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五言律诗《题卢处士山居》
- 格式:docx
- 大小:13.87 KB
- 文档页数:4
唐诗五言律诗精选(全是经典!篇篇名篇!附简评)唐五律精选一、野望(王绩)——如荆钗布裙的村姑,有着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杳杳寒山道(寒山)——运用迭字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和复沓的音乐美。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三、在狱咏蝉(骆宾王)——咏物名作,物我一体。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四、别薛华(王勃)——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六、从军行(杨炯)——笔力极其雄劲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七、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道景言情别具匠心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八、夜宿七盘岭(沈佺期)——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九、感遇(陈子昂)——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充实而清新。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十、送魏大从军(陈子昂)——豪放激扬,慷慨悲壮,如闻战鼓,气壮山河。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十一、感遇(张九龄)——朴素遒劲,寄慨遥深,和平温雅,不激不昂。
荞麦花诗句1、《村行》
王禹偁〔宋代〕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村夜》
白居易〔唐代〕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3、《题卢处士山居》
温庭筠〔唐代〕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4、《奉新道中》
蔡燮昌〔清代〕
衰草长松一径斜,隔溪云水罨山家。
西风影里夕阳白,开遍野田荞麦花。
5、《秋晓出郊二绝句》
杨万里〔宋代〕
初日新寒政晓霞,残山剩水稍人家。
霜红半脸金甖子,雪白一川荞麦花。
6、《书所见》
郑汝美〔明代〕
荞麦花开蛱蝶飞,香粳穗重雉鸡肥。
樵童云里挑薪去,牧子风前弄笛归。
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言律诗大全,欢迎阅读!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篇1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题卢处士山居温庭筠(唐代)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译文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
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
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
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
注释卢处士:卢岵(hù)。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山居:山中的住所。
樵客:出门采薪的人。
⑶遥识:一作“遥指”。
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急:湍急。
露沙:露出沙石。
径:小路。
飞鸦集:一作“鸟飞散”。
满山:一作“满庭”。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赤质柔。
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
花色白或淡红。
果瘦三角形,有棱。
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
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创作背景在某一年春天,温庭筠乘兴访求卢岵处士,等到日暮还没有见到卢处士,因而在卢处士居所题写此诗。
其具体作年不详。
鉴赏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以景衬人。
首联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走去。
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
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
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
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
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树叶冲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
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上也加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
古诗写鸟的诗句古诗写鸟的诗句(通用300句)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写鸟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2、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温庭筠《题卢处士山居》3、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沈周《题画碧水丹山映杖藜》4、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张炎《解连环孤雁》5、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6、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汪莘《谒金门帘漏滴》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8、举头忽见衡阳雁。
——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9、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
——牛峤《忆江南红绣被》10、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11、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李梦阳《秋望》1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13、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
——詹玉《醉蓬莱归故山》14、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15、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16、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王建《寄旧山僧》17、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18、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韩《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19、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20、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曹雪芹《菱荇鹅儿水》21、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阴铿《渡青草湖》22、未必逢D缴,孤飞自可疑。
