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4)修改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教材梳理《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其中《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写作特点:1、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2、其主要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
3、措辞严谨,以一字寓褒贬,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即春秋笔法,为后代文学所继承。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
同《春秋》一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罗列,还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并在儒家立场总结经验教训,作出道德伦理评价,以鉴后人。
记事上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社会变革的趋势。
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周礼,尊礼尚德。
《左传》的文学特点/特征/成就:1、叙事方面①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使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如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
②《左传》中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战争描写,《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写战争背景、战前准备、兵力部署、力量对比、将帅士兵活动、战略战术等,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结构严谨又中心突出,如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背景有直接交待,在行文中又不断揭示晋胜楚败的原因,对结果的描写也很全面,除写晋军大胜,还写了战争的余波。
同时在战争描写中还会有一些战争中次要事件的细节描写,增加叙事的生动传神。
③人物描写,书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多能突出他们鲜明的个性。
1949——1976年的文学第一章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第一节“十七年”文学文艺新方向的确定1、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2、确立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的文艺方向的总指针二、建国初期的文艺风波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评(俞平伯《红楼梦辨》)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评(胡风反革命集团)三、在“左”与“右”之间的沉浮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出现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红豆》(宗璞)、《小巷深处》陆文夫、《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秦兆阳、《论人情》巴人、《论文学是人学》钱谷融、《电影的锣鼓》钟惦棐2、“反右”斗争扩大化作家、艺术家陷入罗网,被当做“毒草”。
3、文艺政策的调整1958年,文艺界“全名写诗歌运动”(新民歌运动)1960年,纠正左倾错误,文艺界“新侨会议”4、左倾思潮的泛滥1962年冬,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一些作品受到批评第二节文革十年文革十年1966.5——1976.101、1965年,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评历史剧《海瑞罢官》2、1966年2月,江青、林彪炮制了《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三突出”“三结合”3、八部“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龙江颂》二、两类文学1、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万山红遍》(黎汝清)、《李自成》(姚雪垠)、《山呼海啸》(曲波)、《闪闪的红星》(李心田)、《机电局长的一天》(蒋子龙)2、地下文学:《第二次握手》(张扬)、诗歌《秋歌》、《团泊洼的秋天》(郭小川)、《船》《春夜》(舒婷)、“天安门诗歌”第二章1950、60年代的小说第一节概述道路曲折、成绩显著、题材较为广泛、长篇小说大面积丰收。
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白话小说就题材内容而言分为: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2、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是(《三国志演义》),取材于(《三国志》),最早刊本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年间吴观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240回合并成120回。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做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做了详细的评点,这就是毛本《三国》。
现存最早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
清代章学诚认为《三国志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丙辰札记》)。
3、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4、历史演义在明清还包括(列国系)、(隋唐系)和时事小说三类,鲁迅称之为(元明以来之讲史)。
5、余邵鱼《列国志传》: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这部小说在《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等讲史话本基础上,据正史,采杂说,以时间为经,以国别为纬,叙述了从商纣灭亡到秦并六国800年的历史。
明末冯梦龙将其增补改写成《新列国志》,成为一部东周列国的演义小说。
清代乾隆时,杨庸将其删并,名为《列国志辑要》,同时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后,加入一些夹注和评点,易名为《东周列国志》,共23卷108回,成为最后通行本。
