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自制土电话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14.77 KB
- 文档页数:2
制作土电话的教案教案标题:制作土电话教案目标:1.了解土电话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土电话的原理和作用。
2.制作土电话所需材料和工具。
3.制作土电话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土电话制作材料,如纸杯、线等。
2.准备相应的工具,如剪刀、胶带等。
3.准备制作土电话的示范模型。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通过展示示范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电话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土电话的原理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它是一种用来传递声音的简易通信工具。
步骤二:材料准备1.向学生展示所需材料和工具,解释每种材料和工具的作用。
2.让学生自行选择所需材料和工具,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材料。
步骤三:制作过程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向学生详细介绍制作土电话的步骤,并给予示范。
3.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土电话,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4.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和交流思路,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步骤四:测试与调整1.让学生测试他们制作的土电话,观察其是否能够传递声音。
2.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调整方法,改进土电话的声音传递效果。
3.引导学生思考土电话的原理,帮助他们理解声音传递的基本原理。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土电话,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2.引导学生总结土电话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3.鼓励学生讨论土电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露营、户外活动等。
教学延伸:1.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土电话,比较不同材料对声音传递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土电话的设计,提高声音传递的效果。
3.组织学生进行土电话传声比赛,评选最佳设计和效果的土电话。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检查学生制作的土电话是否能够传递声音。
3.评估学生的总结和展示,看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制作过程和经验。
土电话的原理
土电话是一种简易通信工具,它不需要电源或电线,原理基于声音的传播。
首先,制作一个土电话需要准备两个杯子和一根拉伸的绳子。
将两个杯子的底部钻个小孔,然后把绳子的一端穿过一个杯子的底部孔,打结固定。
当使用土电话时,两个通信者分别握住杯子,确保绳子保持拉紧状态。
一个人将杯子的底部贴近嘴巴,同时用手敲击杯子的边缘发出声音。
这个动作会使杯子的底部振动,声音通过振动传递到绳子上。
绳子作为声音传输的媒介,将声波振动传递给另一个人握住的杯子。
杯子的底部再次振动产生声音,让另一个通信者可以听到。
土电话的原理与声音的传导有关。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媒介的分子振动产生传播。
在土电话中,声波通过空气振动传递到杯子的底部,然后通过绳子的拉伸传递到另一个杯子底部,最后再次产生振动形成声音。
尽管土电话的传输距离有限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但它是一种趣味的传声工具,特别适用于近距离的交流和游戏。
少儿科学土电话制作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少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声音的奇妙之旅》,详细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土电话的制作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电话的制作原理和实际操作。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土电话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演示用土电话、实验材料(绳子、纸杯、铅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土电话制作材料(绳子、纸杯、铅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没有手机和电话的情况下进行沟通。
2. 知识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土电话的制作原理。
3. 例题讲解:演示土电话的制作过程,讲解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土电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尝试用土电话进行沟通,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土电话制作原理3. 土电话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如何改进土电话的传播效果。
2. 答案:学生可以提出各种改进方案,如增加绳子长度、使用更薄的纸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的通信工具,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组织一次科学实验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土电话制作原理的讲解。
