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爱情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7.03 KB
- 文档页数:4
解读《王贵与李香香》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创作于1945年底,有“长篇乐府”之誉,是李季的代表作。
长诗写了这样一个曲折的故事:1929年陕北大旱,死羊湾恶霸地主崔二爷来逼租,王贵的爹因无力交租被活活打死。
从此,13岁的王贵被地主拉去当长工抵债。
在苦难的生活中,王贵与穷老汉的女儿李香香产生了纯真的爱情。
但是,地主崔二爷却企图霸占香香,他先是想用吃喝穿戴来引诱香香,遭到拒绝后,他又暗地里要对王贵下毒手。
这时,陕北起了共产党,一心想为父报仇的王贵,暗地里参加了赤卫军。
崔二爷听说王贵投身了革命,便将他捆起来毒打。
这时,香香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游击队送信。
游击队打进了死羊湾,穷人分了田,分了房,王贵也被救了,并终于与香香幸福地结了婚。
然而不久,崔二爷又随白军反攻倒算回到了死羊湾,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阶级报复,并趁王贵随游击队转移,抢娶香香做妾。
面对崔二爷的威逼,香香宁死不从。
就在崔二爷大宴宾客,逼香香成亲的时候,王贵和游击队又打进了死羊湾,活捉了崔二爷。
王贵和香香重新获得了团圆。
内容上的革新,是这首诗突出的特点。
长诗描写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一对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
诗人描写王贵和李香香这对贫苦青年的爱情历程时,将主人公的命运与革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将主人公的生活历程和革命的战斗历程处理为同一过程,从而使读者清楚地看到:农民的翻身解放,爱情婚姻的幸福,都是与革命紧紧相连的。
作品通过王贵与李香香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形象地表明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农民翻身、获得幸福的保证。
形式上的革新,是把此诗推向成功的最大原因,全诗创造性地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开诗歌新风气之先。
关于“信天游”,顾名思义,就是随意、放纵,漫无边际地自由游走咏唱。
当地老百姓有这么一句话:“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它在形式上一般是两句一段,“一句比兴一句赋”,两句合起来表明一个意思,比较短小。
而内容上则比较单纯,多表现男女爱情,是生离别死的“忧愁歌”,没有什么新思想,带有牧野山歌的性质。
黄河中游陕北明歌背后的故事
1970年代,在陕北定边的某个农村,有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小伙高大俊朗,识文断字,在当时是一个赫赫有名的高中生,而这个姑娘则是方圆几十公里有名的俊俏丫头,可爱伶俐。
真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无奈这个小伙家徒四壁,还是个地主的后代,因此这段恋情遭到了女方家长极力的反对,为了断绝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姑娘被她的父母远嫁到了另外一个县城。
在通讯极不发达的那个年代,相思苦苦煎熬着这对年轻人,一年后这个姑娘带着满身的伤痕在家乡的集镇上遇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久别重逢忍不住泪如泉涌,得知心爱的姑娘因为自己曾经的这段恋情而在婆家备受摧残,这个小伙更是痛彻心扉,却又无能为力……
几个月之后,居然传来了姑娘跳井自杀的消息,晴天霹雳的噩耗,让小伙子痛不欲生,从此这段恋情就成了他一生中无法治愈的伤疤。
痛不欲生的痴情小伙成天以酒作乐,也表达了小伙对不幸离世姑娘的思念之情,泪水掉在酒杯里,酒过三巡后跌倒的酒杯碎了一地,想再喝一杯却早已不能,前半夜喝的是酒,后半夜想的是姑娘的人。
北京延安知青爱情故事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的城市知识青年被派往农村和边远地区,其中不乏有
许多来自北京的知青。
这部分年轻人经历了艰苦的生活,却也展现了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
在延安这座历史名城中,展开了一个显著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的男主角是胡力,一个活泼开朗的北京知青。
他勇于探索未知,对艰难
的生活有着乐观的态度。
女主角是李静,同样来自北京,是一个温柔善良、聪明且独立的女孩。
胡力和李静在延安相遇。
他们的生活是艰苦且充满挑战的,但他们相互支持,
相互鼓励,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时光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也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刻在一起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力和李静的关系逐渐从友谊发展成了爱情。
他们共同面对
