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课内知识点练习用
- 格式:docx
- 大小:28.99 KB
- 文档页数:6
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总复习(含答案)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复习一、关于诗歌概述1、从内容角度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2、从形式角度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3、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唐诗专题1.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四杰十分敬佩,他在《戏为六绝句》中称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作品流传不朽。
(1)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
(2)号称“吴中四士”的是张若虚和贺知章,包融,张旭。
张若虚的诗风格近于齐梁体。
《春江花月夜》别具特色,历来为人们称颂。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五言绝句
部分)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五言绝句部分)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次默写将挑选一些五言绝句,要求学生理解并默写出相应的内容。
以下是默写内容和答案。
第一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二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第三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答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第四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五题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答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六题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答案: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第七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以上是《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些五言绝句默写题目及参考答案。
希望本次默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佳作。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复习资料——唐诗部分一、诗句背诵与默写:可以根据课本要求,对名句加以背诵默写训练。
二、诗歌阶段划分初唐诗歌①贞观诗坛:-上宫体:上宫仪-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②馆阁体诗:-文章四友:杜审言等-律诗定型:宋之问、沈佺期③唐诗风骨:-陈子昂:《感遇》38首④诗境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盛唐诗歌①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其它:裴迪、储光羲、张子容、常建等②豪侠诗人:-王翰-王昌龄-崔颢-其它:李颀、祖咏等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其它:王之涣、陶翰等李白①诗歌创作:-乐府诗作-歌行体诗-七五绝句②艺术成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想落天外的想象特色-意象丰美,语言明丽杜甫①诗歌创作:-写实“诗史”-近体律诗②艺术成就:-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大历诗坛①创作特点:-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渐露出中唐面目②代表作家:-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顾况、李益中唐诗歌①元白诗派:-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成就最高)-杂律诗-元稹:-新乐府-艳情诗、悼亡诗(成就最高)-张籍:-乐府诗(以之著名)-近体诗-王建:-乐府诗(成就最高)-宫词(影响最大)②韩孟诗派:-韩愈:-古体诗-近体律绝-孟郊③长吉体:-李贺游仙诗④诗豪刘禹锡:-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成就很高)-民歌体诗:竹枝词、杨枝词晚唐诗歌①李商隐:-政治讽喻诗-咏史诗-无题诗②杜牧:-咏史诗-伤别诗-纪行诗、写景诗③许浑:-咏史怀古诗④贾岛:-五言律诗⑤姚合:-武功体⑥其它:-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陆龟蒙等⑦司空图:-诗歌理论《二十四诗品》三、诗歌类型鉴赏1.田园诗:意象:家常生活,农忙景象。
手法:白描,色彩,叙事情节。
情感:喜悦,友情,平和,自得其乐。
意境:恬淡,宁静。
如王建的七绝《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唐诗宋词选读》知识梳理练习1词语等语基积累——解释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A. 自: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孙自可留世事茫茫难自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郴江幸自绕郴山四顾萧条,寒水自碧自胡马窥江去后B. 肯肯将衰朽惜残年役夫敢申恨肯与邻翁相对饮C. 空,空令岁月易蹉跎空山新雨后环佩空归月夜魂D. 那,更那堪冷落清秋节E. 须,会须一饮三百杯须行即骑访名山还乡须断肠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F. 处,争知我、倚阑干处怒发冲冠,凭栏处春归何处桃源望断无寻处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G. 相,山头斜照却相迎纵使相逢应不识闻道欲来相问讯花面交相映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五月渔郎相忆否H. 度,众里寻他千百度鬓云欲度香腮雪I. 何事,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唐诗宋词选读》易误语言知识梳理练习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J. 取,径须沽取对君酌隔篱呼取尽馀杯换取归来同住、除非问取黄鹂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K. 苦,无意苦争春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艰难苦恨繁霜鬓L. 对,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影成三人金樽对绮筵M. 可怜,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怜春半不还家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N. 当,身当恩遇常轻敌O. 或,或从十五北防河云霞明灭或可睹P. 但,但使龙城飞将在行人但云点行频Q. 且,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何妨吟啸且徐行R. 却,去年春恨却来时当年拚却醉颜红S. 渐,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暮色渐起,戍角悲鸣T. 因,因风飞过蔷薇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U. 