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省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8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统一考试(综)6.下列有关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键.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含有共价键的合物一定是共价合物答案:A【解析】离子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键,B错误;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O2是非极性分子;NOH等离子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合物,不是共价合物,D错误。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3++3OH-= A(OH)3↓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OH)2+O32-= O3↓+2OH-.冷的氢氧钠溶液中通入氯气2+2OH-= O-+-+H2O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6H+= 2F3++3H2↑答案:【解析】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O(g)+H2O(g)催化剂O2(g)+H2(g) △H < 0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O的转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增大O的浓度D.更换催剂答案:B【解析】O(g)+H2O(g)催化剂O2(g)+H2(g)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O的转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O 的转率降低,错误;催剂对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9.反应A+B→(△H<0)分两步进行:①A+B→(△H>0),②→(△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的是A B D答案:D【解析】由反应 A+B →(△H <0)分两步进行① A+B→(△H >0)②→(△H <0)可以看出,A+B →(△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由① A+B→(△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H <0)是放热反应,故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 的能量大于,答案:D。
2012普通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化学)卷一、选择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必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 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 Kw(开方)mol·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7167142818818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 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W<X<Y<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三、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00 mol 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B .1.00 mol 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6.02×1023C .欲配制 1.00 L 1.00 mol·L-1的 NaCl 溶液,可将58.5 g NaCl 溶于1.00 L 水中D .电解58.5 g 熔融的 NaCl ,能产生22.4 L 氯气(标准状况)、23.0 g 金属钠 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 3CH===CH 2+Br 2――→CCl 4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 ――→浓H 2SO 4△CH 2===CH 2+H 2O ③CH 3COOH +CH 3CH 2OH ――→浓H 2SO 4△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浓H 2SO 4△C 6H 5NO 2+H 2O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10.将浓度为 0.1 mol·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 .c (H +) B .K a (HF) C.c (F -)c (H +)D.c (H +)c (HF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 +Ni 2O 3+3H 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Fe +2OH --2e -===Fe(OH)2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Ni 2O 3+H 2O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 +2H +===Fe 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3+OH-===CO2-3+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1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4页,第II 卷5至11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 , 正确的一项是A 粒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3Al ++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 2 +23CO -=CaCO 3 ↓ + 2OH -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 2 + 2OH -=Cl O - + Cl -+ H 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 H += 23Fe + + 3H 2 ↑ 8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映值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 (g )+ H 2O(g) −−−→←−−−催化剂CO 2(g) + H 2(g) △H <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9 、反应 A+B →C (△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 →X (△H >0) ② X →C (△H <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10 、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级硫的离子半径,X元素为A AlB PC ArD K11、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 g2 ,F E(OH)3 ,NH4HCO3 ,N a 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V3>V2>V4>V1B. V3>V4>V2>V1C.V3>V2>V1>V4D.V2>V3>V1>V41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氧化(标准状况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和e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周期数的二倍;b和d的A2B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
2012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第Ⅰ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Mg 24S 32Cl 35.5Fe 56Cu 64Zn 65Br 80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 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12A.C7H167142818818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2012年高考试题全国卷化学解析版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Al++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2 +23CO-=CaCO3 ↓ + 2OH-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 + 2OH-=Cl O- + Cl-+ H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H+= 23Fe+ + 3H2 ↑8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映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催化剂CO2(g) + H2(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9 、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 A+B→X (△H >0),② X→C(△H <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10 、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半径,X元素为A.AlB.PC.ArD.K11、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 g2O,F e(OH)3 ,NH4HCO3 ,N a 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V3>V2>V4>V1B. V3>V4>V2>V1C.V3>V2>V1>V4D.V2>V3>V1>V41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L氧气(标准状况)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和e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周期数的二倍;b和d的A2B 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内蒙古、新疆、云南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 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1D.混合溶液中,c(H+)+ c(B+)= c(OH-)+ c(A-)L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A. C7H16B. C7H14O2C. C8H18D. C8H18O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4、下面一段话有三个句子,其中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要保持原意。
(4分)①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峡最为雄奇险峻,峡内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
②在瞿塘峡北岸绝壁上,有一条沿江修建、全长65千米的古栈道,连通奉节白帝城与巫山青莲溪,全程异常艰险,这就是著名的夔巫古栈道。
③瞿塘峡南岸的白盐山有一处巨大的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气势恢宏,与瞿塘峡雄伟的气势相得益彰。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C1 35 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
