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含个性格调模型-孙汗青
- 格式:ppt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22
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徐南麗摘要生涯規劃是影響護理人員工作專業化、事業化、留任、離職率及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僅就生涯規劃之定義、影響生涯規劃發展因素、生涯規劃三步曲,生涯規劃如何實施,生涯規劃的優點及如何邁向成功之路加以介紹。
期盼每一位護理姊妹都能做好今生及來世的生涯規劃,發揮潛能邁向成功之路。
關鍵詞:生涯規畫前言每次筆者給學生上課、辦理新進人員職前訓練或到各醫院專題演講,講到生涯規劃時一定會先問對方是否聽過生涯規劃這個名詞?是否執行「生涯規劃」?對自己了解多少?剛開始時回答(前五年)「聽過」或「規劃生涯」的人寥寥無幾,這幾年來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去年到北京、上海、長沙、重慶、武漢等地專題演講,多數人也都沒聽過生涯規劃這個名詞,對未來沒有夢,多半迷迷糊糊的過一生,每日「吃飯、睡覺、看電視」三步曲,不知人生目的為何?本文謹將生涯規劃定義,編列在那種課程中?影響生涯規劃因素,生涯規劃三步曲,怎樣規劃 ?如何實施?生涯規劃的優點及如何突破瓶頸邁向成功之路,與大家分享。
生涯一定要規劃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生涯規劃是什麼?各國學者專家各有不同的說法。
如果說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一輩子只做一項工作 ;第二種人一輩子不斷跳槽換工作;第三種人則是照自己的生涯規劃,配合外在世界的需要,不斷擴展自己認知的領域及視野,開創機會。
當然比較起來第三種人走的人生是比較有意義的,因較能掌握先機。
您是否希望自己被命運擺佈,或是開拓未來創造自已美好的明天呢?如果你選擇後者,那生涯一定要規劃。
生涯規劃在何種課程中上?生涯規劃通常是屬於護理行政六大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過程,這六大管理過程是:(1)資料收集(2)規劃(3)組織(4)人事管理(5)領導(6)控制。
生涯規劃可列在規劃的過程,如個人規劃、組織規劃中上,也可列在人事管理,如選人、用人、了解千里馬、人力資源開發及人力資源應用中提到。
一般有組織的公司在新進人員職前訓練時即會將該公司對培訓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藍圖與新進人員分享,以帶領新人進人專業領域,有些學校則列人輔導課中學習。
河南理工大学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姓名:刘启强专业班级:机械12-01学号: 311204000111目录一.引言二.自我分析与评价三.就业环境分析四.职业评定五.计划实施方案及目标六.评估调整一.引言大学生活中充满了自由和快乐,在这样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很容易没有了过大的社会压力,容易迷失自我,丧失既定目标。
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全面的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前进的道路。
二.自我分析与评价1.霍兰德职业匹配理论:霍兰德的观点: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会极大影响职业的适宜度。
当他从事的职业与其兴趣相吻合时,就可能发挥最佳水平,易于做出成就。
霍兰德把职业兴趣分为六种基本类型:S:社会型;E:企业型;C:常规型;R:实际型;I:调研型;A:艺术型。
根据测评结果、自我分析,我倾向社会型和企业型。
霍兰德三字母职业码表:体现个人职业兴趣和能力3方面中相对突出的领域予以组合,从而更加准确的判断人的职业类型。
我属于ESC型和SEC型。
ESC型:政府行政管理员、财政管理员、售货员、商业经理、办公室主任、人事负责人。
SEC型:社会活动家、工商事务人员、教育咨询者、旅馆经理。
2.自我评价性格开朗,做事细心有耐心,为人宽容、大气、善解人意,有奋进、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并善于说服和鼓舞他人。
我独立而理性的性格决定了自己是不会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做一些无谓的事情。
为了能够实现目标,我会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去追求,我相信只要付出正确的努力,我较强的适应应变的能力帮助我很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3.职业兴趣——行政或营销管理我比较善于独立思考,对管理与营销学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善于沟通。
4.胜任能力三.因素分析(一)就业形势分析我国整体就业形势: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进入了高失业阶段。
2000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2001—2004年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2004年春天,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完全不同的形势,由“民工潮”转变成为“民工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1、具体内容:认知——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分析——个人和外部环境因素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确定——事业发展目标选择——与目标相应的职业或岗位制定——基本措施,高效行动,灵活调整2、职业规划四部曲:1.职业生涯诊断:自我分析、环境分析、关键成就因素分析、关键问题分析;2.生涯目标与标准:职业发展周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职业生涯成功标准;3.生涯发展策略:职业生涯发展途径、职业生涯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能力转换;4.生涯实施管理:职业发展发展方案、职业生涯发展文件。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1、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1894—1917 职业咨询服务的产生;1918—1938 心理测试在职业指导中开始应用;1939—1957 职业辅导系统化理论开始形成;1958—至今职业辅导发展走向成熟。
▪20世纪50年代,职业指导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人的才能、掘人的潜力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霍兰德建立了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模式,包括个性类型鉴定、业分类、分类匹配和职业选择等;▪20世纪70年代,职业指导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各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职业指导制度;▪20世纪80年代,“职业指导”被“生涯咨询”所代替,“生涯”一词也被正式在制度中确立下来,一直延用至今。
2、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历史沿革:建国前: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治春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
1919年,黄炎培等教育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行了《职业指导号》,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1920年,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
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为发展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奠定了基础。
