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前五单元)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秒针三最:最细、最长、走的最快钟面上有 12个数字, 12个大格,60个小格。
每两个数字之间有5个小格。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一刻=15分 2时=120分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有两种方法:A:数格子的方法B: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例:9时-7时45分=1时15分(2)计算一段时间后的时刻或一段时间之前的时刻:某一时刻±经过时间=另一个时刻例:8时-35分=7时25分 2时40分+35分=3时15分4、秒针走一小格时间是1秒,走一大格时间是5秒,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 9 ,最小的一位数是 0.最大的二位数是 99 ,最小的二位数是 10最大的三位数是 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 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1 。
各种最大最小数之间的运算先把数写出来,再进行计算。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4.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加法验算最好用加法验算,不要用减法,减法易出错)5.减法验算:减法验算可以用差加件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能不能,够不够的问题)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竖式,改错,补充竖式)5、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6、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7、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初步1、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能准确读出秤上物体重量3、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4、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重量5、解决一些与重量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油桶倒油,杯子倒水,天平)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2、知道周长的含义3、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4、正确计算正方形周长5、不规则图形能用平移的方法求出周长6、靠墙围篱笆求周长的实际问题7、能用一定数量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求周长8、相同数量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不同图形,会判断周长最长最短9、给定周长能画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10、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正方形周长,剩下图形周长的实际问题11、大正方形折一折分一分求周长的实际问题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2、首位能整除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竖式,改错,补充竖式)3、除法的验算4、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竖式,改错,补充竖式)5、首位不够除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6、估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几十多,几百多)7、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资料三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期中考试即将到来。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期中考试是一次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因此,为了顺利通过这一考试,及时复习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三年级数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数数与数的概念1. 数数:认识1-100的数字,能够正确读出数字,并用手指表示所数的数字。
2. 数的概念:认识数的概念,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能够用大小比较符号 (<, >, =) 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比数大小:比较2个数的大小,学会使用大小比较符号 (<, >, =) 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加减法1. 加法:掌握0-20内的加法口算,能够用竖式计算2位数的加法。
2. 减法:掌握0-20内的减法口算,能够用竖式计算2位数的减法。
3. 组合加减法:综合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排列、组合与图形1. 组合:从一组物品中选出若干个,得到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称为排列。
例如,从1、2、3中选出两个数的所有可能为(1,2)、(1,3)、(2,3)。
2. 排列:从一组物品中选出若干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称为排列。
例如,从1、2、3中选出两个数的所有可能为(1,2)、(2,1)、(1,3)、(3,1)、(2,3)、(3,2)。
3. 图形:学会辨认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能够从多个图形中选择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并分类描述。
四、长度、重量和容量1. 长度:认识和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能够把常用长度的单位互换,能够正确地用尺子或卷尺测量长度。
2. 重量:认识和掌握千克、克、斤、两等重量单位,能够把常用重量单位互换,能够用天平量得不同物品的重量。
3. 容量:了解毫升、升等容量单位,会把常用容量单位互换,能够用容量杯或容器量得不同物品的容量。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的全部内容,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基础的口算、数数、认知数和大小比较符号的练习。
三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梳理
一、加减法
1.两位数不进位的加减法(例如:24 + 36 = 60,63 - 38 = 25)
2.两位数进位的加法(例如:47 + 38 = 85)
3.带进位的减法(例如:82 - 46 = 36)
4.三位数不进位的加减法(例如:245 + 166 = 411,752 - 486 = 266)
二、数形关系
1.能够使用长、宽、高等词语描述物体的大小
2.球体、棱柱、棱锥、棱台、圆锥体等几何体的认识
3.能够使用直线、折线、封闭曲线等词语描述图形的形状
三、时间
1.认识钟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读懂钟表
2.能够使用“分”、“半”、“整”等词汇描述时间
3.认识日、周、月等时间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四、分数
1.认识分数的概念
2.熟练掌握基本分数的读法、写法及大小比较
3.能够将一张纸按照要求分成若干等份
五、长度和面积
1.认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
2.能够将长度按照一定比例放大缩小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4.能够测量物体的面积
六、数据统计
1.能够从柱状图中读取信息
2.能够收集简单的数据并用柱状图表示出来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期中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第一单元:时、分、秒班级:姓名:知识点。
1、时间的常用单位有、、。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最短的针是。
3、钟面上有个小格,有个大格。
4、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走1大格的时间是,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5、1分= 秒1小时= 分6、小明7时5分从家出发去公园,7时30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求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7时30分—7时5分=25分求开始的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求结束的时间?起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7、在进行时间计算时,要注意相同的时间单位之间才能相加减。
练习题。
1.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2.分针从数学5走到8,一共走了()分钟。
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5.估一估,你吃一顿早餐需要()分钟。
6. 小华每天睡9()。
冬冬吃中午饭用了20()。
7. 小明跑50米大约用了12()。
8. 4时=()分2分=()秒2时30分=()分9. 我从家到学校大约要用()(填时间)10. 2时50分—2时5分= 7时50分—15分=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11、(1)写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2)经过了( )小时( )分(3)12、解决问题。
(1)课间从9:40开始,10:10结束,课间操的时间是多长?(2)一辆火车本应10:20分到,现在晚点了45分,什么时候能到?(3)红星学校早读时间是7:30.从小玲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
