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花纹
- 格式:ppt
- 大小:519.00 KB
- 文档页数:3
用中国是文明古国,在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纹样,成为令国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吉祥纹样的发展可大致分为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6个时期。
新石器时期有折线纹、三角纹、漩涡纹等偏向几何形态的纹样;青铜时代的代表性纹样是主要应用于青铜器装饰的饕餮纹、云雷纹;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忍冬纹最为流行;到了唐代,传统吉祥纹样迸发出强大的自信,造型大气、色彩明艳的牡丹纹就是最显著的代表;宋元时期,写实风格的吉祥纹样占主流地位,题材以花鸟为主,纹样风格也更具装饰性;明清时期的宫廷吉祥纹样风格趋于仿古,表现形式趋于程式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过度追求精致的理念下,这一时期的纹样缺乏灵动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内涵丰富、造型多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探究,推陈出新,薪火相传。
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这些传统吉祥纹样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灵感,也创新设计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所以,本文将对这些设计作品进行归纳分析,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概述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
94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mmon Chinese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tterns in Life文周媛史河(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生活中的设计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经历了长期的创新和发展,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寓意美好。
在生活中,传统吉祥纹样的应用比较常见,精选4种有代表性的纹样进行运用分析。
(一)祥云纹祥云纹是我国出现的一种较早的装饰纹样,在科二、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生气,反而是流行于民间的吉祥纹样给人朴实、新颖的感受。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经过历代的演变创新,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类别,比如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动物纹、符号纹等。
描写裙上花纹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名句)《裙上花纹的诗意世界》1. 如彩蝶掠过花海般绮丽的裙摆,花纹在阳光下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2. 裙褶间微妙交织着曼妙的花纹,宛若春风拂面般温柔动人。
3. 纤手拂过裙摆,花纹如细腻的绣线,轻轻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图案。
4. 流云般的花纹在裙摆上自由舒展,恍若一首无言的诗篇。
5. 小小的花纹细腻入微,仿佛是大自然赋予裙子的生命之美。
6. 每一根线条都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点缀在裙摆之上,犹如星辰在夜空中闪耀。
7. 裙摆上的花纹宛如琉璃瓦上的花卉,美丽而精致,散发出一股淡雅的气息。
8. 雪白的裙摆上绣着曲线状的花纹,宛若一幅婉约隽永的山水画。
9. 裙摆绣有繁复的花纹,如同一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令人惊叹不已。
10. 花纹在裙摆上舞动,像是一串欢快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回荡。
11. 温润的花纹在裙摆上流淌,仿佛是诗人笔下的一幅风景图。
12. 细腻的花纹如同缤纷的彩带,点缀在裙子上,增添了无尽的柔美。
13. 如暖阳洒在花纹上,使它们焕发出灿烂的光彩,犹如世界的明媚。
14. 裙摆上的花纹犹如四季轮回的倒影,展现出时间的流转与光阴的美丽。
15. 花纹如细微的纹路,在裙子上跳跃、回旋、交错,宛若芳草萋萋的原野。
16. 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花纹,在裙摆上跃动,宛若春风吹拂的花海。
17. 裙子上的花纹婉约而精致,如同一幅韵味悠长的古韵画卷。