着困难,相互扶持,在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着浓烈的情感。
他们一起品味延安的苦楚,也一起见证着延安的变迁。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延安知青返城的日子里。
胡力和李静来到了北京,
但很快意识到他们不得不分开。
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环境的差异使得他们难以继续在一起。
尽管如此,胡力和李静的爱情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他们的经历让他
们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并留下了对彼此的无尽思念。
北京延安知青爱情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感情纠葛和喜怒哀乐。
故事中的
这对知青情侣用自己的坚持和爱情,为后来的一代人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和激励,也让人回顾起了那段特殊时期的岁月。
秦腔三滴血12个故事主要内容秦腔三滴血是一部以陕北秦腔为题材的电视剧,共12个故事。
每个故事都以秦腔为背景,展现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故事。
以下将对这12个故事进行详细的描述。
第一个故事是《黄河情》,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为爱情与家庭矛盾而离家出走,在漂泊的过程中,他们受尽了艰苦与磨难,最终在黄河畔相逢的感人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陇上人家》,讲述了在陕北山区,一对年轻夫妇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奋斗,最终成就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第三个故事是《共和国的儿女》,讲述了一位共和国老兵为了民族大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幸福,最终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个故事是《边关传奇》,讲述了一位边关军人在国境线上英勇抵抗外敌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忠诚和勇敢。
第五个故事是《林海雄风》,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林场工作人员在大自然面前的顽强与勇敢。
第六个故事是《山河恋》,讲述了一位山区女孩与大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改革开放中的生活经历。
第七个故事是《清风明月》,讲述了一位秦腔表演艺术家的艰辛奋斗与家庭矛盾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第八个故事是《风雨同舟》,讲述了一对夫妇在改革开放浪潮中,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的故事。
第九个故事是《大漠情歌》,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农村女孩在大漠中成长的艰辛与坚强。
第十个故事是《星火燎原》,讲述了一位青年农民因为渴望知识而走上了求学之路,最终成为了一名知识分子,对故乡做出了贡献。
第十一个故事是《红旗飘扬》,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党员在新中国建设的道路上,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英雄事迹。
第十二个故事是《传奇》,讲述了一位传统秦腔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家的坚忍不拔。
这部电视剧通过12个故事,展现了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改革开放中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
同时,通过秦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陕北民间故事在咱陕北这疙瘩,故事多得跟黄河里的沙子似的,数也数不清。
今儿个,我就给你谝谝几个地道的民间故事,让你听听咱陕北人的心声和智慧。
一说到陕北,那黄土高原的辽阔景象就浮现在眼前。
你瞧那沟沟壑壑,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先说第一个,关于“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1.1 咱陕北有句老话,“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米脂的姑娘,一个个长得水灵灵的,像是从黄土里开出的花儿,让人看了就心里头甜滋滋的。
绥德的汉子呢,则是出了名的英俊魁梧,能干又讲义气,就像那黄土高原上的大树,稳重又可靠。
1.2 相传啊,有这么一对米脂的婆姨和绥德的汉,两人青梅竹马,感情好得跟那黄河水一样长。
后来,汉子为了养家糊口,出门闯荡去了,婆姨就在家里守着,等啊等,盼啊盼。