谁,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的词语,并解释意义和用法:明月隐高树《唐诗宋词选读》易误语言知识梳理练习3高堂明镜悲白发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尔同销万古愁雪暗凋旗画钟鼓馔玉不足贵邑有流亡愧俸钱人事几回伤往事熊咆龙吟殷岩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未休关西卒偏惊物候新归思欲沾巾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莲动下渔舟男儿本自重横行摐金伐鼓下榆关美人帐下犹歌舞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兮鸾回车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雪拥蓝关马不前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枳花明驿墙画船听雨眠日日花前常病酒菡萏香销翠叶残黯乡魂,追旅思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竹杖芒鞋轻胜马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燎沉香,消溽暑叶上初阳干宿雨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唐诗宋词选读》易误语言知识梳理练习4可惜流年,忧愁风雨东风夜放花千树句式特点——指出句式特点,解释语句意思:去时里正与裹头一片降幡出石头陈王昔时宴平乐田园寥落干戈后鸿雁不堪愁里听夕贬潮州路八千阁中帝子今何在主人何为言少钱飘飘何所似牵衣顿足拦道哭隔篱呼取尽余杯骨肉流离道路中迷花倚石忽已暝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云横秦岭家何在永忆江湖归白发汉家宫阙动高秋皓腕凝霜雪西风愁起绿波间缺月挂疏桐锦瑟华年谁与度零落成泥碾作尘修辞手法——解释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佩玉鸣鸾罢歌舞汉家烟尘在东北牙璋辞凤阙阁中帝子今何在铁衣远戍辛勤久独有宦游人滟滟随波千万里不知江月待何人梅柳渡江春月照花林皆似霰单于猎火照狼山相期邈云汉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唐诗宋词选读》(宋)1.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临川人(今属江西),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婉约派诗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2.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3.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李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岳阳楼记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唐诗宋词选读练习篇一: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总复习(含答案)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复习一、关于诗歌概述1、从内容角度分:、2、从形式角度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3、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唐诗专题1.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 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四杰十分敬佩,他在《戏为六绝句》中称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后以“ 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作品流传不朽(来自: 小龙文档网:唐诗宋词选读练习)。
(1)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
(2)号称“吴中四士”的是张若虚和贺知章,包融,张旭。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2.李白的《送友人》中点出告别的地点的诗句是,。
3.《春江花月夜》,是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
4.李商隐的《无题》中诗人使用比喻,捧出一腔鲜血写下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的盟誓,后又用来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
5.范仲淹《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是。
,。
6.范仲淹《苏幕遮》中借酒来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是。
,。
7.柳永的《八声甘州》“、,、”与温庭筠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相似。
8.《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9.《旅夜书怀》中“,”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0.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相应的诗句是:,。
11.《旅夜书怀》中“,”两句,写诗人因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政治抱负,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12.《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的诗句是:,。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里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1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写登楼所见。
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诗人的愁思正浓,无处排遣。
1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描绘在柳州城楼上所见的风雨中的近景,来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写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远谪到南粤荒僻之地,已经够寂寞孤独了,而音讯又难于通达,这又使诗人增添了一重悲凉,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仰观则重岭密林,烟雨迷蒙,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蜿蜒而去,有似九回之肠。
《唐诗宋词选读》知识点归纳一、唐诗部分【物换星移】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
景物改变了,星辰位置也移动了。
喻时间变化。
【殷勤】(1)热情而周到。
殷勤招待。
(2)恳切深厚。
“青鸟殷勤为探看。
”(联系:殷:①深厚。
殷切期盼。
殷忧而道著。
②震响。
熊咆龙吟殷岩泉。
)【可怜】①值得怜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可爱。
“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③可惜。
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琴瑟】《现代汉语词典》:琴瑟合奏,音调和谐,用来比喻融洽的感情(多用于夫妇)。
琴瑟和鸣:喻夫妇情笃和好。
《古代汉语词典》: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或兄弟、朋友间情谊融洽。
【暝】日暮黄昏。
“山居秋暝”“沙上并禽池上暝”“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蹉跎】比喻失意,经历坎坷。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残贼】①残忍狠毒。
《汉书·路温舒传》“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
”(亡:无。
)也指残忍狠毒之人。
“汉将辞家破残贼。
”②残害,伤害。
《史记》:“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
”【颜色】①容貌。
洛阳女儿好颜色。
②体面,面子。
天子非常赐颜色(“非常赐颜色”即“赐予非同寻常的礼遇”)。
③脸色。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渌水】清澈的水。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字形容猿鸣凄清。
)【宛转】①曲折、回旋。
江流宛转绕芳甸。
②轻而柔的起落。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白居易《长恨歌》诗:“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宛转蛾眉:细而长的眉毛,指美丽的眼睛。
