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16.67 MB
- 文档页数:63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一、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概论:概念、发展历史、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系统构成、计算机的功能、应用等;
2.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结构、TCP/IP协议体系结构、网络服务、网络安全管理等;
3.计算机硬件:CPU、BIOS、内存、磁盘、硬盘、显卡、主板、网卡等,以及安装驱动程序、诊断、操作系统的安装、硬盘的格式化、磁盘复制等;
4.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文件管理系统、网络安全工具等;
5.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系统备份,安全策略,系统性能调优等;
6.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基础,网络安全原则,网络安全工具,系统安全配置,网络安全协议,病毒和黑客攻击防护等;
7.流程图编程:流程图的绘制,流程图语法,流程图基本概念,流程图实现的编程语言,流程图的读写步骤等;
8.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调试、编写、编译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多线程程序的开发等;
9.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基础,线性表、树形结构、图形结构等。
1、计算机工作原理: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2)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
2、计算机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
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Intel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
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如下表。
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2年我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
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
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的计算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的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1974年,我国设计的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
1982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
1997年6月研制成功的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
这些机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2005年4月18日,完全由我国科学界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款六十四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CPU———“龙芯二号”芯片正式发布。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内容第一章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特点3.计算机的应用4.电子计算机的基本运算5.电子计算机中的数制6.数据的存储单位7.字符编码8.存储程序原理的基本思想9.硬件系统组成、硬件、裸机的概念10.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11.存储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12.输入设备、键盘布局、各键的功能、指法13.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14.总线15.软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的概念、程序的概念16.系统软件及其分类17.应用软件及其分类18.计算机语言、高级语言的翻译程序工作方式19.网络的概念及其功能20.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传输介质21.主要的局域网类型、局域网的硬件组成、局域网的软件系统22.Internet的相关概念23.网络浏览器及其操作24.电子邮件相关概念、特点、地址、服务器、撰写与发送、接收与回复、转发25.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分类、传染途径、预防、消除26.防火墙与木马第二章1.Windows XP任务栏和开始菜单2.桌面基本操作3.窗口与对话框基本操作4.菜单的操作5.剪贴板6.磁盘操作7.文件的命名8.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9.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复制10.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11.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窗口12.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13.控制面板14.输入法第三章1.特殊符号和日期时间录入2.查找和替换(高级)3.文本编辑(复制、移动)4.字体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字间距、下划线、着重号等)5.边框(应用范围)、底纹6.段落格式设置7.项目符号和编号8.页眉页脚9.页面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文档网格)10.分栏11.首字下沉12.插入分隔符13.图文混排(填充色设置、线条设置、大小、亮度和对比度、版式、阴影和三维)14.图形综合处理(组合、分解、旋转)15.创建表格(表格输入文本)、表格的修改与填充16.表格的风格设置对齐方式、行高列宽、自动套用格式第四章1.工作表编辑(复制、删除、重命名、插入、移动)2.数据的输入(系统日期、系统时间、分数、数字组成的文本)3.序列输入4.编辑单元格5.设置单元格格式(字体、字号、对齐方式、格式、颜色、边框、底纹、合并单元格、行高、列宽、背景等)6.边框和底纹7.条件格式8.批注9.公式10.函数(SUM、A VERAGE、MAX、MIN、COUNT)11.编辑图表(设置图表选项、更改图表类型)12.美化图表(图表中图表元素的格式设置)13.排序汉字排序(按拼音、笔划)14.自动筛选15.高级筛选16.分类汇总第五章1.对单个幻灯片的编辑——插入对象2.幻灯片格式化(项目符号和编号、行间距)3.设置幻灯片外观(模板、背景、配色方案)4.幻灯片版式5.幻灯片母版6.自定义动画7.效果设置8.幻灯片切换9.超级链接10.幻灯片放映方式的设置11.自定义放映12.13.14.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15.16.17.。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1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内圆周长x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扇区数/道)x(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佳置换算法OPT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计算机基础运用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基础概念1.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处理数据的智能电子设备,它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组成。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接收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后,输出到输出设备,实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二、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程序、控制数据传输和协调各个硬件设备的工作。
2. 内存: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是CPU进行运算的地方。
3. 存储设备:硬盘、固态硬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4.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摄像头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
5.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用于从计算机输出数据。
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提供用户界面、文件管理和进程管理等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常用的操作系统之一,具有图形化用户界面和广泛的应用程序支持。