终于有一天,汉子衣锦还乡,两人喜结连理,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这故事,在陕北传了一代又一代,成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佳话。
再来说说第二个故事,跟咱陕北的窑洞有关。
2.1 陕北的窑洞,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冬暖夏凉,住着舒坦。
有这么一家人,住在半山腰的一孔窑洞里,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和和美美。
2.2 有一天晚上,外面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老汉担心窑洞会塌,就整夜没合眼,守在窑洞口。
说来也怪,那风啊雨啊,好像都绕着他们家的窑洞走,愣是没出啥事儿。
第二天一早,老汉出门一看,嘿!门口竟然躺着一只大老虎,已经死透了。
原来啊,是这只老虎昨晚想闯进窑洞避雨,结果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摔死了。
2.3 这事儿传开后,村里人都说老汉家窑洞有灵性,能保佑人平安。
老汉呢,也乐得接受这份“福气”,每天打扫窑洞,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最后,给你讲个跟陕北民歌有关的故事。
3.1 陕北的民歌,那可是出了名的动听。
歌词简单直白,却句句戳心窝子。
有这么一个放羊娃,天天在山上放羊,无聊了就唱起民歌来。
他的歌声清脆悦耳,就像山间的清泉一样,让人听了心里头那个舒坦啊。
当我们对时下的爱情现状越来越失望的时候,我们就更加魂牵梦绕这首凄婉而美丽的陕北民歌,和她所描述的纯真爱情故事。
民歌唱颂的《蓝花花》和民间传说的关于蓝花花的故事中,都讲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固临县临镇有女子名叫蓝花花,长得很美,一个顶顶漂亮的女孩子被媒人说给了地主周家,周麻子又秃又瞎又尿床,“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蓝花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你要死哟你早早死,前晌你死来后晌蓝花花走” ……不过故事的结局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哟长生一搭”。
一个是蓝花花和情哥哥两人吹了。
但让我们感动的是乐观的蓝花花没有哭天抢地,留下“拉倒拉倒哟就拉倒……世上的朋友交不完” 这样坦然的心态和追求。
这是何等让人感动而伟大的一个女性形象啊!在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在贫瘠的黄土高原,在生存受到自然环境严重左右的穷苦的乡村,蓝花花能放弃优越的物质现实,放弃实用的爱情,坚定的追求自己幸福自由的爱情,这在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需要多大的勇气。
放眼今天实用爱情、物质爱情、功利爱情、快餐爱情盛行的天空,红尘中的男女就如灶上的懒猫,哪里温暖就往哪里挤,惟恐找不到款爷和富翁,当纯真的爱情越来越稀少的时候,当我们的爱情走得太远以至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的时候,美丽勇敢的蓝花花绝对是我们今天的英雄和楷模。
我们唱颂蓝花花,唱颂她美丽而火热的爱情,唱颂能在某个黄昏或者某个早晨,能有一个我们渴望的蓝花花般的爱情“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冒上生命往哥哥家里跑”……我们不禁潸然泪下。
美丽的蓝花花用她的爱情追求和爱情宣言掀动和映衬了昨天和今天中国爱情最让人脸红的页码,给了中国人纯真爱情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一汪理想爱情的心灵瑶池。
关于《蓝花花》的故乡,有说绥德的,因为鲁艺最早编辑的《陕北民歌选》是在绥德等地采录编定的,首唱的也是祖籍绥德的歌唱家刘燕萍。
再说有著名的“米脂婆姨绥德汉”的说法,绥德自古为“天下名州”,地处陕北腹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遗落陕北的知青爱情遗落陕北的知青爱情作者:孙春龙1968年底,2.8万名北京知青乘坐“东方红号”专列到延安插队。
在延安,至今还有好多知青们留下的后代。
面对记者,他们中的一些人敞开了心扉,但大多数选择了沉默。
延安的儿子,没有到北京寻找亲生父母多年以来,33岁的付育华经常会做一个非常奇怪的梦。
梦里,他只有三四岁的样子,一个白净的女人坐在炕沿,递给他一包好吃的,然后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女人的泪珠子不停地掉在他的脸上,很烫。
这时候,会有一个陕北口音的女人说:“你要走了,给娃多说几句话。
”付育华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的一位农民。
他清楚地记得梦里的事情发生在冬天,透过窗棂可以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
他曾十分好奇地给父母讲过这个梦,父母说,梦见女人是该给你娶媳妇了。
2002年国庆节,付育华与当地一位女子结婚。
次日,他的父母第一次主动向他说起那个梦,“你说过的那个梦是真的,那个白净的女人是你的亲生母亲。
”1973年,刚刚出生两个月的付育华被送给了延川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那时,他的亲生父母没有结婚,他们的身份是北京知青。
