”.明确“数字盆地”的范围和内涵是设计、实施数字盆地系统的基础,对“数字盆地”的研究虽不普遍,但已有此方面的相关描述和初步定义.吴冲龙[14-15]等认为:“数字盆地”是“采用空间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三维可视化的盆地地质信息系统”.石广仁[16]等提出“四维数字化盆地”的概念:“在油气盆地内实现石油地质时空研究的数字化”.在分析、界定数字盆地的过程中应考虑:(1)在分析、理解前人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认识当时的研究环境和技术条件,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2)应该突出和强调“盆地”的概念,避免与“数字油田”发生混淆.(3)最终目的是实施建设.目前信息化建设已有较扎实的基础,系统建设都有其具体的现实基础和外部环境,因此在实施设计中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先后组织了两轮大规模的数字盆地项目可行性论证,目的是要给“数字盆地”一个清晰的界定,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基于此,李宁等对于“数字盆地”作出定义:以盆地为研究单元,通过规范化整合地表遥感、地质图像、地下地震、井筒数据和各种实验分析及油田化学资料,在局部目标研究和精细描述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集群、实时三维可视化手段实现跨目标、跨油田区域的资料规模化联片处理和集成化综合分析,最终完成盆地资源普查、有利区带评价、圈闭优选、风险探井确定、储量及产能预测和经济效益评估等决策的大型网络一体化多学科协同工作平台.在具体设计、实施中,中国石油在2000年开始规划、实施“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以来,在13个油田(分)公司完成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实施了油气田类的2个工作包,分别是“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A1”)与“油气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A2”),实现了多源数据集成、共享.因此,总体规划中的“A6(数字盆地)”是不是“数字盆地”的全部,还是“数字盆地”的关键部分,重点针对专业应用的支持和协同工作环境建立等内容.在实践方面,已经有针对盆地规模的数据体建设.新疆油田公司2003年开始实施“盆地级地震解释项目”,以准噶尔盆地为对象对全盆地数千条二维地震测线、上百块三维地震数据和千余口探井资料进行整理,数据总量约400GB ,并能够在同一个地震解释平台上平稳运行,有力支持了相关科研项目的资料需求,大大缩短了项目数据准备时间.国外某石油公司在某海湾统一管理了45×103口井的数据(包括测井、测井解释、地质分层、录井、岩心照片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及叠后地震数据,将多块地震数据处理形成了一个大的地震连片数据,连片数据总量为150GB (8位)和600GB (16位).该公司还建立了一个企业级的地学综合平台,使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够实时共享,这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数字化盆地的准确性.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33卷 2009年第1期 李伟忠等:数字油田、数字油藏与数字盆地特征分析4 结论(1)广义“数字油田”包容了油气勘探开发与经营管理,无疑其系统范围最大,应当包含“数字油藏”和“数字盆地”的所有内容.“数字油藏”重点针对油藏工程,从概念上分析其内容范围最小,大致相当于一个或几个项目研究环境的组合,因此是“数字油田”和“数字盆地”的组成部分.争议和不确定性主要存在于狭义“数字油田”和“数字盆地”系统之间,一方面来源于理论探讨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来自于群体背景.单从概念上理解,盆地是含油气系统中最大的地质单元,油田是组织勘探、生产的实体单元.因此,二者是互有交集同时也各自有独特的内容.(2)“数字油藏”的技术体系最完整和成熟,“数字油田”较完整,“数字盆地”相对较为薄弱,有待具体化.在此过程中,应该重点借鉴“数字油藏”与“数字油田”的技术体系,突现“数字盆地”特性,从而体现系统定位、服务特定群体.相较于“数字油田”与油田(分)公司紧密联系并为其服务的,“数字盆地”应包括对总公司层面决策的支持与服务.(3)从“数字油田”和“数字油藏”的实施实践来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投入将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建设初期投入较大,涉及的学科、业务内容较多;另一方面,完善、合理的系统设计、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隐性的、间接的”,也是逐步增大的[17-18].在实施“数字盆地”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前瞻可预见阶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实用性,实现系统集成和业务优化.参考文献:[1] 王权,管尊友.数字大庆油田实施框架与发展策略[J].数字化工,2004(12):24-26.[2] 王宏琳.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从数据处理到数字油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3] 武守诚.油气资源评价导论———从数字油田到数字油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4] 景民昌,刘振峰.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与数字油田[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6):82-85.[5] 王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数字油田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6] 王同良.石油信息技术发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7] Robert B,Thom pson V S.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sy stem using real-time measurem ents:A piece of the digital oilfield puzzle[C].S PE Ann 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Anaheim,California,US A,2007.[8] 李清辉.数字新疆油田的建设与实践[J].数字化工,2004(9):35-39.[9] 李清辉,文必龙,曾颖.数字油田信息平台架构[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0] 陈新发,曾颖,李清辉.