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B
- 格式:doc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3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阅读与思考: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教学目标与教学指导:数学的内容可以粗略地分为代数与几何两大部门。
代数是关于数量关系及数量形式的学问,而几何是关于空间形式的学问,最初主要研究空间的度量、形体关系以至形式演绎。
在数学教学中,几何与代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欧几里得对数学发展的贡献及《几何原本》的主要内容,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对教学的指导。
教学内容:1、欧几里得的生平简介: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古代希腊最杰出的数学家。
生平没有详实的资料流传,出生地也无从查考,现在仅知道他生活在托勒密一世统治时期,曾在亚历山大创办学校并从事教学工作。
他在数学上的贡献在于创立了欧氏几何学。
在总结前人关于几何学实践知识的基础上,集他人研究成果之大,以逻辑推理的方法,将公认的事实定义化和公理化,并予以演绎证明,编著了《几何原本》。
这部著作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活动产生持续的重大影响,至少到19世纪非欧几里得几何出现之前,它一直是几何学的推理、定理和方法的主要源泉,堪称是人类历史上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几何原本》的内容包括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是世界上最早公理化的数学著作。
全书共计13卷,据史料记载,欧几里得还有4部失传的著作:《辩伪术》、《衍论》、《二次曲线》、《曲面一轨迹》。
2、教师生涯:毕竟时光已经流逝了2000多年,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无法知道欧几里得出生和去世的准确日子,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地方人。
只大致了解他是希腊人,生活在埃及托勒密一世统治时期。
因为托勒密一世于公元前323年到公元前285年在位,而后来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又曾经引用过欧几里得的著作,因而判定欧几里得活动的年代比阿基米德要早一些,而阿基米德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2世纪,由此推测欧几里得活动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275年左右。
欧几里得年青时,曾经在雅典的柏拉图科学院求学,受到了十分良好的教育。
)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的直观图)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思考4:当两个平面相交时,你认为下列哪个图形的立体感强?你能指出其画法要点吗?(1)画出交线;(2)被遮挡部分画虚线.说明:为了表示和区分平面,我们可以用适当的字母作为平面的名称,如思考5:直线和平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那么“点P在直线l在平面α内”,用集合符号可怎样表示?“点P在直线l外”,“点A在平面α外”用集合符号可怎样表示?思考3:如图,当点A、B落在平面α内时,直线置关系如何?由此可得什么结论?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思考1:空间中,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两思考1:如图,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课桌面上,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与桌面所思考2:如果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公共点,则其公共点只有一个重合的平面有公共点,其公共点有多少个?这些公共点的位置关系如何?l β= ,有哪些理论作用吗?确定两平面相交的依据,判断多点共线的依据例2: 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l P αβ=且(1)平面的概念、画法、表示方法;(2)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描述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
思考2:我们把上图中直线A′B与直线CD怎样理解异面直线?关于异面直线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合适?A. 空间中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思考1:设直线a//b,将直线a在空间中作平行移动,在平移过程中a与b思考2:如图, 在长方体ABCD—A′B′C′D′中,BB′∥AA′,DD′∥AA′,那么BB′与DD′平行吗 ?思考3:取一块长方形纸板ABCD,E,F分别为AB,CD的中点,将纸板沿EF 折起,在空间中直线AD与BC的位置关系如何 ?思考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思考1:在平面上,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思考2:如图,四棱柱ABCD--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ADC与∠A′D′C′, ∠ADC与∠B′A′D′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思考3:如图,在空间中AB// A′B′,AC// A′C′,你能证明∠BAC与∠B′A′C′相等吗?例2: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1.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2. 异面直线的概念(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3. 异面直线画法及判定;对于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 b′∥b,则 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思考3: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有哪些?思考1:我们规定两条平行直线的夹角为0°,那么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思考3:在平面几何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在空间中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例1: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1)直线A′B和CC′的夹角是多少?(2)哪些棱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A′垂直?1、正方体ABCD- A)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思考2:对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就其公共点个数来分类有哪几种可能?思考4:通过上面的观察和分析,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些位置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思考7:过平面外一点可作多少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若直线思考1:拿出两本书,看作两个平面,上下、左右移动和翻转,它们之间的位思考3:由上面的观察和分析可知,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即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相交.这两种位置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例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1)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2)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3)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4)若直线l在平面α内,且l与平面β平行,则平面α与平面β一、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二、两个平面之间有两种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思考3:若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观察封面边缘所在直线l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思考4:有一块木料如图,P为面思考5:如图,设直线b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外,猜想在什么条件下直线a与平面α平行?思考1: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则直线a与平面α一定思考2:设直线b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外,若a//b,则直线a与直线b确定一个平面β,那么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如何?