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护理方法及常用急救术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55
儿科护理学是关于对儿童进行全面护理和管理的学科,涉及到医疗、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儿科护理学内容:
1. 发育阶段了解: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以便提供相应的护理。
2. 常见疾病护理: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掌握相应的护理方法和处理技巧。
3. 喂养护理: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指导和护理,确保儿童获得充分的营养。
4.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预防接种:指导家长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供相关知识和接种建议,帮助家长合理安排接种计划。
6. 心理护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温馨、友善的护理环境,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7. 家庭护理指导:向家长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疾病护理、日常护理、安全防护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儿童。
8. 急救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和家长进行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理。
9. 围手术期护理:对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
以上内容是儿科护理学中的一些实用内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提高对儿童的护理水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原则学前儿童想要得到全面、丰富的发展,必须相应地提供安全有保障的环境。
儿童出现意外伤害时,急救措施应该科学正确,无错误,以确保儿童身心安全健康。
1.正确识别学者前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学前儿童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如被汽车撞伤、跌落等,教职员应该首先明确儿童的具体情况,确定其的症状,以便正确处理伤害事件。
2.科学正确的急救急救一定要直接并马上进行,以免出现更多的不良后果。
任何一位教职员在急救时都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即对伤者保持安静,以免使其更加惊慌;检查受伤者的呼吸、脉搏和症状;保持受伤者在安全位置,以便给予究竟的护理;打电话求医或求助;并在收到专业护理人员时通知施救情况,不要占据专业护理人员位置,以免影响急救效果。
3.紧急情况下采取保护措施对学者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时,应首先确定其伤情,保护其周围环境,减缓受伤儿童的痛苦,保护其他的儿童和教职员,以防止其他儿童受伤,保护事故现场,以便及时作出正确的救护措施,避免儿童再次受伤。
4.及时转移受伤儿童到看诊室对学前儿童出现意外伤害,应及时转移受伤儿童到看诊室,以便及时、准确的检查其伤情,并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及时的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使受伤的儿童获得最大的救治效果和安全保障。
5.报告和归档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信息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要在处理完毕后的第一时间报告和有效记录,以便将来有效的分析和分析意外伤害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建立一个安全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出现意外伤害时,应该科学正确,及时采取3分对策,完成对受伤儿童的急救和救护,真诚实战报告意外伤害事件,为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大纲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一、教学目标1、理解概念:细胞、组织、脱臼、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2、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3、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4、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二、教学重点①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②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三、教学难点:①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②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四、教学时数:700分钟,14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奇妙的人体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劲、躯干、四肢。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结构(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三)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三、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四、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结构(二)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三)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五、排泄系统(-)排泄系统的结构(二)幼儿排泄系统的特点(三)幼儿排泄系统的卫生保健六、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七、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八、生殖系统幼儿的生殖系统发育缓慢,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