——崔涂《孤雁》23、数声啼鸟怨年华。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24、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商山早行温庭筠(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商山早行温庭筠(原文及赏析)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温庭筠《瑶瑟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温庭筠《赠少年》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温庭筠《和友人伤歌姬》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唐诗温庭筠唐诗五十七首1 【送李亿东归】温庭筠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2 【开圣寺】温庭筠路分谿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
3 【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4 【西江贻钓叟骞生(一作西江寄友人骞生)】温庭筠晴江如镜月如钩,泛滟苍茫送客愁。
衣泪潜生竹枝曲,春潮遥上木兰舟。
事随云去身难到,梦逐烟销水自流。
昨日欢娱竟何在,一枝梅谢楚江头。
5 【寄清源寺僧】温庭筠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
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
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6 【重游圭峰宗密禅师精庐(一作哭卢处士)】温庭筠百尺青崖三尺坟,微言已绝杳难闻。
戴颙今日称居士,支遁他年识领军。
暂对杉松如结社,偶同麋鹿自成群。
故山弟子空回首,葱岭唯应见宋云。
7 【题李处士幽居】温庭筠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春。
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南山自是忘年友,谷口徒称郑子真。
8 【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9 【赠李将军】温庭筠谁言荀羡爱功勋,年少登坛众所闻。
曾以能书称内史,又因明易号将军。
金沟故事春长在,玉轴遗文火半焚。
不学龙骧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闲云。
10 【寒食日作】温庭筠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窗中草色妒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
11 【李羽处士寄新酝走笔戏酬】温庭筠高谈有伴还成薮,沉醉无期即是乡。
古诗早秋山居翻译赏析《早秋山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全文如下: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前言】《早秋山居》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所作的五言律诗。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
全诗主观情志和客观景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堂:茅草盖的堂屋。
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⑵树凋:树叶凋落。
⑶叶干:叶子干枯。
⑷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机虑:犹思虑。
静:一作“息”。
【翻译】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鉴赏】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
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
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
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
即歌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
”(《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
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
“果落”、“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
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
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
形容山间隐居的诗句如下是形容山间隐居的诗句:第一首:《山中杂诗》南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第二首:《山居杂诗·其一》金·元好问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第三首:《夏日山中》唐·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第四首:《答人》唐·太上隐者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六首:《山居即事》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第七首:《题卢处士山居》唐·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南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第九首:《题元丹丘山居》唐·李白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第十首:《早秋山居》唐·温庭筠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第十一首:《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十二首:《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清·郑文焯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句1.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3.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4.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5.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 《送人东游》-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7.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8. 《初秋寄友人》- 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
- 夜琴知欲雨,晓算觉新秋。
- 独鸟楚山远,一蝉关树愁。
- 凭将离别恨,江外问同游。
9.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白苹洲。
10.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
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题卢处士山居/处士卢岵
山居》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1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赏析这首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
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以景衬人。
首联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
走去。
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
作者不称砍柴
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
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
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
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
起来的。
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树叶冲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
而与
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上也
加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
颈联两句写入望的远景。
“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
