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TWaver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206.10 KB
- 文档页数:2
TWaver图形界面之道作者序最早我按TWaver的功能点拟定了提纲,在完成第一章后,遇到了两个问题:是写整个TWaver还是只介绍TWaver Java?与开发手册和培训文档的内容是否重复了?于是我停下来思考,这本书究竟应该说点什么?如果只是TWaver的使用,看我们的开发手册,参加我们的培训会更合适,我希望说点特别的东西,更有价值的东西,不只是为TWaver用户,更包括所有从事GUI开发的人和团队,提供对产品设计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于是我修改了提纲,精简了TWaver功能点的内容,增加了更多TWaver设计思想与产品进化的历史,结合当下各种GUI技术,讨论其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这会使得本书的完成更富挑战性,原本只需要按部就班填充内容的,现在需要创造力和思考,但一切也变得更有意义。
回过头来看前面的两个问题,本书将对TWaver整体介绍,覆盖各个产品分支,简化组件使用的细节,增加更多GUI扩展技术的讨论。
Sam Sha–2011年10月8日星期六下面是拟定目录,共二十一篇,陆续发布目录TWaver介绍 (1)TWaver是什么? (2)TWaver产品家族 (8)TWaver如何获取 (12)TWaver基础 (17)Hello TWaver (17)TWaver介绍TWaver是一款图形界面组件产品,电信行业的朋友用它开发网管图形界面,非电信行业的用它制作的表格,指标图表,流程图。
TWaver让界面开发变得简单,几行代码就可以实现组件与数据的绑定,组件与组件间的同步交互。
TWaver提供多种界面组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这意味着无论你使用Java,.NET,Flex,还是JavaScript,都可以选择TWaver 作为图形界面的解决方案。
TWaver的图形组件TWaver最核心的组件是的拓扑图,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展示各种设备、线路甚至逻辑元素的分布和状态,具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气泡信息,染色和边框,告警渲染,动画效果等等。
TWaver Flex数据模型TWaverFlex的基本数据元素是twaver.IData,基本数据容器定义为twaver.DataBox,基于这两类基本元素,TWaverFlex预定义了一系列业务对象,视图网元和管理容器,例如告警(twaver.IAlarm)和告警容器(twaver.AlarmBox),图层(twaver.ILayer)与图层管理容器(yerBox),拓扑网元(twaver.IElement)和拓扑管理容器(twaver.ElementBox)......数据元素结构图数据管理容器结构图其中拓扑管理容器(twaver.ElementBox)整合了其他几种容器,提供了丰富的拓扑元素(Dummy, Node, Link, Bus, ShapeNode, ShapeLink, Follower, Rack, Shelf, Slot, Card, Port, Grid, Group, SubNetwork......),为网管界面开发提供了强大的设计模型和业务功能的基础支持。
TWaver Flex数据元素TWaverFlex以twaver.IData为最基本的数据单元,扩展定义了一系列具有图形和业务意义的数据类型,包括IAlarm, ILayer, IElement...twaver.IDataIData是TWaverFlex的数据元素基类接口,twaver.Data是对其实现类,定义了id, name, icon, toolTip, parent, children等基本属性,对事件派发做了封装,并支持xml数据的导入导出,为TWaver各平台间数据的可序列化奠定了基础。
Data继承于flash.events.EventDispatcher,这使他具有事件派发和监听的功能,可以通过调用下面的方法派发事件或者添加实现监听器:flash.events.EventDispatcher#publicdispatchEvent(event:Event):Booleanflash.events.EventDispatcher#addEventListener(type:String,listener:Function,useCapture:Boolean=false, priority:int=0,useWeakReference:Boolean=false):voidData还实现了twaver.IData接口,实现了对属性变化事件的派发和监听function dispatchPropertyChangeEvent(property:String, oldValue:Object, newValue:Object):Boolean;function addPropertyChangeListener(listener:Function, priority:int = 0, useWeakReference:Boolean = false):void;function removePropertyChangeListener(listener:Function):void;此外,Data中还定义了其他功能函数function get childrenCount():int;function get hasChildren():Boolean;function isDescendantOf(data:IData):Boolean;function isParentOf(data:IData):Boolean;function isRelatedTo(data:IData):Boolean;function toXML(context:XMLContext, newInstance:IData):void;function parseXML(context:XMLContext, xml:XML):void;function setPropertyValue(property:String, value:Object):void;function getPropertyValue(property:String):Object;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实现类twaver.ILayer图层,用于TWaver的图层管理,Layer实现了twaver.ILayer接口,有三个特殊属性:visible, editable, movable。
本科毕业设计英文翻译专业名称 信息工程学生姓名 周航远指导教师 赵春晖完成时间 2010.5本科毕业设计英文翻译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学生姓名:班级:得分:加速鲁棒特征(SURF)Herbert Bay , Andreas Ess , Tinne Tuytelaars ,和 Luc Van Gool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刻度旋转不变的检测器和描述器。
创造了SURF(加速鲁棒性特征)。
SURF甚至比以前被推荐的方案更具可重复性、特异性和鲁棒性,在计算和比较速度上也快很多。
这是通过以下方法完成的:依赖于积分图像的图像卷积、建立在目前先进的探测器和描述器(特别是采用了Hessian矩阵方法的探测器和基于分布的描述器)的基础上、简化了这些手段使之更有效。
这产生了新颖的探测、描述和匹配步骤的结合。
这篇文章包含了对探测器、描述器探测最重要参数的影响的详细描述。
我们推测这篇关于SURF的应用面临两个挑战,虽然它们是相反的:图像配准中的相机矫正以及目标识别。
我们的实验强调了SURF在一系列计算机视觉研究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兴趣点,局部特征,特征描述相机矫正目标识别1、引言找出同一场景或物体的两张图像的对应点的工作是很多计算机视觉应用的一部分。
图像配准,相机矫正,目标识别以及图像检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寻找离散图像点的对应点可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在图像中的特殊位置选择“兴趣点”,比如角落、斑点、T形结合处。
一个兴趣点探测器最有价值的特性是它的重复性。
重复性是一个探测器在不同可视条件下寻找同一个物理兴趣点的可靠性的表示。
第二,每个兴趣点的关系用一个特征向量表示。
这种描述器非常与众不同。