创建有特色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模式作者:田红芳孙宗瑞胡春江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3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500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但随着“80后”学生成为毕业生的主体,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反而越来越高。
教育部部长周济描述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社会就业状况,反映出现在大学生找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学生和家长都感到满意的理想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理性地规划人生,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各高校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不同的就业取向,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进行初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使其在大学期间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塑造,培养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北方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从2005年2月开始,积极申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最终获得了学校的重点资助。
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投入70余万元,开展了课程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在全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公共选修课,结合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就业服务网站,建设了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就业信息发布系统、求职面对面软硬件支持系统,深化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有效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围绕“五个结合”,创建了富有特色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模式。
一、坚持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传统就业指导的延伸与扩展,前者包含了后者。
在现代社会,任何人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都要以一个具体的职位为平台,通过职业生涯实现人生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归根结底要通过就业指导来达到出口,通过学生充分、顺利、合理的就业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生涯规划工具一一三叶草模型生涯规划中有个三叶草模型,它揭示了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兴趣、能力与价值三者的推动关系,以及三者缺失时对应的情绪表现及应对方法。
一、兴趣、能力和价值推动关系三叶草的整体转动,是把兴趣培养成职业兴趣,慢慢把兴趣发展为能力,然后用能力找平台来兑现价值,再用价值强化兴趣。
依此如此不断旋转,让三叶草的漩涡不断循环扩大,让自己在职场充分完美发展。
当这三者正常转动时,你会明显地发现,你做事的速度和效率会高很多,更重要的是心态会无比愉悦,没有厌倦、失落、焦虑等心态,工作和生活质量都会好很多。
二、兴趣、能力和价值缺失时对应的情绪表现及应对方法当员工对工作没有动力或激情了,心态就会失衡,表现出来就会有厌倦、失落或焦虑,而每一种情绪背后,都会有其根源。
厌倦厌倦是因为兴趣的缺失,当对工作没有兴趣了,就会产生厌倦。
而挖掘个人兴趣有三种方式:霍兰德兴趣岛、职业四象限(人-物,抽象-具象)和兴趣挖掘对话。
兴趣的挖掘可以用以下问题自问:(1)你能说说平时或工作外,或者小时候,或者过去你对干什么感兴趣吗?(2)这些兴趣中间你最感兴趣的点是什么?(3)看看这些点,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4)综合一下,你能列出触发自己兴趣的点吗?针对厌倦情绪,有以下解决方案:1、悦纳有效介入的结果是:(1)理解兴趣并不是职业的唯一追求,而且没兴趣也能成功;(2)兴趣成为职业的时候,不仅仅要满足你的快乐,还要满足能力的水平和社会的要求,懂得判断自己是不是达到社会要求的能力水平了。
2、提升职业兴趣对外调试:适合对于这个职业完全丧失兴趣的人,通过外面的调适让自己进入到感兴趣的地方去。
对内调试:通过兴趣三层级的扫描,找出兴趣值低的原因,再让自己恢复高兴趣值。
如何重新恢复当年的兴趣?(1)提高感官刺激——通过受刺激、设定有挑战的高目标,建立不确定性(2)提高直觉刺激——通过提供恰当的知识、培训和学习机会(3)提高志趣刺激——通过找到同伴或竞争者、做公开承诺、找到兑现方式3、发展为副业可以理解成:给生活加点彩,在业余生活中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生涯咨询与辅导论文职业发展理论述评学校:宁夏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年级:07应用心理(师)姓名:***学号:***********职业发展理论述评金琳微(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教育,使之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日益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就对职业发展理论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述评。
关键词:类型论生涯发展理论特质-因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论引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很快,我国的就业制度又进行了的改革,使我国的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给社会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压力,所以,在我国进行适当的生涯咨询与辅导成为当务之急。
所以,本文就对职业发展理论中几个比较著名的理论进行述评,从而为毕业生及其他需要了解职业发展理论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霍兰德的类型论1.1霍兰德的类型论概述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人格类型论”。
其理论源于: (1)人格心理学概念,认为职业生涯的选择为个人人格的反应与延伸,企图以职业的选择及过程来表达自己、说明个人的兴趣和价值,事实上,Holland认为兴趣就是人格,兴趣量表的结果也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2) Holland本身的职业咨询经验及研究所形成的职业辅导模式,即由职业与人格类型的分析,协助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该理论简单易懂,应用相当广泛,美国劳工部最新出版的职业分析沿用了此理论。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有以下基本原则: (1)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
(2)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
(3)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
(4)人可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