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7
・几种词性之间的区别・几种词性之间的区别Ⅰ、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
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
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
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
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词性的辨析,汉语的词性特征Ⅰ、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1)汉语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
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汉语词性动词、形容词的区别: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
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
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
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四种词性的区别及应用方法词性是词语的分类方式,用于表示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常见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四种词性的区别及应用方法。
一、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名词通常用来做主语、宾语、表语等成分,并可以进行修饰。
名词的特点是用于指称和描述事物的概念、性质、状态、特点等。
常见的名词有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名词的应用方法:1. 用于确定与描述事物:如人名、地名。
2. 用于具体事物的命名:如物品名称、单位名称。
3. 用于抽象概念的表示:如感情、观念、状态等。
4. 用于表示数量、顺序、比较等:如数词、序数词、名次词。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
动词通常用来做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或存在。
动词的特点是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状态和变化等。
动词的应用方法:1. 用于表述动作、行为:如走、跑、吃。
2. 用于表示状态、感觉:如是、感到、喜欢。
3. 用于表示存在:如在、有、是。
4. 用于表示变化、发展:如变化、发展、增长。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状态或特点的词语。
形容词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用于描述和限定名词的特征或性质。
形容词的特点是可以描绘事物的品质、颜色、性状、大小等。
形容词的应用方法:1. 用于描述品质、性状、特征:如好、坏、美。
2. 用于描述颜色、大小、数量等具体特征:如红、大、多。
3. 用于比较、程度、数量等:如更好、非常好、两个。
四、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句子的词语。
副词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方面的概念。
副词的特点是可以进一步修饰或限定动词、形容词等,用来表达程度、方式或时间等。
副词的应用方法:1. 用于表示时间、频率和顺序:如今天、经常、首先。
2. 用于表示程度、性质和方式:如非常、非常高、慢慢地。
3. 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如快速地、很大地、非常好。
总结:名词用于指称和描述事物,动词用于表示动作和状态,形容词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副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
英语中如何区分各种词性-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比如 en-adj.( n.) 或者adj.(n.)-en一般是动词比如enlarge strengthen比如 -tion -sion 一般是名词比如informationillusion下面要讲的其实是派生词,它可以部分到达改变词性,但是不是同一概念.不是所有词都可以变的,你知道了这些规则其实只是让你在背单词的时候更容易区别词性.因为它既不绝对,又不完全.跨词性的随意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有一定词汇量后,再看才可能会有较大帮助.先说名词由动词派生的名词1动作名词(传统语法归为抽象名词)-tion -ment -al -ure -ance -age比如admiration competation preference assistance exposure refusal payment2动作者名词(这个你应该比较清楚)-er -or -ar -ee3动名词(这个很普遍,已经进入语法概念) -ing由形容词派生的名词1-ness, goodness illness happiness greatness2-ity,purity ability possibility3-th, depth width warmth4-ence, silence patience excellence5-dom, freedom boredom wisdom由名词派生的名词(虽然词性没变,但也是派生的一部分,只是提下吧)下面是动词这个我记的不多,我一般是以动词作为单词的原貌去记,如果再分解前后缀,我就觉得陌生了.前缀 mis-表示坏,错误,否定的前缀,在元音前;dis- 分开分离否定 ;in- 否定与...相反;re- 又再 ......比如reread misuse dislike后缀1-ate -ute altenate communicate attribute2-en darken thicken widen harden fasten lessen redden 都是变什么什么3-ify -efy 意思是使之什么什么化 purify simplifybeautify rarefy4-ize -yze(英英用ise yse) modernize analyze5-ish abolish banish vanish6-er remember whisper glitter transfer形容词这个比较多,也比较灵活1-able -ible 加在及物动词后,一般是可什么什么的比如 eatable可以吃的 audible 可听见的2-al 表示属于.../有什么什么属性natural cultural national global3-ate 表示性质状态fortunate coordinate4-en 加在物质名词上.golden wooden earthen5-ful 加在动词,名词上意为充满beautiful hopeful useful joyful6-ic -ical这两种后缀的区别似乎高中要考,你可以翻词典,记下historic historical electric electrical economic economical philosophic philosophical7-ish 用于国家民族专有名词后,用在普通名词后有轻蔑意味 British English Spanish Irish childish foolish girlish selfish boyish8-less 表示没有 homeless colorless hopeless careless9-like childlike manlike motherlike womanlike ladylike10-ly 有....