在相同时间对噪声、探测器位移及几何和光学上的形变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最后,对不同图像的描述器进行向量匹配。
进行这种匹配时给予矢量间的距离,例如马氏距离或欧氏距离。
描述器的维度对时间有影响,所以用较少的维度才有更快的兴趣点匹配。
然而,低维度特征向量在总体上与高维度相比区分度还是较差的。
waveunet 代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waveunet 代码中,WaveUNet 是一种基于WaveNet 网络结构的音频处理模型。
通过WaveUNet,我们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音频波形生成和音频信号增强。
WaveUNet 在音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语音合成、音乐生成、语音增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waveunet 代码的具体实现原理以及其在音频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waveunet 代码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介绍waveunet代码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以及其实现原理。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waveunet代码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展望其未来发展,并给出结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waveunet代码的相关信息,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3 目的waveunet 代码的引入和使用旨在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音频信号处理框架,以满足音频处理领域的需求。
通过深入探究waveunet 代码的实现原理和应用领域,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音频处理中的具体作用和优势。
同时,本文旨在总结waveunet 代码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waveunet 代码的关注和研究,推动音频处理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2.正文2.1 waveunet 代码介绍Waveunet是一种用于音频信号处理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其代码实现为一种端到端的声音生成模型。
Waveunet的代码基于PyTorch框架,通过构建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实现了高质量的音频生成和音频降噪。
Waveunet的代码在处理音频数据时,采用了类似于WaveNet模型的卷积结构,利用了残差连接和门控卷积来捕捉长程依赖关系和音频信号的高频细节。
此外,Waveunet还引入了注意力机制,以提高模型对音频数据中重要部分的关注度。
wav文件格式分析详解<转> (2008-12-18 22:02:51)标签:wav 音频 it 分类:研发杂物箱一、综述W A VE文件作为多媒体中使用的声波文件格式之一,它是以RIFF格式为标准的。
RIFF是英文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的缩写,每个W A VE文件的头四个字节便是“RIFF”。
W A VE文件是由若干个Chunk组成的。
按照在文件中的出现位置包括:RIFF W A VE Chunk, Format Chunk, Fact Chunk(可选), Data Chunk。
具体见下图:------------------------------------------------| RIFF W A VE Chunk || ID = 'RIFF' || RiffType = 'W A VE' |------------------------------------------------| Format Chunk || ID = 'fmt ' |------------------------------------------------| Fact Chunk(optional) || ID = 'fact' |------------------------------------------------| Data Chunk || ID = 'data' |------------------------------------------------图1 Wav格式包含Chunk示例其中除了Fact Chunk外,其他三个Chunk是必须的。
每个Chunk有各自的ID,位于Chunk最开始位置,作为标示,而且均为4个字节。
并且紧跟在ID后面的是Chunk大小(去除ID和Size所占的字节数后剩下的其他字节数目),4个字节表示,低字节表示数值低位,高字节表示数值高位。
SUUNTO VECTOR HR 矢量户外心率腕表之欧侯瑞魂创作目录第一章概述....................................................... ......................................................... (6)1.1 基本信息....................................................... ......................................................... . (6)1.2 主要功能(模式)..................................................... (6)1.2.1 布景灯特点....................................................... .. (6)1.2.2 防水....................................................... ......................................................... . (6)1.3 按钮功能....................................................... ......................................................... . (7)1.3.1 [Mode]按钮....................................................... .. (7)1.3.2 【+】按钮....................................................... .. (7)1.3.3 【-】按钮....................................................... .. (7)1.3.4 [Select]按钮....................................................... . (7)1.4 液晶屏显示....................................................... ......................................................... (8)1.5 怀抱和单元....................................................... ......................................................... (8)1.5.1 选择怀抱单元....................................................... . (8)1.6 年夜气压传感校准(PRESSURE SENSOR CALIBRATION) (9)1.7 调养和维护....................................................... ......................................................... (9)电池更换....................................................... .. (10)第二章时间(TIME)模式....................................................... (11)2.1 