18. 花纹如微风轻拂湖面,荡漾出层层涟漪,为整个裙摆增添了几分诗意。
19. 花瓣般的花纹在裙摆上盛开,散发出浓郁的芬芳,如同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
20. 纵横交错的花纹犹如人生的曲折经历,散发着坚强和美丽的力量。
21. 细腻的花纹如同一朵盛开的花骨朵,向世界展示了无尽的美丽与希望。
22. 裙摆绣有如诗如画的花纹,仿佛披着一层瑰丽的魔法领域。
23. 花纹如雪花纷飞,在裙摆上划过短暂的痕迹,却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24. 裙摆上微微泛起的花纹,犹如心灵的波澜,朦胧而深远。
历史与文化丝绸JOURNAL OF SILK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及文化意蕴探析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ong brocade Badayun pattern and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吴志明,杜㊀程,孙㊀涛(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八达晕纹样是宋锦典型几何纹样之一,题材缤纷多彩㊁结构严谨清晰㊁色彩繁而不乱㊂文章结合织物图像和古籍文献资料,梳理并归纳八达晕纹样嬗变规律,分析八达晕纹样变化成因,深入探究其蕴含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㊂研究表明:宋代至清代,八达晕纹样受政治意识㊁经济发展㊁文化交流及织锦技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嬗变主要体现在骨骼架构由简至繁㊁设色搭配由素至艳㊁装饰纹样由俭至奢,并以外显和内隐的方式表达出古人对理性审美秩序之认同㊁对吉瑞安康寓意之渴望㊁对立德修身精神之追求㊂研究成果有助于宋锦纹样承传发展,可为八达晕纹样创新设计提供借鉴㊂关键词:八达晕纹样;宋锦;纺织品;嬗变规律;历史成因;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TS 941.12;J 523.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7003(2024)05010506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4.05.013收稿日期:20231113;修回日期:2024032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YJA 760073)作者简介:吴志明(1964),男,教授,主要从事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㊂㊀㊀宋代纺织品图案规则对称㊁古朴典雅,虽没有唐代气势恢宏㊁奢华绚丽,但其淡雅㊁含蓄之美深入人心,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㊂其中,八达晕纹样作为宋锦几何纹样之典范,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㊁祥瑞之意而深受宫廷㊁贵族喜爱,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中㊂学界取得了一些关于八达晕纹样的研究成果:顾春华[1]通过分析古代书画装裱中八达晕纹样的艺术特征,作图案重组设计;张玉杰等[2]探究八达晕纹样构成规律,构建现代图案设计传播平台;刘怡君等[3]分析八达晕纹样的色彩特征,为传统丝绸纹样发展提供设计路径;李叶红等[4]在数字化环境下对八达晕纹样进行三维交互设计;王一哲[5]探究八达晕纹样装饰特征并作视错创新设计;陈卫连等[6]将八达晕纹样与国潮服饰结合进行创新设计实践㊂由此可知,学界对八达晕纹样的研究多停留在艺术特征及创新设计等方面,对八达晕纹样嬗变和文化意蕴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织物图像和古籍文献资料为基础,探究八达晕纹样在结构㊁色彩㊁装饰纹样等方面的嬗变规律,分析八达晕纹样产生变化的历史成因,解读其由表象到内隐所传递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㊂1㊀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规律八达晕纹样由圆形㊁方形等对称几何图形共同构成,源起遵循了古人 天圆地方 的观念,其中 米 字结构也为地理方位的代表,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的 九宫八卦 与 天地之道 ㊂八达晕纹样具有独特审美风格,可以从骨骼架构㊁设色搭配㊁装饰纹样等方面探讨其嬗变规律㊂1.1㊀骨骼架构由简至繁八达晕纹样骨骼架构从字义层面解读, 八,别也㊂此以双声叠韵说其义,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7]85 达,行不相遇也 [7]130,寓意通达无阻, 晕 [7]534为叠晕退色的效果㊂在八达晕纹样初现时期,宋代统治者提倡 以文治武 命令分诣诸道均田 ,废除无名苛税,礼纲重建,推崇程朱理学思想㊂这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纺织产业发展,使得宋代人们更加喜爱具有精致美感的纹饰㊂八达晕纹样构图呈秩序㊁理性㊁格律之韵律,不断重复排列组合,将不同吉祥元素巧妙填补画面空白之处,使画面更为丰富㊁完整㊂由表1可知,宋代追求格律和规范的审美风尚,此时八达晕纹样在织锦上也显得更为拘谨㊁规矩,装饰纹样与骨骼框架线距离较远,构成 