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仿真实训
- 格式:doc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4
dcs实训报告2000字摘要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即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工业领域中常见的控制系统,它可以实现高效的过程控制。
因此,DCS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首先介绍了DCS应用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如何在DCS系统中实现控制算法,最后介绍了本人在DCS系统实训中进行的相关实验。
结果表明,DCS系统能够实现精确的控制任务,整体控制效果良好。
关键词:DCS,原理,实验,控制1、DCS系统的基本原理DCs系统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简称,是工业领域中主要应用的系统之一。
DCs系统可以实现现场设备数据的采集、处理、控制等功能。
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具有可控设备的控制现场控制现场被分布式分为多个控制系统,其中每个控制系统都由一个控制器和其相关的设备构成,各种控制器之间依靠网络连接,实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的实现。
当DCS系统设置好参数后,就可以实现控制功能了,它可以根据过程变量及设定了的控制算法,实现现场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控,实现精确的过程控制,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DCS系统中控制算法的实现DCS系统是以设备和控制算法为基础的,通过控制算法来实现自动化控制,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算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有一定的计算复杂度和计算负荷要求。
控制系统中可以使用常见的算法来实现控制,如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和状态反馈控制,这些控制算法都能够实现更精确的控制,控制精度更高,且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修改。
3、DCS系统实训实验为了更好的了解DCS系统,本人在大学实习期间进行了DCS系统的实训实验。
实验中使用了瑞普特(Riptise)DCS系统,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说明DC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技术。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指示进行系统构建,实现过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其次,在实验中,使用Riptise仿真工具,实现流程控制系统的仿真,并进行实验,以确定该系统的建立是否正确。
控制工程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基于MATLAB 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报告以控制工程实训课程学习为背景,基于MATLAB软件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总结,详细阐述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步骤及关键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实验验证。
本次实训课程的学习使我深入理解了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并掌握了利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
1. 引言控制工程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控制工程实训课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控制系统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
本次实训课程主要基于MATLAB软件进行,本文将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与报告。
2. 系统建模与仿真步骤2.1 确定系统模型在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
根据实际问题,可以选择线性或非线性模型,并利用控制理论进行建模。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深入理解系统的特性与工作原理,并将其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
2.2 参数识别与估计参数识别与估计是系统建模的关键,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实际实验数据,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对系统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系统辨识工具包来进行参数辨识。
2.3 选择仿真方法系统建模与仿真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仿真方法。
在部分情况下,可以使用传统的数值积分方法进行仿真;而在其他复杂的系统中,可以采用基于物理原理的仿真方法,如基于有限元法或多体动力学仿真等。
2.4 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的分析能够直观地反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在仿真过程中,需对系统的稳态误差、动态响应、鲁棒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通过与理论期望值的比较,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3. 实验案例及仿真验证以PID控制器为例,说明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步骤。
首先,根据PID控制器的原理以及被控对象的特性,建立数学模型。
然后,通过实际实验数据对PID参数进行辨识和估计。
自动控制原理实训报告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如何利用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各种物理过程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
本篇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在自动控制原理实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