1968年底,有2.8万名北京知青乘坐“东方红号”专列来到延安。
延川县位于黄河边上。
付育华的养父母告诉他身世的同时,曾十分大度地对他说,他可以到北京寻找亲生父母。
但付育华没有这样做。
“谁不愿意认自己的亲生父母呢?”付育华说。
不去北京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回北京后是否结婚了,“如果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我的出现只会给他们惹来麻烦。
”从至今依然留守在延安市的部分北京知青那里,付育华了解到亲生父母当年的一些事情。
他的父亲因为出身不好,插队后经常被作为“火靶子”――“斗私批修”的对象。
有一次,几位一同插队的知青嘴馋,怂恿他的父亲偷来老百姓家里养的一只狗,杀了吃肉。
等大家吃完了,又以此为由对其进行“斗私批修”。
付育华的母亲看不过眼,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
1973年初,当地知青统一检查身体时,付育华母亲肚子里的秘密再也藏不住了。
榆林横山的民间故事
榆林横山位于中国陕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
以下是其中几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1. "狄青背妻过隙"
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时期,狄青将妻子背过横山的隘口的壮举。
传说当时中国北方多次发生战乱,生活在横山的狄青决定护送妻子安全穿过难以通过的隘口,寓意着夫妻间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
2. "石壮得田"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农民石壮通过努力和智慧获得了自己的田地。
故事中,石壮聪明地利用了当地一条河流的变化,成功地扩大了自己的农田,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状况。
这个故事传承了努力和聪明才智获得成功的价值观。
3. "温家五老"
这个故事讲述了古代横山的一个家族温家的五兄弟。
据传,五兄弟个个武艺超群,善于护家卫国。
他们在保卫家乡、抵抗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这个故事展现了家族团结和民族亲爱的精神。
这些民间故事是榆林横山人民珍视的文化遗产,将继续被传承下去。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传递着人们智慧、勇气和情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更是对生活智慧和价值观的一种宣扬。
身处横山,我们深深被这些故事所感动,浸润其中,继续传递和分享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陕北人结婚夏世武一声声嘹亮的唢呐吹开了沉睡已久的少女心扉,一曲曲《得胜回营》的迎亲曲在整个山沟沟里回荡。
让我想起陕北人的结婚。
这里,男孩子二十岁,女孩子十八九岁,家里人亲戚就张罗着给介绍对象了。
在农村,结婚前七八天女人们就开始忙活了,蒸馍,炸麻花,做豆腐、洗锅涮碗……。
男人担水,劈柴,东家借张桌子,西家借上几个凳子。
有的借上两头毛驴,跑上三五十里去请亲朋好友,最重要的客人还是外公,舅舅。
人们叫做“外家客”。
有的去请乐队,请十里八村最有名的,就是唢呐,人们喜欢叫他们“吹鼓手”,五六个人组成。
迎亲的队伍必须有嫂子或是婶娘,以及长得漂亮和能说会道的来代表男方家的人气。
拉马的是小男孩,弟弟或者是侄儿,要根据路程的远近来决定小孩的大小。
谁来布置洞房,一切大小事情最后全权由总管来掌管。
陕北山大沟深,有时候要走上五六十里路娶新娘子。
人们要早早地出发。
在吹鼓手的号声中拉开了帷幕,在主人的鞭炮声中送走迎亲队伍。
新郎骑上毛驴,这叫压马。
前边有吹鼓手开道。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踏得山沟里黄土飞扬,高亢的唢呐声在山谷里回荡。
崖畔畔,山梁梁,到处都有看热闹的人群。
新郎在期盼着自己的新娘能早点娶回来。
新娘子在默默等候迎亲队伍早点到来,在硷畔上望着远处的山峁峁。
远远地望见女方大门口挂的红被面,唢呐声就响起了。
当唢呐声鼓噪耳朵时,亲朋好友全部围上来迎接迎亲队伍,有的打水让洗洗一路的土尘,有的在外面用干柴点上一堆火,放上几个榆木板凳,招呼唢呐师傅取取暖,歇歇脚。
有的卸毛驴背上的花被子,花褥子,把毛驴拴进圈里。
接着宴席开始了。
年轻的后生端盘子。
首先是那又长又劲道的荞面饸饹,羊腥汤,就上点淹酸菜,那叫一个绝,远远地就能闻到那散发出的香味。
紧接着是那粉汤,白格生生的凉粉,绿格铮铮的油菜,一个人能吃好几碗。
最好吃的是席面上的十三花,鸡、鸭、鱼,羊肉、小炒和各种土特产,在厨师的手中变成了一道道美味,有种吃一次席能饱三天的说法。
娘家人生怕自己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比下去。
从陕北信天游看陕北人的情感世界院系:教育学部专业:学前教育姓名:张丽霞学号:201011012913从陕北信天游看陕北人的情感世界摘要陕北信天游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阔、浩瀚如烟的民歌,笔者因生活在陕北,并且受家人影响经常听陕北民歌,因而对信天游有一种很深厚的感情,希望可以将信天游介绍给更多的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信天游、欣赏信天游,并且能够理解信天游中那种豪迈的、深厚的真情。
