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新部编本.docx
- 格式:docx
- 大小:53.85 KB
- 文档页数:3
第1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阶段目标】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写作导航】(一)写出人物精神的要点1.抓住经典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细节处得以彰显。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过他头发凌乱、书桌上“众物腾怨”等细节来表现的。
2.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3.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邓稼先》一文,“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就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二)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1.以事写人,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
记叙的事例愈具体生动,就愈能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因此要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力求把事例写得生动形象,清楚而又具体。
2.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写肖像,特别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刻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3.写好心理,倾诉心声。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4.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细节处得以彰显。
涟水县七下第一单元作文教案【教材内容】七下课本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老师二次备课【教材处理】课本这部分内容包括一个专题性的指导与三道写作实践题。
我们打算把第一题融进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描写练习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小作文练笔。
作文写作实践二,建议在班级安排课堂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本次作文我们主要做写作实践三的作文。
【作文要求】见课本25页写作实践第三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分)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曾做了写人的文章,我们初步掌握抓住人物特点去刻画人物形象。
这学期,我们长了一岁,写作文的要求当然更高了。
这次我们继续做写人的文章,人贵在品性与精神。
这次作文我们要通过努力写出人物的精神来。
怎样写出人物的精神来呢?二、专题学习(5分)1.请同学读课文默读《写出人物精神》专题的内容,思考在作文总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可以在课本上圈画整理。
并能结合课本语段有理有据地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2.学生汇报交流3.明确:(1)可以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以形写神,使人物神跃纸上。
具体的方法:抓住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风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2)也可以通过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三、示例引领(10分)1.请同学从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作家在描写或议论、抒情中注意表现文物精神的例子进行分析,然后在小组或班级分享一下。
2.学生交流。
3.明确强化。
语段一: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指点:通过“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语段二: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刻画人物精神,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概念与作用2. 人物精神的观察与分析3. 写作技巧: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来刻画人物精神4. 课堂练习:编写一个片段,通过具体人物的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以一篇优秀作品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组人物的精神特点,并编写一个片段进行刻画。
5. 反馈: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短文,通过具体人物的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写作中更好地运用人物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刻画人物精神的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精神特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特定人物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创造性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的人物精神分析技巧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七、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分析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精神特质,并创作一个短篇故事或剧本,展现这些特质。
3. 作品分享: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讨论如何通过写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八、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收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用于分析和讨论人物精神的描写技巧。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导入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不少于200字。
写作指导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
课文范例: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鲁迅身体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
写出人物的精神一、教学目标:1、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其外在特点,也要写出其内在精神。
2、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3、学习运用具体的描写、对比烘托、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抓住典型细节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三、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烘托、议论抒情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四、教学方法:PPT演示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五、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复习导入PPT展示,上学期写作指导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回顾写人的方法:要学会观察,捕捉特点;运用描写,突出特点;典型事件,详略得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
那么什么是人物的精神呢?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写人物如果只有外貌、语言等外在表现,而没有思想、气质等内在精神,就如同画龙而没有点睛一样,笔下的人物就会泛化,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经典再现方法指导1)精心选择能够反映人物精神的内容展示《回忆鲁迅先生》的部分片段。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
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
果然是不新鲜的。
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在展现出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中,萧红写的都是鲁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事与事之间也不太讲究逻辑联系,但是,所选择的点滴琐事却充分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精神气质。
写鲁迅先生笑声明朗,实则是写其性格开朗;写走路轻捷,实则是写其做事干练;写其对刚刚来过的“我”说“好久不见”,实则是写先生风趣幽默;写其嘱咐许先生一定让“我”坐小汽车回去,实则是表现其关爱朋友、心细如发;写其亲自品尝海婴碟里的丸子,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严谨的作风。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写作课:《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内容】教材:《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目标】1. 通过类文阅读,学习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等方法写出人物的精神。
2. 完成片段写作,并借助评价量表修改作文。
3.积极参与写作训练,能够按要求写出较完好的片段或作文,突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完成片段写作,并借助评价量表修改作文。
【学习难点】积极参与写作训练,能够按要求写出较完好的片段或作文,突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一、聊聊我们熟悉的人写作文就是表达,就是用笔说话,请你试着用一句话介绍一个你熟悉又很钦佩的人。