一、实训目的和背景自动控制原理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际操控控制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参数调节和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训内容和步骤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步骤:1. 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介绍:我们首先了解了实验室中常用的控制系统实验仪器和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并学习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我们学习了如何将实际的物理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3. PID控制器的调节: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我们学习了PID控制器的原理和调节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同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4.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我们学习了如何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快速性和抗干扰能力,并通过调节控制器参数来优化系统性能。
三、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列举了其中的几个,并给出了解决方法:1. 问题一:系统响应不稳定。
解决方法: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如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来使系统响应稳定。
2. 问题二:系统响应过慢。
解决方法:增大比例系数和减小积分时间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 问题三:系统受到干扰时响应不稳定。
解决方法:通过增加微分时间和加入滤波器等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四、实训心得和体会通过这次自动控制原理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需要理解控制原理,还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实训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们共同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加深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
• 70•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由计算机与PLC 组成,计算机上安装PLC 编程软件和组态王6.5。
PLC 仿真实训系统通过组态王软件实现界面的开发与设计,通过与PLC 进行通讯,真实地仿真控制工艺流程。
计算机也作为编程计算机,将编写的梯形图程序烧写进PLC 设备。
2 液体混合控制教学项目实例开发2.1 控制要求液体混合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按下启动按钮,液体A 阀门打开,液体A 流入容器。
当液面到达下液位传感器SL3时,关闭液体A 阀门,打开液体B 阀门。
液面到达SL2时,关闭液体B 阀门,打开液体C 阀门,液面到达SL1时,关闭液体C 阀门。
接着,搅匀电机开始搅匀,搅匀电机工作6s 后停止搅动,开始加热。
当到达预定温度后,混合液体阀门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
当液面下降到SL3时,SL3由接通变为断开,再过2s 后,容器放空,混合液阀门关闭,开始下一周期。
2.2 系统实现教学项目实例开发首先进行PLC 的I/O 分配,如表1所示,然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系统设计。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仿真实训教学项目设计台州技师学院(筹) 丁 毅图2 过程画面PLC 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理论性偏弱,需要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技能水平。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在使用PLC 实训平台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具有效果直观、容易操作的特点,但是实训设备一般较为昂贵,且当实训任务复杂时,实训平台难以实现。
这些都是制约PLC 实训教学发展的限制因素。
综上,如果基于组态软件对PLC 实训教学系统进行开发,采用动画的方式直观展现控制任务的工艺流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大大地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丰富实训教学案例。
1 PLC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架构图1 系统架构• 71•表1 PLC的I/O分配创建工程,完成画面设计。
本系统的过程画面如图2所示,直观展示了液体混合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包含了储液罐、管道,搅拌器等图形元素的绘制,所需元件可以通过图库进行添加。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控制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熟悉相关实验设备和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对某个系统进行控制,使其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运行。
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组成。
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通过调节输入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本实验主要研究PID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用于搭建控制系统实验电路。
2. 数据采集卡:用于采集实验数据。
3. 计算机:用于运行实验软件和数据处理。
4. 实验软件:用于控制系统仿真和调试。
四、实验内容1. 控制系统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搭建PID控制系统实验电路,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
2. 控制系统调试:对搭建好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包括控制器参数的整定、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调整等。
3. 控制系统性能测试:对调试好的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超调量等指标。
4. 控制系统仿真:利用实验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性能。
五、实验步骤1. 控制系统搭建:按照实验要求,连接控制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搭建PID控制系统实验电路。
2. 控制系统调试: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控制器参数,使系统达到预定的性能指标。
3. 控制系统性能测试:对调试好的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记录测试数据。
