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知识讲座,01
- 格式:pptx
- 大小:27.23 MB
- 文档页数:87
(完整)痛风健康知识讲座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痛风,本次讲座将为您介绍痛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痛风?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当体内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晶体就会在关节、肾脏等部位积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关节肿胀等症状。
痛风的症状和诊断常见的痛风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红、热和僵硬等。
如果您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进行诊断。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化验等方式来确认您是否患有痛风。
痛风的危害及合理饮食建议痛风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关节损伤和尿酸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合理的饮食惯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控制摄入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会导致尿酸升高,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对于控制尿酸水平有帮助。
- 增加蔬果和全谷物的摄入:蔬果和全谷物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 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控制痛风非常重要。
- 饮水:增加水的摄入量有助于稀释尿酸,推荐每天饮水量为8杯以上。
痛风的治疗和预防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如果确诊患有痛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并坚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进行以下预防措施以减少痛风发作的机会:- 避免过度饮酒:酒精会增加尿酸的产生和排泄的难度,因此应控制饮酒,尤其是啤酒。
- 锻炼身体: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并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 注意药物使用:一些药物会增加尿酸的产生或减少尿酸的排泄量,使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并告知自己的痛风情况。
总结痛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药物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痛风,减少发作的机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咨询您的医生。
痛风系列讲座(1)----痛风治疗用药的九大误区痛风是古老的疾患,过去多为帝王将相患此病,故称之为“富贵病”。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饮食大量摄入,普通老百姓患痛风的人数日益增多,所以有人将痛风列为“现代文明病”之一。
得了痛风,除了饮食控制外,往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以控制病情,这样做十分必要。
现就痛风药物治疗中可能发生的误区介绍如下。
误区一:急性发作时用大量抗生素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常常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
如不做详细的病史追问、体检和血尿酸等检查,很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或发炎,随即给予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这是痛风治疗中最为常见的误诊误治。
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患者即使无任何治疗,亦多可于疾患发作3~10日逐渐自然缓解。
这种自然缓解常常被医生或患者误认为是抗生素的疗效。
事实上,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
这是因为注入体内的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
大家都从一个出口往外“挤”,青霉素“跑”出去多了,尿酸自然“跑”出去就少,其结果是血中尿酸反而升高,从而加剧病情。
误区二:急性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治疗痛风是慢性病,多数患者常常遵医嘱长期服用痛风利仙或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
有些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终止发作,减轻疼痛,结果却适得其反。
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属降尿酸药。
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
其共同作用可降低血尿酸的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
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作用,所以不能解除患者的剧痛,对终止急性发作没有效果。
如果在急性发作时单独应用降尿酸类药物,会动员体内的尿酸池,使血尿酸进一步升高,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从而加重病情。
误区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为消除急性炎症反应,解除疼痛,终止发作,医生常给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开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而且剂量较大,每日服用次数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