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指导书
- 格式:pdf
- 大小:56.89 KB
- 文档页数:3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分局试验检测中心(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
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三、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分局试验检测中心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摘要: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与设备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2.测量过程3.数据处理与分析五、实验报告要求六、注意事项正文:【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工程测量是研究和应用测量理论与技术,对各种工程项目的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及物理特性进行测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门学科。
实验中将涉及到测量误差的计算与分析,以及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
【实验仪器与设备】1.全站仪2.经纬仪3.水准仪4.测距仪5.测量标尺6.其他辅助工具【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仪器,确保仪器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2.熟悉实验流程,了解各步骤的操作要点。
3.确定实验场地,做好安全措施。
【测量过程】1.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
2.使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
3.使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
4.记录测量数据,整理测量成果。
【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测量误差,分析误差来源。
2.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终测量结果。
3.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报告要求】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包括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分析结果。
2.绘制实验成果图,清晰展示测量结果。
3.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实验纪律,确保实验安全。
2.爱护实验仪器,正确使用和存放。
3.注重实际操作,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
隧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隧道工程测量作业。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2.1.1阅读设计图纸,复核隧道中心里程、标高及结构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1.2计算主线及轮廓线坐标,并由各分部技术负责人独立校核签字。
计算人与复核人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坐标计算和复核。
2.1.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2.1.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根据规范要求,对设计单位交接的控制网点进行现场检查其安全性及稳固性,并对CPI、CPII及高程控制网点成果进行复测确认,复测成果及时上报监理及业主单位进行复核审批。
2.1.2 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2.1.3 配置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仪器设备精度必须满足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精度要求,保证仪器设备经过国家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2.1.4 隧道工程开工前,应根据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需要,在CPI、CPII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同级扩展加密测量工作,建立洞外测量控制网。
2.1.5施工图纸资料及线路设计参数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检查计算,准备实施测量工作。
3 技术要求3.1 内业资料要求3.1.1 首先必须对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对线性要素、中桩坐标复核,对全线标高根据图纸提供的要素进行复核,作好会审记录,对错误或疑问及时联系设计院明确。
3.1.2 加强对图纸的管理,对于设计变更部分,在原图用红笔标注,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图纸应标明有效或无效。
3.1.3 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做到两人独立计算复核,必要时经过第三者计算复核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复核。
地铁车站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 目的和适用范围通过车站施工测量控制,使地铁车站定位准确,施工过程结构位置和尺寸准确,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确保车站施工质量。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地铁车站施工测量。
2 编制依据2.1 地铁车站工程相关设计图纸及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周边环境等资料。
2.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199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等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
2.3 我公司地铁车站施工经验、研究成果以及现有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水平、仪器设备配套能力等。
3 职责3.1 公司精测队负责各项目车站施工测量方案审查,对关键过程进行复测,负责对测量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负责对全公司测量仪器、盾构机导向系统进行管理等工作。
3.2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制定车站施工测量方案、对具体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
3.3 项目部测量组负责测量工作实施,并负责测量仪器的保管、使用、维护等工作。
3.4 项目部安质部负责对测量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对测量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等工作。