4. 控制系统仿真:利用实验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性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控制系统搭建:成功搭建了PID控制系统实验电路。
2. 控制系统调试: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使系统达到预定的性能指标。
3. 控制系统性能测试: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超调量等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
4. 控制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不同参数下具有良好的性能。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智能化控制系统综合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熟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实现相关系统的实验项目。
二、实验器材1、PLC控制器2、触摸屏3、电机4、气缸5、传感器6、连接线等。
三、实验要求1、了解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2、熟悉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流程;3、了解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4、掌握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编程方法;5、掌握系统的故障检测和维修方法。
四、实验内容1、PLC控制器的组装和连接2、编写PLC程序3、安装触摸屏4、测试硬件是否正常5、运行程序6、故障检测和维修五、实验步骤1、按照图纸拼装PLC控制器,在电源板上连接好电源线和控制线。
按照需求编写控制程序,使用Ladder语言进行编程,根据需要添加相关的指令和运算符,并将程序下载到控制器中。
选择适当的触摸屏,在控制器旁边进行安装,按照规定连接线路,保证触摸屏和PLC之间可以正常通信。
启动控制器,运行程序,通过触摸屏对程序进行调试和检测,检查各种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
经过以上步骤后,进行程序调试并启动,验证系统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进行系统测试,看是否能够实现我们预定的功能。
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可通过PLC控制器的错误代码进行故障检测,找到故障原因并解决,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且通过编写PLC程序实现了各种功能,并且能够通过触摸屏进行调试和监管。
实验展示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学生也掌握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搭建方法、编程方法、故障检测和维修方法。
通过本次实践,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催化裂化dcs集散控制系统仿真模拟实训和常减压装
置仿真系统模拟
催化裂化DCS集散控制系统仿真模拟实训和常减压装置仿真系统模拟
催化裂化DCS集散控制系统是石油化工行业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可以实现对催化裂化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许多企业都会开展催化裂化DCS集散控制系统仿真模拟实训。
在这种实训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生产场景,学习催化裂化DCS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催化裂化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除了催化裂化DCS集散控制系统仿真模拟实训,常减压装置仿真系统模拟也是石油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实训内容。
常减压装置是炼油厂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可以将原油分解成不同的组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常减压装置仿真系统模拟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生产场景,学习常减压装置的操作流程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通过实际操
作,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常减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总之,催化裂化DCS集散控制系统仿真模拟实训和常减压装置仿真系统模拟是石油化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实训内容。
通过这些实训,操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动控制系统实训总结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更好地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训。
一、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LC编程实训:学习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掌握PLC的输入输出模块的使用方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2. 传感器实训:学习传感器的种类和原理,掌握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方法,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3. 电机控制实训:学习电机的种类和原理,掌握电机的控制方法,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电机的启停和转速控制。
4.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学习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和原理,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和运行方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控制。
二、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掌握了PLC的输入输出模块的使用方法。
然后,我们进行了传感器实训,学习了传感器的种类和原理,掌握了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接着,我们进行了电机控制实训,学习了电机的种类和原理,掌握了电机的控制方法。
最后,我们进行了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学习了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和原理,掌握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和运行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合作,我们最终都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训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PLC编程、传感器调试、电机控制和自动化生产线调试等技能。