2. 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拓展性。
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土电话制作原理的讲解1. 声音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传递的,绳子作为传播介质,将声源(说话的人)的振动传递到接收端(听电话的人)。
2. 声音接收:纸杯起到放大声音的作用,使接收端的人能更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
小学科学课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小学科学课: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土电话,又称为土砲,是孩子们常见的游戏道具之一。
它原本是一种用玻璃瓶、铁丝和绳子等简单材料制作的装置,通过拉动绳子传播声音。
土电话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声音传播和振动传输。
本文将详细解释土电话的工作原理,以便让大家对其中的科学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声音的传播为了理解土电话的工作原理,首先需要了解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传播的,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当一个物体发出声音时,物体会振动,振动产生了震动的声波,这些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最终达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二、土电话的构造土电话通常由玻璃瓶、铁丝和绳子等材料组成。
其中,玻璃瓶起到扩大声音的作用,铁丝和绳子则用于传输声音。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两个玻璃瓶和一根绳子。
将一根铁丝穿过每个玻璃瓶的塞子,确保铁丝两端外露并不触碰瓶底。
然后,将绳子绑在铁丝的两端,使得玻璃瓶可以被拉动。
现在,一个土电话完成了。
三、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当我们对着一个玻璃瓶说话时,声波会使得玻璃瓶内的空气分子振动起来。
这些振动的空气分子传播到玻璃瓶对面的瓶子里,再通过铁丝和绳子传递到另一个玻璃瓶。
在第二个玻璃瓶中,振动的空气分子再次转化为声音,我们就能听到对方说的话。
土电话的工作原理与声音的传播和振动传输过程密切相关。
在土电话中,声波首先在一个玻璃瓶中产生,通过振动的铁丝和绳子传递到另一个玻璃瓶,最后再转化为声音。
这样,通过拉动绳子,我们可以在一定距离上传递声音。
四、土电话的应用和改进土电话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玩具,但它展示了声音的传播和振动传输原理。
通过把声音转化为振动并传递,土电话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声音的特性。
除了人们的娱乐,土电话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一些实际问题中。
在工程领域,可以利用土电话的工作原理设计更高级的声音传输装置。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可以用土电话的原理来传递指令,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土电话的设计,使其更加有效和实用。
少儿科学土电话制作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少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声音的传递”,详细内容围绕土电话的制作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土电话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2. 学会制作简单的土电话,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土电话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土电话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土电话模型,演示用线、纸杯等。
2. 学具:每组两个纸杯,一根长线,剪刀,透明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土电话模型,邀请一名学生协助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土电话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3. 例题讲解以土电话为例,讲解其制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土电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制作的土电话,进行通话实验,评价各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土电话制作步骤2. 声音传播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土电话,并与家人或朋友进行通话实验。
2. 答案:土电话制作方法见课堂笔记,通话实验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但在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上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土电话,使其通话效果更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土电话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 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一、土电话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土电话制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两个纸杯,一根长线,剪刀,透明胶带。
2. 将纸杯底部剪去,保留杯身。
3. 在两个纸杯的边缘分别打一个小孔,孔的大小以能穿过线为宜。
4. 将线穿过两个纸杯的小孔,拉直,确保线不紧绷。
