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含义和谚语
- 格式:docx
- 大小:21.53 KB
- 文档页数:3
霜降是什么意思含义介绍霜降是寒露之后的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并且霜降也是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那么霜降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霜降是什么意思,欢迎大家阅读!▼▼目录▼▼霜降是什么意思霜降意味着什么今日霜降经典祝福语为什么柿子要霜降才能吃霜降喝什么汤霜降是什么意思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
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
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是不一样的。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
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南方大地打扮得更加艳丽。
霜降意味着什么气温下降,越来越冷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
霜降的民间谚语与俗语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出现。
这一时节,秋天已经深入,气温逐渐降低,霜降也成为人们感受季节变迁的重要节点。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霜降的谚语与俗语,它们记录了人们在寻找温暖、保健身体方面的经验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民间谚语与俗语,揭示霜降时节的生活智慧与民俗传统。
一、民间谚语1. "霜降打豆腐,盖上开花漏又漏。
" 这句谚语讲述了霜降时节气温骤降,露天的豆腐可以结霜,而被比喻为豆腐的房子则会存在漏风漏雨的问题。
意味着在霜降之前,人们需要检查房屋,进行修缮,以防止寒冷的气温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
2. "霜降过南腊,冷到北方老。
" 这句谚语描绘了霜降时节南方地区已经开始寒冷,而北方地区则更加严寒。
这句谚语提示了人们在霜降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居民。
3. "霜降冷鸡巷,人家催嫁娶小众。
" 这句谚语讲述了在霜降时节,天气寒冷,傍晚时间一冷,家家户户就会引火燃烧柴草,催促未婚女子尽快成婚。
这体现了古代的农村习俗,坚持认为女子年龄大了容易寒冻身体。
二、民间俗语1. 喝甘露:在霜降时节的清晨,有些地方会有习俗称为"喝甘露"。
这是指人们在霜降之日早晨,采摘霜降时节的露水,然后用来沐浴或饮用。
人们相信露水在霜降时节具有特殊的功效,可以增加身体的阳气,保持健康。
2. 换褛子:在霜降时节,有些地方会有换褛子的习俗。
人们会清理家中的被褥、床单等物品,同时更换冬季的衣物。
这样的习俗意味着人们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做好了物品的准备工作。
3. 斋素:霜降时节,有些人会选择斋素,即不吃肉食,只吃素食。
因为人们相信斋素可以帮助身体体内的阳气达到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寒冷时节的疾病。
三、结语民间谚语与俗语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感受,传承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智慧。
霜降的谚语有哪些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标志着秋天进一步深入,气温逐渐降低。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谚语,霜降这一节气有着丰富的含义和象征,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霜降相关的谚语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智慧。
1. 霜降一叶知秋这是流传了千百年的谚语,意味着霜降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天已经深入,寒意逐渐增加,农民要做好应对寒冷天气的准备。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个谚语也是在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当面对困难和变化,只有能够细心观察和及时应对,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做到“一叶知秋”。
这个谚语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生存智慧和处世之道。
2. 霜降三天瘦霜降以后气温不断下降,天气寒冷干燥,这个谚语强调的是人们在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保暖和养生。
尤其是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下降,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所以需要特别警惕,注意保护自身,保持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霜降节气对人体免疫力的下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这个节气中要适当增加营养,均衡饮食,并加强锻炼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3. 霜降见雀儿这个谚语指的是在霜降这个节气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鸟类聚集,如麻雀、白鹭等。
