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3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10
专题3 利用大气资源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枯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防治大气污染的意识。
【教学重点】空气成分的探究和枯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数。
【教学难点】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广口瓶、带导管橡皮塞、烧杯、弹簧夹、红磷、木炭、铁丝、火柴、酒精灯、燃烧匙、镊子、药匙、品红、蒸馏水、放大镜、吸耳球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2.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二、氮气用途1.保护气2.用于制硝酸和氮肥3.液态氮用作冷冻剂工业上将液氮装在黑色钢瓶中三、稀有气体1.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比拟稳定。
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而不是一种气体。
2.用途:①用作保护气②在灯泡中充稀有气体制成不同用途的灯③用作冷冻剂④用作麻醉剂四、氩的发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初步认识置换反响和中和反响,并能解释与置换反响和中和反响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酸碱的性质、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离子的观点认识酸碱的组成和酸碱的通性。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观察分析。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用具】试管、滴管、玻璃片、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导电装置、温度计、酒精灯、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石灰水、Zn、Fe、CuO、Fe2O3、油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归纳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分两步完成:A.达成目标1 B.稳固目标1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新课凉菜中有适量的醋酸口感比拟好,醋酸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如何用实验方法判断它的酸碱性?怎样检验其酸碱度?思考答复创设情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复习稳固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