2024年“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教案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课程标准》第四章第十三节“声音的传播”,重点讲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详细内容涉及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固体传声的特点以及“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了解固体传声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制作“土电话”实验,提高学生对声音传播的认识。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固体传声的特点。
难点:如何制作“土电话”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固体传声演示装置、实验器材。
2. 学具:细线、纸杯、铅笔、直尺、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音响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声音传播的奇妙。
提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如何?2. 例题讲解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固体传声的特点。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制作“土电话”(1)分发学具,讲解制作步骤。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制作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 实验演示与讲解(1)展示固体传声演示装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2)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2. 固体传声的特点3. “土电话”制作步骤4.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生活中声音传播的例子,说明固体传声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制作、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固体传声的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索其他传声介质,如液体、气体等,并分析其传声效果。
实验报告:土电话1. 引言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进行通信。
然而,我们是否曾想过在没有现代通信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够进行可靠的通信?本实验旨在探索一种简单且可行的通信方式,即使用土电话进行语音传输。
2. 实验材料为了制作土电话,我们准备了以下材料: - 两个空的塑料杯 - 一根细线或细绳 - 一把针或大头针 - 一张纸3.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土电话1.在每个塑料杯底部使用针或大头针钻一个小孔。
2.将细线或细绳通过一个杯底部的小孔,并打一个结,确保绳子不会滑出。
3.将另一端的细线或细绳通过另一个杯底部的小孔,并打结。
步骤2:测试土电话1.将两个塑料杯分别放在两个人之间,确保绳子被拉直。
2.一个人将杯口贴近嘴,另一个人将杯口贴近耳朵。
3.第一个人用语音发出声音,观察第二个人是否能听到。
4.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土电话,我们发现声音能够通过细线传输,并且可以被另一个人听到。
尽管声音可能会有些模糊,但这种简单的装置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通信工具。
5. 实验讨论土电话是一种声音传输装置,通过绳子将声音振动传输到另一个杯子中。
尽管它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声音的震动传导,类似于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然而,与现代电话相比,土电话的传输质量较差,受到环境噪音和线材质量的限制。
6. 实验应用尽管土电话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已经过时,但它仍然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有用。
例如,在野外或无法使用其他通信设备的环境中,土电话可以成为一种简单而可行的通信方式。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输原理。
7. 结论本实验通过制作和测试土电话,展示了一种基于声音传输的简单通信方式。
尽管土电话的传输质量有限,但它仍然可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发挥作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明白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小实验-自制土电话讲义实验:自制土电话导入:土电话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的工具,由中国人最先发明,是电话机最初的原型,曾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娱乐立下汗马功劳,土电话制作简单,两个圆形纸盒,一根棉线,两支火柴即可轻松制作而成,云南民族村现有一个土电话供游客免费娱乐。
实验重点:了解声音的振动、介质和传播原理实验目的:1 、手工DIY制作、体会土电话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验认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说话时我们可以摸摸自己的喉咙,感觉有振动,正是由于声带地振动而产生了声音,而且声音越大,这种振动也就越强烈;往池塘里投一颗小石子,则能听到“扑通”的声响等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土电话”能说明液体与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我们把这种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土电话可以说是现代电话机的雏形,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学会制作土电话,可以说是雏形电话机的发明国。
