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分馏

B. 煤的气化

C. 酒精挥发

D. 海水晒盐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有机物:甲烷、蛋白质、二氧化碳

B. 金属单质:铁、水银、金刚石

C. 碱:烧碱、熟石灰、一水合氨

D. 复合肥:尿素、硝酸钾、磷铵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氧气的验满

B. 测溶液的酸碱度

C. 分离固液混合物

D. 稀释浓硫酸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4个磷原子:P4

B. 碳酸根离子:CO3

C. 金刚石:Au

D. 3个氧分子:3O2

5.浓盐酸和浓硫酸均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A. 质量都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

B. 质量都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大

C. 浓盐酸质量变小,浓硫酸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变小

D. 浓盐酸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浓硫酸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小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 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B. 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将黄铜与纯铜互相刻划,黄铜表面出现划痕

8.“六安瓜片”是我国著名的绿茶,茶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

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由三种元素组成

②单宁酸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③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④属于氧化物

⑤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A. 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④⑤

D. ②④⑤

9.今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整齐堆放着金册、银册、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

铁刀、铁矛等兵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 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不易保存

C. 自然界有天然的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

D. 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以在盛有三种金属样品中盐酸溶液

10. 如图所示是处理汽车尾气的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NO ??催化剂 2CO 2+N 2

11.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NaOH 、CaCO 3、NH 4NO 3三种固体 水 B

鉴别BaCl 2、CuSO 4、NaOH 三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C

除去CaCl 2溶液中少量的BaCl 2 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碳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 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A. A

B. B

C. C

D. D

12. A 、B 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A 、B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5%

B. t 2℃时,100gA 饱和溶液中溶有50gA 固体

C. 当B 中含有少量A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D. t 2℃时,A 、B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

数的关系是:A >B

13.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梳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 描述实验现象B实验安全

①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等于

100mL

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

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③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实验室鉴别化学药品时不可以尝任何药

品的味道

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节约实

验时间

C化学与生活D认识物质俗名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 容易患坏血病

②洗涤剂除油污利用了乳化的原理

③高钙牛奶中的“钙”指钙元素

①碳酸钠——苏打

②氢氧化钙——消石灰

③氢氧化钠——火碱

A. A

B. B

C. C

D. D

14.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不相符合的一组是()

A.碳在装有足量O2的密

闭容器中燃烧

B.向盛一定量锌粒的

烧杯中加盐酸

C.电解烧杯中含有少

量NaOH的水

D.48g镁在装有等量氧气

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A. A

B. B

C. C

D. D

15.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2g不

饱和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将沉淀干燥,得到16.5g固体,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 28.5%

B. 26.5%

C. 24.5%

D. 22.5%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6.景德镇602所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中国直升机摇篮”、“中国直

升机研究发展中心”,钛合金是制作直升机重要材料,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

(2)某化工企业以钛酸亚铁(FeTiO3)、焦炭、氯气为原料生成钛,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生产流程中第一步化学原理为2FeTiO

3+6C+7Cl2?

?一定条件?

?

2X+2TiCl4+6CO2,则X为

______(填化学式);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Mg和TiCl4反应制得Ti,此过程中氩气的作用是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

17.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如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图.

①铁丝燃烧生成Fe3O4的过程中______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与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①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 .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

法.

①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闭冷水短.这

是因为______ .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______ 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

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

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F装置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

油的目的是______。

19.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

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

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CaCl2,②是______。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______;

猜想三:NaOH和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有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实验验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探究三溶液M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取100gM溶液与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沉淀0.2g,则溶液M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煤的气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的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不是有机物;故错误;

B.金刚石是碳单质,不是金属单质,故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一水合氨是氢氧化铵,都是碱,是正确的;

D.尿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磷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故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的分类解题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牢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钠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都是无机物。

3.答案:B

解析:解: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

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磷原子表示为:4P,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CO3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C、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其化学式为C,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氧分子可表示为:3O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故选:D。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C、根据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酸的物理性质,熟悉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冰是固态的水,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电解水的实验现象、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但是不能看出是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故B正确;

C、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C错误;

D、将黄铜与纯铜互相刻划,纯铜表面出现划痕,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答案:D

解析:解:①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②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③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228:13:18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正确。

④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⑤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76:46,故说法错误。

②④⑤说法错误。

故选:D。

①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单宁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④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⑤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生锈,不易保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C 、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界有天然的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D 、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A 、根据“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NO

??催化剂 2CO 2+N 2; A 、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

B 、该反应涉及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正确;

C 、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正确;

