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测试题2套(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飘扬飘扬过海B. 摇晃头昏脑涨C. 安静安祥自在D. 烦恼烦恼忧愁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选项A,“飘扬过海”存在错别字,应为”漂洋过海”,故A错误。
选项B,“头昏脑涨”存在错别字,应为”头昏脑胀”,故B错误。
选项C,“安祥自在”存在错别字,应为”安详自在”,故C错误。
选项D,所有词语均书写正确,无误别字,故D正确。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D.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
选项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故A错误。
选项B,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双重否定表肯定,与句意相悖,应去掉”不”,故B错误。
选项C,表述正确,无语病,故C正确。
选项D,两面对一面,“能否”是两面词,而”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只表达了一面,应去掉”能否”,故D错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船舷(xián)悄然(qiāo)拮据(jū)张冠李戴(guān)B. 倭瓜(wō)歼灭(qiān)琴弦(xián)情不自禁(jìn)C. 笨拙(zhuō)踌躇(chú)镌刻(juān)脍炙人口(kuài)D. 镌刻(juàn)拮据(jù)擂鼓(léi)悄然无声(qiǎo)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
选项A,“悄然”的”悄”应读”qiǎo”,表示静悄悄的,不让人知道,故A错误。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长城(cháng) 壮丽(zhuàng)B. 长城(cáng) 壮丽(zuàng)C. 长城(cháng) 壮丽(zuàng)D. 长城(cáng) 壮丽(zhuàng)答案:A解析:在选项中,“长城”的“长”应该读作“cháng”,表示长度上的延伸;“壮丽”的“壮”应该读作“zhuàng”,表示雄伟壮观的意思。
因此,正确的读音组合是“长城(cháng)”和“壮丽(zhuàng)”。
2、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我们学校的大操厂很宽阔。
B. 我们学校的操场很宽阔。
C. 我们学校的操场很宽扩。
D. 我们学校的操厂很宽阔。
答案:B解析:“操场”是一个固定搭配,表示学校里供学生做运动的地方。
“厂”字在这里是错误的,应该是“场”。
而“宽阔”是正确的写法,表示面积大且开阔,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3、看拼音,写词语。
yánɡ shù sàn bù bǐ cǐ qí zhì (杨树)(散步)(彼此)(旗帜)答案:杨树、散步、彼此、旗帜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在解答时,首先要读准拼音,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确定正确的汉字。
注意“杨树”的“杨”不要写成“扬”,“散步”的“散”不要写成“撒”,“彼此”的“彼”不要写成“比”,“旗帜”的“帜”不要写成“只”。
4、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我顺着这条弯曲(qū qǔ)的小路,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2)爸爸把旧书报都订(dìnɡ dīnɡ)成册,保存了起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两套及答案)一、基础知识。
(41分)1.我会读拼音写字词。
(13分)yáo yǐ yōu xián bīng jī líng(1)弟弟躺在上bié tí bàng感觉qiǎo kè lì mì mì(2)大家一边吃。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6分)( )地荡来荡去 ( )的冰激凌听得( )( )的声音 ( )的被子 ( )地啃着3.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3分)(1)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 )(2)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
( )(3)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
( )4.句子咖啡厅。
(按要求改写句子)(9分)(1)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去,就.能钓到鱼呢。
(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要把头发像.紫菜卷那样卷在身上,就成了松松软软的被子了。
(用上加点词语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加标点)5.乱句重排。
(6分)( )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
( )我关了楼道的灯,摸黑下了楼。
( )写完作业,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
( )一夜会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又转身上了楼。
( )我迅速收拾好书包,关了灯,走出教室。
( )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关。
6.回忆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分)(1)《小真的长头发》一文真有趣,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长头发能套牛、当被子、钓鱼、晾衣服,真是神奇啊! ( )(2)“我”变成了一棵树以后,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是妈妈一直没认出“我”。
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1一、写同音字组词。
chén________光 ________旧 ________底灰________wǔ________术 ________个 ________蹈队________yáng________表 ________树牛________ 海________二、加偏旁,组成新字后再组词。
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扁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陌生人的红苹果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列车。
我躺在铺位上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喊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的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道歉道谢)。
夜深人静,我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精细)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
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
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
昨天一见你,觉得你很像我的女儿,一样留着长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我很(羞愧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和她女儿一样,而我却没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觉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带答案1一、下面的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选一选,填序号。
二、A.犹豫和矛盾 B.生气C.后悔 D.自信三、1.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你这是故意的!”()四、2.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五、3.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六、4.只要你们说出两个不过百的数,让我做乘法,我能立刻说出得数,保准不错!()七、八、按要求写句子。
九、1.教室里安静极了。
(改为夸张句)十、十一、2.老师讲的话我当时怎么听得进去呢?(改为陈述句)3.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博莱克身上。
(改为“把”字句)4.博莱克左腿截肢了。
博莱克现在靠拄拐走路。
(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三、阅读理解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诲)呀()流浪汉说()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式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衰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
