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炭疽的名词解释炭疽病,又称为炭疽症或炭疽感染,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传染病。
炭疽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中的细菌,对人体、动物和农作物都具有重要的威胁。
本文将对炭疽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读者对该疾病的了解。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炭疽这一名词。
炭疽一词源自拉丁语“anthrāx”,意为“炭疽”。
它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18世纪,用来形容人和动物体表出现类似煤炭疹的症状。
后来,这一术语被用来描述由炭疽菌引起的感染。
炭疽病在人体或动物体中会产生不同的病症,包括皮肤炭疽、消化道炭疽、肺炭疽等。
炭疽的病因主要是由炭疽菌引起的。
炭疽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一种,具有厚壁且形状类似细长的芽胞。
这些细菌可以在环境中自由生存,并且对干燥和高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当炭疽菌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时,它们可以激活并感染宿主细胞,导致疾病的发展。
炭疽的传播途径有多种。
对于人和动物来说,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例如接触带有炭疽菌的土壤、植物或动物皮肤。
此外,炭疽病还可以通过进食被炭疽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传播。
在特定情况下,炭疽菌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在处理炭疽病动物时。
正因为其多样的传播途径,炭疽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
不同类型的炭疽病在人体或动物体中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在人体中,最常见的炭疽类型是皮肤炭疽。
这种类型通常通过皮肤破损的方式进入人体,导致病灶的发展。
初始感染点通常呈现为肿胀、疼痛和红斑,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和红斑会扩展到周围组织,并出现溃烂和坏死。
其他类型的炭疽病包括消化道炭疽和呼吸道炭疽,其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咳嗽和呼吸困难等。
面对炭疽病的威胁,预防和控制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对于动物,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炭疽病的发生。
此外,注重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也是防控炭疽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人体,避免接触疑似受感染的土壤、植物或动物体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此外,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也是减少传播风险的必要措施。
炭疽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及诊断方法炭疽,又称为炭疽病,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炭疽病可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且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炭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炭疽可并发的疾病以及诊断方法。
一、炭疽可并发的疾病1. 皮肤炭疽:皮肤炭疽是炭疽最常见的形式,通常通过皮肤损伤进入人体。
潜伏期一般为1~7天,起病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数天后出现水疱,逐渐转为溃疡,可见黑色凝固物。
皮肤炭疽可以附着在人体其他部位,如鼻腔、肺、消化道等,并引发以下并发症。
2. 肺炭疽:通过误吸炭疽孢子或皮肤炭疽菌通过淋巴和血行转移到肺部,引起肺炭疽。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炭疽是炭疽病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很高。
3. 胃肠炭疽:胃肠炭疽主要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或皮肤炭疽溃疡经血行到达胃肠道引起。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
胃肠炭疽虽然不如肺炭疽严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4. 血行播散性炭疽:血行播散性炭疽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侵入全身各器官。
这种病情严重且危险,可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
二、炭疽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初步确定炭疽的可能性。
皮肤炭疽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水疱、溃疡等,肺炭疽和胃肠炭疽的症状分别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和腹痛、腹泻、呕吐等。
2. 细菌学检查:临床上常通过炭疽分离培养及其生化鉴定来确认炭疽的诊断。
方法包括采集患者的皮肤溃疡、痰液、腹泻便样本等,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
3. 血液检测:炭疽感染时,患者体内会产生一些特异性的抗体。
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血凝水平试验(PHA)检测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炭疽。