3. Linux操作系统:支持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用于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4. MacOS操作系统: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适用于Mac电脑。
四、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将不同地域、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2. 互联网:由全球各地的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巨大网络系统,提供全球性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3. 局域网(LAN):是指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比如学校、企业内部,通过网线或者无线设备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4. 广域网(WAN):是无线设备,能够覆盖比较大的范围,比如城市、国家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
五、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1.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和复制能力的恶意程序,能够危害计算机系统和数据。
2. 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道安全防线,用于监控和过滤网络数据,保护计算机免受网络攻击。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结构、算法等各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点1. 主机与外部设备:主机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光驱等。
外部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2. 存储器与存储介质:存储器包括内存与硬盘,内存主要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硬盘则用于永久存储数据。
存储介质有磁盘、固态硬盘、光盘等。
3. CPU与运算: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运算操作,包括算术逻辑运算、取指令、存储与读取数据等。
4. 主板与总线: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上面连接了CPU、内存、硬盘等设备。
总线负责传输数据和指令。
5. 输入与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计算机软件知识点1.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计算机基本工作环境的一部分,如操作系统、编译器、驱动程序等;应用软件是为特定应用目的而编写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
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3. 编程语言与编程思想:编程语言是人与计算机沟通的工具,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Java、Python等。
编程思想则指导着程序员如何组织和解决问题,如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等。
4.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组织大量数据,提供方便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MongoDB等。
三、计算机网络知识点1. 网络拓扑与协议:网络拓扑指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形式,常见的拓扑有星型、总线型、环形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从基本结构上来讲,电脑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下文将为大家讲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计算机基础知识篇1一般我们看到的电脑都是由:主机(主要部分)、输出设备(显示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三大件组成。
1.电脑的主体,在主机箱中有: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硬件。
从基本结构上来讲,电脑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了解电脑系统电脑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相当于人的身体,而软件相当于人的灵魂。
而硬件一般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主机是一台电脑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个机箱里。
而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哪些基本部件(1)、机箱,一般电脑的主要零件都放在这里。
(2)、显示器,用来看电脑的工作过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电脑究竟在做什么。
(3)、键盘和鼠标,向电脑输入有用的命令,让它去为我们工作。
(4)、主板,这是一块很重要的东西,虽然它长得有点“丑”,这里是决定你这台电脑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内存,当电脑工作时,电脑会在这里存上存储数据,相当于人的记忆。
(6)、CPU,也称中央处理器,是电脑运算和控制的核心。
(7)、显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给显示器。
(8)、声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声音给音箱的哦。
(9)、硬盘,平常人们常说我的硬盘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这个硬盘的容量,而G数越多能装的东西便越多。
(10)、软驱,就是插软盘的玩意,现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现在我们去买人家都不卖了。
(11)、光驱,听CD当然少不了这个,有时候你要安装某些软件都是在光盘上的,所以这个用处太大。
(12)、电源,主要用于将220V的外接电源转换为各种直流电源,供电脑的各个部件使用4. 如何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和坏当然,一台电脑的好坏,是要从多方面来衡量的,不能仅看其中某个或者几个性能指标。
计算机初级入门基础知识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但是,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很多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计算机初级入门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术语。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的结果,键盘和鼠标用于输入指令和操作。
二、计算机软件软件是指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和数据。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的程序,如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开发的各种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
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Linux等。
操作系统可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提供图形界面、支持多任务处理等功能。
四、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联网的系统。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可以使全世界的计算机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常见的网络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等。
网络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五、数据库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并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六、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C++、Java、Python等。
编程语言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应用,包括网页开发、游戏开发、人工智能等。
七、硬件和软件的互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需要互相配合才能正常工作。
硬件提供计算和存储的能力,软件利用硬件的能力来完成各种任务。
操作系统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它可以管理硬件资源并提供给软件使用。