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
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恼脑)地哭了起来。
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3.流浪汉的家产都败光了,是因为他少年时代_________,青年时代_______________,中年时代_______________。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________(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__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写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________(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A.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B.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答案】(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解析】【分析】(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新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反义词。
枝繁叶茂-________ 消失-________②近义词。
轻松-________ 生育-________(2)用“||”分好的层次,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3)“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的“这里”是指________。
作者写石榴树的目的________。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________抒情,以________喻人。
(5)人们为什么“也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答案】(1)枝枯叶落;出现;容易;繁衍(2)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不招虫。
(3)樟树的香气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是用对比的写法更突出樟树的特点(4)物;树(5)人们之所以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与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概括层意,可先看看每层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024年上海市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拼写。
(1)蝴蝶()(2)苹果()(3)月亮()(1)蝴蝶——búdié(2)苹果——píng guǒ(3)月亮——yuèliàn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拼写能力。
蝴蝶、苹果、月亮是常见的汉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
拼写时要注意字音、字形和字义,避免易错字。
2、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1)nián liǎo——()(2)tīng shuǐ——()(3)fēng yún——()(1)nián liǎo——年糕(2)tīng shuǐ——听水(3)fēng yún——风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与汉字之间的转换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正确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确保写出正确的汉字。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A. 巨烈照耀茂密融化B. 欣赏奥秘花瓣冶炼C. 粘稠分辨推测争辩D. 踌躇陡峭玻理繁植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盛夏(shèng chéng)空隙(kōng kòng)重新(zhòng chóng)称职(chèng chèn)5、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1)一箭双 ____()(2)画龙点 ____()6、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成语。
小明做事总是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这体现了他 _________ 的精神。
A. 一丝不苟B. 持之以恒C. 百折不挠D. 锲而不舍7、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1)gān lěng ()(2)zhífàn ()(3)hǎo cháng ()(4)mòyuè ()(1)干涸(2)制裁(3)好长(4)月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广东省惠州市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看拼音写词语。
wán shuǎ_huā bàn_ hé lǒng_yǐn rén zhù mù_答案:玩耍;花瓣;合拢;引人注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耍、瓣、拢、引”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 的海洋 ____ 的枝叶 ____ 的绒毛____ 的阳光 ____ 的草地 ____ 的湖面答案:蔚蓝;茂盛;细小;灿烂;碧绿;平静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搭配。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3、照样子,写词语。
例:白花花(ABB式) ____、____、____例:人山人海(ABAC式) ____、____、____答案:绿油油;亮晶晶;黑沉沉;无法无天;无边无际;无声无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词语的结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写出符合条件的词语即可。
ABB式词语即后两个字相同的三字词语,如“绿油油”“亮晶晶”“黑沉沉”等。
ABAC式词语即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的四字词语,如“无法无天”“无边无际”“无声无息”等。
4、下面哪一项是表示颜色的词语?A. 高兴B. 红色C. 奔跑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词语属性的识别能力。
A选项“高兴”是一个表示情感的形容词,描述的是人的内心感受,与颜色无关。
B选项“红色”直接指代了一种颜色,符合题目要求。
C选项“奔跑”是一个动词,描述的是人的动作行为,同样与颜色没有直接联系。
5、把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读书阅读训练二(附答案)必读书阅读训练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一、阅读任务阅读《安徒生童话》剩余部分:《卖火柴的小女孩》《雏菊》《小意达的花儿》《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蜗牛和玫瑰树》《亚麻》《枞树》二、名著导读1.(整体感知)根据童话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赤着脚在大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在了街头的故事。
()(2)雏菊是一朵善良而又美丽的小花,它为了救云雀而失去了生命。
()(3)小意达的花儿晚上会去参加一个舞会。
()(4)蜗牛贡献出了很多东西,还会开花,而玫瑰花只会开花,没有新招。
()2.选一选。
(提取信息)《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这篇童话中的一对年老的夫妇过得很幸福是因为() A.他们总在走上坡路,生活越来越富裕。
B.虽然他们总在走下坡路,但他们总是很快乐。
3.枞树觉得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是()A.在树林里自由地生长B.变成桅杆漂洋过海C.被装点成美丽的圣诞树4.把亚麻生命历程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三、精彩片段拇指姑娘(节选)“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小燕子说,“我要飞到遥远温暖的国度去。
你愿意跟我一块儿去吗?你可以骑在我的背上,用腰带把你系牢。
这样我们就可以离开这丑陋的鼹鼠,从他黑暗的房子飞走——飞过高山,飞到温暖的国度去。
太阳在那儿照得比在这儿更美丽,那儿永远只有夏天,那儿永远开着美丽的花朵。
跟我一起飞吧,你——甜蜜的拇指姑娘。
当我在那个阴暗的地洞里冻僵了的时候,是你救了我的命!”“是的,我要和你一块儿去!”拇指姑娘说。
她坐在鸟儿的背上,把脚搁在他展开的双翼上,同时用腰带把自己紧紧地系在他最结实的一根羽毛上。
