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诊疗常规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7.44 KB
- 文档页数:7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者或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者。
[诊断](一)糖尿病的病史特点:有糖尿病家族史;异常分娩史;久治不愈的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炎或外阴瘙痒症;进行性的肥胖;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
(二)实验室检查:依据尿糖、血糖测定做出诊断。
尿糖阳性者应除外孕期生理性糖尿,可做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以明确诊断。
空腹血糖≥7.2mmol/l。
(130mg/d1),而餐后2小时血糖≥11.1 nunol/L(200mg/d1);糖耐量试验时,空腹、服糖后半小时或1小时、2小时、3小时4项数值中,有3项超过正常上限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三)全身体检:除一般检查外,须做眼底检查,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X 线检查了解有无心血管病变;心电图检查等。
(四)产科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是否巨大儿或胎儿发育迟缓;有无羊水过多;有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症状。
[治疗](一)若已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史、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炎者,不宜妊娠,若已妊娠应及早人工终止。
(二)器质性病变较轻或控制较好者,可以继续妊娠。
孕期应严密监护,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5.6mmol/L(100mg/d1)。
1.饮食控制:每日能量以150kJ/kg(36kcal/kg)计算,并给予维生素、钙及铁剂,适当限制食盐摄人量。
若控制饮食能达到上述血糖水平而孕妇又无饥饿感为理想,否则需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应邀请专科医生协助制订治疗方案。
一般应用正规胰岛素治疗,剂量根据血糖水平和餐前尿糖反应调节,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三)晚期妊娠时为预防胎死宫内,应定期监测胎动次数;每周测定尿雌三醇或血雌三醇(E3),血清胎盘泌乳素(HPL);每周进行一次无应激试验(NST);每周B型超声测定胎儿双顶径及股骨长度;临产时应作宫缩激惹试验(CST)。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判定,以选择终止妊娠时间。
妊娠期糖尿病诊疗常规引言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不但会对孕妇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等的风险。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至关重要。
筛查与诊断筛查所有孕妇都应进行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的筛查以排除潜在的妊娠期糖尿病。
一般建议在孕妇怀孕期间24至28周进行OGTT筛查。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建议在孕期早期(孕16周以前)进行OGTT筛查:•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有体重异常(妊娠前体重过重或过轻);•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孕期有多胎妊娠或胎儿畸形等高危因素。
诊断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表的标准把OGTT加入到诊断标准中。
它把OGTT定义为全口服75克葡萄糖在2小时后测定的血浆葡萄糖条件下进行诊断。
以下是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1 mmol/L;•1小时OGTT血糖:≥10.0 mmol/L;•2小时OGTT血糖:≥8.5 mmol/L。
如果孕妇已经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在接下来的孕期内,应该规律进行血糖监测,跟踪糖代谢水平,以及进一步检查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
治疗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它旨在保证孕妇及胎儿所需营养的摄入量的同时,调整孕妇饮食结构,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控制总热量:孕妇应该根据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孕妇应该减少甜食、糖果等高糖食品的摄入量,以控制体内血糖水平;•增加蛋白质和蔬菜的摄入量:适量增加蛋白质、蔬菜的摄入量,有助于血糖的稳定。
运动治疗运动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孕妇应该适量运动。
在确定运动计划时,建议向医生咨询,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
孕期糖尿病技术操作规程孕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其特点是妊娠期特有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
为了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对于孕期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非常关键。
下面是一份孕期糖尿病的技术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筛查和诊断1. 孕妇首次产前检查时,询问孕妇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和孕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 对高危孕妇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以筛查潜在的糖尿病。
3. 孕妇在妊娠期间如果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应及时进行诊断。
二、饮食调控1. 孕妇应遵循三餐定时定量进食的原则,并在饭前测量空腹血糖。
2. 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过度饮食。
3. 食物应包括高纤维、低脂肪和适量的植物蛋白。
4. 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等。
5.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控制淀粉和糖的摄入。
