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备忘录》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小学语文《昆虫备忘录》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标题:昆虫备忘录一、蜻蜓蜻蜓有复眼,视觉很灵敏。
它们在飞行的时候,连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清楚。
蜻蜓的翅膀薄而透明,像两张薄纸。
它们飞起来那么快,那么灵活,好像在空中跳舞。
二、瓢虫瓢虫身体是半球形的,非常光滑,颜色鲜艳。
它们的壳硬而厚,背上有一对红色的硬壳,上面有七个黑点。
瓢虫是益虫,专门吃蚜虫。
三、独角仙独角仙是一种大型甲壳虫,体型壮硕,头部有一只长长的角,看起来十分威武。
它们力大无穷,能举起自身体重几十倍的重物。
四、蚂蚁蚂蚁虽小,但力气很大。
它们能够搬动比自己身体重几十倍的东西。
蚂蚁是非常团结的昆虫,常常一起合作搬运食物。
赏析:《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科普性质的课文,通过对蜻蜓、瓢虫、独角仙和蚂蚁四种昆虫的描述,让小学生了解这些常见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首先,课文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
如描述蜻蜓的翅膀“薄而透明,像两张薄纸”,瓢虫的壳“硬而厚,背上有一对红色的硬壳,上面有七个黑点”,这些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描绘,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昆虫的特点。
其次,课文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
例如,介绍了蜻蜓的复眼和敏锐的视觉,瓢虫是益虫以及蚂蚁的团结协作等,这些都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后,课文通过描述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自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昆虫备忘录》是一篇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知识,也启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昆虫备忘录》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昆虫备忘录》教案一、教材分析《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个部分组成,作者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的复眼以及几种常见昆虫的外形、习性、活动等,体现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昆虫充满好奇,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昆虫,但对于昆虫的一些细致特征和习性了解并不全面。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默读、略读等,但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备忘录”的含义。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昆虫的方法,能够简单描述一种昆虫的外形和习性。
1.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圈画重点词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昆虫的特点,如复眼的作用、花大姐的种类和特点、独角仙的外形和力气大、蚂蚱的外形和不同种类等。
学习作者观察昆虫的方法,包括细致观察外形、动作,关注昆虫的习性等。
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生动描写的语句。
例如在描写花大姐的部分,作者详细描述了花大姐的硬翅上的小圆点,“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学生需要理解并学习这种观察昆虫特征的方法。
1.1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出来。
统编版教材《昆虫备忘录》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昆虫备忘录》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这篇课文由四篇短文组成,分别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和蚂蚱这几种昆虫。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充满趣味,以备忘录的形式呈现了昆虫的外形、习性等方面的特点,是一篇能激发学生对昆虫研究兴趣的佳作。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生灵”,《昆虫备忘录》作为本单元的一篇课文,有助于学生在观察昆虫特点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生灵的奇妙,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这篇课文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介绍事物的范例,即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简洁而生动的描述。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尤其是对昆虫这种小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们在概括事物特点、准确描述事物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
在识字方面,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但对于一些较难的生字,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会写“昆、蚂”等13个字。
能够说出文中所介绍昆虫的特点,如蜻蜓的复眼、瓢虫的硬翅等。
学习作者抓住昆虫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圈画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图片或实物,增强对昆虫特点的直观认识,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准确把握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如外形、习性等。
学习作者介绍昆虫特点的方法,如细致观察后的简洁描述。