性质(这个后缀很多是副词,是形容词是少数)friendly childly manly motherly11-ous 表示充满 dangerous courageous famous continuous12-some 表示引起 bothersome troublesome handsome middlesome13-y 表示多 windy frosty rainy snowy sunny funny muddy icy14-ive -ative 表示有.....倾向 active progressive imaginative comprehensive15-etic表示性质 energetic synthetic poetic magnetic16-ant -ent pleasant tolerant different17-ary -ory 表示 ....的 contrary elementary preparatory18-id 表示性质 acid liquid humid florid splendid horrid19-ed 名词后,加在动词后是另一回事aged skilled talented cultured gifted20-ing -ed 动词后分词作形容词interesting amazing amazed interested边副词就一条 -ly 有的意思变化不大,有点意思变化大,比如bad badly present presently rich richly pure purely。
词语的词性辨析在语言学中,词性(Part of Speech)指的是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词语之间在形态和句法上的相互关系。
词性辨析是指在语境中正确判断和运用特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准确表达所需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以下将论述几种常见词性的区别与应用。
一、名词(Noun)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作为句子的主语、宾语或补语,名词起着描述、指代和分类的作用。
示例1:I have a cat.(我有一只猫。
)示例2:She is a doctor.(她是一名医生。
)示例3:His dream is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他的梦想是环游世界。
)二、动词(Verb)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
动词通常用于描述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并与其他词语构成谓语部分。
示例1:He runs every morning.(他每天早晨跑步。
)示例2:They are studying in the library.(他们在图书馆学习。
)示例3:The flowers bloom in spring.(花朵在春天绽放。
)三、形容词(Adjective)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或代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通常在名词前面或连系动词之后使用,用于修饰并限定名词的意义。
示例1:She has a beautiful smile.(她有一个美丽的微笑。
)示例2:He is a tall man.(他是一个高个子男人。
)示例3:The weather today is sunny.(今天的天气晴朗。
)四、副词(Adverb)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副词通常用于回答疑问词“如何”、“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等,来补充说明和限定其他词语的意义。
示例1:She speaks English fluently.(她流利地说英语。
)示例2:He runs very fast.(他跑得非常快。
一.名词(Noun.N)1 .定义:人、地、物、事或观念等名称叫做名词。
人:Edison(爱迪生),Helen(海伦),Mr .Wang(王先生)地:Asia(亚洲),China(中国),New York(纽约)物:book(书),dog(狗),tree(树),water(水)事或观念:work(工作),music(音乐),truth(真理)注:(1).如人名、地名、国名等属于该名称持有者专用的名称,其第一字母必须大写,如Edison,New York,China。
(2).名词亦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如果是可数的就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
-s,e s,ies,⋯”所谓复数就是多于一个的意思,通常是在单数名词的词尾加“以示其为复数。
例如:a book(一本书)two books(两本书)one boy(一个男孩)some boys(一些男孩)one girl(一个女孩)many girls(许多女孩)名词在句子中的主要功能如下:(1)作句子的主语,例:Miss Lin is our English teacher.(林小姐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2)作句子的表语或宾语补语,例:John and Tom are good friend.s(约翰和汤姆是好朋友。
—表语)I call my puppy “Luck”.(我叫我的小狗“来福”。
—宾语补语)(3)作动词的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例:He gave me an apple.他( 给了我一个苹果)(4)作介词的宾语,例:You can go by taxi.(你可以乘出租车去。
)2 .名词单复数-单数变复数绝大多数的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该词末尾加上后辍-s。
读音变化:结尾是清辅音读[s],结尾是浊辅音或元音读[z]。
例:friend→friends; cat→cats; style→styles; sport→sports; piece→pieces 凡是以s、z、x、ch、sh结尾的词,在该词末尾加上后辍-es构成复数。
词语辨析技巧词语辨析是语言学习中的一项关键技巧。
在汉语中,由于字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存在较多,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词语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词语辨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辨析和运用词语。
一、字义区别在辨析词语时,首先要注意它们的字义区别。
有些词语虽然发音相同或相近,但含义不同。
比如,“前进”和“进前”虽然字面上看很接近,但前者意为向前行进,而后者则表示进入前面的事物或地方。
再比如,“幸福”和“幸运”,前者指的是一种满足和愉快的感受,后者则强调偶然得到的好运气。
二、词性区别除了字义区别之外,词性也是词语辨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词语虽然发音相同或相近,但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使用方式也不同。
比如,“忙”和“忙碌”,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动词,因此在句子中的使用方式也有所差异。
“忙”用于形容人的状态,如“他很忙”,而“忙碌”则表示具体的行动,如“他忙碌地工作”。
三、语义辨析在辨析词语时,还需要注意它们的语义差异。
有些词语在字义上很接近,但语义上却有细微的区别。
比如,“喜欢”和“爱”,前者表示对事物的好感,后者则表示更深厚的感情。