如何设置时间....................................................... . (11)2.2 闹钟(DAILY ALARM)子模式....................................................... (12)2.2.1 如何设置闹钟....................................................... .. (12)2.3 秒表(STOPWATCH)子模式....................................................... (12)2.3.1 如何使用秒表....................................................... .. (13)2.4 倒计时器(COUNTDOWN TIMER)子模式....................................................... (1)2.4.1 如何设置倒计时器....................................................... . (14)2.4.2 如何启动倒计时器....................................................... . (14)2.5 第二地时间(DUAL TIME)子模式(ALTIMAX 和S-LANDER) (14)2.5.1 设置第二地时间....................................................... .. (14)第三章高度计(ALTIMETER)模式....................................................... (16)3.1 设置高度计....................................................... ......................................................... .163.2 高度差丈量(ALTITUDE DIFFERENCE MEASUREMENT)子模式 (17)3.2.1 如何启动高度差丈量....................................................... . (17)3.3 24小时存储器(24-HOUR MEMORY)子模式....................................................... .. (18)3.4 日志(LOGBOOK)子模式....................................................... .. (18)3.4.1 如何启动和停止日 (19)3.4.2 快速累计(Fast Cumulative)按钮....................................................... . (19)3.5 日志历史(LOGBOOK HISTORY)子模式....................................................... .. (20)3.5.1 清除日志历史....................................................... .. (20)第四章气压计(BAROMETER)模式....................................................... . (20)4.1 气压差丈量(PRESSURE DIFFERENCE MEASUREMENT)子模式 (21)4.1.1 如何启动气压差丈量....................................................... . (21)4.2 4日存储器(4-DAY MEMORY)子模式....................................................... . (22)4.3 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子模式....................................................... .. (22)4.3.1 设置海平面气压....................................................... .. (22)4.4 气压趋势指示(BAROMETRIC TREND INDICATOR)............................................... ..22第五章罗盘(COMPASS)模式(VECTOR 和X-LANDER) (23)5.1 方位跟踪(BEARING TRACKING)子模式....................................................... . (24)5.2 磁偏角调节(DECLINATION ADJUSTMENT)子模5.2.1 设置本地磁偏角....................................................... .. (24)5.3 校准罗盘....................................................... (24)第六章罕见问题....................................................... .. (25)6.1 总体问题....................................................... ......................................................... .. (25)6.1.1 腕上电脑是否防水?..................................................... (25)6.1.2 电池能用多长时间?..................................................... (25)6.1.3 外圈上的分段暗示什么?..................................................... . (25)6.1.4 为什么外圈的分段往左走(逆时针)?................................................... (26)6.1.5 为什么模式指示条上方有两个符号, 它们暗示什么? (26)6.2 时间....................................................... ......................................................... (26)6.2.1 为什么我在时间模式时外圈的节段会增加和减少? (26)6.2.2 按时器最长能设多长时间?..................................................... . (26)6.3 高度计....................................................... ......................................................... .. (26)6.3.1 如何清除日志?..................................................... . (26)6.3.2 日志如何自动清除?..................................................... (26)6.3.3 您可以记录几多条日志?..................................................... . (27)6.3.4 什么是时长数值?..................................................... (27)6.3.5 日志历史中的最年夜垂直上升或下降总量是几多英尺/米? (27)6.3.6 如果从5000英尺的平面下降到3000英尺, 然后又上升到8000尺,Vector将如何显示该数字或做出平均值?..................................................... . (27)6.3.7 为什么虽然我在室内且呆在同一个房间里, 垂直上升/下降测量却显示分歧的数值?..................................................... .. (28)6.4 