例如在描写蜻蜓时,作者抓住了蜻蜓的复眼“复眼由好多小眼睛构成,是昆虫中最大的”,这一描述简洁明了地突出了蜻蜓复眼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重点进行描写。
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优秀5篇】《昆虫备忘录》教案篇一设计说明《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
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
“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
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习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昆虫备忘录板书
-
一、蜻蜓。
1. 外形。
- 复眼:很大,鼓鼓的,占据头部大部分空间,由许多小眼组成,视觉敏锐。
- 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翅膀,薄如轻纱,翅脉清晰可见。
2. 飞行。
- 轻盈敏捷:能在空中悬停、急转弯,像一架小型直升机。
- 快速振动翅膀:每秒振动次数多,飞行速度快。
二、瓢虫。
1. 种类。
- 七星瓢虫:最为常见,鞘翅上有七个黑色斑点,像七颗星星。
- 其他:还有二星、四星、六星等不同种类的瓢虫。
2. 习性。
- 捕食害虫:是蚜虫的天敌,对农作物有益。
- 假死:遇到危险时,会从植物上掉落,装死来躲避敌害。
三、独角仙。
1. 特征。
- 头部:有一只长长的角,像犀牛的角,这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 体型:比较大,外壳坚硬,呈黑褐色。
2. 力气。
- 大力士:能搬动比自己身体重很多倍的物体。
四、蚂蚱。
1. 身体结构。
- 头部:较小,有一对丝状触角。
-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
- 翅膀:有两对翅,前翅狭长,后翅宽大,飞行时能发出“沙沙”声。
2. 生活习性。
- 食草:以植物的叶片为食,常出现在草丛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昆虫备忘录》精选习题+详细解析本文是根据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昆虫备忘录》的精选习题进行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1.《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A. 昆虫的生活习性B. 昆虫的外貌特征C. 昆虫的种类分类D. 昆虫的繁殖方式解析:选A。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昆虫备忘录》主要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各个昆虫的特点、行为等。
2.文中提到的“昆虫备忘录”是由谁编写的?A. 老师B. 动物园馆长C. 昆虫专家D. 学生解析:选C。
在课文中提到,昆虫备忘录是由昆虫专家编写的,而不是其他选项中的人。
3.下面哪个选项是关于《昆虫备忘录》正确的?A. 《昆虫备忘录》是一部小说B. 《昆虫备忘录》是一本字典C. 《昆虫备忘录》是一本故事书D. 《昆虫备忘录》是一本科普读物解析:选D。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昆虫备忘录》是一本科普读物,用于介绍昆虫的知识。
二、填空题1.昆虫的身体构造特点是________,昆虫的体表有很多绒毛。
解析:昆虫的身体构造特点是外骨骼,昆虫的体表有很多绒毛。
2.昆虫有______对触角,它们可以用来听音、闻味、摸索。
解析:昆虫有一对触角,它们可以用来听音、闻味、摸索。
3.昆虫的翅膀有很多种,有的昆虫翅膀______,有的昆虫翅膀______。
解析:昆虫的翅膀有很多种,有的昆虫翅膀透明,有的昆虫翅膀有颜色。
三、判断题1.昆虫的触角可以用来看东西。
解析:错误。
昆虫的触角用来听音、闻味、摸索,而不是用来看东西。
2.一只昆虫只有一对翅膀。
解析:错误。
一只昆虫可以有一对或多对翅膀,取决于昆虫的种类。
四、解答题1.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解析:昆虫的特点包括外骨骼、触角、多对翅膀等。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昆虫的繁殖方式、饮食习性、栖息地等。
举例来说,一些昆虫以花蜜为食,生活在花儿旁边,同时也是花儿的传粉者,它们喜欢在花丛中飞舞。
2.你认为昆虫备忘录对我们了解昆虫有什么帮助?解析:昆虫备忘录对我们了解昆虫具有很大的帮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稿第【1】篇〗三年级《昆虫备忘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录、凡”等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各种昆虫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感受昆虫的有趣。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昆虫有趣的地方,培养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找出感兴趣的地方。
2.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
教学课时 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蜻蜓、瓢虫、蚂蚱、独角仙。
提问:图上的昆虫大家都认识吗?如果认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昆虫,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课文揭示了这几种昆虫的什么秘密?(2)“备忘录”指的是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1)出示词语:备忘录凡是距离款款黑绸膜翅益虫(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约斑录凡距款绸膜瞎益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凡款斑”。
(2) 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巨+=距”“周+纟=绸”“莫+月=膜”“害+目=瞎”。
(2)形近字比较。
如:绿一录风一凡斑一班(3)组词扩展:“款待款款有益益虫大约”(4)以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5篇不管写什么类型的教学反思,都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教师不断写好教学反思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篇1《昆虫备忘录》这篇文章详细、深刻地描绘几种昆虫的特点:蜻蜓、瓢虫、花大姐等等。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详略得当。