4. 核酸检测:利用PCR技术,可以从患者的血液、痰液、皮肤溃疡等样本中检测到炭疽芽胞杆菌的DNA,从而进行诊断。
5. 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肺炭疽的患者,可以进行X线或CT检查,寻找肺内病变。
认识炭疽远离炭疽1、什么是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马牛羊等。
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感染。
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不同的类型。
其中肺炭疽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烈性传染病。
2、炭疽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染源主要是草食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家养的猪、狗等;它们的皮毛、骨肉等均可携带细菌。
肺炭疽病人也是传染源。
3、炭疽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直接接触传播、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
4、什么人容易感染炭疽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以接触动物的职业人群多发。
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5、炭疽病的潜伏期有多长?潜伏期1—5天,最长为12天。
6、炭疽病有那些临床表现?(1)皮肤炭疽:炭疽病中,皮肤炭疽约占90%以上。
症状主要是皮肤裸露部位或伤口部位出现的斑丘疹、水疱、肿胀等,继而出现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溃疡、焦痂等。
(2)肺炭疽:比较少见,但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早期的症状像是流感,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发疳、咯血、喘鸣、胸痛、出汗等;可发生休克,在短时间内死亡;也可并发脑膜炎和败血症。
(3)胃肠型炭疽:更是罕见,常见的症状是高烧,腹部剧烈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消化道表现,很快会出现腹水等症状;进而发展为败血症休克而死亡。
(4)炭疽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明显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多呈血性,少数为黄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5)炭疽性败血症:常继发于皮肤、肺、肠炭疽,除原发的局部炎症加重外,全身的毒血症症状更为明显,如高热、寒战、衰竭等。
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脑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可出现昏迷,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7、炭疽病的预防措施有那些?(1)管理传染源:严禁宰杀、食用可疑病、死畜,发现可疑病、死畜后立即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炭疽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炭疽病人应就近隔离治疗,对病人的用具、被服、分泌物、排泄物及病人用过的敷料等均应严格消毒或烧毁,尸体火化。
炭疽【定义】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原为牛、马、羊等食草动物的传染病。
多见于牧区,可成地方性流行,在我国已罕见。
人类炭疽的感染是由动物传染的。
炭疽芽孢曾被某些侵略者用于制造杀人的生物战制剂。
【病因】炭疽杆菌系革兰阳性的需氧菌,长为3~10um ,在动物体内常单独存在双菌形或短链形,有荚膜。
在人或动物体内可赖其荚膜抵抗抗白细胞的吞噬而在体内繁殖并致病。
人工培养时成长链,在菌体连接处有清晰的间隙,状如竹节。
其繁殖体对日光、热或普通消毒剂均很敏感,易被消灭。
在体外不适宜的环境下,能形成有顽强抵抗力的芽孢。
芽孢在干热150℃时仍可活30~60分钟。
如污染的牧场、土壤或皮毛则可存活数年以至10余年,能使该地的牧草或积水在几年内具有传染性。
在干燥状态下能存活28~30年之久。
但如在湿度100℃条件下,则10分钟即可杀死。
如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2小时亦可将其杀灭。
炭疽杆菌人工培养时不能发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存在。
只有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时,可产生出一种毒性物质,具有抗吞噬作用和抑制免疫血清的抗炭疽杆菌作用,推测可能与其荚膜的多肽有关。
毒性物质在皮内可引起水肿,接种于静脉内可致死。
【流行病学】(1)传染源本病主要是食草动物的传染病。
病畜主要通过尿或粪便排菌,家畜死亡后,在皮毛、血液及血中含有大量炭疽杆菌。
病畜死后血不凝固,可从口、鼻、眼流出而污染牧场的土地或水源。
人因直接或间接与病畜接触而感染,因此有明显的职业性,多见于牧民、农民、兽医、屠宰工人、厨工及皮毛手工业者等,不受年龄及性别所限,但以男性多见。
主要传染源是羊、牛、马、骡、骆驼等,其次是猪、犬、猫等,人是次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动物炭疽常通过饲料、水及吸血昆虫(如虫亡)等传播。
而人的炭疽往往在畜疫发生后随之出现。
参加宰杀病畜者极易感染发病。
死畜未经深埋后焚毁亦为传播本病的重要原因。
主要的传染方式是病原体通过破伤的皮肤和黏膜而发生皮肤炭疽,有时被带菌的昆虫叮咬或用未经消毒的剃须用毛刷,偶亦可致病;进食未经煮熟的病畜肉或污染的水、乳而引起肠炭疽;吸入含有芽孢的尘埃而感染肺炭疽。
重点:流行病学、诊断、防制措施。
难点:病原学、鉴别诊断。
复习及提问:
1.某羊场疑似发生了炭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3.药物预防和疫苗预防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有哪些?
第三章家畜共患传染病(18学时)
P32、教材P46-185、吴清民P109-238
教学目标:
1、了解共患病的巨大危害。
2、掌握共患病的流行特点和规律。