6、《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隋唐两朝志传》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稍后文学性较强的还有《隋炀帝艳史》(根据《迷楼记》《海山记》《开河记》散步小说以及正史和其他史料编写而成)《隋史遗文》两书。
清代康熙年间。
禇人获将《隋唐两朝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以及唐代卢肇所撰的《逸史》等剪裁连缀成《隋唐演义》一书。
稍后的《说唐演义全传》虽也取材隋唐故事,但实质上已经属于英雄传奇小说一类了。
一、选择题常考重难点1. 清代戏剧创作:清杂剧1300余种,传奇千余种。
传奇高于杂剧,清初传奇高于清中后期传奇。
2. 清初戏剧三派: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戏作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以李渔代表的娱乐派,讲求游戏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
3. 吴伟业、尤侗等“文人派”戏剧的一般特点:他们的作品借历史故事抒发身世之苦或故国之思,意境上接近诗歌,曲词雅致,抒情性增强,但不利于演出,是“案头之曲”。
4. 《闲情偶寄》是中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
5. 李玉及其戏剧创作:苏州派代表剧作家,有传奇33种,今存18种。
最为著名的是号称“一人永占”的《一笠庵四种曲》:《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入清后,李玉与叶时章、毕魏、朱素臣共同创作了《清忠谱》。
6. 孔尚任字聘之,别号岸堂,康熙三十八年(1699),孔尚任完成《桃花扇》传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感”。
7. 唐英,著有《古柏堂传奇》17种。
8. 蒋士铨,乾隆时期最负盛名的剧曲家,今存《藏园九种曲》,以颂扬纲常伦理为主。
9. 李渔的戏剧创作《笠翁传奇十种》剧目《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
李渔不仅是重要的剧作家(娱乐派),而且是重要的戏剧理论家。
10. 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1. 洪昇有《稗畦集》、《续集》、《啸月楼集》,传奇有《长生殿》,杂剧有《四婵娟》。
12. 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戏剧流派被称为“文人派”。
二、名词解释常考重难点13. 才子佳人小说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
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拔乱离散,及第团圆。
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
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14. 才学小说清代中期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许多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同版本评较作者:徐王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4期摘要: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现代文学是其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同时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性变革下形成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对其历史的研究与书写,也始终随着文学史的不断发展与书写而历久弥新。
本文选出建国后至本世紀初的五部现代文学史进行评较,以此梳理出其文学史观与编排内容的差异。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史;评较作者简介:徐王胤(1994-),男,满族,辽宁省凤城市人。
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2一、成书时间以及再版的修订本文所选择的五部现代文学史,从成稿时间、初版时间以及再版、修订增订时间上综合考量,可将其划分出一个大致的时间顺序: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唐弢、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以及杨义《中国现代文学图志》。
为便于比较,在此只举出各版本文学史初版及第一次修订再版的内容。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后简称《史稿》)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史稿》初版时间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王瑶根据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所讲授的“中国新文学史”课程讲稿整理而成,上册于1950年脱稿,下册于1952年写毕。
1982年的修订重版变化亦不大,除了“语句之间,略有增删,但体例框架,一仍其旧”。
[1]总的来说,重版与初版所保持的体系并无大的改动。
由于《史稿》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是同步的,因此这部书所引用的许多史料、观点都是较为客观的。
《史稿》为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学者们奠定了基本的编书体例与框架,影响深远。
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后简称《初稿》)初版于1956年,是高教部委托编辑出版的现代文学史教材,由刘绶松根据其在武汉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史”课程时的讲稿所成。
2017秋17春中国古代文学史(四)17春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元好问字裕之编的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名字是什么?A. 《滑稽余韵》B. 《牧斋初学集》C. 《中州集》D. 《有学集》正确答案:2.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出自那部作品?A. 黄庭坚《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B.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C.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忘断)D.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正确答案:3. 王士禛以康熙诗坛之主盟,标榜什么说?A. 性灵说B. 肌理说C. 神韵说D. 格调说正确答案:4. 提出诗歌要“有为而作”即能有补于世道的诗学主张的是那位作家?A. 