留白 的视觉效果,并在分割线内饰以其他几何纹样㊂元代八达晕纹样中装饰纹样减少,使骨骼框架更为程式化㊂明代八达晕纹样从拘谨转向更为自然的表现方式,缩小 留白 面积,使画面布局更为紧凑㊂清代八达晕纹样演变得更加几何化,较之唐代,清代八达晕纹样中填入方形或圆形的花纹,线条变得更为细小,与四出或八出的几何骨架融为一体,显得更为整体㊂通过图像资料总结可以得知,八达晕纹样骨骼框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花样呈八边形;一类是以主体为中心点向八方联结构成 米 字样式,并在骨架内饰以自然风格花纹,装饰纹样或单一排列,或相互叠压,或交错排列,使织物整体效果呈和谐统一之状㊂总体来说,宋代至清代宋锦八达晕纹样结构呈现由简至繁,更为几何化,使纹样视觉效果更为独特㊁完整㊂501Vol.61㊀No.5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ong brocade Badayun pattern and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表1㊀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规律Tab.1㊀Change rules of Song brocade Badayun patterns1.2㊀设色搭配由素至艳织锦色彩独特出众,水洗后的织锦色彩更为鲜亮㊁色泽更为持久㊂宋锦多用间色,呈和谐美感㊂八达晕纹样以骨架线与线条交叉点为视觉中心,故此处色彩表现更为明亮鲜艳㊁层次更为丰富,使整体效果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与秩序感㊂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会加入金线,使画面统一协调㊂较唐代织锦色彩,宋代追求自然㊁典雅㊁和谐之美感,喜用间色,这也使得八达晕锦呈现严谨规律的设色搭配,细腻柔和的色彩,彰显文人的气质与雅韵㊂其配色特征主要表现为:色阶的对比变化表现色彩的层次与节奏,以不同的色彩搭配纹样体现五色观㊂八达晕锦使用 退晕 手法,使色彩过渡更加自然,即使是对比强烈的色彩相接,也会表现得极为统一㊁协调,符合这一时期含蓄隽永的审美特点㊂随着社会审美发生改变,自明代晚期始,八达晕纹样大量运用纯色及对比色,并且融入勾金之法,开始具有富丽视效㊂清代中后期,经济得以恢复㊁思想更加活跃,八达晕纹样色彩呈现奢华绚丽的特点,配色愈加丰富,色彩明度对比较为明显㊂八达晕纹样的用色总体呈两个极端:一种是体现优雅严谨的理性之美,多运用青㊁绿㊁褐㊁黑等冷静理智的色彩,呈现灰暗㊁冷峻的性格和华美富贵的气质;一种是体现明亮欢快的感性之美,多运用黄㊁金㊁朱㊁赤等明度较高的暖色搭配组合,呈现明丽㊁欢脱的色彩个性㊂八达晕锦注重色彩搭配且色阶变化自然㊁丰富,以叠晕套色的特殊手法表示色彩由深至浅变化的层次与节奏㊂总体来说,宋代至清代宋锦八达晕纹样色彩呈现由素至艳㊁从简入奢的变化趋势,加入勾金之法,使纹样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多彩㊂1.3㊀装饰纹样由俭至奢八达晕锦纹样由主体纹样和装饰纹样组成,主体纹样是整体画面的视觉中心,也是主题含义的直观体现,装饰纹样是衬托主体纹样,统筹协调画面㊁增强整体美感的纹样㊂传统装饰纹样在设计应用中会选取多种多样的自然纹样,如动物㊁植物等纹样,既能美化纺织品本身,又体现了独特的时代思想观念,并展示出不同朝代人们的审美取向㊂八达晕纹样在图案设计中融入几何元素作为装饰纹样,表现出轻快㊁鲜活的艺术风格,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㊂几何纹样的融入强化了构图间的流动性㊁完整性,成为客观事物表现的重要载体之一,自然㊁真实地展现并传承了装饰纹样的美感㊂装饰纹样的变化㊁统一,使题材更为丰富多彩,反映了事物统一发展的客观规律㊂不同纹样在搭配组合间探寻和谐统一的特征,如果缺少变化,图案会显得枯燥乏味,如果缺少统一,图案会显得杂乱无章㊂八达晕纹样运用变化㊁统一的规律,创造生动活泼的艺术气息㊂八达晕纹样选以规矩秩序的几何纹样作框,填充具象花卉,共同构成织锦画面㊂八达晕装饰纹样丰富多变且皆具吉祥之意,图案排布紧凑活泼,创造了一套规格独特的花式㊂装饰纹样的排列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纹样;一类是连续几何纹样㊂单独纹样大多选用外轮廓为圆形或八瓣形的团花(图1[9]107)㊁宝相花或动物纹样作为主体,如华丽祥瑞的凤纹(图2[9]106)㊁权力森严的龙纹(图3[9]119)㊁浪漫美好的蝴蝶纹㊁纯洁无瑕的莲花纹及奢华富贵的缠枝牡丹纹(图4[9]60)等,而连续几何纹样则常选用锁子纹㊁卍纹㊁绦纹㊁铜钱纹等满地平铺,蕴含朴素㊁美好之心愿,并且形成了一种重复㊁均衡㊁变化且富有节奏的装饰风格㊂明清时期,八达晕装饰纹样中增添了大量吉祥文字,如 卍㊁福㊁寿㊁喜 等,从表象特征传递吉祥㊁安康㊁如意等文化蕴意㊂此时,八达晕纹样还具有 锦上添花 的特点,为时代发展之典范㊂总体来说,宋代至清代八达晕纹样题材呈现由少至多㊁由简至繁的变化, 留白 面积加入吉祥文字,最终发展为满地规矩花纹锦㊂601第61卷㊀第5期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及文化意蕴探析图1㊀团花Fig.1㊀Roundel㊀图2㊀凤纹Fig.2㊀Phoenix pattern㊀图3㊀龙纹Fig.3㊀Dragon