三、定期监测血糖1. 孕妇应每日测量血糖,其中包括空腹血糖和饭后两小时血糖。
2. 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5.3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6.7mmol/l。
3. 如有需要,可以在餐后一小时进行额外的血糖监测。
四、锻炼1. 孕妇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2. 锻炼可以帮助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五、胰岛素治疗1. 如果饮食和锻炼控制不理想,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
2. 胰岛素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3. 胰岛素注射前应进行手部消毒,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六、产后管理1. 孕期糖尿病在分娩后通常可以得到缓解,但仍然需要注意饮食和锻炼的控制。
2. 产后6周后,孕妇应接受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以确保糖代谢的正常。
七、定期随访1. 孕妇应定期复诊,包括妊娠期间的血糖检查和产后的随访。
2. 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压和尿液检查,以确保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
孕期糖尿病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孕妇和医生紧密合作。
通过饮食调控、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体育锻炼和必要的胰岛素治疗,孕妇可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从而保证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规范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妊娠后新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称妊娠期糖尿病(GDM)。
两者对母儿都有很大危害,必须加以重视。
【诊断标准】一、PGDM(孕前糖尿病)1.妊娠前已确认为糖尿病的患者。
2.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的孕妇,尤其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产前检查时需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妊娠期血糖升高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应诊断为PGDM:(1)空腹血糖FPG≥7.0mmol/L。
(2)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
(3)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同时随机血糖≥11.1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6.5%。
GDM高危因素包括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GDM史或巨大儿分娩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早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等。
二、GDM(妊娠期糖尿病)1.于妊娠24~28周间,空腹血糖值≥5.1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前晚10∶00后禁食,试验日晨将75g葡萄糖溶于200ml~300ml温开水中,5分钟内服完,抽取空腹及服糖后1、2小时静脉血,测定血葡萄糖值;空腹血糖值,上限为5.1 mmol/L,1小时为10.0 mmol/L;2小时为8.5mmol/L,任一项等于或超过正常值,可作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治疗原则】(一)孕期母体监护1.有糖尿病史者早孕检查血压﹥20/13.3kPa(150/100mmHg),心电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检查有增生视网膜病变者,不宜妊娠,应作人工流产。
2.饮食管理: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即要饮食控制,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按标准体重[孕妇标准体重(kg)为身高(cm)-100]计算,热量为每日125.5~146.4kJ/kg(30~35kcal/kg)。
饮食中蛋白质为每日 1.5~2g/kg,脂肪为每日1g/kg,其余为碳化合物,按1/7、2/7、2/7及加餐3次分配。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概述】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也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
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患者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诊断】一、糖尿病合并妊娠1. 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2. 妊娠前从未进行过血糖检查,孕期有以下表现者应高度怀疑为孕前糖尿病,待产后进行血糖检查进一步确诊。
(1)孕期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不增加或下降,甚至并发酮症酸中毒,伴血糖明显升高,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者。
(2)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二、妊娠期糖尿病1. 75g OGTT:所有非糖尿病孕妇应在妊娠24~28周,常规行75g OGTT。
2. 具有下列GDM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孕期检查时,即应进行OGTT,血糖正常者,妊娠24周后重复OGTT。
GDM的高危因素如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孕期空腹尿糖阳性、巨大儿分娩史、GDM史、无明显原因的多次自然流产史、胎儿畸形史、死胎史以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等。
3. GDM的诊断:75g OGTT的正常值:空腹、服葡萄糖后1h、2h血糖值分别小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
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者应诊断为GDM。
4. GDM的分级:A1级:FPG<5.3mmol/L,经饮食控制,餐后2h血糖<6.7mmol/L(120mg/dl)。
A2级:FPG≥5.3mmol/L(105mg/dl),或者经饮食控制,餐后2h血糖≥6.7mmol/L (120mg/dl)。