陆游B. 苏轼C. 辛弃疾D. 陈亮正确答案:5. 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那个?A. 元白体B. 江西宗派体C. 西昆体D. 杨诚斋体正确答案:6. 清代诗人沈德潜的诗论一般称为什么?A. “肌理说”B. “格调说”C. “性灵说”D. “神韵说”正确答案:7. 最早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我手写我口”的是谁?A. 黄遵宪B. 柳亚子C. 章炳麟D. 梁启超正确答案:8. 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什么?A. 《张协状元》B. 《宦门子弟错立身》C. 《倩女离魂》D. 《拜月亭》正确答案:9. 下列哪部作品属于李渔的作品?A. 《一捧雪》B. 《风筝误》C. 《人兽关》D. 《永团圆》正确答案:10. 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那位诗人?A. 李商隐B. 白居易C. 杜牧D. 李贺正确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四)17春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哪些属于顾炎武的作品?A. 《诗文原始》B. 《亭林诗文集》C. 《日知录》D. 《天下郡国利病书》正确答案:2. 皆以擅长散文而名著天下,为清初正统文坛所推崇,号为古文三大家的是那几个人?A. 侯方域B. 魏禧C. 汪琬D. 龚自珍正确答案:3.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临川四梦”?A. 《紫钗记》B. 《巧团圆》C. 《慎鸾交》D. 《南柯记》正确答案: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四声猿》?A. 《宝剑记》B. 《鸣凤记》C. 《雌木兰替父从军》D. 《女状元辞凰得凤》正确答案:5. 柳永雅词的代表作是哪些?A. 《声声慢》(寻寻觅觅)B. 《雨霖铃》(寒蝉凄切)C.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D. 《一剪梅》(一片春愁得酒浇)正确答案:6. 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谁?A. 周清源B. 叶雉斐C. 钟惺D. 谭元春正确答案:7. 《桃花扇》主题内涵的有哪些?A. 以侯、李爱情悲剧揭示南明覆亡的历史教训。
中国文学史(4)一、单选填空明代前期诗文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袁凯:人称“袁白燕”。
刘基《郁离子》。
茶陵派李东阳,诗学汉唐。
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尊唐抑宋。
过多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对法度格调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难脱蹈袭的窠臼。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王慎中提倡取法秦汉古文,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归有光:其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读来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
明代杂剧宫廷派剧作家:朱权。
朱有燉《仗义疏财》突破了一人主唱的限制。
贾仲明。
杨讷《西游记》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超越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规范。
刘东生《娇红记》杂剧,孟称舜传奇《娇红记》。
王九思《中山狼》,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制。
明代中后期讽刺杂剧: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吕天成《齐东绝倒》爱国主题杂剧: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
爱情题材杂剧:冯惟敏《僧尼共犯》。
汪道昆《大雅堂乐府》:《高唐梦》、《五湖游》(范蠡西施)、《远山戏》(张敞为妻画眉)、《洛水悲》。
徐渭《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最佳)、《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徐渭为明杂剧的代表作家,著有《南词叙录》,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著作。
明代传奇魏良辅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腔谱曲并演奏的传奇剧本)、王世贞《鸣凤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明代后期:爱情喜剧高濂《玉簪记》,爱情悲剧瞿佑《红梅记》和孟称舜《娇红记》。
吴江派沈璟《义侠记》,吕天成《曲品》是继《南词叙录》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
玉茗堂派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A]沈雁冰、周作人、朱自清、郑振铎[B]沈雁冰、叶绍钧、朱自清、郑振铎[C] 沈雁冰、周作人、冰心、梁实秋[D]沈雁冰、叶绍钧、冰心、郑伯奇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A] 《诗》[B] 《拓荒者》[C] 《新诗歌》[D] 《中国诗歌》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A] 《翡冷翠的一夜》[B] 《志摩的诗》[C] 《猛虎集》[D] 《云游集》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A] 阿黑[B] 夭夭[C] 翠翠[D] 萧萧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A] 《灯下漫笔》[B] 《论睁了眼睛看》[C] 《忽然想到》[D] 《春末闲谈》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A] 无政府主义[B] 人道主义[C] 塑造小人物[D] 无技巧的艺术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A] 《柏子》[B] 《月下小景》[C] 《长河》[D] 《八骏图》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A] 中国新文学的重要收获[B] 40年代小说的扛鼎之作[C] 路翎小说创作的突破[D] 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A] 《女神》、《前茅》、《瓶》、《红烛》[B] 《女神》、《前茅》、《瓶》、《恢复》[C] 《女神》、《前茅》、《恢复》、《猛虎集》[D] 《女神》、《瓶》、《恢复》、《黎明的通知》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A] 《三天半的梦》、《华威先生》、《新生》[B] 《谭九先生的工作》、《华威先生》、《新生》[C] 《脊背与奶子》、《三天半的梦》、《华威先生》[D] 《包氏父子》、《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第11章李商隐11.1 复习笔记一、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1.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1)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锻炼了他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