其次,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了自己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四、实训建议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实训时间较短,有些内容没有完全掌握。
液位控制仿真实训报告
本流程为液位控制系统仿真实训报告,通过对三个罐的液位及压力的调节,使学员掌握简单回路及复杂回路的控制及相互关系。
本单元主要包括:单回路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
缓冲罐V101仅一股来料,8Kg/cm2压力的液体通过调节阀FIC101向罐V101充液,此罐压力由调节阀PIC101分程控制,缓冲罐压力高于分程点(5.0Kg/cm2)时,PV101B自动打开泄压,压力低于分程点时,PV101B自动关闭,PV101A自动打开给罐充压,使V101压力控制在5Kg /cm2。
缓冲罐V101液位调节器LIC101和流量调节阀FIC102串级调节,一般液位正常控制在50%左右,自V101底抽出液体通过泵P101A或
P101B(备用泵)打入罐V102,该泵出口压力一般控制在9Kg/cm2,FIC102流量正常控制在20000Kg/hr。
罐V102有两股来料,一股为V101通过FIC102与LIC101串级调节后来的流量;另一股为8Kg/cm2压力的液体通过调节阀LIC102进入罐V102,一般V102液位控制在50%左右,V102底液抽出通过调节阀FIC103进入V103,正常工况时FIC103的流量控制在30000罐V103也有两股进料,一股来自于V102的底抽出量,另一股为8kg /cm2压力的液体通过FIC103与F1103比值调节进入V103,比值系数为2:1,V103底液体通过LIC103调节阀输出,正常时罐V103液位控制在50%左右。
一、实训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动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电动机控制系统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安装调试与维护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3. 学会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三、实训内容1. 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动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械设备运转。
(2)控制电路:由接触器、继电器、按钮、保护元件等组成,实现对电动机的启停、正反转、调速等控制。
(3)执行机构:由电动机、传动机构、工作机械等组成,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所需的形式。
(4)保护电路:由熔断器、热继电器、断路器等组成,保护电动机和控制系统不受损害。
2.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1)根据电动机的负载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电路。
(2)合理设计控制电路的布局,确保电路的可靠性。
(3)选用合适的电器元件,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
(4)设计保护电路,防止电动机和控制系统过载、短路等故障。
3. 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1)根据电路图,进行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元件安装。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的可靠性。
(3)进行电动机的空载试验,检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调速等功能。
(4)调整控制电路参数,使电动机控制系统满足实际需求。
4. 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1)定期检查电动机和控制系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了解常见故障原因,掌握故障排除方法。
(3)对电动机和控制系统进行定期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讲解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安装调试与维护技能。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安装调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1. 电气控制系统概述(1)电气控制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电气控制系统是指由电气元件、电子元件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用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系统。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电源部分:提供系统所需的电能。
②控制部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③执行部分:根据控制部分的要求,执行相应的动作。
④检测部分:实时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2)电气控制系统的分类电气控制系统按控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停止、调速、制动等。
②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③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用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控制。
2.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1)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①根据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图纸,确定各个元件的位置。
②按照设计要求,连接各个元件之间的导线。
③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无短路、接触不良等现象。
④安装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断路器等。
(2)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①按照设计要求,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功能测试。
②检查各个元件的工作状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③调整系统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④记录调试过程中的数据,为今后的维护提供依据。
3. 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1)工业自动化领域电气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如生产线自动化、仓库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等。