【治疗】一、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前的咨询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确定糖尿病的分级,决定能否妊娠。
糖尿病患者已并发严重心血管病变、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孕,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
产科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概述】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占不足20%;另外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占80%以上。
我国发生率1-5%。
【入院医嘱】说明:1、产前检查,≥28周者,Qd,<28周者,Qw。
2、如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建议查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及超声心动图。
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为1-2个月(8-10周)血糖控制情况,正常值应为6.5%以下(正常为4-6%),孕晚期只能反映过去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了。
【监测】1、血糖监测应每天进行,入院初期,血糖未达标准时,应行“大轮廓”血糖试验(三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及22时微机血糖,下同)。
血糖达标准后可改测“小轮廓”试验(即三餐后2小时及22时血糖值,下同),如住院时间较长,且一直血糖稳定达标,可每天随机抽查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但必须每周至少测定一次“大轮廓”式样。
2、大于32周者,每周至少行2次电子胎心监护及每周1次的羊水指数和生物物理评分(BPS评分)试验。
大于28周,入院后每周行至少一次胎心监护,如胎心监护有异常者酌情注意复查,当天或第二天早上执行。
每周至少测三次尿酮(尿常规)情况。
每周至沙复查一次B超,以了解胎儿及羊水等情况。
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生化、电解质情况,心功和血脂酌情复查。
糖化血红蛋白应1-2个月(6周)复查一次(正常值4-6%)。
【饮食、胰岛素使用原则】1、饮食控制原则为:少量、多餐。
每日分5-6餐,淀粉及碳水化合物相对减少,增加蛋白及脂肪类摄入,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25%,脂肪20-25%。
早餐占10%-20%,午餐占20%-30%,晚餐占30%,各种加餐占30%,特别应注意睡前加餐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控制3-5日后收住院测定24小时血糖(血糖轮廓试验)和相应尿酮体(尿常规),严格饮食控制后出现尿酮体阳性,应重新调整饮食。
2024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2024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孕妇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保障母婴健康。
一、深入理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孕妇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水平升高。
高血糖状态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潜在危害,如感染、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
二、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复杂,与胰岛素分泌、血糖代谢等多个方面有关。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这些病理生理特点,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先进的诊断方法除了传统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如羊水穿刺、无创DNA等。
这些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小的风险,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础,必要时还需采取药物治疗。
此外,医生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监测计划,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五、重视预防措施尽管糖尿病可以预防,但在日常生活中,仍需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以降低患病风险。
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定期进行产检和筛查也是及早发现疾病的关键。
六、总结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和孕妇都需要充分了解疾病的知识,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在未来的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个性化治疗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应对妊娠期糖尿病,医生和孕妇需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诊疗方案。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定期进行监测和筛查,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母婴并发症,确保母婴健康。
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诊治细则一、定义1、糖尿病合并妊娠:符合以下任一标准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1.1孕前已知患有糖尿病,现妊娠者。
1.2孕前未知患有糖尿病,孕期检查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HbA1C≥6.5%,或者随机血糖≥11.1mmol/L者2、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诊断方法是于妊娠24-28周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依据我国卫生部GDM行业规范的诊断标准,其空腹和服糖后1h、2h的血糖界值分别为5.1-10.0-8.5 mmol/L,任一点等于或超出阈值可诊断为GDM。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断路径1、妊娠前已确诊糖尿病的孕妇,按糖尿病合并妊娠处理。
2、妊娠前无已知糖尿病病史者采用以下路径诊断GDM:A:初次产检行空腹血糖(FPG)检查, FPG<5.l mmoI/L者于妊娠24-28周行75g OGTT, OGTT 的正常参考值:空腹、服葡萄糖后1h、2h血糖值分别小于5.1mmol/L、10.O mmol/L、8.5mmol/L。