气压计....................................................... ......................................................... .. (28)6.4.1 屏幕左上方的小盒子是什么?..................................................... (28)6.4.2 腕上电脑是否显示天气的未来趋势?..................................................... (28)6.4.3 “绝对气压”和“相对气压”是什么意思?..................................................... .. (28)6.4.4 什么是温度赔偿?..................................................... . (28)6.5 罗盘....................................................... ......................................................... (29)6.5.1 旋转的外部底座的目的是什么?..................................................... .. (29)6.5.2 我从哪里可以找到所在区域的正确磁偏角, 以便来设置我的腕上电脑?..................................................... .. (29)6.6 年夜气温度对高度丈量的影响....................................................... (29)第七章备件清单....................................................... .. (31)第八章缩略语....................................................... (31)第九章版权和商标声明....................................................... . (31)第十章CE遵约....................................................... .. (3)2第十一章保修....................................................... (32)第十二章废旧设备处置....................................................... . (32)第一章概述1.1 基本信息腕上电脑是一种高度可靠而精密的电子仪器, 主要针对娱乐用途.腕上电脑的精确性值得滑雪、划艇(爱斯基摩划子)、爬山、徒步旅行和骑车旅行等户外探险运动快乐喜爱者的信赖.腕上电脑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而成, 重量仅2盎司(55克), 具有液晶屏年夜数字显示的特点, 在任何情况下清晰可见.注意:腕上电脑不能用于替代专业或者工业精度的丈量工具, 绝对不能在跳伞、乘风滑翔、飞行伞、悬翼机和小飞机飞行时用作丈量工具.重要提示:在本手册内封面有可以拉开的一页, 该页以图画说明了该腕上电脑的属性以及液晶显示屏, 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了解该产物的功能以及设功能设置的步伐.1.2 主要功能(模式)虽然用户指南适用于所有型号的腕上电脑, 下表说明了分歧模型手表的功能以及分歧.功能腕上电脑型号Altimax S-Lander Vector X-Lander时间(Time) 有有有有高度计(Altimeter) 有有有有气压计(Barometer) 有有有有罗盘(Compass) --有有在每个功能下面, 都有一些相关的子模式, 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功能, 增强了其实用性.下文将详细介绍所有关键功能特点和子模式.注:腕上电脑Vector和X-Lander的功能类似, Altimax与S-Lander类似.区别在于,Vector与Altimax为塑料外罩, 而X-Lander和S-Lander为拉绒的铝外罩.1.2.1 布景灯特点腕上电脑具有电致发光的布景灯.按住[Mode]按钮约2秒钟可以开启布景灯.布景灯将坚持5秒钟, 在此期间按[Mode]按钮可以让布景灯继续坚持5秒.1.2.2 防水腕上电脑具有防水性能, 深度可达30米/100英尺, 符合ISO2281标准().注意:腕上电脑不是潜水仪器.1.3 按钮功能由四个按钮来操控腕上电脑:[Mode]、【+】(ON/OFF)、【-】(快速方位)(Fast Bearing)以及[Select].1.3.1 [Mode]按钮该按钮在腕上电脑的右上方.• 在主模式一级, 按[Mode]按钮, 用户可以选择或者从一个主要模式或者功能移到下一个(时间(TIME)、高度计(ALTI)、气压计(BARO)、罗盘(COMP)).• 在子模式一级, 按[Mode]按钮回到主模式.•在设置过程中, 按[Mode]按钮确认设置的变动或者偏好.再按一下该按钮可以回到主模式.• 按住该按钮约2秒可以激活布景灯.【+】按钮该按钮位于表的右下方.• 在设置过程中, 按【+】按钮改变或者调高数值.• 在按时(timing)或者日志(logbook)功能中, 该按钮用作开始/停止(On/Off)按钮.【-】按钮该按钮位于表的左下方.• 在设置过程中, 按【-】按钮改变或者调低数值.• 对Vector和X-Lander型号, 该按钮同时用作“Fast Bearing”按钮.在任何一个主模式下按【-】按钮可以快速显示罗盘模式, 显示正常的罗盘或者方位跟踪(取决于罗盘模式选择了显示什么).• 对Altimax和S-Lander型号, 该按钮同时用作“快速累计”(Fast Cumulative)按钮.在任何一个主模式下按【-】按钮可以快速显示以后日志记录的累计信息.注:关于该功能的详细介绍请拜会本手册第26页.1.3.4 [Select]按钮该按钮位于表的左上方.• 在主模式一级, 按[Select]按钮, 用户可以进入特定功能的子模式, 或者回到其所在的主模式.• 在主模式或者子模式, 按住[Select]按钮超越2秒, 用户可以进入设置法式.• 在设置过程中, 通过[Select]按钮, 用户可以在可选的选项和数值之间移动, 确定自己的偏好设置.1.4 液晶屏显示液晶屏的设计可以提供最年夜的清晰度和简洁性.屏幕分为几个区域.• 外圈包括了液晶屏的外鸿沟.外围的刻度在外圈上.• 气压趋势指示器(Barometric Trend Indicator)可以为预测天气提供快速参考.• 区域1按用户所在的模式或者子模式以数字或者文字显示数值.• 区域2 显示某功能的年夜数字和/或相关的怀抱单元.• 模式指示条显示腕上电脑的主模式(功能)(条块下方的三角箭头暗示用户正在检查的模式).• 区域3显示数字和/或文字.1.5 怀抱和单元腕上电脑提供两种怀抱单元:公制或者英制.1.5.1 选择怀抱单元改变显示的怀抱单元:1. 检查模式指示器.如果模式箭头不在“TIME”上, 按[Mode]按钮, 直到模式指示条的箭头在“TIME”下方.2. 同时按住[Mode]和[Select]按钮, 坚持3秒.区域1将长久显示“SET”, 然后显示“UNI”(图43).注:如果在设置模式下, 用户1分钟内不按任何按钮, 屏幕将自动退出设置.警告:如果在“UNI”设置模式下, 用户按[Select]按钮(可是没有坚持2秒), 用户将在年夜气压传感校准功能.详情请拜会下一小节.3. 按住[Select]按钮2秒, 在区域2的右侧, “m”或者“ft”将开始闪动.4. 按【+】按钮在“m”和“ft”之间切换.5. 在所需的怀抱单元下,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个单元.在区域2中“m”或“ft”下方,“mbar”或“inHg”开始闪动.6. 按【+】按钮在“mbar”和“inHg”之间切换.7. 在所需的怀抱单元下,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个单元.在区域1(气泡正上方)的右上角, ˚C或˚F开始闪动.8. 按【+】按钮在˚C和˚F之间切换.9. 在所需的怀抱单元下,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个单元.在区域1的正中上方, “m/min”或“ft/min”开始闪动.10. 按【+】按钮在“m/min”和“ft/min”之间切换.11 . 在所需的怀抱单元下, 按[Mode]按钮确认所做的设置.再次按[Mode]按钮返回到主时间模式.就此完成了怀抱单元的选择.1.6 年夜气压传感校准 (PRESSURE SENSOR CALIBRATION)这是出厂校准设置.