pattern㊀图4㊀缠枝牡丹纹Fig.4㊀Twig peony pattern 2㊀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成因八达晕纹样历史悠久㊁变化多样,其嬗变受政治意识㊁经济发展㊁文化交流及织锦技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进八达晕纹样的流传㊁拓新㊂2.1㊀政治权力为纹样流传提供必要前提宋代王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与社会地位,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发展了政治制度,吸取唐代 近年来,颇成逾僭 [10]之经验教训,摒弃暴政且提出 与士大夫同治天下 之理念,以保国家长治久安㊂由于推行 兴文教,抑武事 ,国家还提出了许多 轻徭薄赋 等恢复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手工业领域因此也有了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跃升,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㊂此时宋代迅速兴盛发展宋锦织物,因其生产材料珍稀㊁构成形式独特㊁色彩古朴典雅㊁制作工艺繁复等特性,成为巩固政治权力㊁辨别等级地位的 武器 ㊂八达晕纹样受宋代 理学 思想所影响,其骨骼框架㊁设色搭配和装饰纹样等艺术特点与宋代尚俭循理观念高度契合,因此被应用于官服之中,为穿着者等级地位㊁政治权力的直观体现㊂宋代八达晕纹样还常用于宫廷建筑㊁书画装裱㊁经卷封面等领域中㊂虽然元㊁明㊁清时期也遵循传统等级秩序而发展,但改朝换代之际统治者会颁布新的舆服制度,八达晕纹样则不再作为官服纹样使用,而是广泛应用于装饰经卷封面㊁装裱书画作品之中,因此八达晕纹样题材种类逐渐增多,色彩从古朴典雅转为鲜亮多彩,并缩小装饰纹样间的留白面积,使之更加奢华绚丽㊂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政治权力意识的提高为宋锦八达晕纹样的流传提供了必要前提㊂2.2㊀经济发展为纹样传播提供客观条件宋代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提出休养生息之政策,宋代社会保持相对安定㊁平稳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发展壮大㊂手工业较唐代相比水平不断提高,织锦在宋代思想观念制约下形成具有古朴典雅㊁精细雅致的艺术特色,促使色彩丰富㊁花型饱满的蜀锦转型成独有风韵的宋锦㊂宋代建立初期,承沿五代服饰制度,每遇节日便赐予官员时服,八达晕纹样为时服二等花样,仅赏赐给将相㊁学士和禁军大校[11]㊂而后,宋太祖道: 百官不赐,甚无谓也㊂ [12]便进一步扩大赏赐范围,为满足宫廷对织锦使用之需求,宋代设立特色司院,专制各式花样,为宋锦八达晕纹样生产发展提供了基础㊂由于宋廷南渡,织锦使用开销过大,导致国家经济负担沉重,于是统治者提倡勤俭节约,明令禁止人们使用锦类织物装饰衣服㊁装裱书画,因此八达晕纹样发展停滞不前㊂元代商业贸易繁荣发展,受波斯金锦传入所影响,喜用加金织物,作为财富㊁地位之象征,因此,八达晕纹样在织造过程中融入加金工艺,更为绚丽多彩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们揭取宋代‘淳化阁帖“中二十二种宋锦织物,融入时代审美观念制成宋式锦,或整匹收藏㊁或装裱书画㊂由此可知,经济发展壮大为宋锦八达晕纹样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宋锦历经时代演化承传至今㊂2.3㊀文化交流为纹样演变提供灵感源泉丝绸之路为多民族文化交流㊁借鉴㊁和谐共生的历史见证,在其影响下八达晕锦上装饰图案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动物和植物纹样之中㊂开元时期(公元713 741年)纹样风格从装饰性转为写实性,受社会环境㊁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影响,为植物纹样多样性表达注入了灵魂,这是文化相互交流㊁碰撞㊁融合的结果㊂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理学思想是独特的时代产物,在众多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会潜移默化地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促使文人雅士崇尚雅文化㊂李泽厚[13]认为宋人重 理 ,讲求立德修身之道,以求治国安康㊁天下太平,将人内心所具有的历史使命感㊁社会责任感提到高位㊂因此,八达晕纹样作为宋代文人雅士在国家治理中身份地位㊁深受宠荣之象征,重理尚雅的思想文化观念深深蕴藏于八达晕纹样之中,具有淡雅㊁诗境㊁理性之美㊂元代设立较为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为世界经济交流㊁贸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波斯金锦的传入为织锦纹样的发展带来新风,因此八达晕纹样题材逐渐丰富㊁融入加金工艺㊂明清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喜用谐音表达的方式和象征吉祥安康的纹饰,时代发展使八达晕纹样呈繁缛华美之状㊂由此可见,宋锦八达晕纹样在文化交流中逐渐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㊂701Vol.61㊀No.5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ong