D 、2CO +2NO

??催化剂 2CO 2+N 2,正确;

故选:A 。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C

解析:解:A 、NaOH 、NH 4NO 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是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鉴别,故选项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

B 、CuSO 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 4溶液;能与CuSO 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 溶液,能与CuSO 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 2溶液,不另加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

C 、碳酸钡难溶于水,不能与BaCl 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

D、氧化铜粉末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B、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2.答案:D

×100%=解析:解:A、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都是25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5g

100g+25g

20%,故A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100gA饱和溶液中溶有33.3gA固体,故B错误;

C、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故C 错误、

D、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析出晶体成为t1℃的饱和溶液,B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甲在t1℃的溶解度大于B在t2℃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B,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含义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俗称、安全问题、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A.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所以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故A 错误;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发生火灾,故B 错误;

C.人体缺乏维生素A 容易患夜盲症,故C 错误;

D.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D 正确。

故选D 。

14.答案:C

解析:解:A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 、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随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 、电解烧杯中含有少量NaOH 的水,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氧化钠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 、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2Mg +O 2?

?点燃 2MgO ,

48 32 80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最终生成80g 氧化镁,镁完全反应,氧气剩余16g ,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

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5.答案:C

解析:解:设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由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MgO+H2SO4=MgSO4+H2O,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MgSO4+2NaOH=Na2SO4+Mg(OH)2↓。可知,H2SO4∽O~2OH?~增量

98 16 34 34?16=18

x 16.5g?(112g?100g)=4.5g

98 18=x

4.5g

解得:x=24.5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g

100g

×100%=24.5%

由以上计算可知,C正确。

故选:C。

根据氧化铁、氧化镁与稀硫酸的反应,金属的氧化物转化为硫酸盐,根据质量关系求出稀硫酸的质量即可求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属于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方程式、物质的变化找出关系式计算比较方便。

16.答案:47.87四+4FeCl3作保护气

解析: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故填:47.87;四;

(2)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故填:+4;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反应前铁、钛、氧、碳、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6、6、1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钛、氧、碳、氯原子个数分别为0、2、6、6、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6个铁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3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FeCl3.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故填:FeCl3;作保护气.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钛酸亚铁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根据氩气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的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放出;氧气和水;FeO;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硫酸钡沉淀;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可燃物的着火点;ac

解析:解:(1)①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的热;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在FeSO4中硫酸根离子显示?2价,亚铁离子显示+2价,所以与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O;

(2)①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变,电子层数可能变化,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化合物,所以一定发生变化的是b;

②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所以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硫酸钡沉淀;

(3)①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②白磷的着火点低,先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后燃烧,所以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现象就越剧烈,所以

a.铜不能发生酸发生反应,铜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不能说铜不会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

b.镁表面的气泡产生最剧烈,所以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故正确;

c.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少,故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1)①放出;

②氧气和水;

③FeO;

(2)①b;

②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硫酸钡沉淀;

(3)①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②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ac.

(1)①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

②根据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分析;

③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2)①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进行分析;

②根据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进行分析;

(3)①根据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进行分析;

②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③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现象就越剧烈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8.答案:试管 A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误差

解析:解:(1)a是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可选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F装置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

(1)试管;

(2)A;

(3)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误差。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2)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9.答案:

Ca(OH)2;溶液变红色;NaOH 、Ca(OH)2;猜想四;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Na 2CO 3;三;若A 中没有沉淀,B 中产生沉淀

解析:解:探究一 (1)有标签可知,溶液为钙的化合物溶液,能与碳酸钠的反应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氯化钙;

(2)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所以,设计实验如下;

探究二 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反应的量不同,所以,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的溶质可能是NaOH 和Na 2CO 3或NaOH 和Ca(OH)2或NaOH ;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所以猜想四不正确。

(3)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所以实验方案是:

探究三:设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74 100

x 0.2g 74

100=x

0.2g 解得:x =0.148g

溶液M 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48g 100g ×100%=0.148%。

故答为:探究一(1)Ca(OH)2;(2)

探究二:NaOH、Ca(OH)2,猜想四,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3)

探究三:溶液M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48%。

探究一(1)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和部分标签的内容进行猜想;根据氢氧化钙或氯化钙溶液的酸碱性分析设计实验;

探究二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及反应的程度分析猜想;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分析实验的结论;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现象完成实验。

探究三。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碳酸钙的质量可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本考点探究了物质的组成成分,解答本题关键是在分析过滤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不仅要看生成物中溶质,还要看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检验钙离子可以用碳酸根离子来考虑,检验碳酸根离子,可以用钙离子检验。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