如果您进入了该模式, 请按[Mode]按钮立即退出.校准这一设置会对腕上电脑的所有高度和气压设置发生负面影响.在该设置中, 用户在区域1看到“SNR”(传感器).不要按【+】或【-】按钮来调节气压.按[Select]按钮退出设置, 回到“UNI”设置模式, 或者按[Mode]按钮回到主模式.如果失慎修改了年夜气压校准设置, 请联系我们的产物支持部份.1.7 调养和维护只进行本手册中介绍的把持.不要对腕上电脑进行任何其他把持, 或者试图翻开外罩,拔出按钮或底座.防止震动、高热或者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不用时请放置在干净且干燥的室内温度环境下.用干净且略湿(热水)的布擦拭Suunto腕上电脑.在顽固污渍或印迹处涂抹温和的肥皂.不要让腕上电脑接触安慰性化学品, 如汽油、清洁溶剂、丙酮、酒精、粘合剂以及油漆, 这些会损坏表的密封、外罩以及概况.切勿自行装配或者维修腕上电脑.确保传感器周围(仪器的反面)没有灰尘和沙子.禁止把任何物体拔出腕上电脑传感器的开口处.电池更换腕上电脑为3V的锂纽扣电池:CR2430.最长可用时间约为12-18个月.当电池电量只剩5-15%时, 将显示低电量报警指示.这时请更换电池.极度寒冷的天气可能招致低电量报警指示.这种情况下, 即使显示低电量, 也可能无需更换电池.温度在10˚C(50˚F)以上时, 如果呈现了低电量报警, 请更换电池.注意:电子布景灯、高度计以及罗盘的频繁使用将年夜年夜降低电池的使用时间.建议您到我们指定的经销商或商店更换Suunto产物专用电池, 更换电池的步伐:1. 把腕上电脑翻过来, 看其反面.2. 在电池盒盖上的硬币槽内拔出一个硬币.3. 逆时针转动硬币至反面标识表记标帜为“Open”的位置.4. 取出电池盒盖.5. 从电池盒取出旧电池, 确保O环以及所有概况干净、干燥且没有损坏.请勿拉直O环.6. 把新电池放入电池盒(负极朝下, 正极朝上).7. 确保O环的位置正确, 保证腕上电脑防水, 然后在腕上电脑的反面盖上电池盒盖.8. 在硬币槽放回硬币.9. 顺时针转动至反面标识表记标帜为“Close”的位置.注意:电池更换时请务必小心, 以坚持腕上电脑的防水性能.把持者有责任谨慎把持以确保手表坚持防水性.每次更换电池之后, 需要校准磁感应器.关于这一把持的详细介绍请拜会本指南的“校准罗盘”部份.第二章时间(TIME)模式时间模式提供用户如下功能:• 可调节的24/12小时时钟显示;• 到2089年为止的日历法式;• 三个子模式:3个闹钟、秒表和倒计时器;检查和使用时间功能:检查模式指示条.如果模式箭头不在“TIME”上, 按[Mode]按钮, 直到箭头在“TIME”的下方.在时间模式(图10):• 区域1显示星期几.• 区域2显示以后时间.• 区域3显示日期(月/日).• 外圈图形化显示时间的秒.时间模式以及所有子模式都可以通过腕上电脑的设置法式来调节.2.1 如何设置时间设置时间:1. 按住[Select]按钮2秒钟, 在区域3中, 秒开始闪动(图11 ).2. 按【+】按钮增加秒或按【-】按钮把秒清零.3. 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2的右侧, 分钟开始闪动.4. 按【+】按钮提高分钟数或按【-】减少分钟数.5. 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2的中间, 小时开始闪动.6. 按【+】按钮提高小时数, 按【-】减少小时数.7. 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1, 24或12小时时钟设置开始闪动.8.按【+】或者【-】按钮在24小时和12小时之间切换.注:如果选择了12小时时钟, 在区域2小时的下方, 会显示AM 或PM.9. 在期望的选项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2的中心, 年开始闪动(图12).10. 按【+】按钮增加年的值, 按【-】减少年的值.11 .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3的中心, 月份数字开始闪动.12.按【+】按钮增加月份的值, 按【-】减少月份的值.13.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3的右侧, 日期开始闪动.14.按【+】按钮增加日期的值, 按【-】减少日期的值.注:用户设定了年月日之后, 腕上电脑会在区域1显示星期.美国式的月/日格式不能改成日/月形式.15.在期望的日期上, 按[Mode]按钮确认设置, 回到主模式页面.注:如果用户在设置模式下1分钟内不按任何按钮, 屏幕自动退出设置法式.时间设置完成.2.2 闹钟(DAILY ALARM)子模式腕上电脑允许用户选择和设置3个闹钟.在时间(TIME)模式, 按[Select]按钮一次, 进入该子模式.在闹钟(Daily Alarm)模式下(图39):1. 区域1显示“ON”或“OFF”(某个闹钟的激活状态),2. 区域2显示闹钟的时间,3. 区域3显示用户在检查的闹钟(1, 2, 3).按【+】或【-】按钮来选择闹钟1, 2, 3, 按下述说明修改设置.2.2.1 如何设置闹钟1. 按【+】或【-】按钮选择希望设置的闹钟(1, 2, 3).2. 按住[Select]按钮2秒.在区域1开始闪动“ON”或“OFF”.3. 按【+】或【-】按钮在“ON”和“OFF”之间切换.4. 在所希望闹钟选项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2的中心, 小时开始闪动.5. 按【+】按钮提高小时数, 按【-】按钮降低小时数.6. 在所希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2的右侧, 分钟开始闪动.7. 按【+】按钮提高分钟数值, 按【-】按钮降低分钟数值.8. 在所希望的数值上, 按[Mode]按钮确认设置, 然后退出设置法式.在区域2的左下方呈现一个小钟, 暗示闹钟已启用.闹钟设置完成.要启用三个闹钟, 只需对所选闹钟重复1-8步伐(1, 2, 3).注:闹铃音量不能修改.2.3 秒表(STOPWATCH)子模式腕上电脑秒表子模式可以提供分割时间(split time)丈量和两次完成时间(two finishtimes), 最长可达23小时59分59秒.在时间模式, 按[Select]按钮两次, 进入秒表子模式.在秒表子模式下(图40):• 区域1显示秒和零点几秒.• 区域2显示以后时间.• 区域3显示小时和分, 右边较远处显示“stopwatch”.2.3.1 如何使用秒表有三种计时模式可供用户使用:• 实耗时间(elapsed time)丈量;• 分割时间(split time)丈量;• 两次完成时间(two finish time)丈量.在实耗时间模式:1. 在秒表子模式, 按【+】按钮来启动、停止和重启秒表.2. 秒表停止之后, 按【-】按钮把秒表重置为零.在分割时间模式:1. 在秒表子模式, 按【+】按钮来启动秒表.2. 按【-】按钮一次, 停止秒表, 显示时间分段.3. 第二次按【-】按钮, 释放分割时间显示, 让秒表继续.4. 按【+】按钮停止秒表.5. 秒表停止之后, 按【-】按钮把秒表重置为零.两次完成时间模式:1. 在秒表子模式, 按【+】按钮来启动秒表.2. 按【-】按钮一次, 停止秒表, 显示第一个完成时间.3. 按【+】按钮停止秒表.4. 第二次按【-】按钮, 释放, 显示第二个人的完成时间.5. 秒表停止之后, 按【-】按钮把秒表重置为零.注意:如果秒表激活时, 用户在其他模式或子模式, 秒表将继续在后台运行.用户可以通过区域3闪动的“stopwatch”字样知道.2.4 倒计时器(COUNTDOWN TIMER)子模式在时间模式下, 按[Select]按钮三次, 进入倒计时器子模式.在倒计时器模式下(图41):• 区域1显示秒.• 区域2显示以后时间.• 区域3显示小时和分, 右下方远处显示“timer”字样.2.4.1 如何设置倒计时器1. 按住[Select]按钮2秒钟, 在区域1, 秒开始闪动.2. 按【+】按钮提高秒数, 按【-】减少秒数.3. 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3的右侧, 分钟开始闪动.4. 按【+】按钮提高分钟数, 按【-】减少分钟数.5. 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3的中间, 小时开始闪动.6. 按【+】按钮提高小时数, 按【-】减少小时数.7. 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Mode]按钮确认设置, 退出设置法式.8. 倒计时设置完成.2.4.2 如何启动倒计时器启动倒计时器:1. 在倒计时器子模式按【+】按钮启动、停止和重启计时器.2. 计时器停止后, 按【-】按钮把计时器清零.注意:如果倒计时器激活时, 用户在其他模式或子模式, 倒计时器将继续在后台运行.