燕子就这样飞到空中,飞过了森林,飞过了海洋,飞过了常年积雪的高山。
在寒冷的高空中,拇指姑娘冻得发起抖来。
于是她就钻到鸟儿温暖的羽毛下面,只把她的小脑袋伸出来欣赏下面那些美丽的景致。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二2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二21. 五花山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 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4分)2. 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分)3. 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分)2. 夏季的小兴安岭夏天的小兴安岭,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1. 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2. 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最后写—————.3. 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3. 三个和尚(shàng)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争执:争先恐后: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2分)3.第一自然段是按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 . .(2分)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2分)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4.春雨的色彩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1. 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2分)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瞧()争论()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2分)(1)小白鸽说:(2)小燕子说:(3)麻雀说:(4)小黄莺说: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2分)5.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 .(4分)5.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4分)人类的很多发明来自于对动物的观察和启发.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鸽子的眼睛能分(辩.辨)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视.试)飞机和导弹.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1. 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 (1分)2. 划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3分)3. 用“√”选择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 (3分模(mó mú)样飞行(xíng háng)导弹(dàn tán)4. 这段共句话,是围绕句话来写的. (2分))5. 短文中写了哪几项有趣的发明?请写出来 .(5分)6.《蜂鸟》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 . . .(3分)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比作 .(4分).3.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3分)7. 阅读葡萄沟(节选)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1.这一节共有____句话.(2分)2.作者用. . . . . 这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6分)3.这一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在括号里用“√”表示.(2分)(1)葡萄种的地方.()(2)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3)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8.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2分)A 面对,面临B 靠近,挨近C 到来,来临D 照着,根据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2分)A 梅花艳丽俊秀.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C 想临摹《梅鸡图》.D 《梅鸡图》太有味道.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2分)A 酸甜苦辣等味B 香.臭等味C 画的意境D 意思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2分)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9. 春天的校园春风轻轻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瞧,旗杆顶上()的国旗迎着春风飘动着;草地上,草儿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教室旁,()的柳树舒枝展叶,迎着春风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花圃里,()的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的梨花竞相开放;花丛中,呼扇着金黄色翅膀的小蜜蜂嗡嗡地忙着采蜜,五颜六色的蝴蝶成双成对翩翩起舞.春天到了,我们的校园真美啊!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1.下列三个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旗杆花圃呼扇A qígǎn .huā pú .hūshānB qígān .huā pú .hū shànC qígǎn .huāpǔ .hū shànD qígān .huāpǔ .hūshān2.在文章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下列哪一组最合适?(2分)A 雪白.鲜红.粉红.嫩绿B 鲜红.嫩绿.粉红.雪白C 鲜红.雪白.粉红.金黄D 鲜红.碧蓝.金黄.乌黑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春天的校园的?(2分)A 时间顺序B 事情发展顺序C 地点顺序D 事物的不同特点4.“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是什么句:(1分)A 中心句B 拟人句C 比喻句D 过渡句10. 大草原这里的天格外蓝,空气也特别清新.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就像绿地毯上绣着的白色大花.牧羊人骑着飞驰的骏马,挥舞着羊鞭,唱着那动听的牧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嘹亮的歌声,传四方.啊,美丽的大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在文章中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2分) ……”()-()2.根据词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4分)清爽新鲜()生命力旺盛()3.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4.为了突出草原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中写草原的天_________________,空气________________,还写了白色的羊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乐的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11.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作答(20分).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粉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望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1.填空:(7分)这段话是按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北面有个,东面种着,南面是.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这段话中的第句到第句,都是写这里的景色.2.写反义词(4分):高大()热闹()3.照样子写词语(4分):绿油油漂漂亮亮4.用“”画出打比方的句子(3分).5.给文中画□的地方加标点(2分).12. 我会阅读下面这段话,并能回答问题.