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把握昆虫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新课的导入: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导入新课,用最直观地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探求知识的兴趣。
3、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有效性、体现层次性,采用反复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生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4、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与文本形成沟通和对话,在情感的交融中获得知识。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篇2在夏天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我们也能看见很多蜜蜂,幼儿都怕被蜜蜂,谁都不敢靠近,对蜜蜂了解都不太全面。
关于蜜蜂的谜语、儿歌、画画都学了很多,但对真正的蜜蜂了解的有点少,孩子看见蜜蜂都胆怯,我想让幼儿了解真蜜蜂,还不能用真蜜蜂观看了解,那样孩子们都会恐慌,也不可能学进去,我也害怕不小心,孩子要让蜜蜂伤到就不好了,让我有些犯愁。
前几天听见一首儿歌挺好,我就教幼儿了,幼儿们学习的都很高兴,想到这我发现可以用儿歌引入,先让幼儿在放松、愉快的心情唱歌跳舞,在引导幼儿到蜜蜂的话题,你说到认识蜜蜂,有的幼儿就反映到害怕,等我拿出图片时,有幼儿就说了一句不是真蜜蜂,我和孩子们都笑了,从看图片认识蜜蜂,幼儿们都说:蜜蜂原来是这样的啊!在图画和视频的教学里,这节课完成的还行。
昆虫备忘录小练笔23篇小练笔 | 昆虫备忘录敬谢不敏李星霖打水仗时,嗞ーー噗!一只螳螂撞到了玻璃上。
我抓住它仔细一看,它那尖尖的头咕噜咕噜地转,想逃脱我的手掌。
我把它放在地上,它做出了祷告的姿势。
我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它的眼睛由黄色慢慢变成了深绿色。
螳螂遇见比它大的敌人时,会用尾巴拍打翅膀,发出难听的声音,吓得对手一动不动,然后它就可以饱餐一顿。
枯叶蝶魏薇安我从一本书上知道有像枯叶一样的蝴蝶,从那以后,就一直琢磨“枯叶”是怎么回事。
“枯叶”想必是本来就是叶子之后变成了蝴蝶?还是本来就是蝴蝶又变成枯叶?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像枯叶的蝴蝶,人们一般都分辨不出来它到底是蝶还是叶。
它们都是棕色的,你走近枯叶蝶,刚一伸手,只听见一声拍动翅膀的声音,它们就飞走了。
小蚂蚁小蚂蚁有黑色的、有红色的,小小的脑袋上有可爱的触角,小脸上长着一双可爱的小眼睛。
短小的身体上有六只细长的腿。
蚂蚁王国有工蚁,蚁后和兵蚁,工蚁都要出去寻找食物,运食物,它们特别勤劳。
兵蚁负责保卫家园,如果敌人来它们会全体出动,把敌人赶走,它们非常勇敢。
蚁后是一个大胖子,它负责生产小宝宝。
蚂蚁是个大家族,它们分工明确,它们勤劳,勇敢,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蚊子葛益锦我睡觉的时候,嗡嗡嗡的声音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是什么东西呢?原来是那个讨厌的家伙——蚊子。
蚊子真讨厌,因为它常常要咬我嫩嫩的肉,吸我甜甜的血,还打扰我的睡觉……真是烦得不得了。
蚊子身长大约0.5厘米,是种飞行动物。
它几乎每周都来咬我,而从不咬其他人,真是我的天敌!蚊子总是在晚上睡觉时偷袭我,而白天却不咬我,因为我会把它赶跑或打死!我在想:为什么其他昆虫不咬人呢?要是它们也像蚊子一样……那可不要!不敢想象,人们要被咬成什么样子!小蜜蜂罗正好春天,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总能看见一群一群的小蜜蜂在忙碌着。
只要有花的地方就能看见它们飞来飞去采蜜。
它们属于膜翅昆虫,有蜂王、工蜂和雄蜂。
体长0.8到2厘米,体表为黄褐色或黑褐色。
三年级昆虫备忘录 9篇三年级昆虫备忘录 9篇本文简介:昆虫备忘录:危峻熙独特的防身方法-瓢虫瓢虫个子小小的,飞行速度也不快,鸟类只要扇动几下翅膀就能追上它们。
如果靠速度逃跑,瓢虫一丝胜算都没有。
不过,鸟类不爱吃瓢虫,因为瓢虫一感觉到危险,就会条件反射地射出血。
它们的血液有难闻的气味,而且口感很糟,会让鸟类不自觉地将它们吐出来。
瓢虫的防身本领是不是很特别三年级昆虫备忘录 9篇本文内容:昆虫备忘录:危峻熙独特的防身方法-瓢虫瓢虫个子小小的,飞行速度也不快,鸟类只要扇动几下翅膀就能追上它们。
如果靠速度逃跑,瓢虫一丝胜算都没有。
不过,鸟类不爱吃瓢虫,因为瓢虫一感觉到危险,就会条件反射地射出血。
它们的血液有难闻的气味,而且口感很糟,会让鸟类不自觉地将它们吐出来。
瓢虫的防身本领是不是很特别又很高明呢?优雅的刀客—螳螂昆虫王国里有这样一群佩戴双刀的刀客,它们疾恶如仇,一旦发现蚊、蝇、蝗等,立刻伺机上前,抽刀斩灭。
这就是帅气又霸道的螳螂。
螳螂常见于田间、林间,生性好斗,同种族间经常进行比武大赛,很多战败者都“丢盔弃甲”,失去了强有力的前肢。
食物不够时,还会发生大螳螂吃小螳螂,雌螳螂吃雄螳螂的惨剧。
每年夏秋季节,田间害虫增多,螳螂就忙碌起来。
它们可消灭的害虫有数十种,所以优雅的刀客—螳螂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最吵的害虫-蝉夏天吵个不停的昆虫非蝉莫属。
尤其在午后最炎热的时候,它们叫得最大声,让想午睡的人恨得牙痒痒。
可任你用尽千般办法,它们依然叫声洪亮。
蝉又叫知了,它可是危害大树的“吸血鬼”。
它们有一个针状的口器,能刺入树干,吸食树液,致使大树营养流失。
更过分的是,雌蝉将卵产在树枝的木质组织中,还会绕着树枝底部,用口器刺出一圈小空洞,如同给树枝戴了一串项链。
不过,这串“项链”没有让树枝更美丽,反而导致树枝上部因吸收不到养分而枯死,真是太可恶了。
昆虫备忘录:颜楚桐蝴蝶蝴蝶在天上飞舞,美丽的翅膀像扇子一样扇动着,多么漂亮!蝴蝶喜欢各种植物,把卵产在合适的叶子上。
《昆虫备忘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并学会识别常见昆虫。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的识别。
2. 教学难点:昆虫翅膀、触角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昆虫的图片、实物或模型,制作PPT,准备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特征:介绍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特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点。
3. 常见昆虫识别:展示常见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并说出昆虫的名字。
4. 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昆虫,试着描绘出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特征。