本文将以具体作品来分析信天游中陕北人的情感世界,如《三十里铺》、《兰花花》中的扣人心弦的爱情;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咱们领袖毛泽东》中的高昂宏壮的爱国情;《黄河船夫曲》、《赶牲灵》中平淡真实的生活情等。
关键词信天游陕北人情感引言“信天游”是产生和流传在陕北地区,并且波及山西西北、内蒙古西部、甘肃东部和宁夏大部分地区,是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两句体、同样节奏形式的山歌。
它饱含着黄土高原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民们的深厚情感。
在这片广袤无垠却又千沟万壑、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传唱着着苍茫恢宏而又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沉郁顿挫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出了陕北人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唱出了陕北人民生活中的真情!正文一、信天游的历史缘起陕北,陕西省的北部,基本上以榆林、延安地区为限。
一提到陕北,很多人都会想起历史悠久、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在这片苍茫的高原上,陕北人过着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他们行走在千沟万壑之中,唱出高亢激昂的信天游,或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忧愁和寂寞,或是回想起家中的亲人、朋友和恋人,以歌寄情。
由此,就诞生了著名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陕北信天游,又叫“山曲”或者“酸曲”,曲调“有偿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美”,其内容多以反映爱情、日常生活为主。
陕北唱信天游的山民甚多,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诸类人物,主角多为青年男女。
他们在唱歌时,大都是选择野外,钟情于在野地里低吟高唱,而且大都是独唱,有时纯属自娱自乐,有时属于共同娱乐。
《王贵与李香香》赏析《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诗歌代表作,也是延安时期叙事诗的代表作。
李季(1922——1980)河南唐河县人。
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8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八路军部队工作。
1942年冬回到延安。
在这里,他读到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年冬季,他自觉扎根于陕北“三边”同那里的人民“一起欢乐,一起忧愁,一起爱,一起憎恨”。
在“三边”生活的五个年头里,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当代人”。
作品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诗集《玉门诗抄》等。
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最初以《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三边民间革命故事》题。
发表在1946年夏的《三边报》上。
同年9月,改为{王贵与李香香)在延安《解放日报》上连载,它一出现便赢得了解放区军民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被誉为“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对于封建的买办的文艺运动的胜利”自长诗传到国统区,也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普遍的好评,茅盾认为,长诗“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就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
似乎也不过分”。
《王贵与李香香》在中国新诗发展上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长诗塑造两个鲜明的农民的形象:王贵是一个受压迫的农民,与地主阶级有若深仇大恨。
十三岁那年,眼睁睁地看着崔二爷逼租,父亲活活被打死,受尽了折磨,王贵成了地主家的放羊娃。
这种非人生活,使他懂得了仇和恨:“别人的仇恨象座山,王贵的仇恨比天高”。
“老牛死了换上牛不老,杀父深仇子要报”,对地主阶级的深仇大恨是他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思想基础。
王贵不畏强暴,坚定勇敢。
他暗里参加了赤卫军,要与地主阶级拼一拼。
当他被抓后,被五花大绑,崔二爷对他软硬兼施,并用死来威胁他,但他也丝毫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曰:“我个人死了不要紧啻千万个勇汉后面跟”自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看。