“喜欢”可以用于描述对于物品、活动等的简单喜好,而“爱”则通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四、语境辨析除了字义和语义的区别,词语辨析还需要考虑语境。
有时候同样一个词语,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高兴”一词,它既可以表示心情愉快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对于某件事情的支持和赞同。
“高兴”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会有细微的区别。
五、辨别词性辨析词语还需要注意词性的不同。
比如,“检查”和“检验”,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
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意义来判断应该使用哪个词语。
总而言之,词语辨析技巧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通过理解词语的字义区别、词性区别、语义辨析和语境辨析,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运用词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读者在词语辨析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
英语单词词性分类:名词与形容词区分名词 (Nouns)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概念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可以用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或定语。
例子:- 人:man, woman, child人:man, woman, child- 事物:book, chair, table事物:book, chair, table- 地点:school, park, city地点:school, park, city- 概念:love, happiness, success概念:love, happiness, success形容词 (Adjectives)形容词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
它们可以表达名词的性质、特征、状态、颜色等。
例子:- 性质:big, small, fast性质:big, small, fast- 特征:beautiful, intelligent, funny特征:beautiful, intelligent, funny- 状态:happy, sad, tired状态:happy, sad, tired- 颜色:red, blue, green颜色:red, blue, green区别名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功能。
名词通常用来指代事物或代表概念,而形容词则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
例子:- 名词作为主语:The cat is sleeping.(猫在睡觉。
)The cat is sleeping.(猫在睡觉。
)- 形容词修饰名词:The big cat is sleeping.(大猫在睡觉。
)big cat is sleeping.(大猫在睡觉。
)请注意,在句子中使用名称和描述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子结构来确定正确的词性。
总结名词和形容词都是英语中常见的词性,它们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名词用来代表人、事物、地点和概念,而形容词则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
了解这些词性的区别对于正确使用和理解英语单词至关重要。
词语的词性与词义的辨析在语言中,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由字母或汉字组成,表达一个具体的意义。
在学习和运用词语时,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词的词性和词义,并且能够辨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词语的词性与词义的辨析,并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词性的辨析在语言中,词性是用来描述一个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的,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等。
1. 名词 vs 动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语。
例如:Apple(苹果)、book(书)、love(爱)。
名词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动词是指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或存在的词语。
例如:run(跑)、eat(吃)、sleep(睡觉)。
动词通常用来表示一个人或事物所做的事情。
辨析:有时候一个词既可以是名词又可以是动词,具体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其词性。
例如,“read”可以是名词(阅读)也可以是动词(读)。
2. 形容词 vs 副词形容词是指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点和状态的词语。
例如:happy(快乐的)、beautiful(美丽的)、strong(强壮的)。
形容词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副词是指表示方式、程度、时间、地点等词语。
例如:slowly(慢慢地)、very(非常)、here(这里)。
副词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
辨析:有时候一个词既可以是形容词又可以是副词,具体要根据修饰的对象来判断其词性。
例如,“fast”可以是形容词(快速的)也可以是副词(快速地)。
二、词义的辨析词义是指一个词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不同的词义。
在运用词语时,我们需要根据语境来理解和使用正确的词义。
1. 同音异义词同音异义词是指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例如,“银行”可以表示存款机构或河边的土坝,“花”可以表示植物的花朵或消费金钱。
辨析:在理解同音异义词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常识来判断其具体的意义。