(2)“牛李党派”之争及妻子的离世,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2.李商隐的思想李商隐晚年借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
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出世的念头。
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
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
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3.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1)政治诗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为其代表。
(2)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慨讽,如《隋宫》《贾生》《瑶池》《马嵬》等。
(3)感慨身世之作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如《安定城楼》等,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4)咏物诗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蝉》等。
(5)爱情诗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
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
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第四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既然我们已经明了文学研究有理可言,我们即须确定一下对文学作系统、整体研究的可能性。
英语词汇中没有很恰当的名词来称呼这种研究工作;最普通的术语是“文学学”(literary scholarship)与“语言学”(philo1ogy)。
前者似乎摈弃了“文学批评”,而强调学院式的研究,因此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如果象爱默生那样广义地解释“学者”(scho1ar)的含义,则“文学学”无疑是可以接受的。
后一名词“语言学”很容易招致误解。
历史上,此词不仅指所有文学的与语言的研究,而且包含对人类一切心智活动产物的研究。
在十九世纪的德国,这个词用得最广,现在它仍见于《现代语言学》、《语言学季刊》与《语言学研究》等期刊的名称上。
波克(P.A.Boeckh)在他所著的《语言科学概论与方法》(1877年版,其中有些资料来自早至180 9年的讲演)这一本基础理论书里把“语言学”界定为“一切知识的学问”,因此包括语言、文学、艺术、政治、宗教和社会风俗等的研究。
实际上,伯克的“语言学”即格林罗所谓的“文学史”(literary history),显然乃是因研究古典时有所需要而产生的——研究古典特别需要历史和考古学的知识。
在伯克看来,文学研究只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语言学则是指整个的“文明学”(science of civilization),而且特别指他与德国的浪漫主义者所称的“民族精神的科学”(Science of national spirit)。
今天,从语言学这一术语的语源和许多专家的实际工作来看,它通常既是指语言本身(linguistic),特别是指对历代语法和古代语言形式的研究。
由于这一术语有多种分歧的意义,我们只好还是把它弃置不用。
另外一个可供选用来指称文学研究的名词就是research(语意为反复搜求)。
但是这一术语更加不恰当,因为它仅仅强调初步的材料搜集和研究工作,并且似乎强行把研究的材料划分为必须“搜求的”和随手可得的两种。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十年天地干戈老”的下一句是“四海苍生痛苦深”。
()A.正确B.错误2.《醒世姻缘传》小说以晁、狄的两世姻缘为基点,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展开了对封建末世社会诸现状的全面检评。
()A.正确B.错误3.“昨夜西风凋碧树。
”的下一句是“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A.正确B.错误4.以下属于“永嘉四灵”是哪几位?()A.赵师秀B.翁卷C.徐照D.徐玑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展现的稼轩词的特点有哪些?()A.这首词温婉敦厚,是稼轩词风的典型代表B.此词是稼轩借登临之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C.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D.下片连续运用三个典故,通过古人古事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年光虚度的愤慨和苦痛6.“有当时纤手香凝”的前一句是“黄蜂频扑秋千索。
”()A.正确B.错误7.刘克庄作品集名字是什么?()A.《大云山房文稿》B.《后村长短句》C.《茗柯文编》D.《带经堂集》8.前人曾评周邦彦的诗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A.正确B.错误9.提出诗歌要“有为而作”即能有补于世道的诗学主张的是哪位作家?()A.陆游B.苏轼C.辛弃疾D.陈亮10.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A.正确B.错误11.“台阁体”的代表作家有哪些?()A.刘基B.杨士奇C.杨荣D.杨溥12.13.柳梦梅是《梧桐雨》里的人物。
()A.正确B.错误14.《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的作者是晏殊。
()A.正确B.错误15.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小山词》的作者是晏殊。
()A.正确B.错误2.宋代词坛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专论是什么?()A.《曲论》B.《词论》C.《琅嬛文集》D.《陶庵梦忆》3.下列哪部是冯梦龙的作品?()A.《东周列国志》B.《封神演义》C.《新列国志》D.《三国志》4.主张诗歌应“温柔敦厚”,即强调诗的教化作用的作家是哪个?()A.归有光B.许仲林C.沈德潜D.李攀龙5.《西厢记诸宫调》又被称为什么?()A.《弦索西厢》B.《西厢掐弹词》C.《西厢记曲子词》D.《西厢记别调》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明代文学呈现波浪形态势,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一.前期作为元文学馀波和明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视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二.嘉靖(1522~1566)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步入近古新时代。