这是因为天气转冷,食物减少,一些鸟类需要寻找新的栖息地和食物。
换句话说,这个谚语提醒我们,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追求,我们应该宽容和理解,为他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4. 霜降刮老牛瘸马这个谚语直观地描绘了霜降后大风带来的恶劣天气对牲畜的影响,老牛行动不便,马匹变得瘸腿。
这使人们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应当预见到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为自己和他人做好防范措施。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5. 霜降好入宅,除贴水泥槌这个谚语源于古代农村社会,霜降是进入冬季的节点,在这一天之后,之前因为天气炎热而开启的窗户会逐渐关闭,不再保持通风。
因此,人们在入宅之前要清除家中的积水,避免积水滋生细菌,给家人带来危险。
关于霜降的民间谚语大全霜降,是24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指的是太阳到达黄经210度,表示已经进入深秋季节。
在中国民间,有许多与霜降相关的谚语流传至今,这些谚语融合了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悟,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以下是关于霜降的民间谚语大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些古老而富有韵味的谚语吧。
1. 霜降至,黄河冻。
这句谚语表达了霜降时节气渐寒,天气逐渐变冷,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都开始感受到寒意。
特别是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它的冻结象征着严冬的来临,人们也应该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2. 霜降不下雨,谷秧是宝贝。
这句谚语说明了在霜降时节,如果没有大雨,对稻谷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霜降时节的晴朗天气,对稻谷的生长和成熟都有利。
也提醒人们要注意田间管理,保证谷秧的安全生长。
3. 霜降冷地打麦秆。
这句谚语告诉人们,在霜降这样的季节,气温急速下降,农田也开始变得寒冷。
这时,农民们就要着手收割麦秆,防止秆的好处流失,同时也为了田地的准备工作。
4. 霜降天,猪肉甜。
这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霜降时节的气候是宰杀猪的好时机。
在霜降过后,猪肉的脂肪会开始累积,口感更加鲜美。
此谚语也提醒着人们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
5. 霜降多阳气,山长盏盏明。
这句谚语表达了霜降时节的阳气旺盛,天空也更加明亮。
此时登山赏景,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6. 霜降前后天忽冷,冷到脚冻心。
这句谚语描绘了霜降时节气温的骤降,给人带来的极大的寒冷感受。
它也提醒人们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被寒冷侵袭。
7. 霜降娘娘穿素衣,吹牛孩子洗澡衣。
这句谚语意味着霜降过后,气温寒冷,人们的穿衣准备也要随之改变。
娘娘穿素衣,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而吹牛孩子洗澡衣,则提醒孩子们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8. 霜降到,看早晚。
霜降时节,由于白天太阳辐射程度降低,温度下降迅速,早晚温差大,人们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选择适当的衣物,避免感冒。
霜降节气中常见的民间谚语与俗语霜降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秋天进一步深入,气温逐渐降低,初霜开始出现。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民间谚语和俗语,以描述和预测霜降节气的特点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在霜降节气中常见的民间谚语与俗语。
1. 谚语:嫁娶好,选霜降。
解释:霜降是一年中天气开始转凉的时候,结婚时节气适宜,祝福新婚夫妇天长地久。
2. 谚语:霜降不霜,冬天难过。
解释:霜降节气是秋天转冬的重要标志,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出现霜冻,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季将更加寒冷。
3. 谚语:霜降过尝花,入冬送炭。
解释:霜降后花草凋零,预示着冬季的临近,人们需要开始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
4. 谚语:霜降过尝柿,摘果未敢啃。
解释:霜降时期的柿子虽然已经成熟,但还不宜食用,因为味道不佳,需等到摘果晾晒后方可品食。
5. 谚语:霜降下地冷胃寒。
解释:霜降节气后,天气转冷,人们需要注意保暖,避免胃寒不适。
6. 谚语:霜降九九冷,十九天凉。
解释:霜降过后的九天九夜特别寒冷,十九天后气温会进一步降低。
7. 谚语:霜降微风早,寒风须小心。
解释:霜降时节微风开始出现,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暖,因为接下来的寒风将更加严寒。
8. 俗语:霜降瓜不甜。
解释:霜降过后,瓜果的甜味逐渐减少,人们需要适当调整饮食习惯。
9. 俗语:霜降虫不响,草稻入粮仓。
解释:霜降时,昆虫声音逐渐减弱或消失,这意味着秋季的农作物可以收割储存到粮仓中。
10. 俗语:霜降吃柿饼,少患肺病。
解释:霜降时节的柿子可以制作成柿饼,食用柿饼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肺部疾病。