九、视觉器官(眼)(一)眼的结构(二)幼儿眼球的特点(三)眼的卫生保健十、听觉器官(耳)(-)耳的结构(二)幼儿耳的特点(三)耳的卫生保健七、作业:复习所学内容重点复习概念:细胞、组织、脱臼、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第二章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一、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二、教学重点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四、教学时数:200分钟,4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一、概念:生长、发育、成熟二、幼儿的生长发育的规律:①生长发育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60学时,教材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万钫编着的《学前卫生学》。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操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解剖生理部分,建议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动画等方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实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绪论(2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四.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生理基础(16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四.食品加工管道——消化系统五.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六.身兼数职的皮肤七.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八.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九.眼睛——视觉器官十.耳——听觉器官十一.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十二.幼稚的生殖系统第二节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一.降生的瞬间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三.新生儿的本能四.新生儿的感觉第三节生长发育一.胎儿的发育二.小儿的生长发育第二章儿童营养(10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利用;了解加强孕期营养和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意义教学重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婴幼儿急救常识大全
1. 窒息,如果婴幼儿窒息,立即将他们放在你的大腿上,用力
拍击他们的背部,直到异物排出。
2. 溺水,如果婴幼儿溺水,立即将他们从水中取出,清除口鼻
中的水,进行心肺复苏术。
3. 发热,如果婴幼儿发热,可以给他们穿轻便的衣物,用温水
擦拭身体,同时及时就医。
4. 意外摔伤,如果婴幼儿摔伤,首先要冷静下来,观察伤情,
如有必要,立即就医。
5. 烧伤,如果婴幼儿烧伤,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处,用干净的毛
巾包扎,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
6. 突发疾病,如果婴幼儿出现突发疾病,如呼吸困难、昏厥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此外,家长和照顾婴幼儿的人还应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包
括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等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
同时,定期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总之,婴幼儿急救常识对于每位家长和照顾婴幼儿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学习这些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问题(包括简答、论述、填空)1、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学前儿童为何容易便秘,如何预防因为肠壁弹性差,蠕动能力差,肠内容物通过慢,吸收水分过多,粪便干硬,出现便秘。
3、学前儿童发生煤气中毒、中暑(如何判断)及骨折等意外事故时怎么办煤气中毒:1.首先要打开门窗将病人从房中搬出,搬到空气新鲜、流通而温暖的地方,同时关闭煤气灶开关,将煤炉抬到室外。
2.检查病人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发现鼻、口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立即清除,使病人自主呼吸。
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方法是:让病人仰卧,解开衣领和紧身衣服,术者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并用这只手翻开病人嘴唇,术者吸足一口气,对准病人嘴部大口吹气,吹气停止后,立即放松捏鼻的手,让气体从病人的肺部排出。
如此反复进行。
频率成人每分钟14至16次,儿童18至24次,幼儿30。
直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或明显的死亡征象为止。
3.给病人盖上大衣或毛毯、棉被,防止受寒发生感冒、肺炎。
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躯体,在脚和下肢放置热水袋,促进吸入毒物的消除。
4.对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保(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十宣(两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寸处)等穴位;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可给饮服浓茶水或热咖啡。
一般轻症中毒病人,经过上述处理,都能逐渐使症状消失。
对于中毒程度重的病人,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并应注意在运送病人途中不可中断抢救措施。
骨折:学习儿童跌倒后,身体某部位着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来,老师要了解着地部位及当时详情,不要牵拉或强行抱起学前儿童,让他自己试着起来,并注意观察受伤部位,如腿部、脚等部位发生骨折,学习儿童不能站立行走,这时教师应将其他学前儿童迅速组织好,请保健医生或寻找硬板将孩子托起来送到医院救治,否则,孩子骨折移位将影响医生治疗。
学前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护理基本步骤学前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护理基本步骤引言学前儿童是一个年龄段比较小,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人群。
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活泼天性,很容易将一些小玩具或食物误吞或误吸进入气管内,导致卡喉窒息。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学前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护理基本步骤非常重要。