王贵有着高度的革命觉悟,王贵从自身的苦难经历出发,认识到只有闹革命穷人才能翻身他暗地里铀赤卫军。
在被抓后,仍坚定革命信心,认为大风迟早要吹灭地主阶级这盏灯,等革命胜利后,他目光远大,胸怀宽广“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一杆红旗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陕北的爱情故事“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三月桃花满山红,世上的男人就爱女人。
”每当这段信天游在我耳畔响起时,我便不能不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和田晓霞那没有成行也永远无法再成行的古塔山上杜梨树下的约会;便不能不想起绥德“三十里铺”村的大路上痴痴等着“三哥哥”的“四妹子”;便不能不想起《人生》中痴情不改执迷不悔的刘巧珍;便不能不想到拼死反抗包办婚姻最终却还是在吹吹打打中被卖到财主家的“兰花花”,便不能不想起电影《黄土地》里那“六月里黄河冰不化,扭着我成亲是我大”的哀怨的歌声,便不能不想起陕北这块黄土地上曾经感动过我们的那无数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陕北爱情中最动人的是它的真挚与纯粹。
它如钻石,看似无色,但在阳光的照射下,却闪耀出五色的光芒,朴素而动人。
情哥哥也许是放羊的五哥,也许是当兵的“三哥哥”,可能是“走西口”的哥哥,也可能是“赶牲灵的人儿”,一无所有。
女人们知道这些吗?怎么会不知道,可是这又有什么妨碍呢?贫穷绝不能成为不能相爱的理由。
“不爱世上金和银,只爱哥哥这个人”“跟上哥哥走,翻过几道沟,咱们穷来富去,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荞面圪凸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我爱我的干妹妹,狼吃了我也不后悔”,这就是陕北的爱情,远离喧嚣浮华,远离金钱与地位。
今天的人们在爱情上实用到可怕的程度,没有爱是可能的,没有金钱与地位是万万不能的,“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这是马诺们的爱情宣言。
陕北的爱情却说:“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蛊蛊量米不嫌哥哥穷”。
这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爱情啊!真挚、纯粹,不含任何杂质,近乎透明,这才是真正的心灵之约,这才是真正的水晶之爱.陕北的爱情是朴素的,就像那永生永世也唱不完的信天游。
尽管永远也无法登上大雅之堂,但谁又能否认山丹丹的芬芳,信天游的嘹亮?陕北的爱情里,永远不会有骑白马的王子和娇嫩的公主,不会有宫殿,更不会有红舞鞋、华尔兹。
男人们头上裹着羊肚子手巾,“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淳朴而自然。
陕北农村的爱情故事《陕北农村的爱情故事》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对特别的年轻人,他们的爱情故事可是让整个村子都津津乐道。
那姑娘叫翠花,长得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笑起来还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小伙子叫铁柱,高高壮壮的,特别憨厚老实。
他俩从小就一起玩耍,一起长大。
记得有一次,村里放露天电影,那可是村里难得的热闹事儿。
翠花早早地就和姐妹们去占了个好位置,而铁柱呢,在家里磨蹭了半天才出门。
到了放电影的地方,他在人群中找呀找,终于看到了翠花的身影。
他悄悄地挤过去,坐在翠花旁边。
翠花看到他来了,抿着嘴笑了。
电影开始了,放的是一部爱情片。
看着看着,铁柱偷偷地瞄了翠花一眼,发现翠花正看得入神呢,那专注的样子特别可爱。
突然,一只毛毛虫从树上掉下来,刚好落在翠花的肩上,翠花吓得尖叫起来。
铁柱赶紧伸手把毛毛虫拿开,翠花惊魂未定地看着他,心里突然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从那以后,铁柱和翠花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
他们会一起去田里干活,铁柱总是抢着干重活,让翠花轻松一点。
有时候干完活,他们就会坐在田埂上,看着蓝天白云,聊聊天。
翠花会给铁柱讲她的梦想,她说她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铁柱就静静地听着,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让翠花过上好日子。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铁柱和翠花的爱情也越来越浓厚。
他们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浪漫的举动,但是却有着最纯真的感情。
在这个陕北农村里,他们的爱情就像那田野里的麦苗,虽然普通,但是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后来呀,铁柱鼓起勇气向翠花求婚,翠花红着脸答应了。
他们在村里摆了一场热闹的婚礼,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陕北农村里一段平凡而又美好的爱情故事,简单却充满了温暖,就像这片土地一样,朴实而又让人眷恋。