学生自由表达。
1比较名家写人片段:1.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两弹..’元勋——杨振宁《邓稼先》二、阅读类文片段,尝试写出人物精神(一)通过典型细节描写丰盈人物形象师主持阅读:注意阅读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一说:“他”是谁?你能读出“他”怎样的精神面貌?1.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
...,拗过去2. 他有一条戒尺.......,但也不常用,.....,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读书.!”........,大声道3.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的。
4. 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不紧不慢地回答:“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学生参考例文修改完善片段写作:从典型的人物描写方面表现人物精神。
2(二)运用侧面描写等手法凸显人物精神阅读下列语段,总结哪些写作手法值得借鉴。
1.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2.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单元要求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运用对比、烘托、正侧面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3.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写作指导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刻画人物由表及里的挖掘,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写人要抓住特点”主要侧重于“形”,是对人物进行素描,而“写出人物的精神”则侧重于“神”,是一种意会。
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突出人物特点,还是人物精神,都必须借助具体的事例。
突显人物精神,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比如正侧面结合、欲扬先抑等。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物精神”,像“苗条”“魁梧”等词是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等词是表现人物动作的,这些都不在“精神”的范畴。
人物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气质、个性等,比如开朗乐观、风趣幽默、善良无私、舍己为人、温文尔雅、吃苦耐劳等。
那么,如何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呢?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细节就是事物、人物在细小环境、细微之处的表现。
可以说,细微之处显精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内心变化。
比如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或是饱经沧桑,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
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则眼光躲躲闪闪、游离不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导学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法指导: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是多读。
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
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
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
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
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三是多调查研究。
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
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是多思。
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让学生欣赏一组人物图片,看看每张脸的不同。
教师旁白: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雕刻家可以用刻刀去展现,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一支笔去写。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知道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方法初探:写出精神,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精神”的内涵,理解写出人物内在精神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写出人物内在精神品质的写作技巧。
3.指导学生鉴赏优秀习作,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精神”的内涵,理解写出人物内在精神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写出人物内在精神品质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鉴赏优秀习作,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答疑解惑1. 考考你以下四组词语,分别侧重表现人物哪一方面的特征?第一组:活泼第二组:高尚开朗正义风趣幽默舍己为人第三组:苗条粗壮貌美如花第四组:优雅妩媚温文尔雅2. 什么是人物的精神?人物的精神包括人物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
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的印象。
——叶圣陶3. 比一比(文段一)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个子高达 1.96 米,全班同学都必须仰视他。
他进教室的时候,在门外必须先低头——怕进门时碰了头,然后他的长腿先跨进门内,弯腰,最后整个人再进入教室。
该文段写出了班主任张老师的个子高的特点。
(文段二)班主任张老师身材高大,但可绝不是凶神恶煞,虽然1.96 米的身高会给人以压迫感,但是相处越久,我们越会发现张老师温和善良。
运动会上,他亲自给运动员们做示范动作;班会课上,他给大家讲自己成长中的苦与乐,拼搏与收获,春风化雨如同邻家大哥;考试结束后,为了让我们放松一下,他和男同学一起打篮球,这让一帮篮球爱好者欣喜若狂!总之,我们全班同学已经成了张老师的超级粉丝。
该文段写出了班主任张老师和蔼、负责的精神品质。
二、寻招觅法( 一) 文本引路: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做个小游戏。
猜猜他是谁?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
头上戴了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 不知 )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
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 猪八戒 ) 为什么?——有代表性,写出了
他最典型的特征: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二、写作指导
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
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
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
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
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
写作提示:
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
当然,也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例文欣赏:
我的好朋友 ( 片断 )
在我众多朋友中,她是最真的一个。
我戏称她为“黑煞女金刚”。
一女生,虎背熊腰,打人基本靠脚,讲话基本靠吼,再加上天生像掉进过煤堆一样,和我站一块就是“黑白无常”,不给她取这外号我怕上帝不允许。
我时常提醒她:“你跟我讲话时注意点形象行不?你也要淑女一点嘛。
”她居然回答我:“跟你说话不能注意形象,那样有损我的形象。
”我回击道:“你有啥形象?一个学过跆拳道的‘黑煞女金刚’,您
老人家能不能照顾一下我的淑女形象?”她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一口答应了:“行。
”结果,她逢人便叫我“淑女”,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后来她拍着我的肩膀说:“做人要真实,这样才有魅力。
”我忙点头,立马把我的肩膀从她的“熊掌”下解脱出来。
她总是这样坦坦荡荡,因此拥有极好的人缘,连老师都说“这孩子,真性情!”说实话,我很欣赏她,也很佩服她,因为在时光的和弦中保持真实的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点评】文章情感诚挚,作者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错落有致地表现人物个性,既使人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真实可感,也彰显出人物独特的魅力。
作文二:争论
写作提示:
1.设置场景和争论点,回忆争论时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抓住人们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展开描摹。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2.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吵中的不同表现。
3.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
例文欣赏:
争论
我的家十分温馨。
但爸爸的性格各不相同,喜不地几句。
前不久,又生了一件事。
那天晚上,四找行存折,直到把家翻了个底朝天,存折仍不踪影,眉,手
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像名探柯南一,去“嫌疑犯”爸爸。
爸爸正在他的安——沙上看,看得眉开眼笑。
眼前突然出了气汹汹的:“喂!存折呢?”爸爸吓得全身抖,不敢去看,上眼睛大喊:“冤枉啊!你什么候看我碰你的西啦?”
