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BM_PPT_chap09_V1.3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51
第二章OSI参考模型知识点1. 什么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一台计算机为中心,通过多重线路控制器和电话线路与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有什么缺点?多个终端相连接会导致主机负荷过重;单台主机的不可靠性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3.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是什么工作机制?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通信的过程中维持的是实际的电子电路(物理线路),这条电子电路建立后用户始终占用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4. 电路交换的机制有什么缺点?从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看出,电路交换会占用固定带宽,因而限制了在线路上的流量以及连接数量。
5. 什么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优点是什么?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资源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主机和终端共同构成了用户资源网。
分组交换网ARPANET就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可以使负载均衡,单机的响应速度提高。
6. 为什么会出现第二代计算机网络?1964年美国巴兰提出了存储转发概念;1966年英国戴维斯提出了分组的概念。
7. 什么是存储转发?什么是分组交换?存储转发:在转发数据前先对数据进行接收存储以进行校验。
分组交换:在两台通信主机之间不会把一条链路作为一个唯一的电路连接,源主机会将整个信息逐一分组,而每个分组都会加上足够的相关协议信息以使他们能够被路由选择到正确的目标主机上。
8.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优点是什么?分组发送的信息不会占用固定的带宽,可以使线路上建立更多的连接。
从而提高了线路负载。
9. 对网络分层处理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由于分组交换网的投入使用,使网络的容量大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所有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协调工作。
由于这种协调性相对比较复杂,因此便诞生了分层处理的思想,将网络划分成小的并且易于处理的若干层次,降低其复杂性。
10. 什么是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有什么作用?OSI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第五章数据链路层与交换机知识点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什么?负责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并进行有效的流量和差错控制。
具体地讲,以一次数据发送为例,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帧的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
2.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其MAC子层所使用的规范不同。
3. 以太网采取什么样的数据传输机制?这种传输机制的工作原理如何?以太网采用了CSMA/CD的数据传输机制,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CSMA/CD的工作过程是: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
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
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后,再重新尝试。
也就是说CSMA/CD实际上是一种访问介质的算法也就是MAC算法:一次只允许一个工作站能够在介质上进行数据传输。
使用CSMA/CD传输机制的以太网必须考虑所有的传输请求,并且能够决定在某一个时刻哪个设备能够使用信道,即,其解决的是秩序问题。
4. MAC地址是用来做什么的?MAC地址是制造在网络设备上的一个硬件地址,这个地址全球唯一,用来标识设备。
MAC地址一共由48位二进制位组成,其中前24位用来标识厂商,后24位用来标识设备。
MAC地址分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两类,出厂时固化在设备中的MAC地址就是物理地址。
链路层在封装数据帧时,把写在帧中的MAC地址的第8位由0改为1,这个新的MAC 地址就是一个逻辑地址。
5. 802.3以太网帧由哪六个域构成?前导码;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长度,当值大于0600H时,用来表示上层协议的类型,当值小于0600H时,用来表示后续数据的字节长度;数据,出于CSMA/CD 算法,数据的最小长度为46字节;帧校验序列,是从目的地址域开始,到数据域结束,这部分的校验和。
6. 数据链路层分成哪两个子层,每层对应的协议是什么?分为两个子层:MAC子层,也叫介质访问控制子层;LLC子层,也叫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第三章物理层知识点1. 计算机物理层的功能是什么?物理层的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输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
物理层关心的是信号、接口和传输介质。
2. 物理层关心的是什么?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3. 什么是信号?信号是信息传递的媒介。
信号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表示,但是在所有情况下,信号包含的信息总是寄寓在某种变化的波形中。
4. 物理层信息发送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层信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发送: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
模拟信号采用电压的高低改变而生成信号,电压产生连续波。