(2)生产过程控制领域电气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控制领域应用广泛,如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
(3)建筑自动化领域电气控制系统在建筑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如楼宇自控系统、智能家居等。
三、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电气控制系统实训,使学生掌握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安装调试方法。
电力调控仿真实训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电力调控中心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实习人员:XX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电力调控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环节,负责对电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和控制,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力调控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电力调控仿真实训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电力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2. 熟悉电力调控中心的工作流程,了解电力调控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3. 通过对电力调控仿真实训的操作,提高自己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电力调控基本原理学习:通过培训课程,学习了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调控的基本原理、电力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2. 仿真系统操作培训: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电力调控仿真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数据录入、模型设置、仿真运行等步骤。
3. 实际调控操作:在仿真系统中,模拟实际电力调控过程,进行开环、闭环调控操作,掌握调控技能。
4. 故障分析与处理:学习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处理方法,通过仿真系统模拟各种故障情况,进行故障分析与处理。
5. 团队协作与沟通:参与团队讨论,共同分析电力系统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电力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安全意识与责任心的增强: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电力调控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安全意识,培养了责任心。
基于MCGS模拟仿真PLC实训设备的设计1. 设计背景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能源、交通等领域。
PLC系统工作原理简单,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性高。
因此,PLC技术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PLC教育教学效果,本文采用MCGS软件对PLC实训设备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LC实训设备。
2. 设计方案2.1 设备硬件结构该PLC实训设备由四部分组成:主控板、输入输出端口、三相电机及配件、HMI人机界面。
其中,主控板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与输入输出端口相连。
三相电机通过输出端口与主控板相连。
HMI人机界面通过串口与主控板相连。
2.2 设备软件设计2.2.1 PLC编程软件PLC编程软件是本设备的核心软件,用于控制整个PLC实训系统的运行。
本文采用MCGS软件开发PLC编程软件,可模拟各类PLC的运行模式。
2.2.2 仿真模式为方便学生学习,该PLC实训设备设计了仿真模式。
在仿真模式下,MCGS软件可以将PLC运行过程显示在HMI人机界面上,学生可以通过该界面了解PLC的运行原理,掌握PLC 的控制方法。
在仿真模式下,学生可以随时停止、启动、暂停PLC系统的运行,便于学生了解PLC的实时运行情况。
2.2.3 接线故障模拟该PLC实训设备还可以进行接线故障模拟。
当学生进行实际操纵时,故意在接线中留下一定的故障,通过监控语句和输出信号,学生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排除。
通过故障模拟,学生可以掌握PLC系统的调试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2.4 面向对象编程为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该PLC实训设备采用了面向对象编程方法。
通过面向对象编程,学生可以在仿真环境中模拟各种不同的实际工程场景,提高应用能力。
3. 优点和展望该PLC实训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仿真模式下,可以实时模拟PLC运行过程,方便学生掌握PLC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法;(2)接线故障模拟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面向对象编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仿真实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仿真实训的心得体会1为期五天的仿真实训在周五上午的考试后结束了,在这紧张而又愉快的五天里,我们主要用仿真软件犹如身临其境的对气相色谱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操作和知识要点做了深刻的实训。
按照老师的安排,前两天我针对气相色谱分析法做专项训练,接着两天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心攻克,第五天进行考试。
按照这个计划实行下来,我有了不少心得与体会,这里面当然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就这些心得我做了一下总结。
由于我们正在学习气相色谱分析法,虽然还没有进行实验环节,但其原理和仪器设备我已在课本上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对它的一些术语并不陌生,进行起来比较顺利。
在仿真实验中除了一些软件必要的过程(如选择实验等)之外,其他实验操作使我深刻了解到真实实验操作中对载气、助燃气及其钢瓶总阀和减压阀的使用,然后是查看压力表是否达到要求压力,不是就再调整减压阀;之后调节气体流量;打开主机总开关,在温度控制器中根据实验要求设定柱体、进样室、离子室的温度;然后在信号控制及调节系统调节热导电流、衰减度和点火开关;之后打开记录仪,等输出信号稳定后,注入样品;待实验完成打印实验报告,然后关主机开关和载气减压阀和总阀,实验即完成。
这些过程到现在还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对于载气钢瓶,要先开总阀后开减压阀,关时正好相反;电源要先开总电源开关后开次要电源开关,关时也正好相反;这些过程千万不能颠倒顺序。