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1)把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2)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分)13. 我会阅读下的短文,并回答问题.(16分)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de dé)湖,名叫天鹅湖.据说许多年以前,曾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得发亮.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cuīchuí)柳,在微风吹(chuīcuī)动下,柳条迎风起舞.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nèn nùn)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打扮得更加美丽.……”哦,天鹅湖,故乡的湖,我爱你!(1)给短文加个题目. . (2分)(2)能说明水清的词语是: .(2分)(3)第2自然段先写了湖水的().(),再写湖的四周有(),接着写树下有()和(),最后写湖上有().(6分)(4)用“------”选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5)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2分)A.讲了天鹅湖的美丽的景色.B.讲了家乡的天鹅湖里什么都没有.C.讲了天鹅湖四周的景色.D.讲了天鹅湖的美丽景色,表达“我”对她的喜爱.赞美之情.(6)上面的短文你最喜欢哪一句?请抄下来,并说明理由.(2分)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上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起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从那时起.我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张开—()仔细—()美丽—()升起—()随意—()喜爱—()2.图示蒲公英的变化.(4分)时间: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草地颜色:()→()→()→()花的形状:()→()→()→()3.这篇短文主要讲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5.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游戏.玩耍.一阵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地响,似乎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了欢笑.……”1.写近义词(1分)确实——()似乎——()2.在文章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1分)矮小——()稀疏——()3.校园的老槐树有多高?有多粗?(2 分)4.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1分)5.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将它画出来.你能仿照它也写一个比喻句吗?(2分)16. 我的外公我的外公,60出头,已是满头银发了,还挺着一个啤酒肚,一副学者的气魄.他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每天一早,外公便到建筑社上班去了.他是一个工程师,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搞设计.要是附近哪家要造房子了,他们肯定会找到我外公.难怪大家都称外公为土专家呢.外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对我也很好.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肯定尽量帮我解决.那次,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界“恩施市中小学科技大赛”.我准备做模型沙发.做的纸沙发长.宽.高分别是50.50.80厘米才合适,而且不能用胶布,因为用胶布是很丑的.学校的老师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放学后,我来到外婆家对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答应我一定想办法.傍晚,外公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他家讨论做这个沙发.我们来到外婆家,外公说:“这个沙发我已经有些眉目了.坐垫用一张纸,靠背用一张纸两个扶手各一张,共四张纸.”我说:“外公,坐垫下面应该放一个‘井’字架,这样才牢靠.”爸爸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们一直讨论到9点多才回家.第二天,我把讨论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又作了修改.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大模型,这个模型做得非常棒!……”后来,我们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里面,外公也有一份功劳哩.我的外公学识渊博,又是设计专家,他真是我的好榜样啊!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1)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这句话.(2)3.短文先总的写了外公;接着写;最后写.4.文章表达作者对外公怎样的感情?(2)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一群蚂蚁作出决议,要把一只大青虫搬回家去慢慢享用.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嗨——嗨嗨”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大青虫被拖动了.刚走了一半路程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你怎么不肯出力被指责的码蚁反驳说你不要讲我了你是最调皮的一只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在路边.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晒太阳的公鸡引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就扑上去,一口叼走了.当蚂蚁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停止了内部的争吵时,已经晚了.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2.开始,大青虫被蚂蚁拖动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2分)4.蚂蚁明白了什么?请写下来.(2分)()18. 小街的故事清晨,小街上异常繁忙,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喂!快走啊!”一个小伙子猛按车铃,厉声喊道.“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一声.有几个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嗓音洪亮:“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他态度温和的劝开两个正要打架的年轻人,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边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快点走!”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1.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2分)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温和()窄()繁忙()停止()快()缓慢()3.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19.课内阅读.(8 分)(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是()代诗人()写的. “促织”我们叫它()或(). (4分)(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选自《》参考答案:1.《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蟋蟀蝈蝈2.独在异乡为异客《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20. 课外阅读.(12分)上课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1. 根据意思填词语.(2分)(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2.选择答案.(6分)(1).“笑眯眯”是对老师()的描写.A.动作B.语言C.神态D.心里(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把自己比做().A.园丁B.红烛C.花朵D.小树苗(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A.比喻句B.拟人句C.