岚山诗词
“岚山”一词在古诗词中出现过多次,以下是一些包含“岚山”的诗词及其意思和出处:
1. 《题卢处士山居》(唐·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诗中的“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描绘了岚山的壮美景色。
2. 《送僧归日本》(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诗中的“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表现了岚山的壮美和神秘。
3. 《晓行望岚山》(近代·周恩来)
雨后岚山绿,晴天见碧峰。
一方流水隔,两岸落杉松。
诗意为:下过雨的岚山一片翠绿,晴空万里时更能看见山峰的碧色。
中间隔着一条流水,两岸是杉树和松树。
这首诗是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些诗词通过对岚山的描绘,展现了岚山的壮美和神秘,表达了诗
人对岚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温庭筠的一首诗,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俗话说,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我们经常会耳闻目睹一些神奇的事情,也道听途说一些超凡的圣人,于是便热切地希望有幸能拜访,并聆听一些教诲。
诗人贾岛就曾写了一首《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两句真是令人无限遐想。
无独有偶,唐代还有一位诗人也去探访一位隐者,更是深有禅趣。
大图模式题卢处士山居唐代: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大图模式有一年,唐代诗人温庭筠乘兴探访卢岵处士,等到日暮也未见到他,便在卢处士居所题写了一首诗。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在寻找处士的过程中,诗人虽然最终没有遇见,沿途却观赏到美丽的风景,也寻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
大图模式诗的大意是:我在西溪向樵夫打听卢处士的居所,然后遥望着那个方向寻去。
沿途古树的老根与石块相互纠缠;湍急的泉水清澈见底,露出沙子。
雨后的山林昏暗,小路蜿蜒地通向烟云深处。
日暮时还不见卢处士,晚鸦已在巢里栖息,满山的荞麦花在夕阳下一片洁白。
大图模式“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首联点明此次访问的地点和目的。
诗人应该是首次来访,这位处士也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强烈地吸引着诗人,或许是他的才华、品行,或许是那里优美的风景或禅意的氛围。
温庭筠兴致勃勃地一路寻找,还不断地向樵夫打听。
“樵客”一词听起来很亲切,说明诗人对他充满了一份尊敬,内心也对“楚人家”洋溢着一种神秘感。
大图模式“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诗人打听清楚后就继续向前寻找,颔联描写沿途所见。
古树参天、怪石嶙峋,泉水清澈、荡涤尘埃,诗人用了“老”字与“清”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山林中的万籁俱寂,凸显出高古、清幽的气氛。
大图模式“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诗人一边漫步登山,一边不断地向山顶仰望。
山里湿气重,云雾茫茫,草木花石都是湿漉漉的,仿佛刚下了一场雨,虽然千峰巍峨,却显得有些昏暗和压抑。
题温处士山居赏析温庭筠的《处士山居》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写景小诗,处士山居的环境、氛围,处士的生活、情趣,都和诗人所描写的深秋景色融为一片,形成幽深而清远的境界。
一、主题思想此诗题温处士的“山居”,而用“行”字借景抒情,描写了山中秋景,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四句写景,有声有色,有自然景色,有生活情趣,前三句写的是自然界声音,第四句则写处士山居之人事。
这中间,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诗人对动景、静景也作了分别处理。
前二句写近景,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显得格外突出。
你看那“朔风吹叶雁门秋”,多么富有声色气韵:凛冽的北风,摇撼着漫天的黄叶,大雁南归,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诗人选择朔风、黄叶、大雁、秋日等意象,表现了北方深秋的特征。
尤其“朔风吹叶”,使人身临其境,耳边仿佛会响起朔风长鸣、黄叶籁籁的声响,这种音响效果,更突出了秋的寂寥凄冷。
这是从听觉感受来写秋景。
后二句写远景,“白石樵”则是从视觉感受来写。
白石樵,即白石的打柴人。
这打柴人过的是远离尘嚣的生活,诗人对这种人十分羡慕。
“白石樵”和“雁门秋”相对照,更加显得山居环境的静谧幽雅。
诗的后四句着重抒写诗人的思想感情。
“疏烟明淡渚,细雨落轻花”,这是写深秋雨中的山居景色。
“疏烟”、“淡渚”、“轻花”,都是作者精心选择的意象,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雨后山中的自然景色,而且也隐隐透露出处士山居的淡泊气氛。
“疏烟明”,言烟之稀疏,“淡渚”,水之清浅,“轻花”,花之凋零。
“清浅”的意象写秋雨后的江渚,“凋零”的意象写细雨中的落花。
“轻花落”,着一“落”字,既点染了凋零凄凉的气氛,又暗示了主人公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痛惜之情。
此时此刻,他站在江渚之上,放眼四顾,看到的是稀疏的炊烟、淡淡的落日、萧条的花木。
这种境界、气氛、心绪,与一二句中朔风吹叶、秋气肃杀、雁门清秋的境界氛围是何等相似!但诗人不是重复第一联的内容和手法,而是通过景物的再描写来抒发自己寻幽探胜的喜悦心情。
“秋景”依旧,“情趣”已变,“色淡神清”,十分可爱。
温庭筠的五言律诗《题卢处士山居》
《题卢处士山居/处士卢岵山居》
唐•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赏析】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两句,描写雨中山景,是作者远望所见。
诗人在雨中遥望山峰,只见山峰林立,重峦叠嶂,在雨的笼罩下,山峦显得十分幽暗,若隐若现,不甚分明。
山中有一条小径,它曲曲折折地沿着山通向云烟幽深之处。
“千峰”言山峰之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上,“一径”则显得十分显眼,对比之下,突出小路的幽深。
而这条小径正是通往卢处士居所的,因此,此句又从侧面写出了卢处士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特点。
联系上联,
作者近看参天古木,嶙峋岩石,历历白沙;远眺千峰林立,小径蜿蜒,斜入云烟,写景之中自有一种追求精神,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人翻山越岭,苦苦追寻,最终得见“满山荞麦花”。
结句为全诗增添了明媚之色,象征着作者悟到人生真谛后,心地瞬间变得明朗开阔,寻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然而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
《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
温庭筠集
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
温造是温庭筠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
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
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诗词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
他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
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
周济《介存斋
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
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
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
”“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
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
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
”温庭筠在词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
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