brocade Badayun pattern and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2.4㊀织锦技艺为纹样表现提供技术支持在古代科技生产生活中,物的品类不断丰富,生产资料㊁生产技术及人们的创作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进步㊂宋代科技飞速发展,织锦技艺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利用小花楼织机织造出三经三纬组织结构的宋锦织物,使宋锦纹样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彩㊂由于宋代倡导 以文治国 ,重视锦类织物生产㊁使用,宋代手工业拥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㊂宋代八达晕纹样为官所用,织造技艺要求更为精美,于是官府机构便在各地设立专门织造皇室㊁贵族用品之处,如绫锦院㊁内染院㊁文绣院等[12]㊂元代统治阶级在服饰上喜用织金锦,出现了大量加金的丝织物,不仅上层统治者和士大夫身着奢侈豪华的加金服饰,连市井之间也穿金戴银,虽然政府屡次颁布禁令,仍无法加以控制和阻止㊂明清时期织锦品类较前朝丰富多彩,具有复刻制作能力㊂从宋代流传下来的‘淳化阁帖“中复制出二十多款宋锦织物,其中八达晕锦经历换色㊁添花等工艺,加入吉祥文字㊁减少留白面积,常为收藏㊁装裱所用㊂由此可见,织锦技艺的提升为宋锦八达晕纹样表现提供了技术支持㊂3㊀宋锦八达晕纹样文化意蕴八达晕纹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蕴含许多事物原本存在的文化意涵,且符号越是简单,内容就越有深度[14]㊂八达晕纹样形式构成简单但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蕴,不仅遵守等级礼制之规范,还隐含吉祥美好之祈愿,凸显立德修身之教化㊂3.1㊀遵守等级礼制之规范宋代程朱理学思想兴盛,文士地位得以提升,使严谨㊁理性㊁保守㊁秩序之风尚得以推崇,故八达晕纹样装饰风格也严格遵守了传统等级制度㊁传统礼仪制度之规范㊂八达晕纹样应用范围宽广,常用于宫廷建筑㊁书画装裱㊁经卷封面㊁装饰衣物等㊂根据‘职官志“中对织染业的管理可知,八达晕锦常制为锦服或装饰品供皇室㊁贵族所享用,为皇亲贵族身份的象征和政治地位的直观体现㊂臣僚百官着朝服㊁佩锦绶,不仅有装饰㊁美化服饰的功用,还具有特殊的荣誉感,肩负着国民对其期望的重担,期以自我约束,做到为国㊁为君㊁为民尽心效忠㊂宋太祖言: 百官不赐,甚无谓也㊂ [12]可知官员受赏赐范围进一步扩大,此目的为奖赏官员发挥福利作用,激励官员发挥积极主动性,强化㊁壮大统治阶级队伍,创造等级鲜明㊁赏罚有度的国家㊂皇家礼仪队也被要求着锦绣服饰,其花样最初为织造工艺㊁后用印花工艺进行代替,并明令禁止民间私自织造,使得八达晕纹样应用范围大大缩减,成为皇亲贵族㊁臣僚百官与民众百姓等级差别的符号象征㊂不仅在服饰中有所体现,在装裱物中也有等级之约束,官告锦为官员与内命妇所用的委任状,类别清晰㊁使用规范明确㊂而书画装裱也为富贵者所收藏,同样可以作为等级秩序㊁礼仪制度划分而用,彰显了使用者身份之尊贵㊁独特㊂明清时期,宋锦八达晕纹样不再与官员服饰共同出现,而是应用于装饰服饰㊁装裱书画之中,主要流通于皇亲贵族之间,为少数人所享用,也为遵守传统等级礼制的直观体现㊂3.2㊀蕴藏吉祥美好之祈愿自古以来,人们都期望在吉庆节日或特殊日子讨个好彩头,而讨个好彩头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衣食住行中装饰各式各样寓有吉祥美好寓意的纹样等㊂八达晕纹样集宋代理学思想之大成,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化,其容纳了丰富多彩的吉祥符号和四通八达寓意的骨架架构,成为美好祥瑞纹样之典范,传递了时代变迁之序和思想观念演化之状㊂据‘尔雅㊃释宫“中载: 一达谓之道路 八达谓之崇期㊂ [15] 崇期 意为四通八达,具有路路通达的美好寓意,祈求以纹样的祥瑞之意保佑自己及家人幸福㊁安康㊂明清时期其虽不再作为官服纹样而使用,但因其蕴含极多吉祥之物,使得八达晕纹样仍然流通于富贵人家之中㊂八达晕纹样因结构规矩秩序㊁色彩古朴典雅而深受贵族阶层所喜爱,其延展八方的骨骼架构蕴含人们对自身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期盼,还代表着皇室贵族对现实发展及未来展望的美好期许㊂八达晕锦不仅常饰用几何图案,还多选用动物㊁植物等纹样,如象征华美祥瑞的凤纹㊁权力威严的龙纹㊁自由浪漫的蝴蝶纹㊁皎洁无瑕的莲花纹及奢华绚丽的缠枝牡丹纹等,锁子纹㊁卍纹㊁盘绦纹㊁铜钱纹连续满地平铺,代表着人们心中美好㊁朴素之愿,如天长地久㊁生生不息㊁万代不绝㊁连绵不断㊁福寿安康等吉祥寓意㊂直至现代,人们依然喜爱使用此纹样装饰服饰,以物传递吉庆祥瑞的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㊂3.3㊀凸显立德修身之教化每个时代都有符合其发展诉求的 德 之标准,承载着国家㊁民族和人民的精神价值㊂古人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6],即立德方能修身㊁修身必先立德㊂宋代吸收前朝发展经验,推崇 重文抑武 之政策,文人墨士地位呈高升之阶,社会整体追求简朴㊁理智㊁保守之风尚,因此宋锦八达晕纹样承载着人们崇德修己之准则,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㊂古时 