土电话制作方便,用两个竹筒或纸杯、牛皮纸、一根线,封上牛皮纸的竹筒或纸杯一端开口,用棉线穿洞而过相连,线头固定在话筒的牛皮纸或纸杯底中央。
两个人各拿一个话筒,拉直棉线,就可以通话了,距离在一百米范围内皆可有效。
一人在话筒开口说,另一人在话筒开口边用耳听。
声音就可以通过棉线震动远距离传过来。
曾有专家建议中国将土电话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认识实验器材:塑料圆筒、棉线、图纸片、蜡烛、不干胶、底座、皮筋、竹签。
2.取一个塑料圆筒在有沿口一端用皮筋、园纸片封口扎紧,另一头用不干胶把中间有圆孔的底座粘严;把小圆孔对准一张小纸条,用手指弹动扎紧的园纸,看前面的小纸条是否会动?点燃蜡烛让小孔对准火苗实验又会怎么样?(这个实验能让我们观察到弹动纸张引起的震动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和方向,我们把这装置叫“声枪”)。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土电话一、教案背景介绍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土电话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声音传播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一些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如何利用声音进行沟通。
2. 实践探究a) 准备工作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纸杯,并用剪刀在纸杯的底部分别剪一个小洞。
b) 操作步骤i. 请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个人拿着一个纸杯。
ii. 让幼儿站在距离较远的位置,一人说话,另一人将纸杯的底部对准耳朵。
iii. 让幼儿尝试用纸杯对话,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c) 结果总结i.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ii. 解释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声音通过纸杯底部的洞进入纸杯内部,然后通过纸杯的壁振动传导到空气中,再进入另一个纸杯内部,从而实现远距离的沟通。
iii. 引导幼儿总结土电话与声音传播之间的关系。
3. 温故知新a) 导入知识回顾幼儿已学的声音传播相关知识,例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媒介等。
b) 拓展问题进一步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比如什么样的媒介更适合声音的传播?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延伸活动a) 制作土电话i. 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制作土电话,如纸杯、绳子等。
ii.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行制作。
b) 在幼儿游戏时间或活动时间,让幼儿用制作好的土电话与其他小伙伴进行对话游戏。
5. 总结回顾a) 引导幼儿回忆整个活动的过程。
b) 强调土电话是一种利用振动传导声音的方式,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土电话与声音传播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观察记录、提问和回答等,来评估他们对土电话的理解和对声音传播的认识。
五、教材准备1. 纸杯(每组两个)。
2. 剪刀。
土电话的制作原理
土电话,又称土筒电话,是一种利用土筒来传递声音的简易通讯工具。
它的制
作原理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些常见的材料和基本的物理原理即可制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土电话的制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两个空的纸筒或者塑料筒,一些细线或者细绳,以及一些土或者沙子。
制作土电话的第一步是在两个筒的一端分别打一个小孔,然后把细线或者细绳穿过两个孔,将两个筒连接起来。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两个筒的另一端分别埋入土中,确保埋入的深度大约为筒的一半长度。
在埋入筒的过程中,要注意筒与土的接触要紧密,以确保声音的传递效果。
土电话的制作原理基于声音的传递,当一个人在一个筒中说话时,声音会通过
细线或者细绳传递到另一个筒中,然后再通过另一个筒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
这是因为声音是通过空气中的震动来传播的,而细线或者细绳的传导性能可以帮助声音在其中传递。
在使用土电话时,我们只需要把一个人站在一个筒旁,另一个人站在另一个筒旁,然后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就可以听到对方说的话。
这种原始的通讯方式虽然简陋,但却非常有趣,而且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它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土电话的制作原理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些常见的材料和基本的物理
原理即可制作。
它的制作原理基于声音的传递,通过细线或者细绳来传递声音,从而实现简单的通讯功能。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有了更先进的通讯工具,但土电话作为一种古老的通讯方式,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土电话的制作原理,并且有兴趣尝试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土电话。
制作土电话教案教案标题:制作土电话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学习如何使用土电话进行有效的沟通。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土电话的工作原理。
2. 学习如何制作土电话。
3. 掌握使用土电话进行简单沟通的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土电话的声音传导原理。