在知识要点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比单记课本上的知识要容易深刻的多,而且巩固学过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而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新鲜事物,因为还没有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一章,无论是仪器还是知识要点,我都不了解,幸好在课下对其大致看了一遍才使实训得以继续下去。
软件操作时,在选择要做的实验后,找到实验要求,然后进样;打开色谱工作站根据实验要求编辑方法,完成之后将仪器内空气赶出再运行系统,对仪器检测消除干扰,等系统输出信号稳定后运行方法,进样,进行分析,待分析完毕打印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matlab仿真实训》参考文献
以下是《控制系统matlab仿真实训》参考文献:
1. 陈红. MATLAB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9(36): 159-160.
2. 朱宏伟, 李玉峰.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1): 19-21.
3. 王晓峰, 赵丽华. MATLAB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1): 24-26.
4. 吴兆华, 杨志宏. MATLAB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1): 28-30.
5. 赵宇, 刘洋.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1): 25-27.
6. 李晓峰, 张晓芳. MATLAB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 28-30.
7. 陈晓明, 王建华.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技术
与管理, 2013(1): 25-27.
8. 王宏伟, 李明. MATLAB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1): 28-30.
9. 陈红, 王晓峰.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1): 25-27.
10. 赵宇, 刘洋. MATLAB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1): 28-30.
以上是《控制系统matlab仿真实训》参考文献,供您参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动控制系统作为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本次自动控制系统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方法;3. 提高学生对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理论学习阶段1. 学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 研究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3. 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参数调整方法。
(二)实验操作阶段1. 操作自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进行系统调试;2. 观察和分析系统动态响应,分析系统性能;3.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系统参数,优化系统性能。
(三)实践应用阶段1.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2.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控制设备;3. 进行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一)理论学习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为后续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操作阶段,我们首先进行了自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的组装。
根据实验指导书,我们正确连接了各个模块,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随后,我们进行了系统调试,通过观察和分析系统动态响应,了解了系统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系统参数,优化系统性能。
(三)实践应用阶段在实践应用阶段,我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我们选择了合适的自动控制设备,进行了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方法;3. 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4.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控制系统仿真实训专业:自动化班级:本自动化124班姓名:冯伶俐指导老师:李颖琼实训一 熟悉MATLAB 集成环境与基础运算1.先求下列表达式的值,然后显示MATLAB 工作空间的使用情况并保存变量。
122sin851z e =+>> z1 = (2*sin(pi*85/180))/(1+exp(2)) z1 =0.23752.已知 1234413134787,2033657327A B --⎡⎤⎡⎤⎢⎥⎢⎥==⎢⎥⎢⎥⎢⎥⎢⎥-⎣⎦⎣⎦,求下列表达式的值: ● A+6*B 和A-B+I (其中I 为单位矩阵)ans =18 52 -10 46 7 105 21 53 49 ans =12 31 -3 32 8 84 0 67 1 ● A*B 和A.*Bans =68 44 62 309 -72 596 154 -5 241 ans =12 102 4 68 0 261 9 -130 49● A^3和A.^3ans =37226 233824 48604 247370 149188 600766 78688 454142 118820 ans =1728 39304 -64 39304 343 658503 27 274625 343 ● A/B 及B\A ans =16.4000 -13.6000 7.6000 35.8000 -76.2000 50.2000 67.0000 -134.0000 68.0000 ans =109.4000 -131.2000 322.8000 -53.0000 85.0000 -171.0000 -61.6000 89.8000 -186.2000 3.设有矩阵A 和B1234530166789101769A ,111213141502341617181920970212223242541311B ⎡⎤⎡⎤⎢⎥⎢⎥-⎢⎥⎢⎥⎢⎥⎢⎥==-⎢⎥⎢⎥⎢⎥⎢⎥⎢⎥⎢⎥⎣⎦⎣⎦(1) 求它们的乘积C ;>> A =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21,22,23,24,25]; B = [3,0,16; 17,-6,9; 0,23,-4; 9,7,0;4,13,11];C = A*BC =93 150 77258 335 237423 520 397588 705 557753 890 717(2)将矩阵C的右下角3*2子矩阵赋给D;>> E = [3,4,5];F = [2,3];D = C(E,F)D =520 397705 557890 717(3)保存变量(mat文件)save D.mat实训二 MATLAB 编程基础1. 求[100,999]之间能被21整除的数的个数。