德 有不同的范畴,宋代八达晕纹样可以通过其表象特征直观地呈现 德 之标准,其骨骼框架遵守理学之序呈现规则对称之式㊁设色搭配遵守理学之美呈现朴素典雅之调㊁装饰题材遵守传统文化之韵呈现吉庆祥瑞之意,还蕴含了均衡㊁反复㊁节奏㊁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具有和谐㊁对称㊁连续㊁统觉之美学意义,即以物显德㊁以物之美间接地教化众人树德立人㊁修身养性等品性㊂元㊁明㊁清时期,八达晕纹样解除官用限制,其整体结构 米 字样式不变,设色搭配从素雅逐渐转为明艳,装饰纹样种类逐渐增多,还融入 卍㊁寿㊁福㊁喜 等吉祥文字㊂八达晕纹样嬗变绝非偶然,是理学思想的延续与不同时代发展特801第61卷㊀第5期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及文化意蕴探析征所共同影响,使立德修身该教化意义得以承传与发展㊂无论八达晕纹样如何变化,都围绕着相似的内涵与意义而展开,通过纺织品诠释了图案㊁文字与人物间的交流与互动㊂宋锦八达晕纹样之演变,虽传递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但其立德修身的教化意义一直寓于之中,体现了古时人们对真善美价值观的追求㊂4㊀结㊀论八达晕纹样源起于遵循古人 天圆地方 之思想观念,受宋代理学影响进一步发展㊂八达晕纹样作为宋锦几何纹样之典范,其结构格律秩序,配色古朴典雅,装饰纹样多姿多彩,应用范围不断拓宽㊂通过对织物图像和古籍文献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宋代至清代八达晕纹样艺术特征受政治㊁经济㊁文化及织锦技艺等多种因素所影响,嬗变规律呈现骨骼架构由简至繁㊁设色搭配由素至艳㊁装饰纹样由俭至奢等特点,并一直蕴藏着人们遵守礼仪制度规范㊁祈求吉庆祥瑞寓意和树立立德修身品质等隐性意涵㊂随着朝代的更迭㊁时代的发展,八达晕纹样不再具有彰显使用者身份地位㊁传达荣誉价值等功能,但其蕴含吉祥美好之寓意和凸显立德修身之教化意义延续至今,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㊂‘丝绸“官网下载㊀中国知网下载参考文献:[1]顾春华.古书画装裱中八达晕锦图案的研究与设计[J ].丝绸,2013,50(8):36-42.GU C H.Study and design of Badayun brocade pattern used for moun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J ].Journal of Silk ,2013,50(8):36-42.[2]张玉杰,李欣华.八答晕纹样研究与现代设计传播平台构建[J ].丝绸,2021,58(5):130-139.ZHANG Y J ,LI X H.A study on Badayun patterns and modern design communi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J ].Journal of Silk ,2021,58(5):130-139.[3]刘怡君,王群山.八答晕锦纹样的色彩配置分析[J ].流行色,2022(4):49-51.LIU Y J ,WANG Q S.Color configuration analysis of Badayun brocade patterns [J ].Color ,2022(4):49-51.[4]李叶红,吴洪.传统 八达晕 图案的多元化创新设计研究[J ].丝绸,2022,59(4):102-109.LI Y H ,WU H.Research on diversified innovation and design of the traditional Badayun pattern [J ].Journal of Silk ,2022,59(4):102-109.[5]王一哲.八达晕纹样装饰特征及其创新设计初探[J ].上海工艺美术,2022(4):104-106.WANG Y Z.Analysis of decorative features of Badayun patterns and exploration of its innovative design [J ].Shanghai Arts &Crafts ,2022(4):104-106.[6]陈卫连,陆珂琦.八达晕纹樭在 国潮 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 ].包装与设计,2023(3):126-127.CHEN W L ,LU K Q.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application of Badayun patterns in design of China-chic clothing [J ].Package &Design ,2023(3):126-127.[7]许慎.说文解字[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XU S.Shuo Wen Jie Zi [M ].Nanjing :Phoenix Press ,2015.[8]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45.CHEN Y K.Jin Ming Museum Collection Manuscript Ⅱ[M ].Shanghai :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1980:245.