一、判断孩子是否卡喉当你发现孩子在进食或玩耍时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呛咳、面色苍白或发青等症状时,就需要判断孩子是否卡喉。
如果孩子能够大声喊叫、说话或哭泣,则表明他还没有完全卡住气道;反之,则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二、采取紧急措施1.背部拍打法当孩子出现窒息症状时,可以让他趴在你的大腿上,用手掌拍打孩子的背部,力度适中,频率较快。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卡在气道中的异物排出来。
2.腹部压迫法如果背部拍打法无效,可以采取腹部压迫法。
让孩子趴在你的大腿上,用手掌握住他的肚子,在肚脐以下位置向里面施加压力。
这样可以增加胸腔内压力,帮助孩子将卡在气道中的异物排出来。
3.人工呼吸法如果以上两种方法均无效,则需要采取人工呼吸法。
让孩子平躺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用一只手掌托住他的下颚向上抬起头部,另一只手放在他的额头上固定头部。
然后将自己的嘴对准孩子嘴巴,并用鼻子呼吸将空气送入孩子体内。
每次呼吸时间应该控制在1-2秒钟之间。
4.医疗救援如果以上三种方法均无效,则需要立即进行医疗救援。
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将孩子送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抢救。
三、注意事项在采取急救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在采取急救措施时,尽量让孩子保持平静状态,不要让他过度激动或惊恐。
3.在采取人工呼吸法时,每次呼吸时间应该控制在1-2秒钟之间。
同时需要注意呼吸的力度和频率。
4.如果孩子已经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结论学前儿童异物卡喉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状况,在处理这种情况时需要保持冷静,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时安排:共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3. 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
4. 学前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方法。
5. 学前儿童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日常生活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4.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洗手、刷牙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卫生保健技能。
二、第一课时: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1. 讲解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如身高、体重、牙齿、骨骼、神经系统等的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学前儿童不同年龄段生理发展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第二课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1. 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如认知、情感、社交、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第三课时: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 讲解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如饮食、睡眠、个人卫生、体育锻炼等方面。
学龄前期儿童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 1.学龄前期儿童住院的反应(1)分离性焦虑。
(2)惧怕陌生环境。
(3)怀疑被遗弃和受处罚。
(4)惧怕身体的完整及器官功能被破坏。
2.主要的护理措施(1)护理人员尽可能相对固定,并设法使患儿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
(2)护理人员可以用患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说明住院原因、手术的重要和简单过程,以及身体有关部位的愈合情况等,执行任何操作前应做好解释,以减少疑虑,确信住院不是惩罚。
创造条件让患儿参加适宜的游戏、绘画、看电视、听故事等活动,以帮助减轻患儿的恐惧和担忧。
(3)给患儿提供自我选择的机会,在许可情况下鼓励他们自我照顾,以帮助树立自信心,维持其自尊心。
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常用护理与急救技术测试题一、填空题(本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计15分)1、幼儿卫生保健是一门研究如何、儿童健康的课程。
2、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3、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4、呼吸系统有、咽、喉、气管、支气管和组成。
5、消化系统由和组成。
6、婴幼儿的骨髓全是红色的,称为,其功能是。
7、幼儿骨盆未定型,所以要避免幼儿从高处向地面上跳。
8、新生儿时期的腕骨都是。
9、幼儿鼻腔没有不能阻挡灰尘和细菌,所以易换上呼吸道感染。
10、幼儿气管、支气管和粘膜的纤毛运动能力,粘液分泌,不易清除外来微生物,故意感染引起呼吸困难。
11、小肠壁上有许多皱褶;皱褶表面的细小突起叫,是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
12、幼儿乳牙油质较薄,牙本质较脆,容易被残留在齿缝里德食物经细菌作用而腐蚀,产生。
13、幼儿因肝细胞分化不全,对感染和毒素的抵抗力较弱,解毒能力较差,故幼儿用药剂量一定要。
14、因为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冬天应多穿些衣服,注意;夏天天气炎热,要注意。
15、的皮肤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二、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幼儿园时对幼儿进行的机构。
A教养B教养C集体教育D集体教养。
2、幼儿骨骼是最主要的特征是骨的与成人不同。
A成分B主要成分C化学成分D物理成分3、幼儿右侧支气管较直,支气管异物也以为多见。
A、右肺B、右下肺C、左下肺D、左肺4、幼儿上、下肢肌群发育较早,肌群发育较迟。
A大;大B大;小C小;大D小;小5、饭前小时和饭后小时都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午饭后也不宜立即午睡,最好组织幼儿散步分钟后再睡。
A、0.5;0.5—1.5;10—20B、1;1—1.5;15—20C、0.5;0.5—1.5;15—20D、1;1—1.5;10—206、幼儿的手指甲每周剪一次;脚趾甲也每周剪一次。
A、1;1B、1;2C、2;1D、2;27、幼儿对钙、磷、维生素D不能正常吸收和利用时,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