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者诊断为GDM。
B:FPG≥7.0mmol/L则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C:5.1≤FBG<7.0 mmol/L,建议于24-28周时复查FBG,若仍在此范围内,则诊断GDM(不需再做OGTT),若FPG<5.l mmoI/L,则行OGTT。
三、OGTT的具体实施方法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在150~200g以上,禁食 8~14 h后查FBG,然后将75g葡萄糖溶于200~300 ml水中,5 min内服完。
服糖水后1、2、3 h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值。
空腹、服葡萄糖后1、2 h三点血糖值分别为5.1、10.0、8.5mmol/L。
糖病诊疗标准的妊娠期管理建议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血糖异常。
由于孕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标准和管理建议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饮食控制及运动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妊娠糖尿病研究组的定义,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 空腹血糖≥5.1mmol/L或随机血糖≥7.8mmol/L,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
2. 空腹血糖≥5.1mmol/L但<7.0mmol/L,或随机血糖≥7.8mmol/L但<11.1mmol/L,在两步糖耐量试验中,1小时血糖≥10.0mmol/L或2小时血糖≥8.5mmol/L,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
3. 对于高风险孕妇,如存在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高龄妊娠等,可直接进行两步糖耐量试验,无需进行其他筛查。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法1. 饮食控制:在孕期糖尿病治疗中,饮食控制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分食多餐,控制总体能量的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同时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
2. 运动:合理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有着良好的效果。
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3. 胰岛素治疗:对于无法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改善的病例,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手段。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需要进行严密的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三、饮食控制的建议1. 碳水化合物: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燕麦、糙米等,避免高GI食物的摄入,如白面包、糖果等。
2. 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鱼类、坚果等。
3. 蛋白质:摄入适量的高质量蛋白质,如鸡肉、鱼虾等,避免高脂肪的蛋白质摄入,如肥肉、腊肠等。
4. 饮食分配:分食多餐,避免过量进食,控制总体能量的摄入。
产科
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
【概述】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占不足20%;另外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占80%以上。
我国发生率1-5%。
入院医嘱】
说明:
1、产前检查,≥ 28周者,Qd,<28周者,Qw。
2、如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建议查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B 超及超
声心动图。
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为1-2 个月(8-10 周)血糖控制情况,正常值应为
6.5% 以下(正常为4-6%),孕晚期只能反映过去2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了。
【监测】
1、血糖监测应每天进行,入院初期,血糖未达标准时,应行“大轮廓”血糖
试验(三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及22时微机血糖,下同)。
血糖达标准后可改测“小轮廓”试验(即三餐后2 小时及22时血糖值,下同),如住院时间较长,且一直血糖稳定达标,可每天随机抽查一次餐后
2 小时血糖,但必须每周至少测定一次“大轮廓”式样。
2、大于32周者,每周至少行2次电子胎心监护及每周1 次的羊水指数和
生物物理评分(BPS评分)试验。
大于28 周,入院后每周行至少一次胎心监护,如胎心监护有异常者酌情注意复查,当天或第二天早上执行。
每周至少测三次尿酮(尿常规)情况。
每周至沙复查一次B 超,以了解胎儿及羊水等情况。
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生化、电解质情况,心功和血脂酌情复查。
糖化血红蛋白应1-2 个月(6 周)复查一次(正常值4-6%)。
【饮食、胰岛素使用原则】
1、饮食控制原则为:少量、多餐。
每日分5-6 餐,淀粉及碳水化合物相对减少,增加蛋白及脂肪类摄入,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25%,脂肪20-25 %。
早餐占10%-20%,午餐占20%-30%,晚餐占30%,各种加餐占30%,特别应注意睡前加餐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控制3-5 日后收住院测定24 小时血糖(血糖轮廓试验)和相应尿酮体(尿常规),严格饮食控制后出现尿酮体阳性,应重新调整饮食。
2、胰岛素使用原则
(1)指征:
①经正规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5.8mmol/L ,或餐后血糖≥
6.7mmol/L ,或经饮食控制后未能达到以下血糖控制标准。
血糖控制标准
②死胎、死产史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③病情严重,严格控制饮食后出现尿酮体,只有应用胰岛素才能摄入足够食
物者。
④出现内外科并发症(如感染)或因种种原因,使机体处于应激而使血糖升高者⑤糖尿病White 分类A2-R 级。
妊娠合并糖尿病White 分类
4、胰岛素使用治疗方案及选择
胰岛素制剂的特点
大多数患者每日三餐前均需注射短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血糖。