[9]钱小萍.中国宋锦[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QIAN X P.Chinese Song Brocade [M ].Suzhou :SoochowUniversity Press ,2011.[10]徐吉军,方建新,方健,等.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74.XU J J ,FANG J X ,FANG J ,et al.Song Dynasty Volume of the General Historyof Chinese Customs [M ].Shanghai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2005:74.[11]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 ].上海:上海戏曲出版社,1984:259.ZHOU X B.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Costume [M ].Shanghai :Shanghai Theatre Press ,1984:259.[12]脱脱.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85:3570-3571.TUO T.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M ].Beijing :ZhonghuaBook Company ,1985:3570-3571.[13]李泽厚.美的历程[M ].上海: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2009:171-173.LI Z H.The Path of Beauty [M ].Shanghai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9:171-173.[14]余强.造物设计:几何精神探析[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20.YU Q.Creation Design :An Exploration of Geometric Spirit [M ].Beijing :China Textile &Apparel Press ,2018:20.[15]郭璞.尔雅㊃释宫[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79-80.GUO P.Erya :Shigong [M ].Shanghai :Shanghai ClassicsPublishing House ,2015:79-80.[16]刘胜利.论语[M ].北京:中华书局,2006:66.LIU S L.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 ].Beijing :ChinesePublishing House ,2006:66.901。
四季花纹图案设计理念四季花纹图案设计理念四季花纹图案设计是充满生机和美丽的艺术创作,旨在展现四季变化的魅力和独特韵味。
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表达:四季花纹图案的色彩应与四季的特点相呼应。
春季花纹可以以浅绿和嫩黄为主调,传递出清新和活力的感觉;夏季花纹可以运用鲜艳的色彩,如红、橙、黄、绿等,并添加一些清凉的蓝色和紫色,增加夏日的热情和活力;秋季花纹则以深红、橙色、黄色和褐色为主调,呈现出丰收和落叶的景象;冬季花纹可以运用白色、灰色、蓝色和深紫色等冷色调,传达出寒冷和冬季的宁静。
2.花卉和植物选择:四季花纹图案的设计需要选择适合各个季节的花卉和植物。
春季花纹可以选择樱花、郁金香和雏菊等;夏季花纹可以选择向日葵、玫瑰和牡丹等;秋季花纹可以选择菊花、银杏和枫叶等;冬季花纹可以选择梅花、雪花和松枝等。
花卉和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其在对应季节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3.图案构图与层次:四季花纹图案的构图要简洁明了,层次感要清晰。
可以运用重复、对称和平衡等构图原则,使图案整体稳定和谐。
同时,通过花卉和植物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等来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增加图案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4.图案表达的意境:四季花纹图案的设计要能够表达出对四季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诠释四季的变幻和气息。
例如,春季花纹可以运用柔和流畅的线条,传达出生机和蓬勃的气息;夏季花纹可以运用粗犷的笔触和丰富的纹理,表达出炎热和热闹的感觉;秋季花纹可以运用干练的线条和富有质感的纹理,展现出秋高气爽和收获的喜悦;冬季花纹可以运用冷峻的线条和简洁的纹理,营造出冰雪世界和寒冷的氛围。
总之,四季花纹图案设计的理念是通过色彩、花卉和植物选择、图案构图与层次以及意境表达等方面的设计手法,将四季的特点和美感融入到图案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我的80后童年回忆作文6篇我的80后童年回忆作文篇1有那么一支钢笔,没有绚丽的花纹,没有艳丽的颜色,没有美丽的外衣,只有发锈的外表、生锈的笔尖和那“崎岖不平”的笔身。
