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 格式:pptx
- 大小:96.68 MB
- 文档页数:14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1.感受创新(空间维度)①A创新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
B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②创新的意义(创新驱动发展)A个体: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B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C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2.创新引擎(重要性)(时间维度)①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Why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不竭动力,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创新驱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前言什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频考点)创新2、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什么?(高频考点)创新3.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是什么?创新4、创新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5.创新对民族国家的作用是什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6.中国已驶上创新强国快车道的原因是什么?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举出生活中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新例子?(1)利用废旧轮胎养花 (2) 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 (3) 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 (4)用废旧羽毛球制作创意作品等2.生活中创新有什么表现?别出心裁的点子,突发奇想的灵感,独具匠心的构思等3.生活中创新有什么意义、影响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4. 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1)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2)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3)他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4)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创新是怎样产生的?4)5.创新对我们个人的作用是什么?(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3)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6、创新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7.创新与生活有什么关系?(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8. 创新包括哪些领域的创新?其意义(作用)是什么?(1)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2)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3)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驱动发展设计说明此课通过探究情境、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会创新与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培养民族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案例,体会创新与生活的内在关联,了解创新的内涵,在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通过分析相关案例,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知道企业是推动创新和创造的生力军,懂得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3.通过感受中国的创新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4.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材料,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形成理性认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必要性和举措,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做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资源与工具1.资源。
时政新闻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一、学习情境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经常网购,那么,我们是如何处理包装产品的纸盒的呢?大家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谁的利用方式更新颖、更有创意。
带着自己的创意,让我们一起学习“创新改变生活”的相关知识。
二、预习检查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旨在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改变生活的实际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技创新对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意义、创新的表现、创新改变生活的实例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素养,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创新的实质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创新改变生活的实例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创新的意义,知道科技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认识创新如何改变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创新改变生活的实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科技创新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创新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科技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科技创新实例和相关信息。
2.视频:准备相关科技创新的视频资料。
3.素材:收集关于科技创新的图文资料。
4.小组讨论题目:制定小组讨论的创新对生活影响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科技创新的实例,如智能手机、高铁、支付宝等,让学生感受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个课时,课题为“创新永无止境”。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和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重要性、驱动因素和我国科技创新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对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和我国科技创新的具体成就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具体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掌握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认识到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增强学生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
2.教学难点: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科技创新的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科技创新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和我国科技创新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就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复习提纲)【一句话必背】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2.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让生活更美好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建设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6.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7.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9.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10.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问答题梳理】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发展?(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心。
(3)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的科技现状?(科技国情)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克争的决定性因素。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