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b mol/L 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 = bB.混合溶液的pH = 7C.混合溶液中,c(H+) =K mol/LWD.混合溶液中,c(H+) + c(B-) = c(OH-) + c(A-)7167142818818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 , 正确的一项是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考点】1.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中却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H4NO3、Na2O2是离子化合物,但在NH4NO3、Na2O2中除了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
2.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但不一定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即共价键既可以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又可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H4NO3、Na2O2、NaOH是离子化合物,但含有离子键的同时还含有共价键。
【点评】:本题把化学键和化合物的类型熔合成一体,考查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学键、极性分子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题基础性较强,重点特出。
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3OH-=Al(OH)3 ↓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 2 +=CaCO3 ↓ + 2 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 + 2=Cl + + H2O 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2 + 3H2 ↑ 【答案】C 【解析】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考点】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时,关键抓住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的拆分是否准确、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是否守恒等;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内蒙古、新疆、云南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D】A. 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C】A. 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1D.混合溶液中,c(H+)+ c(B+)= c(OH-)+ c(A-)ol L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C】A. C7H16B. C7H14O2C. C8H18D. C8H18O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中正确的是【C】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 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有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三、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的化学式。
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
实验中称取0.54g的FeCl 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防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
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
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 x中X值答案:n(Cl)=0.0250L×0.40mol·L-1=0.010mol0.54g-0.010mol×35.5g·mol -1=0.19gn(Fe)=0.19g/56g·mol-1=0.0034moln(Fe): n(Cl)=0.0034:0.010≈1:3,x=3(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 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
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____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_______反应制备答案:0.10 盐酸氯气(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答案:2Fe3++2I-=2Fe2++I2 (或2Fe3++3I-=2Fe2++I3-)(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答案:2Fe(OH)3+3ClO-+4OH-=2FeO42-+5H2O+3Cl-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答案:FeO42-+3e-+4H2O= Fe(OH)3+5OH-;2FeO42-+8H2O+3Zn= 2Fe(OH)3+ 3Zn(OH)3+4OH-27.(15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碳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答案:MnO2+4HCl(浓2+Cl2↑+2H2O(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_;答案:5.52×103kJ(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CHCl3+H2O2=HCl+H2O+COCl2(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Cl2(g)+ CO(g) △H=+108 kJ·mol-1。
反应体系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1计算反应在地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答案:0.234mol·L-1○2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 T(8)(填“<”、“>”或“=” );答案:<○3若12min时反应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mol·L-1答案:0.031○4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答案:v(5-6)>v(2-3)=v(12-13)○5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__ 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答案:>;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28.(14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1)在a 中加入15mL 无水苯和少量铁屑。
在b 中小心加入4.0mL 液态溴。
向a 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气体。
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
装置d 的作用是____;答案:HBr ; 吸收HBr 和Br 2(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1向a 中加入10mL 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2滤液依次用10mL 水、8mL10%的NaOH 溶液、10mL 水洗涤。
NaOH 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 ○3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
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 答案:○2除去HBr 和未反应的Br 2;○3干燥(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答案:苯;【C 】A.重结晶B.过滤C.蒸馏D.萃取(4)在该实验中,a 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B 】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由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 2)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1)在反射炉中,把铜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加热到1000°C 左右,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Cu 和Fe 的低价硫化物,且部分Fe 的硫化物转变为低价氧化物,该过程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反射炉内生成炉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答案:2Cu 2FeS 2+O 2=== Cu 2S+2FeS+ SO 2;2FeS+3O 2===2FeO+2SO 2;FeSiO 3(2)冰铜(Cu 2S 和FeS 互相熔合而成)含Cu 量为20%~50%。
转炉中,将冰铜加熔剂(石英高温高温砂)在1200°C左右吹入空气进行吹炼。
冰铜中的Cu2S被氧化成Cu2O,生成的Cu2O与Cu2S反应,生成含Cu量约为98.5%的粗铜,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答案:2Cu2S+3O2===2Cu2O+2SO2、2Cu2O+ Cu2S===6 Cu+ SO2↑(3)粗铜的电解精炼如右图所示。
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粗铜板应是图中电极____(填图中的字母);在电极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若粗铜中还含有Au、Ag、Fe,它们在电解槽中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为_____。
答案:c;Cu2++2e-=Cu;Au、Ag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c(阳极)下方,Fe以Fe2+的形式进入电解液中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Ⅵ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Ⅵ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答案:SP3(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答案:O>S>Se(3)Se原子序数为____,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答案:34;3s23p63d10(4)H2Se的酸性比H2S___(填“强”或“弱”)。
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答案:强;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1H2SeO4和H2SeO3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部电离的原因:______;○2H2SeO4和H2SeO3酸性强的原因:____________;答案:○1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2H2SeO4和H2SeO3可表示为(HO)2SeO和(HO)2Se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