陕北知青爱情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陕北知青爱情故事的内容:1. 那时候咱村来了个年轻的知青小伙,长得那叫一个俊啊!他和咱村的小芳相遇了,哎呀呀,那眼神交汇的一瞬间,就好像火星子蹭地一下着起来了!你说爱情这东西是不是特神奇?就像那春天里突然绽放的花朵,让人惊喜不已。
他们一起去山里干活,他总是帮小芳扛东西,“小芳,这我来拿!”这关心,啧啧,真让人羡慕。
2. 咱陕北的土地上,知青小李和翠花那也是一段佳话啊!他们一起放过羊,一起看过那漫天的繁星,这感情就这么不知不觉地生根发芽了。
“翠花,以后咱们也在这里盖间房子,一直在一起。
”你听听,多甜啊!这爱情就如同那潺潺的溪水,流淌在他们心间。
3. 还记得那年,知青大刚和杏花的爱情吗?他们在打麦场上相识,大刚那有力的臂膀挥舞着连枷,杏花在一旁偷偷看着笑。
后来他们一起在窑洞前聊天,大刚说:“杏花,我以后会一直对你好的。
”这不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吗?就像那窑洞里温暖的火炕,让人心里暖暖的。
4. 那次知青小王生病了,村里的秀儿可着急了,忙前忙后的照顾。
小王感动地直说:“秀儿,你咋这么好啊!”从那以后,他们俩的心就紧紧连在一起了。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陕北的信天游,高亢而又真挚。
5. 知青小张和彩云在那片黄土地上相遇,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
有次彩云不小心崴了脚,小张背着她走了好长一段路,“别怕,有我在呢。
”这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多少深情啊!他们的爱情不就像那坚固的窑洞,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吗?6. 咱村的知青小林和二妞,那真的是天生一对啊!他们一起在田埂上奔跑,一起追逐着夕阳。
小林会给二妞采来最美的野花,“二妞,这花送给你,和你一样美。
”这样的爱情,不正像那灿烂的晚霞,让人陶醉吗?7. 知青老赵和灵儿的爱情也是让人津津乐道。
他们一起走在陕北的小道上,说着彼此的心事。
老赵握着灵儿的手说:“灵儿,不管以后怎样,我都不会离开你。
”这坚定的承诺,多像那屹立不倒的山啊!8. 曾经有一对知青,他们在陕北的岁月里彼此陪伴。
陕北放羊的故事
陕北放羊的故事:
《陕北放羊》讲述了一个陕北放羊青年恋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土陕北,五哥因为投奔口外的姑姑而来到这里。
他以放羊为生,生活艰辛。
一天,一只狼混进羊群并叼走了一只羊。
五哥拼命追赶,不仅抢回了羊,还把狼也背了回来。
这件事让他名声大噪,成了周边姑娘们崇拜的英雄。
在元宵节的夜晚,姑姑照例把五哥接到家中,晚上表妹拉了一帮姑娘们陪五哥观灯。
其中有一个姑娘,人们都说是七仙女转世,因为是村里财主家的三女儿,人们都称呼她三妹子。
观灯时,三妹子有意落在最后,悄悄把一块绣着两只蝴蝶的手帕塞给五哥。
从此后,两人都寝食难安,三妹子更是整天往五哥的姑姑家跑。
后来,五哥的表妹对三妹子说,不如让五哥去你家放羊。
于是,五哥就去了三妹子家放羊。
每天早上,他赶着羊群出发;傍晚时分,他再赶着羊群回来。
他和三妹子在放羊的这段时间里互相表达爱意,两人感情越来越深。
最后,两人的恋情被家族发现并遭到反对。
但五哥和三妹子并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私奔,这就是陕北放羊的故事。
陕北的爱情故事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三月桃花满山红,世上的男人就爱女人。
”
每当这段信天游在我耳畔响起时,我便不能不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和田晓霞那没有成行也永远无法再成行的古塔山上杜梨树下的约会;便不能不想起绥德“三十里铺”村的大路上痴痴等着“三哥哥”的“四妹子”;便不能不想起《人生》中痴情不改执迷不悔的刘巧珍;便不能不想到拼死反抗包办婚姻最终却还是在吹吹打打中被卖到财主家的“兰花花”,便不能不想起电影《黄土地》里那“六月里黄河冰不化,扭着我成亲是我大”的哀怨的歌声,便不能不想起陕北这块黄土地上曾经感动过我们的那无数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陕北爱情中最动人的是它的真挚与纯粹。
它如钻石,看似无色,但在阳光的照射下,却闪耀出五色的光芒,朴素而动人。
情哥哥也许是放羊的五哥,也许是当兵的“三哥哥”,可能是“走西口”的哥哥,也可能是“赶牲灵的人儿”,一无所有。
女人们知道这些吗?怎么会不知道,可是这又有什么妨碍呢?贫穷绝不能成为不能相爱的理由。
“不爱世上金和银,只爱哥哥这个人”“跟上哥哥走,翻过几道沟,咱们穷来富去,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荞面圪凸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我爱我的干妹妹,狼吃了我也不后悔”,这就是陕北的爱情,远离喧嚣浮华,远离金钱与地位。
今天的人们在爱情上实用到可怕的程度,没有爱是可能的,没有金钱与地位是万万不能的,“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这是马诺们的爱情宣言。
陕北的爱情却说:“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蛊蛊量米不嫌哥哥穷”。
这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爱情啊!真挚、纯粹,不含任何杂质,近乎透明,这才是真正的心灵之约,这才是真正的水晶之爱.