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示的信息。
是粗略的电压变化所产生的描述信号。
模拟信号易受干扰、易出错并容易衰减。
数字信号由脉冲值为0或者1的精确电压所组成的信号。
5. 模拟信号的幅度以什么进行衡量?模拟信号的幅度用频率来进行表示。
频率是指在一个固定时间内信号幅度变化的次数值。
用每秒周期数和Hz进行表示。
6. 如何对信号进行改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实际上都会产生衰减。
所不同的是针对衰减的改善:模拟信号采用放大器,同时放大信号和干扰。
数字信号采用中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还原。
7. 什么是带宽?带宽是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带宽也用来描述指定网络介质或协议的额定吞吐能力,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通常以“字节/秒”为单位。
8. 什么是噪声?在信号的传输、处理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原因、环境干扰原因而产生的,与输入信号无关的信号,称为噪声。
9. 什么是信噪比?信噪比(Signal/Noise)指信号中原有成份与噪声的比例,信噪比越大,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小,常用分贝数(dB)表示。
10. 数字信号的优点有哪些?抗干扰能力强,远距离传输仍能保证质量。
11. 什么是同步通信?同步通信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同时、同步调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2. 什么是异步通信?异步通信是发送方和接收方不要求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第十三章应用层协议与应用知识点1. 主机中hosts文件的作用是什么?这个文件中存储的是主机名与IP地址的映射。
在地址解析的过程中,计算机首先到这个文件中查找目标名字对应的IP地址,如果查找不到,再使用DNS来完成解析。
2. 谁来管理域名树中的各个标识?没有哪个机构来管理域名树中的每个标识,但是有一个机构,即网络信息中心NIC负责分配顶级域,负责委派其他域的授权机构。
即中央管理机构仅控制名字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3. 什么是委派?委派是指上一级域名解析机构把某一区域或组织机构的解析任务交给下一级域名解析机构。
通过建立委派可以使解析的任务的层次结构清晰,数据分布合理。
使得数据信息统一、完整、便于访问。
一旦一个区域的授权机构被委派后,由它负责向该区域提供多个域名服务器。
当一个新计算机加入到一个区域中时,该区域的DNS管理者为该计算机申请一个域名和一个IP地址,并将它们加到域名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4. 域名树最多可有多少级?最多有128级,从级别0到级别127。
5. 域名是如何确定的?域名树上的任何一个结点的域名就是把从该结点到最高层的域名串连起来,中间使用一个点“.”分隔开。
域名树中的每个结点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域名串,但树中的不同结点可使用相同的标识。
6. 什么是主域名服务器?什么是辅域名服务器?一个域名区域的管理者必须为该区域提供一个主域名服务器和至少一个辅助域名服务器。
主域名服务器从磁盘文件(数据库文件)中调入该区域的所有信息,而辅域名服务器则从主服务器调入所有信息,即辅域名服务器只是主域名服务器的一个拷贝,是备份服务器。
主、辅服务器相互独立和冗余。
7. 域名解析的过程如何?①首先查找本机的hosts文件中是否有这条映射。
②如果没有查到,则发送查询到本地的DNS服务器,查询本地的数据库和缓存,如果有则返回信息。
③如果本地没有查询到,则向其他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直到返回正确的记录。
④本地域名服务器将返回结果保存在本地缓存中。
ENBM总结第一章运算机的组装一,运算机的硬件构成1,CPU 中心处理器核心主频: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主频越高,CPU的运算速度越快)缓存:CPU与内存的临时储备器(缓解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双核: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2个一样功能的核心接口:针脚数intel奔驰775赛扬478AMD速龙Athlon 939 940闪龙Sempron毒龙Duron2,储备设备内存容量现在一样以兆为单位SDDDR1DDR2硬盘容量以G为单位缓存接口IDE 老机子用的,现在的光驱接口SATA 现在主机用的SCSI 办事器上面用的DDR2的读写速度是DDR1的2倍,DDR1的读写速度是SD的2倍,同时SD的电压最高,DDR1 其次,DDR2工作电压最小光驱CD-RomDVD-Rom3,显卡显存容量总线接口AGP 老机子用的PCI-E 现在机子用的芯片厂商ATINVIDIA4,主板类型ATX 老机子用的micro-ATXBTX 现在机子用的芯片北桥(离CPU近负责cpu内存显卡)南桥(离cpu远扩大槽接口)主板今朝常见的主板类型:华硕微星技嘉5,外设显示器CRTLCD键盘鼠标二,运算机的组装安装机箱电源-->安装主板-->安装CPU和电扇-->安装硬盘和光驱-->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安装内存条-->安装显卡三,BIOS全然输入输出体系(正常体系启动所必须前提,软件)CMOS电池供电,可读写RAM芯片,经由过程BIOS法度榜样来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硬件第二章OSI参考模型一,收集成长汗青第一代:以主机为中间第二代:以资本子网为中间第三代:OSI参考模型的提出1977二,收集功能数据通信资本共享增长靠得住性进步体系机能三,OSI参考模型1,协定数据传输的格局和一组规矩2,分层为了降低收集的复杂性,将协定进行分层3,办事收集中各层向其相邻上层供给的一组操作4,办事拜望点:高低层之间的接口SAP5,办事的类型面向连接办事建立传输终止靠得住的无连接的办事弗成靠的6,办事元素要求指导响应确认7,OSI七层物理层:相邻节点之间比特流的传输(比特流bit)数据链路层:用MAC地址拜望进行数据的传输(帧frame)收集层:供给ip地址选路(包packet)传输层:不合主机间用户过程之间靠得住数据传输(段segment) 会话层:不合主机之间用户建立会话关系表示层:编码加密紧缩解密应用层:定义各类各样的接口8,数据的传输过程确实是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四,TCP/IP协定1974年美国国防部ARPANET开创应用层TELNET FTP SMTP WWW传输层TCP UDP互连网层IP收集接口层以太网,FDDI,FRAME RELY PPP五,TCP/IP与OSI比较雷同点:都以协定栈的概念为差不多协定栈中的协定互相自力基层对上层供给办事不合点:OSI先有模型,TCP/IP先有协定OSI有用与各类协定栈,TCP/IP只有用TCP/IP收集层次数量不合,时刻不合。