(一)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第一段。
(二)元明际社会动荡,形成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一批精神上较解放且富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学作品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浸透忧患意识,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游传》;南戏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
(三)明初经济复苏,士人忧患意识消蚀;思想文化专制和特务统治,平添不安全感,知识分子转而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美:小说、戏曲创作受限,“台阁体”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倾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
(四)明中叶,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统治集团腐朽、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心学流行,嘉靖后文学复苏:1.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高扬,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2.叙事文学全面成熟,向近代化变革:(1)《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问世;(2)戏曲:从《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等三大传奇问世,传奇定型和昆腔改革,到汤显祖写“临川四梦”,戏曲创作推向继元杂剧后的又一高峰;(3)诗文:继前七子在弘治年间(1488~1505)以“复古”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后,相继出现唐家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
(4)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繁荣,(5)“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
3.明末天启、崇祯(1621~1644)间,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向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清文学思潮的转变。
三.明中期后,文学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
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新读者群形成。
二.新内容与新形象: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市民形象。
中国当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反思文学:1、在“伤痕文学”后形成的文学潮流。
揭示“文革”中人的灵魂扭曲造成的精神内伤。
2、反思建国后的历史,集中反思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主要在于关切个体生命,揭露文革中人性的罪恶。
3、代表作品:方之《内奸》(榆面商人田玉堂)王蒙《布礼》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芙蓉镇》2、白洋淀诗歌:1969年后,北京学生到河北白洋淀地区“插队”,有根子(岳重)、多多(栗士征)、芒克(姜世伟)、林莽、宋海泉、方含。
还有北岛(赵振开)、江河、严力、郑义、甘铁生、陈凯歌等人。
特点:多从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中寻找材料和方法。
感受和表达方式,大都与他们的阅读和“文化积累”有关。
有特定的“发表”和传播方式,主要靠小圈子传看、传抄。
3、西南边疆诗人群:在西南边疆的军队服役的青年诗人在50年代中期形成的宽泛的诗歌群体,代表人物有公刘、白桦、顾工、高平、傅仇等。
他们认为走向诗歌与走向革命是同路,生活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自然景物与民族风情作为感情背景,运用民间诗歌的比喻和表现方法,避免了肤浅与概念化的通病。
4、“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特色:1、“新写实小说”: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小说潮流。
又称为“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等。
2、“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池莉《烦恼人生》(1987)《不谈爱情》方方《风景》(1987)刘恒《狗日的粮食》(1986)《伏羲伏羲》刘震云《塔铺》(1987)《单位》《一地鸡毛》3、“新写实小说”的特色(1)、表现平庸、琐屑的俗世化的“现实”。
印家厚的烦恼现实。
(2)、注重写小人物的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烦恼、欲望,表现他们生存的艰难,个人的孤独无助。
小林(《单位》)的生活。
(3)、“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方式。
很少介入故事。
力图呈现生活“原始”状貌。
《风景》中的叙述者。
(4)、把握片断化和零散化的现实。
消解生活的诗意,拒绝乌托邦。
Copyright © 2000-2010.Huaxia Dadi Distance Learning Service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华夏大地教育网版权所有1 第二编 秦汉文学重点:1、《史记》成书的原因、内容、体例、艺术特色,思想内涵。
2、汉代辞赋的形成阶段、主要作家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4、汉乐府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一章 秦汉散文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
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一、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