为了赶上早读,小玲最迟要什么时候出发?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一)长度单位有:、、、、。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作单位。
2、1厘米中间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
1厘米= 毫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三年级4班数学上册期中复资料作者:XXX日期:2013.11如果你有幸看到老师给的这份复大纲,并且能认真看一遍,仔细计算里面的题目,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了。
小天使们,我们来一起比比吧!第一章测量考前必读1.比较大小一定要将单位化为相同的知识点。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时要仔细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基础知识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关系式中有几个,就添几个);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关系式中有几个,就去掉几个)。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考点一、填入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毫米、厘米、分米),一只大象高3(毫米、厘米、分米)。
2.粉笔长75(毫米、厘米、分米),床长约2(米、千米)。
3.回形针长约3(毫米、厘米、分米),儿童漫画书宽约2(毫米、厘米、分米)。
4.学校操场长90(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一根跳绳长2(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5.小华身高130(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毫米、厘米、分米)。
6.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一幢楼高12(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022年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和常考题型总结范文适合即将准备三年级期中考试的小学生们考前指导知识点梳理及典型例题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的0,而按乘法口诀表计算,再在算出的积的末尾添上0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估算时,通常把两、三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这种方法误差较小。
2、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1)倍的认识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个数量看作1份,另一个数量有几个这样的1份,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2)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适合即将准备三年级期中考试的小学生们考前指导(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6、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3、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上添上几个0。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知识要点】: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kg=1000g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用字母t表示。
1t=1000kg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 1kg=1000g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7、重量的大小比较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相邻进率是1000,相邻进率有3个0.小技巧:在“吨”与“千克”,“千克”与“克”的换算中,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进率里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进率里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应用】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 kg。
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 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 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
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 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 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要点】:(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年级复习知识点
公式:被除数÷除数=商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余数不能大于除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路程×时间 单价=总价÷数量
时间=路程÷速度 数量=总价÷单价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或者长方形周长=长×2+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单位换算:1元=10角=100分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元=100分 1米=100厘米
1角=10分 1米=1000毫米
1千克=1000克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除法易错题型:
1
8=9……
1、2
、3、4、
5、6
、7)此时余数取7被除数最大是79,要是被除数最小余数取最小值1,被除
2这类题目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
+ 6
9 1
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区别与转换
1、普通记时法前面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字眼, 24时记时法前面没有。
2、普通记时法如何转换成24时记时法:凌晨2时=2时 早上6时=6时 上午8时=8时 (也就是凌晨、早上、上午转换时直接去掉汉字)
下午2时=14时 晚上8时=20时(也就是把下午、晚上去掉加上12时) 24时记时法如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2时=凌晨2时 6时=早上6时 8时=上午8时 (也就是不超过12时的前面加上正确的时间汉字如凌晨、早上、晚上) 14时=下午2时 20时=晚上8时(也就是把超过12时的前面加上正确的时间汉字如:下午、晚上并减去12时)。
认识数的易错题
1、5005读作:五千零五 (正确) 五千零零五(错)
2、4320里面有(4)个千、(3)个百、(2)个十、(0)个一(注意此时括号里面应该填数字而不是汉字,也就是说几个千、几个百时要填数字)。
3、2899是(四)位数,28是(两)位数。
(注意此时括号里面应该填汉字而不是数字,也就是说几位数时要填汉字。
切记是两位数而不是二位数)。
4、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比它小一的是9999。
5、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比它大一的是1000。
6、给你四张卡片6、3、0、0 让你拼出只读一个零的数有(6030、、6003、3060、3006),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有(6300、3600)。
注意此题要写全,而且要写数字。
千克和克
要求:熟背进率
注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如鸡、鸭、鹅、兔子、狗、人、汽车等等) 较轻的物体用克(如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苹果、梨等等) 熟记书本、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上出现的物体即可。
长方形和正方形易错题
1、 将一根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拆开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
的边长是(7)厘米。
解题思路:1、拆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就是现在正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周长公式 (长+宽)×2 =(8+6)×2 = 28(厘米)
3、正方形周长公式 边长×4=28
边长=周长÷4=28÷4=7
2、 将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①长方形的长是(3)厘
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10)厘米;②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周长是(14)厘米。
解题技巧:画图
3、 画周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画图技巧:画周长12厘米的长方形也就是画(长+宽)×2=12的长方形。
也就是问你 长+宽=6 的组合有哪些,其实就是6的分与合。
5(长)+1(宽)=6(长方形),4(长)+2(宽)=6(长方形),
3(边长)+3(边长)=6(正方形)
4、算图形的周长。
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平移成正方形或长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