3.5 项目部物设部负责除测量及监测仪器之外的其他相关配套设备的供应和维修保养等工作。
4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地铁车站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内容如下:4.1 按照精密导线及精密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交接桩地面控制网的复测。
4.2 根据车站施工需要进行控制网加密。
隧道测量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1、隧道概述荆垭隧道左右洞施工长度125m,起止里程为K0+502~K0+627。
单洞净空13.1×5.5m,布置方式为连拱。
隧道设计为Ⅱ级围岩,其中:Ⅱ级围岩加强段35m,Ⅱ级围岩80m。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荆垭隧道进口施工必须以测量为依据,以测量指导施工生产,本测量作业细则根据阳朔县荆垭隧道及附属沿线工程施工图、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交通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路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施工单位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及历年来在类似路遂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施工技术指南》、《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测量技术交底编制的目的:为了保证隧道线路上的各种建筑物位置符合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三、隧道测量的准备工作3.1搜集资料3.1.1隧道所在地区地形图和线路平面图、设计院提交控制测量桩点资料。
以上资料供洞外加密选点及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复测使用。
3.1.2隧道线路平面要素表和隧道洞身纵断面图。
依据隧道线路平纵要素分别计算出线路逐桩坐标及设计高程值。
3.1.3施工组织设计的贯通面里程及洞口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3.1.4施工相关图纸及隧道施工技术交底。
3.2测量人员组织3.2.1测量作业人员配置。
依据隧道施工任务,隧道工区成立一个测量组,测量技术人员1人,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测量人员担当;普通测量人员2人,由经过培训的测量人员担当。
3.3主要测量仪器配备主要测量仪器设备清单名称及型号生产厂家计量单位数量备注8228R全站仪瑞德套 1对讲机台 3DSZ2水准仪苏光套 13.4测量仪器的鉴定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一年鉴定一次。
进行控制测量作业前测量设备还应按要求进行必要的自检。
四、隧道测量的主要内容、控制方法及主要结构物测量方法。
4.1隧道测量的主要内容隧道测量主要包括洞外平面和高程测量、隧道控制测量桩点延伸、隧道掘进中建筑物的施工放样、隧道开挖及净空断面检测。
XXXX至XXXX县城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审批:总说明第一部分施工准备工作第一章施工测量、放样第二章原地面清表第二部分路基土石方工程第一章路基挖方第二章路基填方第三部分路面工程第一章路面垫层第二章路面基层第三章路面透层第四章路面面层第五章其它设施第四部分桥梁工程第一章基础工程第二章下部工程第三章上部工程第五部分涵洞工程第一章盖板涵第二章圆管涵第七部分排水、防护工程第一章排水工程第二章防护工程第八部分交通工程第一章波形护栏第二章标志工程总说明为了顺利完成我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 以实现创建贵州省品质工程的质量方针。
特制定《公路工程施工操作作业指导书》,在施工操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的质量目标。
在我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施工中,按该《施工作业指导书》执行,如果有与设计或规范相矛盾的地方,按设计或规范执行。
第一部分施工准备工作第一章施工测量、放样进行施工测量的仪器主要有全站仪和自动安平式水准仪(使用前需标定)。
其中全站仪主要用来进行导线点的复测及加密、构造物主要控制点的测设、路基施工点的放样,以及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对工程的检查验收;自动安平式水准仪主要用来进行水准点的闭合、加密测量,以及对工程进行高程控制和检查。
在施工前必须使用校准的仪器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复测,测量精度应满足:对于导线点,角度闭合差为±16√n(〃),其中n为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对于水准点,高程闭合差为±20√Lmm,其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
无论是导线点、水准点还是其它控制点,均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密和妥善保护,并做好明显的标记和记录,在施工期间除不定时地复核外,至少每隔三个月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旦发现遗失或破坏,要及时恢复,并进行详实记录。
应当注意,在复测导线点和水准点时,必须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测量人员至少两次的测量计算,而且必须与相邻施工段的导线点和控制点相闭合。
一、编制说明:为了使施工测量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特编制《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以规范测量作业人员行为,指导测量作业工作。
二、测量作业依据铁道部部颁标准TBJ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三、工程简介乌鞘岭隧道大台竖井位于兰武铁路增建第二线乌鞘岭隧道左线,距左线25米处。
井口位置实测高程3021.9米,井口设计高程为3018米,竖井设计深度为514.65米.全隧除出口端位于R=1200米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隧道设计为单面纵坡,坡度为11‰.左线隧道迟于右线隧道投入使用,在右线隧道贯通前,左线隧道为平行导坑施工(特殊类别的围岩除外)。
四、洞外控制测量作业的内容1、平面控制测量结合本隧道长度、地理环境、地貌状况和竖井测量精度的要求,洞外平面控制采用闭合导线控制网形式复测原设计院提交的GPS导线点;井口插网采用三角形和多边形闭合环形式,以GPS控制网复测成果作为起算数据,平差并精确计算出插点的坐标(要求坐标计算时边长投影至2550米的隧道平均高程面上)。
2、高程控制测量竖井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复测。
沿井口地表采用水准高程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从设计院所交的水准点至井口由于山势陡峻、高差较大)相结合的方法。
井口施工高程采用水准仪从设计院所交的水准点(FBM09和FBM10)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引测至井口;两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应尽量以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测出为宜。
3、使用仪器使用2秒级或以上精度的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和陀螺经纬仪)和DSZ3级或以上精度水准仪。
测角精度达到Mα=±1.8秒,水准精度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五、洞内控制测量1、竖井施工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利用GPS控制点测设出井口位置。