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
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
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文采不足。
中国古代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汉语0825班 shero整理版填空1、明中叶最富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
2、袁宏道称为“明曲第一”的是徐渭的《四声猿》。
3、徐渭的《四声猿》有哪四部戏:《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关于《四声猿》的正确选项有1被誉为“明曲第一”2由四个剧本组成3《渔阳弄》是单开短剧4《雌木兰》取材《木兰诗》5《女状元》写才女黄崇暇女伴男装考中状元】4、研究南希的第一部叙著是《南词序录》5、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李开元《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的昆曲演出的作品);王世贞《鸣凤记》6、四大声腔: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7、《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8、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9、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10、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11、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12、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13、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14、苏州作家群以李玉为代表。
李玉的代表作“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李玉晚期代表作《清忠谱》15、《闲情偶记》是李渔的代表作16、《桃花扇》《长生殿》代表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代表明清传奇的最高成就。
17、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18、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1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20、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2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22、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金瓶梅》23、《瓯北诗话》的作者是赵翼24、“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25、“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26、清代小说的基本特征:1小说观念不断更新;2小说题材类型的不断扩大;3 小说编创方式的不断成熟27、清初遗民诗人有: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28、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以下不是老师说的,可看可不看,了解一下】1 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2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3 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4 我国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是王世贞的《鸣凤记》5 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有意识的以男女爱情故事表现一代兴亡的传奇作品是《浣纱记》6 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的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的学说是神韵说7 袁枚“性灵诗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8 代表了清代骈文的最高成就的佼佼者是汪中9 集文言小说之大成,并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10 《儒林外史》的创作宗旨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11 李渔戏剧创作收在《笠翁传奇十种》中12 龚自珍是才气过人而又得风气之先的文学家兼思想家13 明代小说从题裁上大体可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14 对《西游记》题材有较大影响的话本小说是1《大唐西域记》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5 属于世情小说的作品有1《金瓶梅》2《红楼梦》3《玉娇梨》4《平山冷燕》5《好逑传》16 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1吴炳2孟称舜3阮大铖17 明代重要的戏曲流派有1临川派2吴江派18 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19 清代阳湖派代表人物有1恽敬2张惠言名词解释1、前七子:至明代中叶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包括王九思,边贡,康海等人在内,主张文学复古的创作群体,他们于弘治年间曾中进士,任职京师,时常聚会,以研讨时文,切磋诗意,倡导复古,规模汉唐,在诗文中表现人生感悟和自然景观。
提出对时政的批判,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社会功用。
主张从秦汉散文、盛唐诗歌中汲取营养,对于消除台阁体的影响,开创诗文的创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但过多泥古和形式取向的偏狭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后七子:指明代嘉靖年间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并进一步发展复古理论的个体关系比较密集的作家群。
前期以李攀龙为主,后期以王世贞为核心。
不仅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甚至排斥盛唐之外的包括汉魏在内的诗章,使明代的文学复古负面影响得到放大,直到王世贞后期方有所修止。
由此招致是人的批判,事实上,后七子与文学创作不一致,实际成就远远超出前七子。