11. 俗语:霜降收冷菜,吃上一整冬。
解释:霜降时,人们可以采摘和储存各种冷菜,以备整个冬季食用。
12. 俗语:霜降不下堂炉火。
解释:霜降时,天气变冷,人们开始点燃炉火取暖,不再靠户外活动取暖。
13. 俗语:霜降河上行人稀,煮熟稻谷谁还赶。
解释:霜降后,大部分农民已经将稻谷收割完毕,不再赶着煮谷上路,人们的行动逐渐减少。
霜降节气谚语霜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它标志着秋季将渐渐过去,进入寒冷的冬季。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谚语来描绘和传达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天文气候的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与霜降节气相关的谚语。
1.霜降前后,晴风和新降为常。
这句谚语表达的意思是,霜降节气后,天气将会晴朗而多风。
这是因为霜降过后,大地逐渐变得寒冷,空气干燥,容易形成晴朗的天气,同时冷空气也逐渐增多,使得风变得更加活跃。
2.霜前秋雨,农人苦。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霜降前的秋雨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吉利。
这是因为秋雨过于频繁,会导致农田积水,影响庄稼的生长。
而霜降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农作物将很快受到霜冻的影响,更加增加了农民们的辛劳。
3.霜降燕子去,来年苦雨多。
这句谚语意味着燕子在霜降节气后将离开,预示着未来的一年将会有许多多雨的日子。
在中国农村,燕子是一种信仰的象征,人们普遍认为它们能够预示着未来的天气变化。
如果在霜降节气后燕子离去,那一年很可能会有很多降雨天气。
4.霜降杀虫,种地宜早。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霜降节气是害虫死亡的季节,所以在霜降之前要及时处理虫害,做好农田的清理工作。
另外,谚语还提到了种地要早。
这是因为霜降过后,地面逐渐变得寒冷,种植的作物生长速度会减缓,所以在霜降前及时种植可以更好地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
5.白露不湿霜,霜降收瓜黄。
这句谚语揭示了霜降节气后瓜果开始成熟的情况。
在霜降前期,天气变凉但湿度较大,这个时候瓜果还不够甜美。
而到了霜降节气后,天气逐渐干燥,瓜果开始变得黄熟,口感更好,也更易保存。
6.霜降晴,冷气铺。
这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
霜降过后以晴朗和寒冷的天气为主,太阳光线逐渐减弱,人们感受到秋冬的寒意。
同时,空气的湿度也逐渐减少,时间的流转更加明显。
总结起来,霜降节气谚语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
这些谚语的智慧和生活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从事农业、居家生活和天气观测等方面的指导。
关于霜降的谚语与寓意霜降: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
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
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呈现一片深秋景象,为欣赏枫叶的好时机。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
”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
”霜降养生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
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中医提醒,霜降养生一定要预防以下四个方面。
1、防秋燥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
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
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
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
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
霜降的谚语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意味着气温已经开始降低,大地逐渐进入寒冷的冬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霜降也有着丰富的民间谚语和俗语,这些谚语和俗语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霜降谚语:
1. 霜降到,衣裳秋;霜降后,温度低。
这句谚语是告诫人们,霜降到来后,气温将大幅下降,需要及时增加衣物保暖。
2. 霜降不到,秋天没了头。
这句谚语说明,在霜降节气之后,秋天就结束了,意味着冬天已经来临。
3. 霜降节气,病从口入。
这句谚语提醒人们,在霜降节气中,应当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因吃坏东西而生病。
4. 霜降冬至,三九小寒至。
这句谚语指出,霜降之后的两个节气是冬至和小寒,也就是说,这三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来临。
5. 霜降早,冬不早;霜降晚,冬不晚。
这句谚语指出,霜降节气的早晚与冬季的长短没有必然联系,要根据具体的气温变化来进行预测。
总之,霜降节气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人们应当根据气温变化