第一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点1. 什么是适配卡?对于外部设备,CPU是无法直接控制的,它需要一种装置,将这些外部设备与主板相联,再通过系统总线实现CPU控制,这种装置就是适配卡。
2. 什么是总线?多个功能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路称为总线。
3.什么是CPU的主频?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其它硬件相同的情况下,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
4.主频是CPU的工作频率,那么,什么是外频?什么是倍频?外频:CPU与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的工作频率。
主频与外频和倍频的关系:主频=外频×倍频。
5.什么是CPU的缓存?CPU与内存的读取速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造成了处理器工作效率的降低。
为了缓解这种差异,在CPU与内存之间加入了一个容量较小、数据交换速度很快的临时存储器,我们常称它为高速缓存,英文写作Cache。
数据先从内存调入Cache,CPU从Cache 中读取数据。
为了进一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在CPU与内存之间添加了第二个Cache,称之为二级缓存。
目前,一般情况下,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内置于CPU中。
6..什么是双核处理器?简单的说,所谓双核处理器就是在一个处理器基板上集成两个功能相同的处理器核心,即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内核中。
7.双核处理器的优势是什么?第一,双核技术的引入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传统通过提升工作频率来提升处理器性能的作法目前面临严重的阻碍,高频 CPU的耗电量和发热量越来越大,已经给整机散热带来十分严峻的考验。
双核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
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
第二,引入双核架构也将可以全面增加处理器的功能,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双处理器架构的引入和微软下一代Longhorn(Vista)操作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虚拟技术的发展。
8.列举市场上主流的CPU产品。
Intel的奔腾、赛扬;AMD的K系列;Cyrix的Cyrix系列。
第十二章传输层协议与应用知识点1. 什么是端到端?用户A在与用户B用QQ进行聊天。
A发出的消息中携带着目标IP地址和目标MAC 地址,所以,可以定位到目标主机。
目标主机收到这个数据后,把这个数据送给本机的哪个应用程序呢?当然是QQ这个应用程序,而不是其它应用程序。
这个功能就由传输层来完成。
传输层用什么来定位应用程序呢?用端口号。
每个应用程序的端口号都是不一样的。
所谓端到端,就可以理解成端口号到端口号,即,端到端传输是发送端的应用程序与接收端的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传输。
2. TCP/IP传输层的作用是什么?对来自上层(应用层)的数据进行分段;对来自上层(应用层)的数据进行端到端(进程到进程)之间的连接操作;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并且提供流量控制。
网络层解决了路由与寻址的问题,能够定位到目标网络(ID)。
链路层解决了网内点对点通信的问题,能够定位目标主机。
关于通信的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义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并且建立进程到进程之间连接,由传输层来解决。
3. TCP协议和IP协议的关系如何?在TCP/IP协议中,TCP基于IP协议。
I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并且提供了路由寻址方案,但是IP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和尽力投递的协议。
TCP协议的可靠性给I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环境,从而使IP协议可以不必考虑传输的可靠性而专注于网络层的功能。
4. 传输层包括哪两个协议?TC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是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实现主机之间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适用于网络链路不好或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UDP协议:即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发送端不关心数据是否到达目标主机,数据是否出错等。
收到数据的主机也不会告诉发送方是否收到了数据,其可靠性由上层协议来保障。
适用于对传输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5. 简述TCP的工作过程。
TC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的缩写。
TCP协议将上层来的数据分割成数据段,并将数据段进行编号和排序。
ENBM进入特权模式switch.>enable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witch. # config terminal进入接口配置模式switch. (config) # interface fo/x进入line模式switch. (config) # line console o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sw (config) # hostname 主机名设置交换机明文密码sw (config) # enable password 口令设置交换机密文密码sw (config) # enable secret 密码设置交换机控制台密码sw (config) # line console 0sw(config-line) # password 口令sw(config-line) # login退一步exit退回到特权模式end设置交换机IP地址sw(config) # interface vlan 1sw(config-if) #ip address IP地址掩码sw(config-if) #no shutdown 接口开启设置交换机网关sw(config) #ip default-gateway