3、唐宋派:明代中叶后期,以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包括归有光在内的诗文创作流派。
他们主张学习唐宋的问的优良传统,以优美的文笔,自由的文体,舒缓的文风表现真实的生活情感。
并明确提出了唐宋八大家的概念,树立了古典散文的楷模,并在实际创作中表现出与前后七子易趣的灵魂,成为明代中叶理论建树较为科学的创作实绩较为高的流派。
4、吴江派:指明代中后期以沈璟为代表,包括吕天成,王骥德,祈彪佳等人在内的一群吴江作家群。
他们在内容撒谎能够偏向道统,风格上主张通俗平淡,声律上更加严格,是一个理论研究高于实际创作的戏剧流派。
5、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
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6、童心说:是晚明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点。
他强调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最初一念之本心,是天然去雕饰的,未经任何矫饰的童心。
主张创作应该绝假纯真,认为天下之文都是保有一颗童心,而不是表现那些假道学,假纯真,更不是押韵的语录,合格的著书,尊重文学中的本质特征,强化文学与哲学政治的区分。
对于割断文学与理学的纽带,提升文学的独立地位,引导晚明文坛的兴盛是有重要作用的。
7、李贽:字宏甫,号吾卓。
晚明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是深受文学左派影响和西学东渐感染的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崇拜多元文化。
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赞赏男女平等,追求个性自由,主张纯真本色,倡导“童心说”对晚明文学的自由化倾向和引导文学本体。
具有积极引导意义。
但他的思想难为统治阶层所接受,晚年被诬入狱,自杀于狱中。
8、公安派:指晚明时期,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诗文流派,他们受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主张文学作品独抒心灵,不拘格套作品的真情实意应从胸中流出,真实的反映情感,景物,事件和心灵震撼,而摆脱政治形势的束缚。
9、竟陵派:在公安派之后主要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
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
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
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
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
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10、阳羡词派:宜兴又称阳羡,清代初年,以陈维松为首的,以昆弟子侄,亲明故旧,门生好友为核心的,具有明显地方特征的词人群体,称阳羡词派。
他们经历了明亡清兴的惨痛巨变,对满清统治者大肆杀戮汉族文人,推行高压政策,恐怖统治,深表感叹。
陈维松等人继承苏辛词风,以苍凉沉郁而悲壮的作品表现时代的变迁,成为清词中兴的最大流派。
其中,陈伟松本人也是词史上创作内容最广泛,有诗作品数量最多的词人。
有词1800余首。
同时,阳羡词派也是清词第一个具有兼容性的词派。
11、京华三绝:指清康熙初年活跃于京城的三位重要词人,曹贞吉,顾贞观,纳兰性德,他们在阳羡词,浙西词流行的过程中转益多师,寄托遥深,以长短句再现生活及涉及的社会现象,成为清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纳兰性德是满汉文化交融成功的典范。
12、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慎的理论主张。
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论从诗序到诗品,诗式等等。
重视诗歌韵致的大有人在。
王士慎将其归纳为神韵,强调诗歌应有韵外之致、象外之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要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推崇王孟诗派,形成了自身诗情画意韵味想结合的创作特色。
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归结期的大宗。
13、《闲情偶寄》:是清初戏曲家李渔的一部杂剧。
书中广泛记录了时风习俗和生活经验。
其中的“词曲”和“演习“两部全面总结了剧本编写技巧,歌词纂写方法,舞台设计,角色分配和具体演出技巧。
明确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十二字编剧原则,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
14、性灵说:这是清代乾隆年间袁枚的诗歌理论。
它承传了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并有所发展。
抓张诗从己流出,主张独抒心灵,不拘格套,但它强调生命个体的七情六欲,真情实感。
注重审美本体的能动作用。
强调才情、才气在写作中的作用。
又力图避免卖弄学问。
作为清代诗歌理论的归端之一,更强调人情人性的文学地位。
15、梅村体:清代初年,吴伟业写出来的叙事诗及其风格特征。
明清易代之际,吴伟业以多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重大历史事件。
如《鸳湖曲》,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对新乐府叙事诗风格的继承,真实而具有讽刺性。
在清初的诗坛上,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取向,陈伟梅村体叙事诗。
16、台阁体:是继承了宋濂倡导的道统文学体系,符合最高统治者的要求而形成的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三杨”,即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华盖殿大学士杨寓,武英殿大学士杨傅。
他们以雍容华贵的文笔,浮华的词藻,赞美太平盛世,叙写惬意生活。
于歌颂功德中表现满足的心态,称为典型的御用文学。
由于他们才华卓著,德高望重,对整个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引导了宋明代诗文近百年的创作。
以台阁重臣而为文坛领袖,视为台阁体。
17、茶陵派:至明代前期,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文创作流派。
李东阳强调,以充满山林之气的诗文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为官样文章注入新的生命。
使台阁体与山林风形成一定的融合。
第一次提出了对台阁体的修正思想,但由于李东阳本身也是台阁重臣,其诗文创作未脱台阁窠臼。
只是他注重诗歌的艺术性。
强调总堂法度,为明代忠义的复古思潮,乃至晚明公安派开先导。
18、肌理说:肌理说是清代中叶大兴人翁中钢的诗歌理论。
他认为诗歌如同人的肌肉原理,可以有层次,有规律,有途径的加以解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