例如,“我去银行取钱”和“我在河边看花”中的“银行”和“花”就分别表示存款机构和植物的花朵。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单音节: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数词的语法特点: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1有专用的;如: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不定单位:些、点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2.动量词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六代词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甲乙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它们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四助词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比况助词:似的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 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五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①哈哈我猜着了..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③哦;我想起来了..④喂现在开会了..⑤嗯我马上就去..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六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辨析:1.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 他手里那着一本书..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A.肃穆肃立 B.也许立刻 C.聪明智慧 D.欣然果然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4.输得精光..副词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A.副词B.叹词C.介词D.拟声词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七、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愿意能愿动词孤寂形容词诧异形容词壮举名词贪婪形容词词性的变化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请看下面的例子: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①这件事你得去..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③这件事你做得对..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①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①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 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所..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①老师叫你..②昨天你叫老师表扬了..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明天我要到上海..⑤请把座位让给她..⑥妈妈让我学做饭..⑦上学时要锁好门..⑧我买了一把锁..附参考答案:①动词;②介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动词;⑥动词;⑦动词;⑧名词..有这样一则笑话: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上帝住哪儿”彼得回答:“我知道;上帝住在厕所里..”老师愕然:“住厕所你怎么知道的”彼得说:“每天早晨;我都听见爸爸使劲敲厕所的门;一边不停地喊:‘上帝呀;你怎么还不出来’”这则笑话的可笑之处是因为彼得答非所问;错误地把老师所问的“上帝”与爸爸所喊的“上帝”混为一谈..这实际上牵涉到语言中的词义虚化和词性转化现象..笑话中;老师所问的“上帝”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一个事物、概念的名称;是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神;是名词;而爸爸在敲打厕所时所喊的“上帝”表示的是一种呼唤或感情;相当于“哎呀”、“唉”;其原来的意思已经虚化;词性也由名词转化为叹词..汉语口语中;有些名词表示的事物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具有至高无上性;如“上帝”、“天”、“地”、“妈妈”等;因此;人们在产生惊讶、赞叹、无奈等感情时;往往会随口呼出;。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汉语(Hànyǔ)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欢迎阅读参考!!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1 / 28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2 / 28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现代汉语词性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2.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3.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5.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6.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7.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8.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四种词性的区别及应用例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是英语中的四种基本词性。
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各不相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词性的区别及应用例子。
1. 名词(Noun):名词是指人、动物、事物、地方等具体或抽象的名字。
名词通常用来指代某个东西或概念。
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等,还可以通过添加定冠词“the”或不定冠词“a/an”来表示特定或不特定的对象。
例子:- 人名类:John (约翰)、Mary (玛丽)- 动物类:cat (猫)、dog (狗)- 事物类:book (书)、table (桌子)- 地方类:China (中国)、London (伦敦)- 抽象概念类:love (爱)、happiness (幸福)2. 动词(Verb):动词是指描述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
动词通常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动词可以用不同的时态、语态和方式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和语法功能。
例子:- 行为动作:run (奔跑)、sing (唱歌)- 状态描述:be (是)、seem (似乎)- 存在:exist (存在)、live (居住)- 功能:do (做)、have (拥有)3. 形容词(Adjective):形容词是指描述名词或代词的特征或性质的词。
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使其更具体、更生动。
形容词通常位于名词之前,并且可以根据数量和等级来进行变化。