前40米施工采用悬挂重垂球投影井口中心位置的方法进行施工控制,并定期对所测设的井口投点进行检查,以确保竖井施工准确、无误。
2、当施工40米至设高度(514.65米)段时,采用悬挂重垂球和激光指向仪同时投点的方法指导竖井施工,确保竖井施工的准确无误。
总体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西起前海湾、经宝安中心、新安旧城区、西丽、大学城、龙华二线扩展区、坂田、布吉、百鸽笼至东门南路。
线路全长40.933km,其中高架线路2.134km,地下线路38.799km;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25座,平均站间距约1.516km。
深圳地铁5号线土建六标包括百鸽笼站(不含)〜布心站区间、布心站、布心站〜太安路站区间和太安路站,共2站2区间,(右线里程YDK33+192.588-YDK35+931.600,右线线路全长约 2.808km,左线里程ZDK33+217.318-ZDK35+996.420,左线线路全长约2.784km)本区间于CK33+950处设置一座联络通道兼泵房(辅助泵房),于CK34+515处设置一座联络通道兼泵房(主泵房),于YDK33+630处设置施工竖井。
太安路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是深圳地铁5号线与规划7号线终点站平行换乘站,主体长度(含7号线叉线)为623.867m,宽度为21.0m,有效站台长度为14Onb宽度为IInb共设置4个出入口,单层建筑面积为14130.6m2,三层总建筑面积约56522.4m2。
百鸽笼站〜布心站区间长度约为1.60km,布心站〜太安路站区间长度约为338m o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局部盖挖;区间采用矿山法暗挖施工。
二、编制根据1、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编制。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编制。
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OIoI-99编制。
4、《都市测量规范》CJJ-8-995、深地铁政(2023)293号文献《深圳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定》6、深地铁政(2023)295号文献《深圳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三、控制测量根据及加密及整体贯穿测量控制测量由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企业深圳地铁测量队提供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经我项目部中铁五局(集团)企业精测队对精密导线进行复测,无误后,作为首级控制网。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控制测量1.1测量情况2005年7月2日至2005年7月3日,测量班,对隧道进口进行布点及控制测量。
拓普康GTS711S全站仪一台,标称精度:测角为2″,测距为±(2mm+2ppm*D)。
水平仪:苏光DSZ2型水准仪,标称精度:±2mm/km。
1.2、控制测量精度本标段隧道全长7588m,为长大隧道。
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50mm,横向贯通中误差为75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高程贯通中误差为25mm 。
洞外、洞内贯通中误差分别为45mm和60mm;洞外、洞内高程贯通中误差分别为18mm和17mm.。
1.3、洞外控制网复测及控制测量施测方法施工前已由设计院和业主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控制桩点交接,办理相关手续。
开工前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GPS控制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复测,复核控制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精度,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设计单位布点情况,隧道进口仅有两个GPS点,复测与控制测量采用GPS同步进行,在洞口埋设3个GPS加密点(DO49-1、DO49-2、DO48-1)与设计点组成空间大地四边形和三角形,利用GPS观测内符合精度和残差分析,可复核设计单位提供GPS控制点精度。
以边连接方式布网,以控制隧道掘进方向。
1.4、洞内平面控制测设1.4.1洞口投点测设施工时通过洞外精测点,引进洞内采用双导线布置形成闭合导线,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中线。
以DO49置镜,后视DO48,进行洞口投点,DO49-1、DO49-2作为检核点;置镜洞口点,后视DO49指导隧道进洞方向。
洞口导线点位埋设使用Φ22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
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GPS 点(已知)作基准点,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高程(并经平差)。
文章编号:1004—5716(2006)01—0116—03中图分类号:P221 文献标识码:B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指导书卜艳萍(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9队,湖南永州425000)摘要:根据常规测量放样方法编写,按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对今后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全站仪坐标法设站;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放样;方向交会法放样;正倒镜投点单方向设站1说明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的测设方法不同的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度》。
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2 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3放样前的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4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图1 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转动仪器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总第117期2006年第1期 西部探矿工程W EST-CH I N A EXP LORATI O N E NGI N EER I N Gseries No.117Jan.2006(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
(7)计算实测距离D 与放样距离D 0的差值:△D =D -D 0,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D 。
(8)重复过程中,直到△D 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气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D 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高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和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5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1)在未知点P 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 、C 上安置照准标志。