(1)基础胰岛素治疗:指证为空腹血糖水平高,尤其是早餐前空腹血糖水平高孕妇,方法为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RPH)制剂。
(2)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指证为空腹血糖水平正常,尤其是早餐前空腹血糖正常,而仅为餐后血糖升高的孕妇,方法为短效胰岛素三餐前30 分钟注射,即R-R-R,分别控制三餐后血糖水平。
(3)四次胰岛素注射替代治疗方案:即R-R-R-NPH,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中最普通的一中方案,方法为其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
(4)五次胰岛素注射替代治疗方案:即R-NPH-R-R-NP,H 五次胰岛素注射是强化治疗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最理想方案。
方法为两次NPH注射分别在8:00左右及睡前22:00左右。
其中早晨8:00 左右注射的NPH用以弥补前一日睡前注射的NPH及当日午餐前注射的R都在当日晚餐前作用消失而导致的晚餐前基础胰岛素缺乏区。
适应症为妊娠期内胰岛素功能非常差,即血糖波动大的脆性糖尿
5、具体方法:
(1)一般两次NPH的量约占全日胰岛素替代治疗量的30%-50% 。
(2)余50%-70%的胰岛素用量由三餐前及合理分配,具体应根据三餐用餐及餐后血糖适量调整。
①建议胰岛素用量及计算方法
孕周
胰岛素用量(U/kg )
6-18 0.6
18-26 0.7
26-36 0.8
36-40 0.9-1.0
②计算体内多余葡萄糖:体内多余葡萄糖(mg)=(所得血糖值mg-100)× 10×标准体重(kg)×0.6 ,再按每2g 葡萄糖需1U胰岛素计算,另:1mmol/L × 18=mg/dl ,标准体重,若身高<165cm,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身高>165cm,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
③初始剂量为0.3-0.8U/kg.d ,用总量的1/3 作为试探量,宁小勿大。
(3)预混胰岛素用法:建议使用30%中效预混胰岛素(70R),用法:2/3 用量用于早餐前,1/3 用于晚餐前,建议用于早中孕期,晚孕期不建议使用。
(4)每次调整后观察2-3 天,判断疗效,每次调整剂量的幅度为10-20%,即每次增减2-4U 为宜。
(5)注射部位的选择:①常用注射部位用:上臂外侧、腹部(脐周与腰部)、大腿外侧、臀部外上1/4 (即肌注部位)。
②吸收速率,由快到慢: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③原则:可按照选左右
对称的部位轮流注射,多次同一部位注射可造成皮下组织萎缩,药物吸收不良,注意轮换。
(6)药物影响:
升血糖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类等)、沙丁胺醇(舒喘灵)、利托君(羟苄羟麻黄碱,安宝),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袢利尿剂如呋
塞米(速尿),以及硫酸普拉酮钠(普贝生)。
使用上述药物时,应密切
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升高的情况相应增加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停用上述药物
后要相应减少胰岛素的剂量。
5、产程中及产后胰岛素的使用。
(1)控制血糖在4.4-6.7mmol/L (80-120mg/dL),每2 小时测定血糖。
小剂量短效胰岛素在产程中持续点滴应用
血糖(mmol/L)血糖(mg/dL)胰岛素量U/h 点滴液体(125ml/
h)
<5.6 <100 0 5%葡糖糖盐水
>5.6 100-140 1.0 5%葡糖糖盐水
>7.8 140-180 1.5 生理盐水>10 180-220 2.0 生理盐水
>12.2 >220 2.5 生理盐水
临嘱:必要时
测血糖Q2h× 次0.9%氯化钠注射20ml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drip 短效胰岛素20U
(4 小时完)iv (1-5U/h )
或0.9%氯化钠注射500ml ivdr (视血糖调速)
【糖尿病患者孕前咨询】
1、糖尿病患者妊娠前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确定糖尿病的分级,决定能否妊娠。
2、糖尿病患者已并发严重心血管病变、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孕,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
3、糖尿病肾病者,如果24 h 尿蛋白定量<1 g ,肾功能正常者;或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已接受治疗者,可以妊娠。
4、准备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将血糖调整到正常水平。
HbAlc降至6.5%以下。
5、在孕前使用口服降糖药者,最好在孕前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后再妊娠。
【分娩时机及方式】
1、分娩时机
(1)原则上最佳终止妊娠的时间为389-39 周。
(2)无妊娠并发症的GDM A1级,胎儿监测无异常的情况下,可孕39周左右收入院,在严密监测下,等到预产期终止妊娠;
(3)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前糖尿病以及GDM A2级者,如果血糖控制良好,可孕37~38周收入院,妊娠38周后检查宫颈成熟度,孕38-39 周终止妊娠;
(4)有死胎、死产史;或并发子痫前期、羊水过多、胎盘功能不全者确定胎
儿肺成熟后及时终止妊娠;
(5)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者,孕36 周后入院,促胎儿肺成熟后及时终止妊娠。
2、分娩方式: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决定阴道分娩者,应制定产程中分娩计划,产程中密切监测孕妇血糖、宫缩、胎心变化,避免产程过长。
3、选择性剖宫产手术指征: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或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剖宫产史、既往死胎、死产史。
孕期血糖控制不好,胎儿偏大者尤其胎儿腹围偏大,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酮症的治疗】尿酮体阳性时,应立即检查血糖,若血糖过低,考虑饥饿性酮症,及时增加食物摄入,必要时静脉点滴葡萄糖。
因血糖高、胰岛素不足所并发的高血糖酮症,治疗原则如下: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如果血糖>13.9mmol/L(250 mg /d 1) ,应将普通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以每小时4~6 U 的速度持续静脉微量泵推注,每1~2 h 检查1 次血糖及酮体;血糖低于13.9 mmol/L(250 ms/d1) 时,应用5%的葡萄糖或糖盐,加入胰岛素(按2~3 g 葡萄糖加入1 U胰岛素)持续静点,直至尿酮体阴性。
然后继续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调整血糖。
补充液体和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后,应注意监测血钾、及时补充钾。
严重的酮症患者,应检查血气,了解有无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