漂亮的眼眉轻轻扬起。
常用作美人的代称。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长歌行”“走马川行”【苕】(1)t iáo①本义:陵苕。
亦名“凌霄”、“紫葳”。
②芦苇的花。
苕杆可为帚。
“苕帚,所以扫不祥。
(《周礼·夏宫下·戎右》郑注)(2)s háo〔红~〕甘薯的别称。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五言绝句
部分)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五言绝句部分)
理解性默写的意义
唐诗宋词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汉语课程中为必修内容。
但是,仅仅只是读懂唐诗宋词是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理解它们,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理解性默写正是以此为目的而设计的一种研究方式。
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五言绝句部分
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五言绝句部分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者们最先接触到的部分。
五言绝句的特点是,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句与句之间通过韵律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意味深长,是理解和掌握唐诗宋词的重要途径。
理解性默写的步骤
1. 阅读诗句,理解其中表达的意思。
2. 将诗句默写在纸上。
3. 与原诗对照,找出自己默写中有误的地方。
4. 纠正错误并加以记忆。
总结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五言绝句部分)是学习唐诗宋词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唐诗宋词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汉语水平。
厉庄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宋词部分)强化巩固练习厉庄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宋词部分)强化巩固练习厉庄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宋词部分)强化巩固练习巩固练习XX/3/7班级姓名1.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6分〕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3分〕答:〔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答:2.阅读下面欧阳修的一首《踏莎行》,完成下面的题.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水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⑴对这首词的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草薰风暖摇片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漫长旅途.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
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
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
⑵关于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
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
C、下阕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相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部分复习汇总)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绮筵(q 1)旌旆(p e ) 稽首(q 1)霰(x 「cn ) 砧声(zh e )'浣女(hu c ) 草檄(X 》 天姥(m ⑪ A .B .C .D .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 人生代代无穷己, B. 玉户帘中卷不去,C. 战士军前半死生,D. 熊咆龙吟殷岩泉, 凤阙 (qu e ) 汀上白沙(t 朔漠(s 0 渌水(l u ) ( ) ng) ) 江渚(zh0 纤尘• (Xi e ) 塞草腓. (f 欢谑 (nu 槛外长江空自流(k an ) 扁舟 (pi en ) 百)玉箸(zh U ) e )啾啾(ji u ) 江月年年只相似。
捣衣砧上拂还来。
美人帐下犹歌舞。
栗深林兮惊层颠。
不知江月代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3. 下列名句中 , 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风乱飐芙蓉水(吹动)B •捣衣砧上拂还来4.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山形依旧枕寒流 B •王濬楼船下益州C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洗衣)C.画图省识 春风面(略识,不识)D .永结无情游(忘情) ) 雪拥蓝关马不 前 D .枳花 明驿墙 ()A.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还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他们专写山水田园诗,以寄托自己 的政治理想。
B.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适和岑参。
因为他们都有边塞生活的实际体验,所以,其边塞诗成就最高。
C.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张若虚、刘希夷、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到盛唐时,高 适、岑参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开拓了唐诗题材。
D. 李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
他的诗境界阔大,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 情味。
白居易曾经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诗人常用“月”为意象来渲染环境气氛,表达感情色彩。
下面四句中的“月”的情感思想的指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杨柳岸,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 B •怳惊起而后长嗟8.下列句子中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阁中帝子今何在 B .归思欲沾巾 C 晓风残月 C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 .绕船月明江水寒 C .鱼龙潜跃水成文 D .落月摇情满江树 .银烛吐青烟 D . 生长明妃尚有村9.下列选项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有 宦游 人(离家做官) 偏惊 物候新 (自然现象的变化反映出的气候不同) B .云霞出海 曙(傍晚) 淑气催黄鸟(美好) C. 滕王高阁临江渚(临,面临,正对着;江渚,江边) D. 牙璋辞凤阙(古代出兵用的兵符,借指将帅) 10.下面对《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理解有误的是(雪暗 凋旗画(凋落,萎靡) 宁为百夫长 (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 A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B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 水乡景色,表达出作者对江南风光的无限热爱之情。
C“淑气催黄鸟”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D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
因 而感伤流泪。