排比句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在文中画出来.(2)分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2分)21. 苦练---贝多芬的故事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张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娄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1.用“”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2分)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2分)()()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高亢——()豪华——()分散——()镇静——()5.这篇文章是按顺序写的.(2分)6.这篇短文赞扬了().(2分)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3分)8.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请大胆的说一说好吗?(3分)22. 粽子每年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底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bìn)发,为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gē)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耐心与爱心.1.按照原文填空.(3分)()的大锅()的面巾()的糯米()地添柴()地渗进()地煮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波浪线,再试着写一个比喻句.(1分)3.文中一次次写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分)4.家婆的粽子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2分)23. 同情的眼神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yòu).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啼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驮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第一组】(一)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
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
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
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例如:冷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文中找出词语,作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后悔()央求()4、组词。
呜()悔()跪()探()鸣()侮()脆()深()5、用“假如……就……”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劲儿真大,把一粒花种子丢落在一堵大墙的阴影里。
三年级语文暑假测试卷一、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3分)A.早晨(chēn)读书(dú)绒毛(ròng)B.打扮(bàn)安静(ān)粗壮(cū)C.颜料(lào) 排列(liè)斧子(fǔ)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三、词语接龙。
(8分)汉()——()——()——()扫()——()——()——()寒()——()——()——()泥()——()——()——()四、用“/”画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8分)A.鲜艳双壁留利洁白()()B.打拌凌乱礼合炎热()()C.挣眼急忙勇敢交外()()D.特别观查浓密晾洒()()五、按要求写句词语。
(8分)1.写出带有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2.写出描写秋天的词语:3.把句子补充完整。
(6分)①走遍天下,寸步难行。
②一个篱笆,一个好汉。
③停车做爱枫林晚,。
④,最是橙黄橘绿时。
4、按要求写句子。
(8分)①秋天的树叶真美。
(改为感叹句)②秋天的雨是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缩句)③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班会。
(修改病句)④先生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把句子调换顺序保持句意不变)六、阅读理解。
(16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我能通过选文中等词语来体会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5分)2.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分)3.选文中划“”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银杏叶子的形状,表达了作者对之情。
(4分)4.选文中最后一句话描写了的美丽,“频频点头”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
2022年统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4分)1.(本题3分)下面对花“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写出了花朵争相开放的情景。
B.从“跑出来”“跳舞”“狂欢”这三个词语中,能体会到花儿喜悦的心情。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本题3分)根据课文《花的学校》内容,下列选项中分类不当的一项是()A.形容慌张的词:急急忙忙、慌慌张张、严严实实。
B.表示活动的短语:做功课、站墙角、吹口笛。
C.表示事物名称的词:阵雨、荒野、狂风。
3.(本题3分)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多选)A.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穿戴不同,来到学校共同学习。
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
B.这里有铜钟、洁白的墙、凤尾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C.小学生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
这是一所欢乐的小学。
D.小动物也和同学们一起读书,做游戏。
这是一所保护动物的小学。
4.(本题3分)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傣族的小学生们在一起上学、放学的情景。
B.《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C.《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学好问。
5.(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鸟儿、蝴蝶、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B.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C.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D.风抢走了我的帽子,又把它扔在了路上。
6.(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打扮.(pàn)摔.跤(suāi)B.戒.尺(jiè)背诵.(sònɡ)C.糊涂.(tu)凤.凰(fònɡ)D.处罚.(fá)例.子(nì)7.(本题3分)状状对下面加点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展开了想象,不准确的一项是()A.教室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1)“小小的声音”是________发出的。
(2)故事中“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我猜到老屋应该会觉得________。
(3)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A. 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精神B. 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答案】(1)老母鸡(2)不耐烦了(3)A【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老母鸡;(2)不耐烦了;(3)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精神或品质。
2.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五)含羞草很讨人喜爱。
我摸了一下它的叶子,叶子就合拢了;我不摸它,过了一会儿,叶子又打开了。