2. 掌握制作土电话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土电话制作所需材料:两个空的塑料杯、细绳、大头针。
2. PowerPoint演示或实物示范。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土电话的图片或实物,并向学生解释土电话是一种利用声音传导原理进行沟通的简易设备。
探究活动:2. 向学生讲解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声音通过一个杯子的底部传入,震动杯底的空气分子,再传递到另一个杯子的底部,通过空气分子的震动传入另一个杯子,使得声音在两个杯子之间传递。
3. 分发材料并示范制作土电话的步骤:a. 在每个杯子的底部使用大头针戳一个小孔。
b. 将细绳穿过一个杯子的底部孔,打一个结固定住。
c. 将细绳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杯子的底部孔,打一个结固定住。
d. 确保细绳紧绷,杯子之间的距离适中。
4. 让学生按照示范的步骤制作自己的土电话,并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实践活动:5.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制作好的土电话进行简单的沟通练习。
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地方,用土电话传递信息,观察声音传导的效果。
6.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如调整杯子之间的距离、改变杯子的材质等。
总结:7. 引导学生回顾制作土电话的过程和实践活动的结果,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观察到的现象。
8. 总结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并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土电话,比较不同材料对声音传导的影响。
10. 邀请学生分享其他有趣的声音传导实验或设备。
评估:1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12. 监听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沟通效果和交流能力。
少儿科学土电话制作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少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声音的传播——土电话制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学习如何制作土电话,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 学会制作土电话,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土电话制作步骤的掌握。
教学重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土电话的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PPT,实验器材(绳子、纸杯、铅笔、橡皮泥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每组一台手机(用于拍摄实验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身边的事物传播声音。
2. 讲解: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介绍土电话的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土电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交流: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传播原理2. 土电话制作步骤3.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土电话,并录制一段传播声音的视频。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土电话,使其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教学过程详细步骤: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身边的事物传播声音。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除了空气,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2. 讲解(15分钟)声音传播原理:介绍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特点。
土电话制作方法:讲解土电话的原理,演示制作过程。
3. 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土电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拍摄制作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 交流(15分钟)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土电话制作方法土电话,又称土制电话,是一种利用土壤和植物材料制作的简易通讯工具。
它可以在没有现代通讯设备的地区进行通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生存工具。
下面,我们将介绍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材料。
制作土电话所需材料主要包括两个塑料杯、一根绳子、一把小刀和一些植物材料,比如树叶、草茎等。
确保材料齐全后,就可以开始制作土电话了。
接着,制作土电话的第一步是准备两个塑料杯。
将两个塑料杯的底部分别剪去,使其成为一个开口的圆筒状。
然后,在每个塑料杯的侧面分别钻一个小孔,用来穿过绳子。
接下来,将绳子穿过两个塑料杯的小孔,然后在绳子的两端打结,确保塑料杯不会脱落。
然后,准备植物材料。
在制作土电话的过程中,植物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可以选择一些树叶或者草茎,将它们剪成小段,并放入塑料杯中。
这些植物材料将会成为土电话的振动源,传递声音。
接下来,将两个塑料杯用绳子悬挂起来,确保绳子的拉力适中,使得两个塑料杯可以自由摆动。