用户可以通过区域3闪动的“timer”字样知道倒计时器仍在运行.2.5 第二地时间(DUAL TIME)子模式(ALTIMAX 和S-LANDER)注:该功能仅适用于Altimax和S-Lander腕上电脑.在时间模式, 按[Select]按钮四次, 进入该子模式.在第二地时间模式(图42):• 区域1显示“dUA”, 暗示“第二地时间”.• 区域2显示以后时间.• 区域3显示第二地时间(如, 您的家乡时间).在该子模式下按【+】按钮, 用户可以显示秒数, 将在区域3中显示10秒钟.随后, 屏幕仍然显示第二地时间.2.5.1 设置第二地时间在第二地时间子模式:1. 按住[Select]按钮2秒钟, 区域3中小时开始闪动.2. 按【+】按钮提高小时数, 按【-】按钮降低小时数.3. 在所希望的数值上, 按[Select]按钮移至下一设置.在区域3小时数值的右侧, 分钟开始闪动.4. 按【+】按钮提高分钟数值, 按【-】按钮降低分钟数值.5. 在所希望的数值上, 按[Mode]按钮确认设置, 然后退出设置法式.6. 第二地时间设置完成.即使主时间模式的时间经过了改动, 第二地时间坚持不变.例如, 如果您设置了第二地时间显示您的家乡时间, 那么即使您到了另一个时区, 调整了主时间模式, 您的家乡时间将永远在该子模式中显示.注:第二地时间功能是完全自力的, 不影响闹钟或者存储器功能, 不取决于以后本地时间.第三章高度计(ALTIMETER)模式高度计模式为用户提供下列功能:• 怀抱单元可设置, 米或者英尺:从-500米到9000米;从-1600英尺到29500英尺.• 5米或10英尺的辨析率.• 3分钟内每间隔一秒更新一次显示的垂直运动量, 然后每间隔10秒或短一点的时间更新一次.• 自动化的24小时记忆功能, 每小时记录一次, 显示高度以及垂直升高或降低量.• 日志贮存了约3800条数据(每条数据=高度、垂直上升/降低量、时间).检查和使用高度计模式:检查模式指示条.如果箭头不在ALTI上, 按[Mode]按钮, 直到箭头在ALTI下方.在高度计(ALTIMETER)模式(图1):• 区域1显示垂直上升和下降率;• 区域2显示以后高度, 以5米或者10英尺的幅度增加(取决于所选的怀抱单元);• 区域3显示以后时间.• 外圈图像化显示高度, 一整圈相当于1000, 刻度显示为几百米或者英尺.重要提示:为了设置高度计模式的高度, 必需先知道高度.可以用地形图来确认以后位置, 标有相关的高度.用户然后依照如下指示来设置高度计.关于空气温度对高度丈量的影响, 请拜会本指南的第41页.如果不知道高度, 用户可以在气压计模式设置海平面年夜气压(拜会第31页, 设置海平面年夜气压).设置海平面年夜气压可以把高度计调整到以后高度的几十米或几百英尺之内.以后的海平面年夜气压信息可以从报纸、本地新闻或者广播的天气预报, 本地机场, 或者互联网的本地天气预报等渠道获得.3.1 设置高度计设置高度计需要执行三个步伐:• 参考高度(Reference Altitude)(所了解的以后位置高度);• 高度报警(Altitude Alarm)(到达一定预设的高度时提示用户);• 日志录制间隔(Logbook Recording Interval)(允许用户检查高度以及所选时段内的垂直移动量).设置步伐:1. 按住[Select]按钮2秒, 区域1显示“RE”字样(暗示参考高度), 以后的高度开始在区域2闪动(图2).2. 按【+】按钮提高高度值, 按【-】按钮降低高度值.3. 在期望的数值上, 按[Mode]按钮确认设置, 回到主模式, 或者按[Select]按钮移到下一设置.在区域1, “ON”或“OFF”开始闪动(图3).4. 按【+】或【-】按钮在“ON”和“OFF”高度报警之间切换.5. 在需要的选项上, 按[Select]按钮移到下一设置.在区域2的中心, 报警高度开始闪动.6. 按【+】按钮提高高度值, 按【-】按钮降低高度值.7. 在期望的高度值上, 按[Mode]按钮确认设置, 回到主模式, 或者按[Select]按钮移到下一设置.在区域1的INT字样, 在区域2的时间间隔开始闪动(图4).8. 按【+】或【-】按钮滚动时间间隔.共有四种间隔:20秒、1分钟、10分钟或60分钟.推荐使用的间隔:活动间隔滑雪20秒或1分钟骑自行车20秒或1分钟徒步旅行10分钟爬山10分钟或60分钟注:选择时间间隔时, 用户选择a)存入日志的记录高度的时间段, 垂直上升/下降率以及以后时间, b)超时设定或者日志的最长记录时间.时间间隔越短, 信息越精确, 因为取样率更快.25页将介绍超时设定.9. 在需要的间隔设置上, 按[Mode]按钮确认设置, 退出设置法式.用户把以后地址的参考高度设成了所知的高度之后, 腕上电脑将纠正海平面年夜气压, 然后, 就无需设置该功能了.注:如果在设置模式下用户一分钟内没有按任何按钮, 屏幕将自动退出设置.注:10分钟的录制间隔意味着腕上电脑每10分种记录一次数据. 3.2 高度差丈量(ALTITUDE DIFFERENCE MEASUREMENT)子模式在高度计模式下, 按[Select]按钮一次, 进入该子模式.在高度差丈量子模式(图13):• 区域1显示垂直上升或下降率;• 区域2显示以后高度, 以5米或者10英尺的幅度增加, 取决于所选的怀抱单元;• 区域3显示运行时间, 时间的左侧是“differ”字样.• 外圈图像化显示高度, 一整圈相当于1000, 刻度显示为几百米或者英尺.显示的运行时间最长可到39小时59分;随后将有三横(-:--)呈现在区域3.如果用户允许高度差子模式继续显示12小时, 之后, 腕上电脑将自动回到主时间模式.该模式将继续在后台运行, 用户可以切换到其他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回到该子模式来检查以后状态.注:高度差丈量是相对的丈量.在丈量期间参考高度的任何变动都将影响所测到的高度.我们建议您每次开始新的丈量前都核对偏重新设置参考高度. 3.2.1 如何启动高度差丈量1. 按住[Select]按钮2秒, 区域1的“SET”字样, 区域2的零开始闪动(图14).2. 按[Mode]按钮确认清零, 启动高度差设置.如果用户不想开始高度差丈量, 按【+】或【-】按钮切换到以后高度, 然后按[Mode]按钮退出设置法式.注:如果在设置模式下用户一分钟内没有按任何按钮, 屏幕将不把高度计清零, 而返回到主模式.3.3 24小时存储器(24-HOUR MEMORY)子模式在高度计模式, 按[Select]按钮两次, 进入该子模式.在24小时存储器子模式(图15):• 区域1显示垂直上升或下降率;• 区域2显示以后高度, 以5米或者10英尺的幅度增加, 取决于所选的怀抱单元;• 区域3显示特定的小时, 左侧是“memory”字样.• 外圈图像化显示高度, 一整圈相当于1000, 刻度显示为几百米或者英尺.检查24小时存储器中的信息:1. 按【-】按钮以一个小时的幅度下滚数值, 检查垂直上升/下降率以及那一小时的高度.2. 按【+】按钮上滚.注:更换电池不会删除该信息.3.4 日志(LOGBOOK)子模式在高度计模式下, 按[Select]按钮三次进入该子模式.日志模式有五个显示屏.屏幕将自动滚动, 第一页显示7秒钟, 然后隔4秒显示从2到5页面.在第一页中(图16):• 区域1显示年份;• 区域2显示“LO”字样, 闪动以后日志的编号;• 区域3显示特定日志的月份和日期.在月/日的左边是“Log Book”字样.用户可以按【-】按钮下滚来检查前一些日志, 按【+】按钮上滚到以后日志.第二页显示所检查日志的上升信息(图17).• 区域1显示活动中的平均垂直上升率;• 区域2显示总垂直上升量;• 区域3显示“ASC”字样, 左边是“Log Book”.第三页显示所检查日志的下降信息(图18).• 区域1显示活动中的平均垂直下降率;• 区域2显示总垂直下降量;• 区域3显示“dSC”字样, 左边是“Log Book”.第四页显示所检查的日志完成的轮数(跑的次数, 上升数或者下降数)(图19).• 区域2显示总上升次数或下降次数;• 区域3显示“LAP”字样, 左边是“Log Book”.注:一轮指一次包括上升和下降的相当于150英尺或者50米或以上的垂直运动.第五页显示所检查的日志记录的时长(图20).• 区域2显示日志的总时间;• 区域3显示“dUr”字样, 左边是“Log Book”.注:如果日志正在录制, 依照所选的间隔, 日志将一直录制直到所设定的时间段结束.一旦时间到了, 腕上电脑将提醒用户日志录制已经到时(也就是超时).关于设置日志间隔, 请参考21页的设置高度计.超时设定如下:日志间隔最长记录时间20秒10小时1分钟12小时10分钟7天60分钟10天3.4.1 如何启动和停止日志对Vector和X-Lander型号:在高度计主模式或差值丈量子模式, 按【+】按钮.将发出嘟嘟声, 区域3闪动显示“LogBook”字样, 暗示开始录制.注:对Vector和X-Lander型号, 在录以后日志的时候, 用户不能检查该数据.用户只能在录制停止了以后检查, 可是以前录的日志可以随时检查.。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步骤1.简介I I R(In fi ni te Im pu l se Re sp on se)数字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它的设计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信号的滤波和频率选择。