>> i=100:999; j=find(mod(i,21)==0); length(j) ans = 432. 利用randn 函数产生均值为0,方差为1的6×6正态分布随机矩阵C ,然后统计A 中大于-0.3,小于0.3的元素个数t 。
(find 语句)。
3.根据222221 (3121116)n ++++=π,求π的近似值。
当n 分别取100、1000、10000时,结果是多少?4.有一分数序列:⋅⋅⋅ ,1321,813 ,58 ,35 ,23 ,21编写一段程序,求前16项的和。
5.已知:⎪⎪⎩⎪⎪⎨⎧>===+-====---3321,2,1,0,1321321n n n n f f f f f f f n n n n 求1001~f f 中:(1) 最大值、最小值、各数之和; (2)正数、零、负数的个数。
>> a = 0; b = 0; c = 0; for i = 1:100if (i==1)f(i) = 1;elseif (i==2)f(i)=0;elseif (i==3)f(i)=1;elsef(i)=f(i-1)-2*f(i-2)+f(i-3);endif (f(i)>0)a = a+1;endif (f(i)==0)b = b+1;endif(f(i)<0)c = c+1;endendmax_f = max(f)min_f = min(f)sum_f = sum(f)abc最大值、最小值、各数之和乤max_f =437763282635min_f =-899412113528sum_f =-742745601951正数、零、负数的个数如下:a = 49b = 2c =496.有三个多项式p1(x)=x4+2x3+4x2+5,p2(x)=x+2,p3(x)=x2+2x+3,试进行下列操作:(1)求P(x)=P1(x)+P2(x)P3(x);(2)求P(x)的根;(3)当x 取矩阵A 的每一元素时,求P(x)的值,其中⎥⎥⎥⎦⎤⎢⎢⎢⎣⎡--=5.2505.3275.04.12.11A (4) 当以矩阵A 为自变量时,求P(x)的值,其中A 的值与(3)题相同。
>> p1=[1,2,4,0,5]; p2=[1,2]; p3=[1,2,3]; p2=[0,0,0,p2]; p3=[0,0,p3];p4=conv(p2,p3); %p4是p2与p3的乘积后的多项式 np4=length(p4); np1=length(p1);p=[zeros(1,np4-np1) p1]+p4 %求p(x)=p1(x)+p2(x) x=roots(p) %求p(x)的根 A=[-1 1.2 -1.4;0.75 2 3.5;0 5 2.5];y=polyval(p,A) %x 取矩阵A 的每一元素时的p(x)值7. 分别对符号矩阵22sin()x x t t x e ⎡⎤⎢⎥⎣⎦的两个变量求微分。
实训三 MATLAB 图形系统1.设x xxy cos ]1sin 35.0[2++=,在x =0~2π区间取101点,绘制函数曲线。
x1 = linspace(0,2*pi,100);y1 = 0.5+3*sin(x1)./(1+x1.^2); plot(x1,y1)2.已知y1=x 2,y2=cos(2x),y3=y1*y2,完成下列操作(x ∈(0,10)): (1)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绘制三条曲线; x = linspace(-pi,pi); y1 = x.^2;y2 = cos(2*x); y3 = y1.*y2; figureplot(x,y1,'g--',x,y2,'b:',x,y3,'r-')(2)在不同的图形窗中分别用条形图、阶梯图、杆图绘制三条曲线。
x = linspace(-pi,pi);y1 = x.^2;y2 = cos(2*x);y3 = y1.*y2;figuresubplot(221)plot(x,y1)title('y1=x^2')subplot(222)plot(x,y2)title('y2=cos(2x)')subplot(212)plot(x,y3)title('y3=y1*y2')3.绘制极坐标曲线)sin(θρn b a +=,并分析参数n b 、、a 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a=2 b=pi/4 n=2;a=2 b=0 n=3a=2; b=pi/4; n=2;theta = 0:0.01:2*pi; rho = a*sin(b+n*theta); polar(theta,rho,'k')a=2; b=0; n=3;theta = 0:0.01:2*pi; rho = a*sin(b+n*theta); polar(theta,rho,'k')由上2图可知,当n 为偶数时画出该偶数的两倍个偶数环,当n 为奇数时画出奇数个环,参数a 控制极坐标的半径,参数b 可以对图进行角度旋转。
4.绘制分段函数⎪⎩⎪⎨⎧=<≤<≤<≤+--=5.2:5.0:0,322110,121,2224t t t t t t t t z 其中提示:用逻辑表达式求分段函数值。
实训四 SIMULINK 仿真控制系统实验1.利用SIMULINK 仿真来实现摄氏温度到华氏温度的转化:3259c f +=T T (c T 范围在-10℃~100℃)2.已知系统的动态结构图模型,绘制其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由scope 仿真的曲线可知,改闭环系统是稳定系统。
3.某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编程实现如下要求。
(1)利用MATLAB建立上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绘制开环系统的Bode图和Nyquist曲线;(3)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如不稳定,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点图;由开环系统的Bode图和Nyquist曲线可知,改系统是不稳定(4)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训五 MATLAB仿真控制应用实验一.《数值计算》应用1.求三元非线性方程2210341x xx zyz⎧++=⎪+=⎨⎪=-⎩的解。
(提示:solve)>> a = sym('x^2+2*x+1');b = sym('x+3*z=4');c = sym('y*z=-1');[x,y,z] = solve(a,b,c) x =-1y =-3/5z =5/32.试求kxx x⎪⎭⎫⎝⎛-∞→11lim的极限。
>> syms x ky = (1-1/x)^(k*x);limit(y,x,inf)ans = exp(-k)二.《数字电子技术》应用1.设计一个2位的串行加法器2.数字电子电路(A\B\C涵盖八种状态)三、《电力电子技术》 1.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变压器一次侧电压220V ,变比n1:n2=1:2;电阻为10Ω,用示波器观察变压器一二次侧及负载上的电压。
(验证阻性感性负载电压波形)2.设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四、自动控制原理1.设计串联控制器对下列系统进行校正,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等于30s -1,相角裕度不低于40°,幅值裕度不小于10dB ,截止频率不小于2.3rad/s 。
提示:'''''1.010)()lg(20c c bTL b ϖϖ==+设计串联校正环节。
2.已知两子系统传递函数分别为:15)(1+=s s G 9287)(22+++=s s s s G 试求:(1) 两系统并联连接的等效传递函数,观察其单位阶跃响应;num1 = [5];den1 = [1,1];num2 = [7,8];den2 = [1,2,9];[num,den] = parallel(num1,den1,num2,den2); step(num,den)grid on(2)两系统串联连接的等效传递函数,观察其单位阶跃响应;num1 = [5];den1 = [1,1];num2 = [7,8];den2 = [1,2,9];[num,den] = series(num1,den1,num2,den2);step(num,den)grid on(3)以G2(s)为前向通道函数,以G1(s)为反馈通道函数,观察其单位阶跃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