五、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2.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昆虫的资料,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六、教学内容:1. 昆虫的分类:介绍昆虫的分类体系,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科目、纲目等概念。
2. 昆虫的生态环境:讲解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以及昆虫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1. 昆虫分类:通过PPT展示昆虫的分类体系,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科目、纲目等概念。
2. 生态环境:讲解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以及昆虫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
八、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昆虫分类图,标注各类昆虫的特点。
2. 写一篇关于昆虫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短文,可以从昆虫在食物链、授粉、控制害虫等方面入手。
九、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命周期:介绍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
《昆虫备忘录》(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繁殖方式等。
1.2 教学内容:昆虫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昆虫的身体结构特点,如头、胸、腹三部分,以及触角、翅膀等。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外貌特征。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和生态习性。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课后收集学生完成的观察日记,评估他们对昆虫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昆虫的形态与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等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细节特征,如眼睛、触角、翅膀等。
2.2 教学内容:昆虫的身体结构及其功能,如头部的大脑、眼睛、触角等。
昆虫的翅膀类型和飞行能力,以及胸部的重要器官如翅膀、腿等。
昆虫的腹部特征,包括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等。
2.3 教学方法:展示昆虫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昆虫的身体结构。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结构的观察和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了解他们对昆虫结构的理解程度。
课后收集学生完成的观察报告,评估他们对昆虫结构的认知程度。
第三章:昆虫的繁殖与发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3.2 教学内容:昆虫的繁殖行为,如产卵、交配等。
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昆虫的发育类型,如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等。
3.3 教学方法:展示昆虫的生命周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发育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了解他们对昆虫发育过程的理解程度。
《昆虫备忘录》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这几种昆虫的特点。
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述了昆虫的外形、习性等,充满了童真童趣。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同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兴趣,在生活中也可能有过观察昆虫的经历。
然而,对于昆虫的一些专业知识和细致的特征可能还了解不够深入。
在阅读方面,他们能够理解篇幅较长的文章,但对于概括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录、凡”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圈画、批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学习作者观察昆虫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例如在描写蜻蜓时,作者细致地观察到“蜻蜓半空展翅飞”,还提到蜻蜓复眼的特点“还是不要走近去打扰它吧,它是一种很敏感的昆虫,要是它的复眼被破坏了,那它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从这些描写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从昆虫的外形、习性等多方面进行观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
例如文中对独角仙的描写“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这里作者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独角仙的大小和外形特征,学生要理解并运用这种表达方法存在一定难度。
五、教法与学法1.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昆虫王国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昆虫的世界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课文原文及赏析《昆虫备忘录》课文原文复眼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再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麻雀的眼睛是单眼,蜻蜓的眼睛是复眼,蚂蚁的眼睛是单眼。
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瓢虫是做得最精致的虫。
“做”的?谁做的?上帝做的。
上帝?上帝做了一些小玩具,让它们可以在苔藓上滑滑梯,在树荫下兜风,在水里游泳、在水面上跳跃,甚至在空中飞。