然后,拉紧绳子,使得两个塑料杯之间的距离适中,这样就完成了土电话的制作。
最后,使用土电话进行通讯。
当两个人想要进行通讯时,他们分别拿起一个塑料杯,将塑料杯的开口对准自己的嘴巴,并用手拉紧绳子,使得塑料杯可以传递声音。
然后,一个人说话,声音会通过植物材料传递到另一个塑料杯中,从而实现通讯的目的。
总的来说,土电话是一种非常简单但实用的通讯工具,它可以在野外、农村等没有现代通讯设备的地区进行通讯。
制作土电话的材料简单易得,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够掌握土电话的制作方法,为您的生存带来便利。
小班科学教案土电话小班科学教案:土电话引言:小班科学教案:土电话,是一节旨在引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活动课。
通过制作土电话,幼儿将学习到声音的传播和振动的概念,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加深对于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本教案将围绕制作土电话的步骤、相关实验和拓展活动展开。
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振动的概念。
2.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材料:两个塑料杯、一段细绳、一些纸张、胶带或胶水。
2. 实物:铅笔、响铃或手摇铃。
3. 教具:幻灯片或图片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幻灯片或图片,向幼儿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和振动的概念。
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在讲话时,声音是如何从嘴巴传递到听的人耳朵中的。
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实验制作土电话:步骤一:将一个塑料杯底部戳一个小孔,通过小孔穿过一段细绳并打一个结,确保绳子牢固固定在杯子上。
步骤二:将另一个塑料杯的底部切掉,将纸张卷成圆形,使其刚好符合被切掉底部的杯子尺寸,把纸张粘贴在杯子底部,形成一个筒状。
步骤三:将两个杯子的口对口放在耳朵上,用手按住另一杯的底部,使两个杯子紧密贴合。
3. 进行实验: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队员说话,另一名队员用DIY的土电话来收听。
请被选中的幼儿多说几句话,让其他幼儿观察和分析土电话是如何传播声音的。
4. 分享和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强调土电话传播声音的原理,即声音通过绳子振动传递到另一个塑料杯中,再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
通过小组分享和总结,巩固幼儿对声音传播和振动的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活动:1. 声音速度实验:逐步增加绳子的长度,让幼儿比较长绳子和短绳子条件下土电话的效果有何差异,并总结声音传播速度与绳长的关系。
自制土电话
土电话的制作原理是棉线、铁丝等固体物质能传播声音。
首先用牙签在纸杯底部用力打一孔眼,试着用棉线穿孔,由于棉线头太软了,试了几次都失败,只好借助牙签才把棉线头穿过去,接着用棉线在牙签上系上死结,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
土电话制作时的几个注意点:
第一、在制作过程中,如果纸杯底部穿的孔眼太大,空气就能自由通过,气体传声效果比固体传声效果差,这样会影响土电话的通话效果。
第二、两个纸杯之间的棉线要绷紧。
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所以声音在传播时,也必须通过介质的震动来传播。
但是土电话的棉线在不绷紧的情况下,由于它的重力等因素,使它的震动传导性大幅度降低,土电话没有足够的能量使它震动,所以就会听不见声音。
第三、两个纸杯之间的棉线在五米以内,用不用土电话无关紧要,只有在五米以上,土电话才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四、金属丝传声比棉线传声效果好。
土电话实验目的:1.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一、拿出手机,进行提问问: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拿着的这是什么?答:这是电话,手机。
问:那么电话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帮助我们干嘛呢?幼儿自由发言,然后让幼儿举手进行回答。
教师:电话可以聊天,发短信,玩游戏,看视频。
电话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帮助我们传递声音”,当家人和朋友不在我们身边时,那就需要用电话来联系他们。
二、拿出“土电话”道具教师:哪位小朋友想和老师“打电话”呢?互动环节:和多位小朋友进行“打电话”。
教师:土电话是一种古老的娱乐通讯工具,由中国人发明,也是现代手机的最初的原型。
使用方法;两个人各拿一个话筒拉直棉线就可以通话了,距离在100米内都可以听到。
教师:除了我们人类的声音,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动物,汽车,各种机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老师这边有一段音频,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然后告诉老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答:有小鸟,刮风,下雨,汽车鸣笛,牛叫,海浪与海鸥。
问:那想一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三、出示“音叉”道具教师:这是音叉,这是量杯我们在里面装满水,先轻敲和重敲音叉观察现象,我们再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放入水里;小朋友们观察水面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是很小的,放入量杯水面产生晃动,重敲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大,放入量杯水流洒出来。
总结:响度跟音叉振动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也就越小。
教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波。
声波再通过介质(比如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是声音的传播源头。