适时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这些民间谚语和俗语是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关于霜降的文化和各地谚语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现在1,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关于霜降的文化和各地谚语!民间文化霜降节气歌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
糯稻此节正收割,地瓜切晒和鲜藏。
棉花摘收要仔细,棵上地下都拾光。
复收晚秋遍地搞,柴草归垛粮归仓。
大棚瓜菜看管好,追肥浇水把虫防,大葱萝卜陆续收,白菜抓紧来拢帮。
敞棚漏圈快修补,免得牲畜体着凉,拴牢牲畜圈好猪,麦苗被啃受影响。
捕捞成鱼上市卖,藕苇蒲芡采收忙。
城乡害鼠一起灭,既防疫病又保粮。
霜降农谚夏雨少,秋霜早。
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雪打高山霜打洼。
严霜单打独根草。
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
晚稻就怕霜来早。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薯刨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红薯半年粮,好好来保藏。
红薯本是庄稼宝,就看收存好不好。
地燥打洞,地潮搭棚。
瓜窖糟,如仓倒。
鲜瓜烂,饭丢半。
地瓜要坏,快切快晒。
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早春棉,减产少,夏棉霜早不得了。
霜后还有两喷花,摘拾干净把柴拔。
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霜降,瞎撞。
时间到霜降,白菜畦里快搂上。
缺苗补,密苗间,麦苗匀全才增产。
密了穗子小,秆软容易倒。
稀了穗头少,产量就难保。
以籽定苗,以苗定蘖,以蘖保穗。
霜降节气的民间谚语与俗语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的是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正是秋天深入的时候,气温逐渐下降,出现初霜的季节。
在中国的民间传统中,霜降节气有着丰富的民间谚语与俗语,这些谚语与俗语深受人们喜爱,一方面富有哲理与智慧,另一方面也是对秋天气候变化与农事作物生长的总结和期盼。
以下是一些与霜降节气相关的民间谚语与俗语。
1. 霜降到,油菜秧,白菜苗,割下小麦苗。
这句谚语意味着霜降后,正是割小麦苗菜的好时机。
由于初霜降临后,庄稼农作物开始枯黄,而小麦苗菜和白菜苗此时的生长期正好结束,适合收割。
这也提示了农民朋友及时收获,充分利用秋季的农作物。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用以形容秋景的壮丽与深远。
在霜降节气中,天空的气温下降,霜冻以及秋叶红枫的美景都是秋天独有的景致,而这句古文描述了秋天的壮丽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霜降晴,高院雁。
此谚语意味着霜降过后,天气晴朗,高空中的候鸟雁将开始南迁。
在中国,候鸟雁通常是秋天的风物志,它们的南迁也是天气进一步转凉的标志,这一时期也被人们称为"孟雁归"。
4. 霜降节气天地清,早晚温差大。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霜降过后,天地清凉,气温的变化非常大。
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很大,这也意味着人们要注意增减衣物,注意保暖,预防秋天盛行的疾病。
5. 霜降节气三九寒,玉米苞子刚刚揉。
这句俗语表达了霜降后,气温进一步下降,严寒的天气即将到来。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此时正是农村玉米苞子成熟,是及时收获玉米的时候。
谚语中的"揉"意味着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收获期。
6. 一场寒霜一场冷,霜降水落一阵风。
这句谚语描绘了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
从霜降开始,寒冷的天气开始增加,寒霜出现的频率增加,降水量减少。
谚语中提到的"一阵风"意指这一时期的风力较大,可能是由于霜降后气温的迅速降低所导致。
霜降的含义和谚语
本文是关于霜降的含义和谚语,感谢您的阅读!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霜降的含义和谚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霜降的含义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
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
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是不一样的。
霜降的农谚
夏雨少,秋霜早。
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雪打高山霜打洼。
严霜单打独根草。
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
晚稻就怕霜来早。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薯刨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早春棉,减产少,夏棉霜早不得了。
霜后还有两喷花,摘拾干净把柴拔。
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霜降,瞎撞。
时间到霜降,白菜畦里快搂上。
芒种黄豆夏至秧,想种好麦迎霜降。
望近霜降好种麦。
迎伏种豆子,迎霜种麦子。
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坝里霜降点。
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
麦不让霜。
湿地无晚麦。
霜降拢菜(白),立冬起菜。
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