例子:- 外观特征:beautiful (美丽)、small (小)- 内在性质:intelligent (聪明)、kind (善良)- 数量描述:three (三)、many (许多)- 等级比较:taller (更高的)、happier (更快乐的)4. 副词(Adverb):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副词一般用来表示程度、时间、频率、方式等。
副词通常位于动词之前,形容词之后。
例子:- 程度修饰:very (非常)、extremely (极其)- 时间修饰:now (现在)、yesterday (昨天)- 频率修饰:often (经常)、seldom (很少)- 方式修饰:quickly (快速地)、carefully (小心地)总结来说,名词是用来命名人、动物、事物或概念的词,动词用来描述动作、状态或存在,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或代词的特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词性的区别与辨析
一、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名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
人、年、天。
2.【动词】
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
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
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3.【形容词】
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可分为几类:
性质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能受“很”修饰。
如:红,甜,漂亮,干净,清楚。
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
如: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形容词一般都能做定语。
形容词一般不能做宾语。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好好,慢慢,结结实实,雪白雪白。
4.【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
表示数目多少的是基数词,表示次序前后的是序数词。
前者由系数和位数组成。
系数包括“零、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位数包括“十、百、千、万、亿”等。
二者合成数词,如:二,十二,六百六十六,一千。
序数词一般由基数前加“第、初”构成。
数词中还有分数,小数,倍数,概数。
如:三分之二,一点五,五倍,十几。
5.【量词】
表示计量单位,又叫单位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名量词是人和事物的单位,如:张、本、只、个。
动量词是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声、趟。
数词和量词经常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组,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
比如:一张(纸)、三只(鸡)、一下(打响)、跑(三圈)。
6.【代词】
是有称代、指别作用的词。
分为三类,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点的叫疑问代词,指示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3.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
7.【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2、语法特点
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么大”。
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着吧”。
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以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才九号”。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机”、“很”可以做补语。
如“你太好了”、“他曾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8.【连词】
1.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逻辑关系。
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跟与同或既等。
连接短语或句子的有:还是不但就是不管无论除非不论等。
连接句子的有:要么何况况且与其……宁可然后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只要……就等等连接词、短语、句子的有:而并并且而且或者等。
连接句群、段落的有:至于于是但是然而因此等。
2.连词是纯粹的虚词,只能在短语、句子、句群中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有几个连词在其他场合是副词,是连词和副词的跨类词,如:就才又也还
都在不却等。
这几个副词只能用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位置比较固定。
而这几个连词即可用在主语前边,也可用在主语后边,位置不象副词那么固定。
9.【介词】:
介词又叫作前置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共同组成“介宾短语”,做动词、形容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表示处所、方向、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施受对象、比较对象、排除、范围、根据等。
介词本身起介绍作用,表示词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
介词可分为:施受动词,引出施事主体、支配客体的介词,如:把、被、叫、让。
方式介词,引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如:按、照、依照、本着、跟随等。
时空介词,引出起点、经由、终点、所在,如:由、打、从、经过、当。
关涉动词,引出范围、原因、论题,如:关于、至于、作为、论、就、除。
10.【助词】:
助词是附着在词或词组前后,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助词都不能单说,一般读轻声。
助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似的、一样、一般。
动态助词,包括:了、着、过、被、给。
约略助词,包括:们、来、把、等、等等。
11.【叹词】:
叹词又叫感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
叹词可以分为:表情叹词和表意叹词。
前者用于表达个人情意,例如:“唉、糟了!”表意叹词用于向别人传达语意,例如:哼,嘘……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可以独立成句或充当独立语。
12.【拟声词】: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轰、哗啦、劈里啪啦。
拟声词经常单独成句或做独立成分。
拟声词还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轰隆隆的开炮声震撼大地。
”“小王呜呜地苦。
”“他冻得呲呲哈哈的。
”“他哎哟一声叫了起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