(2)β、α测量P A 间平距D 、高差DH 和P A 至P B 、PC 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 、α及A 、B 点的坐标计算P 点的一组坐标;用D 、β及A 、C 点的坐标计算P 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 点的最后坐标。
(4)根据A 点的高程HA 和高差DH 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 视=HA -DH 。
(5)如果需要可以将P 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
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 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上节(4)~(16)步骤相同。
6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 、B 、C 、D 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 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 、B 、C 、D 、A 方向值两个测回。
(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 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P 点最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200m 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c m ),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200m 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
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志。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档要求。
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正。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 0,并标定下来。
(9)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测记天项距(或立角),计算平距D,与理论平距D 0比较:△D =D -D 0,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D,标定放样点(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10)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6)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图2 方向交会法放样示意图7方向交会法放样(1)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 、B 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计算A 、B 点至拟放样点P 的方位角α、β。
(3)旋转经纬仪A 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 1、P 2。
(4)旋转经纬仪B 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 3、P 4。
(5)用拉紧的细线P 1、P 2与P 3、P 4定出交点M 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
711 2006年第1期 卜艳萍: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指导书文章编号:1004—5716(2006)01—0118—05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B 提高岩土勘察质量的一点认识朱炳湖,何珊儒,翟运雄(广东省惠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广东惠州516008)摘 要:根据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与施工和报告编写审查的经验,阐述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以及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质量;对策 我们国家有关勘察行业的规范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非常重视土的物理指标,二是法定的承载力表和一些计算方法,在规范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了可操作性,规范规定得过细以至出现谬误,禁锢了岩土工程师个人智慧的发挥,并且不利于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易使规范成为法律,也不利于整个勘察行业质量的提高,根据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管理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审查的经验,就如何提高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质量谈一点浅见,供同行参考。
1 勘察行业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1.1 踏勘/收集已有资料重要或大型岩土工程勘察充分搜集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场地的基本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约大量的投资,并为下一步的勘察指明方向,当前很多勘察单位不重视前人资料的收集,或是由于以计划体制形成的条条块块,由国家出资勘察的地质资料由各勘察单位各自保管,不对外开放,使已有地质资料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许多浪费,必须尽快建立公益性地质资料开放制度。
1.2 勘察纲要的编写目前大多数勘察纲要的编写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场地勘察施工的指导性文件,特别是重要的大型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是做好场地勘察的第一步,很多报建的勘察项目都没有编写勘察纲要,或者针对性不强,敷衍了事,甚至干脆就不编写,很多勘察单位不太重视勘察纲要的编写,认为可要可不要,对勘察纲要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
今后勘察项目中要重视勘察纲要的编写,且勘察纲要的编制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强,便于指导勘察施工,勘察项目结束后,勘察纲要应作为原始技术文件归档长期保存。
勘察纲要中对该项目的勘察依据不明确,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现采用母规范与其它子规范并用的原则,即母规范、行业规范、地方规范、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有相应的规范,我国有关岩土工程勘察的规范多达314本,而国家标准仅1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