3、掌握共患病中炭疽、结核、布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4、掌握口蹄疫、流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的诊断和免疫预防。
5、了解狂犬病和痘病的流行特点,掌握其预防措施。
6、掌握细菌病和病毒病的诊断程序和方法,重点掌握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炭疽(Anthrax)P114 (1.5学时)
P32-37、P114-117、吴P152-156
概述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典型病变是败血症、脾脏高度肿大、皮下和浆膜下出血性胶样侵润。
本病为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每年均有发生。
病原
1、分类炭疽杆菌归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
2、形态特征3~8μm×1.5μm,大杆菌,在体内为两端平切、砖块状,形成荚膜,无鞭毛,单个,2~3个相连或竹节状长链。
在体外形成中央芽孢,人工培养后成竹节状长链。
G+。
3、培养特性一般人工培养基即可生长。
在普通琼脂上:灰白、不透明、粗糙、大菌落、低倍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或火焰状构造。
在血平上不溶血,可形成荚膜,在肉汤中呈絮状沉淀,明胶中呈倒立松树状生长。
4、抵抗力繁殖体易杀灭,而芽孢抵抗力强大,可选用以下药物:0..1%升汞、
3%O2H2、20%漂白粉、0.15%过氧乙酸、4%高锰酸钾,3%甲醛。
对青霉素最敏感,其次是磺胺、四环素及氯霉素等。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是病畜,特别是病重动物的血液、痈肿溃烂组织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可造成严重传播,并使污染的环境成为永久性疫源地。
2、传播途径及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及蚊虫叮咬而间接传播,畜产品也可传播。
3、易感动物人和各种动物、野生动物均易感,而草食兽最易感,且易感性高低依次为牛、羊、鹿、马等草食兽﹥人及杂食兽﹥肉食兽﹥禽类。
实验动物中小鼠和豚鼠及家兔易感。
4、流行特点散发、地方流行性、季节性(洪水浑浊、蚊虫皮露、温度)发病机理侵入——→脱芽孢——→荚膜——→抗吞噬——→繁殖——→毒素(水肿毒素EF又叫因子Ⅰ,为磷蛋白,引起皮肤水肿,无免疫原性;保护性抗原,又叫PA或因子Ⅱ无毒蛋白,有免疫原性;致死因子,LF,因子Ⅲ、致死性蛋白,必须三种因子同时存在才能致病)→破坏组织(毒素5大作用:杀死吞噬细胞使之易于扩散;抑制补体活性使之免于裂解;损伤血管内皮造成广泛出血;血量不足、血压下降、感染性休克;激活内皮细胞凝血活酶造成DIC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形成局部组织水肿、坏死。
)
症状潜伏期1~5天,短者数小时,长者14天。
根据表现一般分为4型。
1、最急性型:最常见于羊、牛、鹿,发病急骤,突然倒地、昏迷、呼吸困难,黏膜发绀,全身战栗,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七窍出血。
2、急性型:最多见。
牛、马多见,有典型发病过程,初体温升高至42℃,牛不食不倒,战栗,呼吸困难,黏膜发绀,有出血点,便泌或血便,腹痛(踢腹),,兴奋,吼叫,后沉郁,昏迷,停乳,流产,气喘,磨牙,痉挛,舌外伸、肿胀难收回,天然孔出血而死,病程1~2天。
3、亚急性:也多见于牛、马,病情稍缓和,病程稍长,体表先有局限性水肿,尤以颈、咽、胸、腹下、肩胛、乳房等皮肤常见,硬而热疼,后无热无痛,中央有水疱,后溃烂变黑色,即炭疽痈,严重时可转为急性。
有肺炎、肠炎症状者多为炭疽痈而呈败血症死亡,病程1周左右。
羊、鹿与牛相似,但以最急性多见,常突然发病、眩晕、摇摆、咬牙、痉挛、倒地抽搐、七窍出血而死,病程仅几分钟或几小时。
4、慢性:主要发生于猪。
表现咽炭疽多见,咽及附近淋巴结肿大、颈粗、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多在宰后发现,肉联厂多见。
也有急性败血性和肠炎型,症状严重,导致死亡。
人炭疽(P115)
病理变化一般禁剖,必要时局检,严防污染。
1、外观变化: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煤燃油或淡红色液体,尸体迅速腐败,膨胀。
2、剖检变化:败血症,全身皮下、浆膜、粘膜出血、水肿、胶冻样浸润,突出点是脾脏高度肿大(3-5倍),表面黑紫,切面如泥,败血脾。
也可见炭疽痛(溃烂、坏死组织),淋巴结出血、水肿、胶冻状,猪则扁桃体出血、肿胀、坏死、周围胶样浸润,淋巴结切面砖红色。
诊断要慎重,确诊依据要充分。
1、现场(临床综合)诊断流行病学、症状、病变、治疗试验
2、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涂片镜检,分离鉴定(包括生化试验)
(2)血清学环状沉淀试验(新、旧病料试验)
(3)动物接种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接种小鼠。
3、鉴别诊断
(1)牛:与牛出败、气肿疽、恶性水肿区分开,见表
(2)羊:与梭菌性疾病区分型
(3)鹿、猪:与巴氏杆菌区分开
防制
1、预防
主要是免疫接种。
1876年KOCK氏分离到该病源,1881年Pasture年制成弱毒苗,1960年我国正式生产。
无毒炭疽芽孢苗:除山羊外,其他动物均可用。
第2号炭疽芽孢苗:各种动物均可用,皮下注射1ml。
两种苗均在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保护期1年。
另外注意一般防疫措施,掌握本病流行特点。
2、治疗
首选西林:4000单位/公斤bw,同时(链霉素)并用抗血清最好,100~300ml/大动物,50ml/小动物,也可用土、氯霉素,或磺胺类(30%磺胺嘧啶100—150ML/大动物),均每天注射2―3次,连用5―7天。
但均应早期治疗,否则疗效不佳,多归死亡。
3、扑灭措施上报、隔离、封锁、消毒、销毁尸体、药物紧急预防,多是血清或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受威胁动物。
公共卫生
人感染后预后不良,较难治愈,故以预防为主。
可自学教材有关。
美国生物武器库中有些菌芽孢,并开展有关分子生物研究,荚膜和毒素由质粒编码,失去质粒即无毒。
EF由eya编码,PA由pag编码,LF由les编码,3个基因均在质粒PXOI上,为-TS质粒,其序列已明了。
本病重点: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防止措施(含扑灭)
思考题:预防人畜发生炭疽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