我每次摸它的时候,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它的叶子会合拢和张开呢?(1)请把文中描写含羞草变化情况的句子画上横线。
(2)读了这段习作,我知道观察事物时还要关注________。
【答案】(1)我摸了一下它的叶子……叶子又打开了。
(2)它们的变化【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真题卷(一)(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知识。
(41分)1.卷面书写:认真书写,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5分)2.抄写句子:要写得正确、规范、工整。
(3分)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分)(1)请你仔细看看,茶几.(jǐjī)上摆放着几.(jǐjī)种图形。
(2)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qiēqiè)准备工作,就等着她来切.(qiēqiè)蛋糕了。
(3)爸爸依依不舍.(shěshè)地离开了我的宿舍.(shěshè)。
4.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8分)冬天,虽然天气yán hán(),却是人们xǐ’ài()的季节。
雪花fēi wǔ(),大人、小孩尽情wán shuǎ(),人人gē chàng(),处处kuáng huān(),许多人的tóng nián()因为冬天而gèng jiā()绚丽多彩!5.下面哪个词语不是描写丰收景象的?请选出来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2分)A.春暖花开B.五谷丰登C.瓜果飘香D.果实累累6.演出要开始了,观众们____进入会场。
“____”处填哪个词合适?()(2分)A.陆续B.连续C.继续D.持续7.下列停顿合适的一项是()(2分)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D.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B.“救命呀!救命呀!”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C.“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D.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小学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基础知识1一、缩句。
1、一列火车呼啸着穿过横跨两岸的大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家杏树上的杏儿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漆黑的帆缆上悬挂着的白帆在栏杆上迎风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履沉重的科林挨家挨户地问遍了窗口有烛光摇曳的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5、笑呵呵的奶奶紧紧地抱着一只绒毛玩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杨志手下的人早馋得淌口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那美丽的太阳露出红红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伶俐可爱的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原来荒凉的沙漠,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白天热得炙人的暑气渐渐地溶入了深沉的暮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扩句(至少两处)。
1、烛光亮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风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演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浪花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风吹到了小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称赞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山道泥泞。
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测试题1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bǎng kuā zhāng bèn zhòng
()()()gōng chéng mù liào gāng tiě
()()()
二、词语填空。
1.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如得意忘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如手舞足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__________
4.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形容一筹莫展处于困境。
___________
三、口语交际。
在这一单元,我们感受到了孙膑的智慧与谋略,学到了原来可以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探险队员可以用冰做“冰透镜”,靠太阳点燃了火绒,拯救了南极探险队员.......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无不让我们赞叹。
请你也讲一讲你所了解的古代有关智慧的故事。
四、课外阅读。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
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
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
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
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
1.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句,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2.用“_____”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3.鲁班造出“羊皮伞”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在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鲁班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一、
肩膀夸张笨重工程木料钢铁
二、
1. 垂头丧气得意洋洋目瞪口呆
2. 心直口快眉开眼笑口干舌燥
3.胸有成竹
4.束手无策
三、略
四、
1. 比喻太阳大火轮
2. 劈扎剪蒙喊
3. 亮堂高兴
4.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人。
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测试题2
一、给下列画线的词语标上拼音。
拴住()轻蔑()一筹莫展()铲子()妒忌()无影无踪()二、比一比,再组词。
匹()跨()绝()区()挎()决()暴()测()镜()爆()侧()境()
三、句子长廊。
1.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洪水冲走了。
(改为“把”字句)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给句子加标点)
3.现在我知道了有好几千样东西是不能用的,这不就是结果?(改为陈述句)
四、课内阅读。
用冰取火(节选)
没有火,就不能();没有火,就不能();没有火,生命就会()。
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
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
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快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
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1.第一段是一个()句,请你补全句子。
2.将第二段中画出描写年轻队员做“冰透镜”动作的词语。
3.“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
”从这些反映时间的词语可以反映出什么?
4.说一说从最后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
shuān mièchóu chǎn jìzōng
二、
一匹区别跨越挎着绝对决定暴雨爆炸测试侧面镜子环境
三、
1. 洪水把栓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2.,,:“ ,?”
4. 现在我知道了有好几千样东西是不能用的,这就是结果。
四、
1.排比工作生活受到威胁
2.取刮摩挲
3.大家焦急等待的心情
4.有了火,就有了生命,能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