本文将介绍I 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步骤。
2.设计步骤2.1确定滤波器的类型I I R数字滤波器的类型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根据信号的要求,我们需确定所需滤波器的类型。
2.2确定滤波器的规格根据滤波器的应用场景和信号特性,我们需确定滤波器的通带范围、阻带范围和衰减要求。
2.3选择滤波器的原型常用的I IR数字滤波器有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和椭圆滤波器等。
根据滤波器的需求,我们需选择适合的滤波器原型。
2.4设计滤波器的传递函数根据滤波器的规格和选定的滤波器原型,我们需计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表示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2.5对传递函数进行分解将滤波器的传递函数进行分解,可得到II R数字滤波器的差分方程。
通过对差分方程进行相关计算,可以得到滤波器的系数。
2.6滤波器的稳定性判断根据滤波器的差分方程,判断滤波器的稳定性。
稳定性意味着滤波器的输出不会无限增长,确保了滤波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7选择实现方式根据滤波器的设计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我们需选择I IR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方式。
常见的实现方式有直接I I型、级联结构和并行结构等。
2.8优化滤波器性能在设计滤波器后,我们可以对滤波器的性能进行优化。
优化包括滤波器的阶数和抗混淆能力等方面。
3.总结I I 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步骤包括确定滤波器的类型和规格、选择滤波器的原型、设计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对传递函数进行分解、判断滤波器的稳定性、选择实现方式和优化滤波器性能等。
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设计出满足信号处理需求的II R数字滤波器。
MATLAB实现数字巴特沃斯高通IIR滤波器武汉理工大学《MATLAB课程设计》报告《MATLAB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数字巴特沃斯高通IIR滤波器专业班级: 信息sy0901 学生姓名: 崔斌指导教师: 魏洪涛武汉理工大学《MATLAB课程设计》报告MATLAB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崔斌专业班级: 信息sy0901指导教师: 魏洪涛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1. 题目: 设计一个数字巴特沃斯高通IIR滤波器设计内容和要求课题要求设计一个IIR数字滤波器,高通,采用双线性变换法,用巴特沃斯实现,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与调试。
本设计将先说明用双线性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然后写出基于matlab的软件设计流程。
在对设计进行调试,分析实验数据。
初始条件1)MATLAB软件2)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知识指导教师签名: 2010年 1月13 日武汉理工大学《MATLAB课程设计》报告目录摘要 ..................................................................... (1)Abstract ............................................................... ..... 2 1 设计项目要求与说明 ........................................................ 3 2 系统设计 (3)2.1 设计思路 (3)2.2 设计方法对比 ........................................................ 4 2.3典型模拟滤波器比较 (5)2.4 设计步骤 ............................................................ 5 3 仿真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63.1 数字域指标变换成模拟域指标 (6)3.2 数字域频率进行预畸变 (7)3.3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7)3.4 模拟滤波器变成数字滤波器 (9)3.5 理论计算数字滤波器的仿真 ........................................... 12 4.程序调试中出现的问题 ..................................................... 13 5. 总结与体会 .............................................................. 13 参考文献 ................................................................... 15 附录一总程序如下 ......................................................... 16 附录二设计数字滤波器函数总结 (18)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报告摘要此报告重点介绍了用双线性不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流程,比较了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模拟滤波器的性能特征。
Twaver入门快速上手下面我将分步骤讲解首先新建一个MXML Application: HelloTWaverFull.mxml,设置twaver命名空间<?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mx:Application xmlns:mx="/2006/mxml"xmlns:twaver="/2009/twaver/flex"></mx:Application>* 在左边添加树组件,中间添加拓扑图组件,下方添加一个表格组件,设置好布局,如下:<?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mx:Application xmlns:mx="/2006/mxml"xmlns:twaver="/2009/twaver/flex"><mx:Panel title="Hello TWaver! - Tree, Network & Table" width="100%"height="100%"><mx:HDividedBox width="100%" height="100%"><twaver:Tree id="tree" width="30%" height="100%"/><mx:VDividedBox width="100%" height="100%"><twaver:Network id="network" width="100%" height="70%"/><twaver:Table width="100%" height="30%" id="table" editable="true"></twaver:Table></mx:VDividedBox></mx:HDividedBox></mx:Panel></mx:Application>设置拓扑图背景颜色,添加表格列<?