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严谨。
11.对《滕王阁》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第二句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
B. 三、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写出了滕王阁的高远之势,也写出了今天滕王阁冷落寂寞的情形。
C. 五、六句由空间转入时间,诗人生发了光阴流逝的感慨。
D. 七、八句的意思是: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12.下列作品中 ,, 使用白描手法的一篇是 ( ) A.李颀《送魏万之京》 B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3. 对《从军行》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烽火照西京,B “牙璋辞凤阙,C “雪暗凋旗画,D “宁为百夫长, C 王维《山居秋暝》 D. 赵嘏《长安晚秋》 ) 心中自不平”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铁骑绕龙城”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并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风多杂鼓声”从正面着笔,写出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我欲因之梦吴越C 、天姥连天向天横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失向来之烟霞D 、且 放白鹿青崖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人生得意须尽欢 径须沽取对君酌B 、千金散尽还复C 请君为我侧耳听 主人何为言少钱D 将进酒,杯莫停 16、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如青丝暮成雪B 、会须一饮三百杯C 、钟鼓馔玉不足贵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金樽对绮筵 绮:华丽 B .青枫浦上不胜愁 胜:承担, C.竟夕起相思 竟夕:通宵 D .人生代代无穷已 已:已经18、 下列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诗文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A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 去盼望再相聚。
B. 首联用了比喻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 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 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C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工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 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D 这首诗歌的颔联运用典故。
“琴瑟”语出《小雅 ?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 调来比拟情谊深厚。
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
19、 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诗文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 )A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 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 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怨感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 时代之音的回响。
B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 “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 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 漾,曲折有致。
C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 其传神,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 上、玉户帘上、 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 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 可是月色 “卷不去” “拂还来” , 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D “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句“摇情”一一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 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20、 下列对《望月怀远》诗文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 )A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 人也面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B “海上生明月”中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 “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 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C 本诗明写望月,实为怀人。
以“遥夜”与“竟夕”相应,写出了诗人因相思而彻夜难眠之苦,以“怨”和“怜”写出 了诗人内心因相思所带来的烦闷。
七、八句形象地再现了诗人如痴如醉的相思之情。
D 《望月怀远》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
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这首诗表现的情意是沉着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是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
这种 风格对以后的高适、岑参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2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鸿雁不堪愁里听 堪:能,可以 B. 人事有代谢 C. 御苑砧声向晚多 向:接近 D. 空令岁月易蹉跎 22、 下面有关《送魏万之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 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
B. 颔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 加深了描写。
“鸿雁”、 “云山”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听”和“客中过”, 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
C. 颈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是设想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
“催 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D.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23、 下面有关《与诸子登岘山》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但愿长醉不复.醒 呼儿将.出换美酒D 、与尔同销万古愁承受)代谢:更替变化蹉跎:虚度光阴(),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
将深秋时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