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市场现状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95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一、中国保险市场主体:保险市场主体是指保险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包括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和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中介方。
1、保险商品的供给方:即保险人。
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保险人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最为常见的是公司制,因此,很多时候都会直接用“(再)保险公司”来称呼保险人。
保险人一般为法人,但也存在自然人为保险人的情况。
我国的保险公司主要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其中人身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太平、泰康人寿、安邦保险、中邮人寿、生命人寿等。
财产保险公司主要有:人保财险、平安财产保险、太平洋财产保险、中国人寿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大地财产保险、阳光财产保险、太平财产保险、天安保险等。
2、保险市场需求方:主要是个人和企业3、保险市场中介方:保险中介的形式比较多样,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
他们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广泛,包括充当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交易媒介,协助建立保险合同关系;也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处理保险合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保险事故鉴定、估损和理赔等事项。
二、中国保险深度与密度:保险深度: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水平7.0%。
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深度在2009年位列第一,保险深度达到16.8%。
中国香港位列第五,保险深度为11.0%。
2013年中国保险深度为3.02%。
2013年国内各省市,北京保险深度最大,为5.1%,其次是上海、四川、新疆。
保险密度: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保险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2013年保险密度为1265.67元/每人。
2013年在中国国内,北京保险密度最大,其次是上海、天津、浙江、江苏。
由图可知,中国的保险深度与密度在持续稳步增长,但与同期的世界平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很明显,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层次依然很低,这表明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