教师:声音还有很大的作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蝙蝠通过超声波可以判断食物和障碍物的位置;科学家于是利用超声波原理发明了雷达,用于探测和追踪目标。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比如用超声波洗牙、击碎体内结石、清理精密零件。
四、出示“空气炮”道具教师:小朋友们,这个道具叫做“空气炮”利用这个空气炮老师给你们展示一下“声音”的威力。
中班科学教案自制小电话科学教案:自制小电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话的作用和构造。
2.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引导幼儿合作交流,培养社交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各种废旧材料:包括纸板盒、纸杯、纸巾芯、铁丝等。
2. 工具:剪刀、胶水、彩笔等。
3. 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电话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在黑板上或课件上展示电话的图片,向幼儿解释电话的作用:可以远距离交流和通话。
2.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你们家有电话吗?你们知道电话是怎么样的吗?3. 引导幼儿了解电话的构造:有听筒、话筒、拨号盘等。
Step 2 实践制作1. 给幼儿展示一些废旧材料,解释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电话。
2. 引导幼儿思考并设计自己的小电话。
例如,可以利用纸板盒做成电话的外壳,纸杯做成听筒和话筒,铁丝做成电话线等。
3. 给幼儿提供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让他们动手实践制作小电话。
4. 鼓励幼儿进行创新设计,可以用彩笔给电话外壳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在电话外壳上贴上装饰物。
Step 3 分享和交流1. 邀请每位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小电话展示给全班同学。
2. 让每位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小电话是怎么制作的,或者说一下自己设计小电话的灵感来源。
3. 鼓励孩子们之间互相交流,可以提问和评论其他同学的作品。
Step 4 进一步拓展1. 可以邀请一位家长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来学校,向幼儿介绍电话的历史和发展。
2.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没有电话,你们平时怎么和爸爸妈妈、朋友联系的?3. 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其他的通信方式吗?例如,信件、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包括思考、设计和制作小电话的过程。
2. 回顾幼儿分享和交流的内容,评估幼儿是否理解了电话的作用和构造。
3. 收集反馈:询问幼儿对整个制作过程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小电话的设计和改进的意见。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借鉴其他通信工具和设备,例如无线电话、手机等。
中班科学教案自制土电话【导语】本文介绍了一堂适合中班幼儿的科学教案,通过制作自制土电话的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声音传播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并通过互动游戏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案名称:自制土电话一、教学目标1. 学习和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通过游戏互动,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 两个小纸杯- 一根细绳- 一根粗绳- 手工纸或画纸- 雨伞或大桌子(用作遮挡)2. 教学环境准备:室内或室外较为安静的地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份关于声音传播的图片或视频,并简要介绍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说话或者唱歌的声音可以传到别人的耳朵里呢?”2. 活动准备(5分钟)- 将材料准备好,并摆放在幼儿可以触摸到的地方。
3. 制作土电话(10分钟)- 将两个小纸杯排列在一起,纸杯底部对齐。
- 在两个纸杯底部的中央分别剪一个小洞。
- 将一根细绳穿过一个纸杯的洞,打个结固定住。
- 将细绳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纸杯的洞,并打个结固定住。
- 现在,我们已经制作好了一个土电话。
4. 探究声音传播(10分钟)- 让两位幼儿分别拿着一个纸杯,拉开两杯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手轻轻贴住纸杯底部。
- 一个幼儿轻轻说话,另一个幼儿会听到他的声音吗?观察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
- 引导幼儿尝试将纸杯分别靠近自己的耳朵,发现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5. 声音传播的游戏(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人拿着纸杯作为发声端,另一人拿着纸杯作为接收端。
- 教师示范:发声端的幼儿说出简短的话语,接收端的幼儿用纸杯贴住耳朵听,尝试听清楚发声端的话。
- 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多次进行声音传播的游戏。
6. 总结(5分钟)- 针对幼儿玩土电话的实验进行总结,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到了别人说话的声音?”-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声音传播的原理。
制作土电话教案(样例5)第一篇:制作土电话教案制作土电话教案知识目标:了解线可以传递声音的功能。
情感目标:1、感受自己动手制作和探索的乐趣。
2、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与同伴合作玩耍的乐趣。