1、计算机工作原理: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 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 ·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 部分;(2)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 (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
2、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
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运算速度几千~几万次/秒几万~几十万次/秒几十万~几百万次/应用领域国防及高科技 工程设计、数据处理工业控制、数据处理所用电子元器件 数据处理方式电子管(真空管) 汇编语言、代码程序 晶体管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小规模集成电 结构化、模块化程序 路 设计,实时控制 在规模、超大规模 分时、实时数据处 起止年份 1946~1957 1958~1964 1965~1970 代次第一代 第二代第三代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世纪 70 年代初, 美国 Intel 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 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
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如下表。
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 主频 4 位、 8 位 8 位 1975~1978 1978~1981 1981~1993 1993~今典型 CPUIntel 4004 、8008 Intel 8080 Intel 8085Intel 8086Intel 80386 、80486 Pentium 系列1MHz 2MHz 2~5MHz >5MHz >25MHz 60MHz~2GHz代次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16 位 32 位 64 位 1971~1973 1973~1975起止年份 数据位数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1、计算机工作原理: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2)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
2、计算机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
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Intel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
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如下表。
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2年我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
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
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的计算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的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1974年,我国设计的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
1982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
1997年6月研制成功的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
这些机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知识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考点一: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一、 计算机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称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1946 年 2 月诞生于美国。
从元器件来说,计算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的变化:第一代为 1946-1957 年,电子管计算机:数据处理;第二代为 1958-1964 年,晶体管计算机:工业控制;第三代为 1965-1971 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第四代为 1972 迄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1971 年 Intel 公司开发出 Intel 4004(第一块 CPU)微处理器,标志进入了微型机阶段。
二、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1958 年 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计算机 103 机;1983 年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银河-I 号亿次运算巨型计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 1 台亿次运算计算机系统;2009 年 曙光 5000A,峰值计算速度超过 200 万亿次(我国首台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2009 年 11 月 “天河一号”的峰值速度达到每秒 1206.19 万亿次,是中国首台每秒运算速度超过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2010 年 “天河一号”升级后的“天河一号 A”的峰值速度达到每秒 2570 万亿次,速度超过当时的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美国的“美洲豹”(每秒 1750 万亿次),成为当时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三、 计算机的分类及特点1.计算机的分类1)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2) 按规模及性能分: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3) 按计算机的原理分类:模拟式电子计算机、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数字模拟混合式电子计算机2.计算机的特点自动控制能力;处理速度快、精度高;“记忆”能力强;能进行逻辑判断;很高的计算精读;支持人机交互;通用性强。
第1章认识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其特点是擅长完成快速计算、大型数据库分类和检索等规模较大且重复性较强的任务,此外还能够在现有指令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
如今,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例如,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计算机检索和管理图书的具体位置和借阅情况。
在商场、购物中心等场所,能够见到用于票务输出、财务管理等各种工作的计算机。
可以看出,在现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计算机已经无处不在,并在许多方面为人们提供便利及帮助。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工计算一直是解决问题时的主要计算方式,算盘、对数计算尺、手摇或电动的机械计算器等物品则是使用的主要计算工具。
直至20世纪40年代,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参与计算的数据长度与数量也使得原有的计算工具无法满足应用的需求,这些都促使人们在研究和创造新型的计算工具。
与此同时,计算理论、电子学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也为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根据其内部物理器件的不同,通常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5年)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是一台由1.8万支电子管组成的庞然大物,占地170m2,重达30吨,其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
此外,ENIAC能够通过不同部分间的重新接线进行编程,并拥有并行计算的能力,因此被称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用阴极射线管或汞延迟线作为主存储器,外存主要使用纸带或卡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使用机器指令或符号指令来编写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但由于使用方法过于复杂和设备造价过高等原因,其应用领域被局限在复杂的科学计算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