IP地址保存配置sw#writeSw#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恢复出厂默认值sw#erase startup-configSw#reload查看交换机配置sw# show running-config查看mac地址表sw# show mac-address-table查看vlan信息sw# show vlan查看邻居cisco设备信息sw# show cdp neighbors关闭shutdown开启no shutdown创建vlan sw#vlan databaseSw(vlan)# vlan vlan-id name vlan-name删除vlan sw#vlan databaseSw(vlan)# no vlan vlan-id将端口添加到vlan sw(config) # interface fo/xsw(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将端口从某vlan中删除sw(config)# interface fo/xsw(config-if)#no 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批量添加端口到某个vlan sw(config) # interface range fo/x - Ysw(config-if-range)# 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 配置某个接口为中继模式sw(config) # interface fo/xsw(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永久为中继模式sw(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永久为接口模式查看路由器端口信息R#show interface fo/x查看某个端口信息(交换机)sw(config) #show interface fo/x switchport从trunk中删除某个vlan sw(config) # interface fo/xsw(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remove vlan-ID 在trunk中添加某个vlan sw(config) # interface fo/xsw(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dd vlan-id配置默认路由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跳地址配置静态路由Router(config)#ip route目标网段掩码下一跳地址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Router(config)#ip address IP地址掩码Router(config)#no shutdown配置路由器子接口Router(config)# interface 子接口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lq vlan-id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IP地址子网掩码配置ripV1路由协议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主网络号配置ripV2路由协议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主网络号设置VTY密码Router(config)#line vty 0 4Router(config-line)#login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口令下载路由器中的IOS Route#copy flash tftp上传IOS到路由器中Route#copy tftp flash。
ENBM最终复习总结要点第一章1、 CPU的运算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主频、缓存、内核数量、位等。
2、显卡的插槽有哪些类型?AGP、PCI、PCI-E3、要紧的硬盘接口种类有哪些?特点各是什么?S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资料,在同一时刻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用4针脚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IDE:价格低廉、兼容性强。
SCS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具有应用范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可热插拔等优点,但价格较高。
4、机箱里的连线有哪几种?哪些分正负极?哪些不分?电源开关(PW SW),不分正负极。
重启(Reset),不分正负极。
小喇叭(Speaker),不分正负极。
硬盘指示灯(HDD LED),分正负极。
电源指示灯(Power LED),分正负极。
5、内存有哪些类型?SDRAM、DDR、DDR II6、主板分几种类型?主板上最重要的芯片是哪种芯片?主板类型:ATX、Micro-ATX、BTX,最重要的芯片是北桥芯片。
第二章1、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名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2、TCP/IP模型各层的名称?TCP/IP模型假如分4层的话,网络接口层对应OSI模型的哪几层?TCP/IP: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对应的是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3、面向连接的服务的特点是什么?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是什么?面向连接的服务:1)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最后还需要断开连接2)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3)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无连接服务:1)不需要先建立连接,直截了当发送数据2)每个报文都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3)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第三章1、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什么?比特2、双绞线的传输距离?5类线的传输频率和6类线的传输频率是多少?六类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双绞线的传输距离是100米。
5类线的传输频率是100MHz,6类线的传输频率是200MHz,六类线能提供2倍于五类线的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