技能目标:1、训练学生穿线,打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合作完成制作土电话。
教学难点:学生打结固定绳子,以及探索线对声音的传递作用。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长短一样的棉线若干。
2、学生每人一个纸杯,牙签。
小硬纸片。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出示土电话,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土电话,并回答土电话的构成,特征。
2请学生试一试,打电话。
二、制作土电话1教师示范,讲解做法。
1)用牙签将两个纸杯的底部戳一个小洞。
2)利用牙签尖将棉线穿过两个纸杯底部的洞。
3)将穿过纸杯底部洞的棉线缠在小硬纸片上,再打结加以固定。
2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共同制作土电话。
1)学生两两制作土电话。
2)老师巡回给予指导。
三、实践活动1学生两两合作玩打电话2请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对话,比较其中的不同点。
1)如果线没有拉直,可以听到声音吗?2)线拉直了以后,可以听到声音吗?3)如果两组的线交叉着传话,还可以听得清楚吗?三组、四组、五组呢?四、结束活动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交流合作的经验。
五、延伸活动学生在区角活动区用不同的线做土电话,用不同的材料装饰土电话.并探索不同的线对声音传递地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备受学生喜欢,在制作活动中,学生能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极大的兴趣。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是得到升华。
1、本次活动的良好成效。
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利用牙签尖穿线的时候,由于牙签尖太细了,不容易把线穿过。
结果有个别学生发现把牙签反过来,用粗的这头更容易把线穿过,而且他们还把这经验传给了其他小朋友。
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看出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乐趣。
实验:自制土电话
导入:土电话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的工具,由中国人最先发明,是电话机最初的原型,曾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娱乐立下汗马功劳,土电话制作简单,两个圆形纸盒,一根棉线,两支火柴即可轻松制作而成,云南民族村现有一个土电话供游客免费娱乐。
实验重点:了解声音的振动、介质和传播原理
实验目的:
1 、手工DIY制作、体会土电话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实验认知: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说话时我们可以摸摸自己的喉咙,感觉有振动,正是由于声带地振动而产生了声音,而且声音越大,这种振动也就越强烈;往池塘里投一颗小石子,则能听到“扑通”的声响等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土电话”能说明液体与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我们把这种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土电话可以说是现代电话机的雏形,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学会制作土电话,可以说是雏形电话机的发明国。
土电话制作方便,用两个竹筒或纸杯、牛皮纸、一根线,封上牛皮纸的竹筒或纸杯一端开口,用棉线穿洞而过相连,线头固定在话筒的牛皮纸或纸杯底中央。
两个人各拿一个话筒,拉直棉线,就可以通话了,距离在一百米范围内皆可有效。
一人在话筒开口说,另一人在话筒开口边用耳听。
声音就可以通过棉线震动远距离传过来。
曾有专家建议中国将土电话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验步骤:
1. 实验准备:认识实验器材:塑料圆筒、棉线、图纸片、蜡烛、不干胶、底座、皮筋、竹签。
2.取一个塑料圆筒在有沿口一端用皮筋、园纸片封口扎紧,另一头用不干胶把中间有圆孔的底座粘严;把小圆孔对准一张小纸条,用手指弹动扎紧的园纸 ,看前面的小纸条是否会动?点燃蜡烛让小孔对准火苗实验又会怎么样?(这个实验能让我们观察到弹动纸张引起的震动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和方向,我们把这装置叫“声枪”)。
3.把两个塑料圆筒分别在有沿口一端用皮筋、园纸片封口扎紧,用竹签在中间各扎一个小孔(能穿过棉线就行),把棉线的两头分别穿过小孔,同时折断两小段竹签用棉线在中间扎紧;分开两端绷紧棉线 ,一边作听筒,一边做话筒感觉实验效果。
试一试用手捏住土电话的棉线,听不到声音了由于什么?棉线松弛也不能听到声音又什么原因?土电话通过棉线的振动把声波传递出去。
只有当棉线很紧的时候,棉线上各个质点间的作用力才能使振动向远处传播,即一个带动一个的把振动传下去。
如果松弛了,就不足以把振动传播下去了;如果中间遇到了手,棉线的振动传到手就不能继续向远处传了。
所以,不能起传播声音的作用了,就听不到声音了。
提示:刺穿两个圆筒的纸时,孔不能太大,能穿过棉线就行了;打“电话”过程中绳子要拉紧,说话时尽量把嘴靠近话筒,因为损耗大。
知识拓展:
一般来说,我们所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但实际上,空气并不是一个好的声音传播介质。
比起气体来,液体传播声音更快;而比起液体来,固体传播声音更快。
我们在游泳的时候,敲一敲水中的泳池壁听听,再到水面上来敲敲泳池壁听听。
你会发现,在水中敲泳池壁听的更清楚,我们把手表放到书桌上时,我们几乎听不到手表走动的声音;但如果我们把耳朵贴到桌面上听,就会听的非常清楚。
而且,同样是固体,由于构成材质的不同,它们对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会不一样。
如果我们把手表放到用石头或者金属制成的书桌上时,再把耳朵贴紧桌面,那样也许会比木质的书桌听得更清楚一些。
实验报告:
通过手工DIY制作土电话了解了声音通过固体传播的一种方式,想一想老师敲铃的时候同学们能听到吗?声音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的?跟小伙伴们一起探究更多更为详细的声音传递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