数字油田建设与实践———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1] 张允,姚军.数字油藏中知识发现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测控自动化),2007,23(24):260-262.[12] S chlu mberger.Giga[EB/OL].h ttp://w w /content/services/softw are/geo/gigav iz.as p.2004-6-10/2005-10-10.[13] Lan dmark.PetroBank m as ter data store[EB/OL].http://w w /landm ark/integra ted+s olutions/informationmanage-men t/petroban kmasterdatas to re/index.htm.[14] 吴冲龙,毛小平,李绍虎,等.数字盆地与构造-地层格架三维动态模拟技术研究[C]∥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5] 吴冲龙,毛小平,田宜平,等.三维数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模拟技术[J].地质科技情报,2006,24(6):1-8.[16] 石广仁,米石云,王素明,等.四维数字化盆地的方案研究[C]∥孙枢:“庆贺郭宗汾教授八十寿辰”暨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讨会论文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17] 靖继鹏.信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8] 周子勇.数字油藏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框架设计[J].测会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131(3):5-61.Abstracts Journal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Vo l.33 No.1 Feb.2009Abstracts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oil-gas enrichment regularities of Putaohua oil layer in Yushulin/2009,33(1):1-3Y U Li-min1,M A Shi-zhong1,SU N Yu1,CHEN L ei1,CH EN Zhi-w ei2(1.College o f Geosciences,Daqing Petroleum I nstitute,Daqing,H ei long jiang163318,China;2.Oil Recovery P lant N o.3,Daqing Oi l f ield Com pany,L td.,Daqing,Heilong jiang163113,China)A bstract:In or der to cla rify the g as enrichment regula rities of Putaohua oil lay er in Yushulin area,a palaeostructure recove ry of Putaohua to p as w ell as a detailed analy sis about the contro l action of disco rdo genic faults and hydro carbon sour ce ro cks to gas enrichment regula rities w ere car ried o ut.T he results sho wed that the re is an ancient no sing structure in the southern of the Shang jia nose-shaped structure,the evo lutio n of the ancient nose-shaped structure and the Shangjia no se-shaped str ucture make their axial region,two limbs and adjacent co ncave slo pe favo rable g as accumulation zo ne in the period o f g as mig ra tion. U nder the contro l o f the structur al evo lutio n,adjacent to the co ncave of the high-angle diag onal lar ge antithetic ce nt ripetal fault and larg e amplitude consequent centripetal fault that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direction o f g as mig ratio n can fo rm fa-v or able ga s accumulation zo ne.A t the same time,within the co ntrol o f ma tur e hydro carbon sour ce ro ck,the gas that mainly in the way o f v ertical mig ratio n can easily accumulate adjacent to the concav e,and within the co nt rol o f mature-immature hy-dro carbon so urce rock,the gas is sho rt of supply,coupled by the re st rictio ns of parallel mig ratio n channels,it is difficult to mig rate upw ard,so the oil in Shangjia area that lie in the structural hig h is of poo r oil-bearing pro per ty.Key words:g as enrichment;pa laeostr ucture;hy drocar bo n sour ce r ock;ve rtical mig ratio n;Putaohua oil lay er in YushulinA new research metho 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pro ductivity contribution in the commingled pro ducing wells/2009,33(1):4-7 WA NG M in1,L U Shuang-fang1,F AN Li-x in2,W AN G Yue-wen3,Q IN Pei-rui4(1.College o f Geosciences,Daqing Petroleum I nstitute,Daqing,Hei long jiang163318,China;2.Changqing Business Dept.,China Petroleum Logging Corp.L td.,X i'an,S hanx i710201,China;3.Daqing Petroleum Research Institute, Daqing,Heilongj iang163712,China;4.Daqing Oil f ield H ulunbei'er Company,Daqing,H ei