一句如同汽油在熊熊烈火之上,气得的都了,眼睛里射的怒火灼灼人:“哼!那你在哪?不成翅膀了?” 完,又怒气冲冲地去房找存折。
我一人可怜巴巴地在角落,眼地
看着出“悲”上演,却无能力,心里像有千万根在刺一痛。
爸爸望着乱七八糟的房,来刺耳的的声音,
无奈地了一口气。
突然,房里出一声惊喜的叫喊:“快来看,在儿!”我和爸爸互相看了看,百米冲刺似的了房。
只手里拿
着存折,欣喜若狂,眉毛好似弯弯的月牙,眼睛里的怒火被大水平息了,嘴角漾起一
笑容。
我本以一波即将束,正在感“知情”的存折从天而降,却没料到有一更大的波等着我。
只爸爸
一个箭步冲上去手中的一个包,小心翼翼地放回抽藏好。
他地舒了口
气,身:“你乱个包,里面有我一生的心血呢!” 掉的火又燃起来,的火气又上来了,成了凶猛的子,扭去,一的不屑:“都是一家人,我能把你的怎么?了?”爸爸四下瞧瞧,故意低声:“那可不一定!”天哪!两个
人是怎么了?高了呀?句句相
,毛蒜皮的事用得着大干戈?,他尬地相着,也不肯先。
空气几乎停止流
,令人窒息,我受不了了,站了出来:“ 再了。
都是一家人,想弄西都。
整天疑神疑鬼的,累不累?快去看,有
好看的!”
爸爸又坐在一起看了。
一争于束了,是平静好!希望永不要再有的“家庭波”了!
【点评】本文叙写爸爸妈妈两场争论,着力表现争论的动作、语言、神态,让读者看到
一个急性子、火爆脾气的妈妈,一个能忍让有时又不服输的爸爸,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作文三: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
写作提示:
1.先补全题目。
填写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
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
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例文欣赏:
的人我忘
一个深秋,天暗得早。
小路上没有霓虹,只有广夜空中一弯清冷的月亮散着幽幽的光,只有一冷吹,下地的落叶,与一
同在街旋着。
我就一直走着,一直低着走着。
直到我感到一微弱的亮光照亮了路,才抬起来。
前面是一个模糊
的身影,佝着。
他背着我,正咳得害,旁是一个比他大得多的地瓜炉子,火膛里着光,上面用厚厚的花格
子布捂得。
等我走近了,那人才舒了一口气,慢悠悠地身来。
微弱的光下,他灰白色的稀疏而且乱七八糟,有点像里的干草。
沟壑横的一,黑黝黝的。
下面是麻
儿一般粗的两条腿。
老人我看他,也就着我,干裂的嘴唇了,忽然咧开嘴了:“同学,地瓜不?”一口方言,听起来很温暖,我点
点,老人掀开花布,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看看四周,不禁好奇地他何
要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西,他只是麻利地称着西,笑而不答。
直到有一天,我回来的稍晚了一些,地看到一个兮兮的小孩站在老的面前,仰望着老人从炉子里挑
出两个最大的地瓜他,小孩用衣服兜着冒着气的地瓜快地跑向一个黑暗的角落,那里躺着一个女人。
就在一瞬,我于明白了老人那日的笑而不答⋯⋯
个在我成中最忘的人用行告我:生活有也需要那么一点人情味,好人感到人以外的温暖。
如果
只有一味的冷漠,又怎能叫做生活呢?
花落花开,又了几年。
是一个深秋,是那个熟悉的角落,却再也不到地瓜的香甜,那耐人味的母
子不知从何起,也不了踪影,但多年前的那个佝的瘦小身影,那一口温暖的地方口音,有一善良的心却
我忘。
在,心中的些,即使在清冷阴寒的深秋,也仍会散出温暖。
【点评】本文写了一个卖地瓜的老人热心帮助一对母子的故事,突出了老人的善良,表现出人性的温暖。
环境描写能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作者感受。
首尾照应,结构安排巧妙。
育人犹如春化雨,授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