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mx:Application xmlns:mx="/2006/mxml"xmlns:twaver="/2009/twaver/flex"><mx:Panel title="Hello TWaver! - Tree, Network & Table" width="100%" height="100%"><mx:HDividedBox width="100%" height="100%"><twaver:Tree id="tree" width="30%" height="100%"/><mx:VDividedBox width="100%" height="100%"><twaver:Network id="network" backgroundColor="0x00ff00" width="100%" height="70%"/><twaver:Table width="100%" height="30%" id="table" editable="true"><twaver:columns><twaver:TableColumn dataField="name" headerText="Name"/><twaver:TableColumn dataField="id" headerText="ID"/><twaver:TableColumn dataField="icon" headerText="Icon"/><twaver:TableColumn dataField="C:number" headerText="Number"/></twaver:columns></twaver:Table></mx:VDividedBox></mx:HDividedBox></mx:Panel></mx:Application>监听applicationComplete,添加网元数据<?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mx:Application xmlns:mx="/2006/mxml"xmlns:twaver="/2009/twaver/flex" applicationComplete="init()"><mx:Script><![CDATA[import twaver.*;import work;private var box:ElementBox;private var number:int;private function init():void{number=0;box=network.elementBox;tree.dataBox=box;table.dataBox=box;var group:Group=new Group();="group";box.add(group);group.addChild(createTWaverNode("node1",200,100));group.addChild(createTWaverNode("node2",300,130));group.expanded=true;var from:Node=createTWaverNode("from",30,30);var to:Node=createTWaverNode("to",70,150);var link:Link=new Link(from,to);="hello TWaver Flex";box.add(link);}private function createTWaverNode(name:String,x:int,y:int):Node {var node:Node=new Node();=name;node.setClient("number",number++);node.setLocation(x,y);box.add(node);return node;} ]]></mx:Script><mx:Panel title="Hello TWaver! - Tree, Network & Table" width="100%" height="100%"><mx:HDividedBox width="100%" height="100%"><twaver:Tree id="tree" width="30%" height="100%"/><mx:VDividedBox width="100%" height="100%"><twaver:Network id="network" backgroundColor="0x00ff00" width="100%" height="70%"/><twaver:Table width="100%" height="30%" id="table" editable="true"><twaver:columns><twaver:TableColumn dataField="name" headerText="Name"/><twaver:TableColumn dataField="id" headerText="ID"/><twaver:TableColumn dataField="icon" headerText="Icon"/><twaver:TableColumn dataField="C:number" headerText="Number"/></twaver:columns></twaver:Table></mx:VDividedBox></mx:HDividedBox></mx:Panel></mx:Application>基础TWaver设计模式TWaver Flex采用基本的模型视图分离的设计思想,通过MV的组合嵌套,实现了以twaver.Data为基本数据元素,twaver.DataBox为基本数据容器的客户端数据模型,以及基本图形work.ui.ElementUI和数据容器组件(work, twaver.Tree, twaver.T able...)的视图系统,三者共同构成了TWaver Flex的架构体系。
TWaver Web前端交互使用JavaScript+SVG+HTML技术,TWaver HTML5使用JavaScript+ HTML5技术;
SVG
SVG是一种文本矢量图形标准,全称: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可伸缩矢量图像,SVG本身是XML 格式,可与脚本语言(如JavaScript)混合使用,这种XML与JS的混用方式,被后来的Flex,WPF与Silverlight承袭,后者是现在新潮的UI技术,而前者(SVG)则是十多年前的产物,这点也说明了SVG 设计的强大,目前大多数浏览器都已支持SVG,TWaver Web使用SVG呈现拓扑图界面;
Flex
Flex是Flash发展的产物,Flash是一种制作动画的技术,采用了场景,画布,帧,时间线的设计,这些与窗体,按钮,表格这样的标准控件格格不入,Flex的发展很有趣,最早是一种J2EE的应用,JSP标签库,将MXML和ActionScript脚本动态的编译成Flash文件,在浏览器中呈现,这个时期的Flex还是做动画,到后来界面上需要标准控件,于是就出现了按钮,面板,窗体等等,加上前后台通讯,数据传输,最后成了富客户端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
Flex界面延续了Flash的图形绘制基础,Flex程序与普通的Flash文件不同,Flex只有两帧,第一帧是启动界面,第二帧是程序界面,此后程序按第二帧的频率(默认是24帧每秒)启动定时器,周期性的重绘,也就是Flex组件的无效-生效周期;
HTML5
HTML5是第五版的HTML标准,相比HTML4,增加了一些新的标签,比如<canvas><audio><video>等,此外还提供了更多API,比如Canvas2D API,拖拽支持,跨文档消息,本地存储,WebSocket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这些特性都被浏览器支持,不同浏览器支持程度也有所不同,HTML5技术要求更现代的浏览器,IE9+,Safari,Chrome,Firefox,Opera…….IE6,7,8可以考虑安装chrome frame插件。
TWaver资料
学习资料主要包括三部分:开发手册,API文档,示例代码,这些东西在产品包中都可以找到:
其他:
官方主页:
TWaver产品主页:/twaver.php
TWaver中文社区:
TWaver开发论坛:/forum
TWaver在线文档:
TWaver微博:/twaver
TWaver视频:/twaver
笔者个人博客:
TWaver Java入门:/pages/viewpage.action?pageId=18415915 TWaver Web入门:/pages/viewpage.action?pageId=19010174 TWaver Flex入门:/pages/viewpage.action?pageId=16547882 入门:/pages/viewpage.action?pageId=19008968 TWaver HTML5入门:/pages/viewpage.action?pageId=2077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