long jiang163458,China )A 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peak area ratio and peak heig ht ratio,which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o ductivity contri-butio n o f co mmingled producing wells at pr esent,do no t follow the linear superposition theo ry,the quantification of GC fin-g erprint co mpo und is difficult.Based o n the linea r super po sitio n theo ry,the abso lute concent ratio n of sing le oil compound and the peak area r atio(peak heig ht ratio)o f co mmingled oil co mpo und a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mathematical model,and then use the simula ted annealing algo rithm to get the minimum v alue.Based o n abov e theo ry and me tho d,the productivity co ntributio n of three oil lay ers is simula ted,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bso lute er ror is sma lle r than±3%.Key words:comming led pro ducing well;pr oductivity contribution;linear super po sition;simula ted annealing algo rithm;allo-cation ex periment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oilfields,digital reservoirs and digital basins/2009,33(1):8-11LI W ei-zho ng,LI U M ing-x in(Research I nstitute o f Petroleum E xp loration and Deve lopment,CN PC,Bei jing100083,China)A bstract:Dig ita l oilfields,digital r eser voirs and digital basins a re the im po rtant phr ases during the info rma tionization of ex-plo ra tion and dev elo pment of petro leum and g as.T hey cove r each o the r and hav e diffe rent points.T he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 n them co ntributed fav or ably to the info rmationiza tion of pet roleum and gas industry.T he paper collected the back-g ro unds and the cur rent advance,and analy zed the difference and character of the three info rmatio n buildups.Key words:dig ital oilfield;digital rese rvoir;digital basin;ex plor atio n and development of petro leum and g as;developme nt o f info rmatio nizatio nSeal capacity of caprock and its control effect on hydrocarbon in the foreland thrust belt of Jungar basin/2009,33(1):12-16 LI U Jiang-tao1,LI Jie2,YA NG Jing-y ong3(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In f orm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 ing102249,China;2.Research I nstitute o f E 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 uha Oil f ield Com pany o f PetroChina,Hami,X in jiang839009,China;3.Ex p lora-。
数字油田读书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油田行业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数字油田的书籍,对数字油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数字油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油田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实现油田生产、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在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字油田的知识。
首先,数字油田的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油田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数字油田的建设需要与传统的油田生产方式相结合。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而是要在人工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确保数字油田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此外,数字油田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
数字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总的来说,数字油田是未来油田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油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
同时,数字油田的建设也需要与传统的油田生产方式相结合,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确保数字油田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EnterprisesH2HI企业视窗•战略管理石油摇篮奏响新时代华章~~玉门油田开发建设80年纪略□谈智李晓玲仇国贤时间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不朽的足迹。