或许只有他能代表着我的童年,我七岁时,他也很年轻,那刚劲有力的笔头显示着他的好用,淡雅的花纹显示出他的不凡。
可惜,他遇到了我。
他成天被我践踏,仅有一岁的他被我弄得不堪入目。
我恨他,恨他为何出现在我的人生中,恨他为何耽误了我玩的时间。
他就这样默默地忍受着。
他经历了我人生中的所有大事,我用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我的`辉煌,属于我的荣耀,属于我的精彩。
他伴着我走向考场。
考级,是判断你书写能力的场地,是硬笔的考场。
多少个日夜里,一个孩子握着一支钢笔孜孜不倦的练着。
三年寒窗,靠此一拼。
考场里,被我握住的笔虎虎生风,发挥出了他最好的实力。
他是我的吉祥物,考试场上,我用他铸造了多少个满分。
历经风雨磨难,他始终陪伴着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得就是我们啊。
他不光是一支笔,已经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头,到活泼开朗的小朋友,到调皮捣蛋的孩子,再到彬彬有礼的少年。
他经历了我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
那支笔,现在静静地躺在盒子里,每次看见他,我都回忆起与他一起度过的日子,回忆起他那刚劲有力的字迹,看到他现在的样子,对他充满着深深的歉意,以及对自己深深的懊悔。
童年,已经飞逝,他也老了,不复当年的雄姿勃发,不复当年的荣光,他已经老了,我也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摔东西的孩子。
感谢你,我生命里那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的80后童年回忆作文篇2回忆我的童年,就像是珍珠一样,五光十色,多姿多彩。
我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家乡读过的。
小的时候我特别怕狗。
记得有一回,我到奶奶家玩。
在她家旁都是凶恶狗,当我出去的时候,一条大狗追赶我,我连忙跑进奶奶家里,才躲过一场灾难。
以后,我见到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
我越怕狗,狗叫得越凶。
怕狗成了我的病。
我长大了。
明清家具花纹装饰寓意中国传统家具装饰题材主要有以下几个门类(以明清家具为例):一、各类神兽龙纹龙纹自古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被尊为华夏之神。
传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兴云雨,得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故为五灵之一。
《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秦汉以后逐渐用于比喻君王。
历代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
故此,用龙纹作装饰的器物为帝王所专用。
我国古代传说的龙有多种,各具不同形态,然而最常见的则是有角、有爪、蛇身、鱼尾的所调黄龙,在众龙之中声誉最高,属于最高等级的瑞兽。
其姿态之美生动可爱,被历代视为神圣的崇拜物。
《瑞应图》云:“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也。
神灵之精也。
能巨细,能幽明,能长能短,乍存乍亡。
王者不漉池而鱼则应和气游于池沼。
”《孝经授神契》日:“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龙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从原始社会至今始终沿用不衰,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
最早的龙并没有腿和角,后来发展成有了腿和角。
汉代以后,随着谶学的兴起和对龙纹的神话传说,给龙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作为华夏最高祥瑞名物,成为华夏民族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龙纹最优美的时期。
宋代文人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还总结出一套画龙的经验和规律,名曰:“三停九似。
”其说云:“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
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
”还有另一说云:“头似马,眼似虾。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龙的形象基本大同小异,但细看仍有微妙差别。
以明代龙纹为例,明代龙纹的特点是无论龙身为何种姿态,其龙发大多从龙角一侧向上高耸,呈怒发冲冠状。
明中期前多为一绺,到明晚期多为三绺,入清后的康熙时期则呈披头散发的样子。
至乾隆时期龙的头顶显出七个圆包,正中稍大,周围略小。
龙的眉毛在明万历朝以前大多眉尖朝上,万历以后大多朝下。
龙的爪子在清代康熙朝以前多为风车状,到了乾隆朝龙的爪子有四个指头开始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