陕北的爱情是朴素的,就像那永生永世也唱不完的信天游。
尽管永远也无法登上大雅之堂,但谁又能否认山丹丹的芬芳,信天游的嘹亮?陕北的爱情里,永远不会有骑白马的王子和娇嫩的公主,不会有宫殿,更不会有红舞鞋、华尔兹。
男人们头上裹着羊肚子手巾,“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淳朴而自然。
女人们也许只是围着一条红围巾,穿着一件破旧却干净的衣衫,站在高高的崖畔上,翘首远望,犹如“高高山上一颗桃,青枝绿叶长得好”,还有一条乌黑的长辫,动人心扉地摆动在身后身前,可是为什么不把你的脸转过来让我们看一看:“干妹妹好来实在好,哥哥早就把你看中了,打碗碗花儿就地开,你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那一张白脸脸转过来了,“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这深情的凝望让年轻的小哥哥平静的心里顿时生出许多波澜:“你不去掏菜菜崖畔上站,你把我们年轻人的心扰乱。
”那埋怨当然是假的,爱才是真的,年轻人禁不住放声歌唱,既是表白,又是期待:“九天仙女我不爱,单爱小妹妹你好人才,山在水在人情在,咱二人啥时候才能把天地拜。
”
陕北的爱情是热烈的,赤裸裸的,这种热烈绝不是夏日的阳光,
而是草原上的熊熊烈火。
古人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陕北的妹子说:“想你哩,想你哩,口唇皮皮想你哩;想你哩,想你哩,舌头尖尖想你哩。
想你想的难活下,想你想的灰塌塌”,甚至还不止于此:“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觉还想你,高粱高来黑豆低,想你想到阴曹地”,相思何止入骨!离多聚少,见面又能如何:“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但即使是贫穷的爱,也总还有欢乐的时刻:“山羊绵羊排排走,我和妹妹手拉手,山羊绵羊喝水里,我和妹妹亲嘴哩!”这就是陕北人,爱就是爱,想就是想,痛苦就吼上一声,欢乐也绝不掩藏。
忠贞不渝是陕北爱情的代名词。
所以当赶牲灵的人儿从高山下走过时,那立在崖畔上的妹子对他说:“你若是我的哥哥呦,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的哥哥呦,你走你的路。
”所以香香对王贵说:“沟湾里胶泥黄又多,挖块胶泥捏咱两个;捏一个你来捏一个我,捏的就是像活人托:摔碎了泥人再重合,再捏一个你来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
”所以,在《平凡的世界》里李向前对田润叶说:“我爱我的干妹妹,狼吃了我也不后悔。
”所以情哥哥对花妹子说:“一碗碗凉水一张纸,谁卖良心谁先死。
”选择了忠诚,当然要诅咒背叛,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这恐怕是全人类共同的感情规律罢。
可是陕北的爱情又为什么如此的不幸呢?我们的有情人又何止难成眷属啊!“一十三省的女儿吧,数上那个兰花花好”,可兰花花的命运如何呢:“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亲哥哥,抬进周家”,
兰花花让财主的钱逼到了泪水连连;而那拦羊的哥哥呢,也只能抛下心爱的情妹妹,走了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走路你要走大路,千万莫要走小路。
”这就是黄土地上的爱情归宿:“六月里黄河冰不化,扭着我成亲是我大:五谷里数不过豌豆圆,人里头数不过女儿可怜,女儿可怜,女儿呦.....”值得庆幸的是,今天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终于不会再有这样的埋怨,但那凄美哀怨的旋律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