1939年8月11EJ,老一井在115.51米处钻遇K油层,日喷原油约10吨,拉开了石油工业摇篮——玉门油田开发建设80年的序幕,开启了我国现代炼油工业的先河。
旧老一井。
使命承载希冀奠定基石玉门油田从诞生那天起,几代玉门石油人就满怀爱国热忱,肩负着为国找油、为国分忧的使命,众志成城,艰苦创业,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并在新中国发展建设初期,撑起了石油工业的半边天,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3月,由孙建初先生确定、位于老君庙北十五米处的老一井开挖。
在周恩来的协调下,从延长调来的顿钻加快了钻井速度。
8月11日,老君茶壶嘴炼油。
庙老一井获得工业油流,揭开了老君庙油田工业开发和玉门油田80年开发建设的序幕。
伴随着老君庙油田的开发,炼油工业同时起步,中国第一滴自产汽油、第一批成品油从老君庙前“茶壶嘴”一70加仑间歇式炼炉产出,书写了中国现代石油炼制史的第一页,开启了我国现代炼油工业的先河。
1941年〜1949年玉门炼厂逐步发展到具有常压蒸谓、减压蒸谓、热裂化、冷榨脱蜡、离心脱蜡和溶剂回收等多套生产装置,可炼制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12种成品油。
新中国成立前的十年,玉门油田共生产原油52万吨,占同期全国石油总产量的95%,是当时规模最大、职工人数最多、工艺技术领先的石油矿场。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玉门油矿的建设被列入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在祁连山下,玉门石油人无私奉献,苦干实干,在老君庙油田的基础上,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等油田,油田面积扩大了四倍,地质储量增加了五倍,原油产量一路向上。
在原油生产箭头持续向上的同时,玉门油田也引领了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发展。
从中国第一口多底井、第一口定向斜井、第一口侧钻井,到中国第一次顶部注水,再到中国第一个泡沫驱油试验区、自动化油井控制系统、岗位责任制的创立,玉门油田创造了至少74个全国第一,成为中国石66I中国石油和化工2019•09新老一井。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时间、人物及其活动的内容与地点是非记不可的,因此历史课的学习中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十一种历史知识记忆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1谐音记忆法以“核心字”为基础,对历史材料进行重组,形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诀。
如五代十国的“十国”:吴闽吴越前后蜀,南唐南汉南平楚,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有安太堡露天煤矿、大秦铁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安太堡大、宝钢大、京九铁路葛洲坝。
1927年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建立者:方志敏,闽浙赣;徐向前,鄂豫皖。
贺龙洪湖湘鄂边;邓张左右来回转。
2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战的六个中立国: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土耳其。
我们把它想象成:两对双胞胎“瑞士、瑞典”与“西班牙、葡萄牙”都“爱”“土耳其”姑娘。
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输出到朝鲜的有:铁制生产工具、铜镜、漆器。
我们把它想象成:中国“特工”带去一面“铜镜”,朝鲜人觉得好“稀奇”。
3浓缩记忆法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
十年建设时期成就:总结为“1、2、3、4、5、6、7、8一个“十年”:1956──1966两个钢铁基地:武汉、包头3.三个油田:大庆、胜利、大港4.四个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绿、向秀丽5.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
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7.农村用电增长了70倍。
8.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
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4数理记忆法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探究数字之间的关系,增加易于联想的内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史鉴】华北油田发展史华北油田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包括50 多个大小不等的油田,其中任丘油田不仅开发最早产量最高,而且由于华北石油管理局驻在任丘,人们习惯上又把华北油田称为任丘油田。
华北油田的开发是从1975 年开始的,1975 年4 月石化部为了加强冀中地区石油勘探工作,在北京召开了“冀中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座谈会”,提出重点勘探任丘、霸县(现霸州市)等七个有含油气地区的方案。
1975 年7 月3 日,勘探二部3269 钻井队在任丘构造带南高点的任4 井完成,发现了任丘震旦亚界碳酸盐岩高产油田,打开了古潜山油田的大门,揭开了在冀中地区寻找古潜山油气藏的序幕。
紧接着石化部研究调整冀中地区勘探部署,决定收缩西线勘探队伍,集中钻机加速任丘至辛中驿构造的钻探,并提出了“占山头、探边底、整体解剖任丘构造”的方案。
按照这个方案,除任4 井外,再沿任丘构造打5 口新井。
其中任6 、任7、任9 、任11 四口井各占一个山13 井顶,任担任探边任务,这个方案很快得到实施。
7月19 日仍由3269队负责的任6 井开钻。
8 月11 日,由32343 队负责的任13井开钻。
8 月25 日,由32168 队负责的任7 井开钻。
10 月,由32349 队负责的任11 井开钻。
11 月中旬,由32127 队负责的任 9 井开钻。
到 1976 年 1 月下旬,新打的五口油井先后完工。
其中任 7 井日初产达 4600 多吨,任 9 井日初产 5400 吨以上,成为任丘油田初产量最高的一口井。
1月 28日,石化部向国务院呈报 《关于组织冀中地区石油会 战的报告》, 1 月 30 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
成立华北油田会战指挥部,会战队伍以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 后改为大港油田指挥部)为主,井由山东胜利油田、吉林 石油会战指挥部、陕甘宁长庆油田、湖北汉江油田等单位派 出队伍参加, 共计 3 万多人。
所有参加会战的队伍都成建制, 携带设备,指挥机关和后勤辅助力量也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