瓢虫就有这么几个特点:身体是圆的,很像一粒豆子;脚上有黑绒;翅膀是黑色、红色或橘黄色的,很漂亮。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天牛是害虫,个儿大,身子长圆筒形,披着硬甲壳,头上有一对触角,嘴就像一把大钳子。
蚂蚱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
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张,因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蚂蚱有鞘翅,鞘翅里有膜翅。
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很好看。
我们那里叫蚂蚱是叫“挂大扁儿”。
赏析:这篇《昆虫备忘录》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对几种昆虫的观察和想象。
作者通过对昆虫的特点和习性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开篇以蜻蜓的复眼为例,通过作者的琢磨和想象,展现了复眼的独特之处,引发读者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
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瓢虫的精致外形和优雅的动作,以及不同瓢虫的分类,使读者对瓢虫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描述天牛和蚂蚱时,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它们的形态和特点,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些昆虫的模样。
《昆虫备忘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环境。
难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准备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昆虫。
提问:“你们对昆虫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1.5.2 基本特征介绍昆虫的身体结构、触角、翅膀等特征。
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记录昆虫的特征。
1.5.3 分类介绍昆虫的分类,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进行昆虫分类。
1.5.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二章:昆虫的生态环境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态环境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昆虫的生态环境和适应能力。
难点: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教学准备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态环境。
提问:“你们认为昆虫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2.5.2 生态环境介绍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如水源、食物、气候等。
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分析昆虫的适应能力。
2.5.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昆虫案例,如蚂蚁搬家、蝴蝶变态等,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存策略。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2.5.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生态环境和适应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三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汪曾祺《昆虫备忘录》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汪曾祺《昆虫备忘录》原文及赏析【导语】:昆虫备忘录是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吧昆虫备忘录复眼我从小学三年级“自然”教科书上知道蜻蜓是复眼,就一直捉摸复眼是怎么回事。
昆虫备忘录内容简介1. “嘿,你们知道蝴蝶吗?那可是昆虫里的大明星呀!”有一次我在花园里看到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哇,它就像会飞的花朵一样美丽。
我对小伙伴说:“看呀,这蝴蝶多漂亮啊,难道不像仙女下凡吗?”我觉得蝴蝶真是神奇又美丽的昆虫。
2. “哇,蚂蚁虽小,力量可大着呢!”记得有一天我在路边看到一群蚂蚁在搬食物,它们齐心协力的样子真让人佩服。
我忍不住跟旁边的人说:“你看这些蚂蚁,小小的身体怎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呀,这不是很厉害吗?”蚂蚁真的让我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3. “哎呀呀,蜜蜂可勤劳啦!”那次我去果园,看到好多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我对同行的朋友说:“它们不停地采蜜,多勤劳呀,就像我们努力学习一样!”蜜蜂真的是勤劳的榜样。
4. “嘿,蜻蜓的翅膀好透明呀!”有回在池塘边看到蜻蜓,它们飞起来的样子好轻盈。
我跟弟弟说:“弟弟你看,蜻蜓的翅膀多好看呀,像玻璃一样,是不是超酷的?”蜻蜓真的太有意思啦。
5. “哇,甲虫的壳好硬呀!”我有次在树林里捡到一只甲虫,敲了敲它的壳。
我自言自语道:“这壳也太硬了吧,就像个小盔甲,难道它是昆虫里的战士?”甲虫真是独特的存在。
6. “你们看,蝉叫得好大声啊!”夏天的时候,那蝉声总是特别响亮。
我对伙伴们说:“这蝉叫得这么起劲,是不是在开音乐会呀,哈哈!”蝉真是夏天的标志之一。
7. “呀,螳螂的大刀好威风!”有一次在草丛里发现一只螳螂,那两把“大刀”可显眼了。
我惊叹道:“哇,它这两把大刀可真厉害,像个小侠客似的,不是吗?”螳螂真的很有气势。
8. “哈哈,萤火虫会发光呢!”记得晚上在郊外看到萤火虫,一闪一闪的。
我高兴地对大家说:“看呀,萤火虫就像会飞的小星星,太神奇啦!”萤火虫真的给夜晚带来了浪漫。
9. “哇哦,毛毛虫以后会变成蝴蝶呀!”看到一只毛毛虫在蠕动,我惊讶地对小伙伴说:“它以后会变成那么漂亮的蝴蝶,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就像丑小鸭变天鹅一样!”毛毛虫的蜕变真让人期待。
10. “嘿,蛐蛐晚上叫得好欢呀!”晚上在家里的院子里听到蛐蛐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