此时若直线a思考3: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一个定理,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该定理的内容吗?定理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思考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简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在例2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1)作出过直线AC且与直线BD1平行的截面,并说明理由.(2)设E,F分别是A1B和B1C的中点,求证直线EF//平面ABCD.2.两个平面平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什么简单办法判定两个平面平行呢?思考5: 建筑师如何检验屋顶平面与水平面是否平行?思考3: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一个定理,用文字语言表述出该定理的内容吗?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思考4:上述定理通常称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怎样表述?思考5: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a∥α,b∥β”,可用什么条件例1:在正方体ABCD-A′B′C′例2 :在三棱锥P-ABC中,点D、E、F分别是△PAB、△PBC、△PAC的重心,求证:平面DEF//平面ABC.)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一)课型: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与联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归纳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框图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直观、简明再现所学知识,化抽象学习为直观学习,易于识记;同时凸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联系。
3情态与价值学生通过知识的整合、梳理,理会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互相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知识点间的网络关系;难点:在空间如何实现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设计(一)知识回顾,整体认识1、本章知识回顾(1)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2、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整合知识,发展思维1、刻画平面的三个公理是立体几何公理体系的基石,是研究空间图形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
公理1——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公理2——提供确定平面最基本的依据;公理3——判定两个平面交线位置的依据;公理4——判定空间直线之间平行的依据。
2、空间问题解决的重要思想方法: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3、空间平行、垂直之间的转化与联系:4、观察和推理是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应用举例,深化巩固1、P.73 A 组第1题2、P.74 A 组第6、8题(四)、课堂练习:1.选择题 (1)如图BC 是R t ⊿ABC 的斜边,过A 作⊿ABC 所在平面α垂线AP ,连PB 、PC ,过A 作AD ⊥BC 于D ,连PD ,那么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4个 (B )6个 (C )7个 (D )8个(2)直线a 与平面α斜交,则在平面α内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 ) (A )没有 (B )有一条 (C )有无数条 (D )α内所有直线 答案:(1)D (2) C2.填空题(1)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ABCDEF 在平面α内,PA ⊥α,PA =a ,则P 到CD 的距离为 ,P 到BC 的距离为 .(2)AC 是平面α的斜线,且AO =a ,AO 与α成60º角,OC ⊂α,AA '⊥α于A ',∠A 'OC =45º,则A 到直线OC 的距离是 , ∠AOC 的余弦值是 . 答案:(1)a a27,2; (2)42,414a 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证:A 1C ⊥平面BC 1D .分析:A 1C 在上底面ABCD 的射影AC ⊥BD, A 1C 在右侧面的射影D 1C ⊥C 1D,所以A 1C ⊥BD, A 1C ⊥C 1D,从而有A 1C ⊥平面BC 1D .A A ′ CαOC1课后作业1、阅读本章知识内容,从中体会知识的发展过程,理会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2、P.76 B组第2题。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版A 版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必修2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 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第二章 统计2.1随机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 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sin()y A x ωϕ=+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 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有量词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 2.2双曲线 2.3抛物线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 3.2导数的计算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选修1-2第一章 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 框图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有量词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 2.2椭圆 2.3双曲线 2.4抛物线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阅读与思考 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 1.2导数的计算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 1.6微积分基本定理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 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排列与组合 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 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 早期的算术与几何1.1古埃及的数学 1.2两河流域的数学 1.3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 古希腊数学2.1希腊数学的先行者 2.2毕达哥拉斯学派 2.3欧几里得与《原本》 2.4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第三讲 中国古代数学瑰宝3.1《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 3.2《九章算术》 3.3大衍求一术 3.4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 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4.1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 4.2笛卡儿坐标系 4.3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 4.4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讲 微积分的诞生5.1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 5.2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 5.3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 近代数学两巨星6.1分析的化身──欧拉 6.2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 千古谜题7.1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 7.2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 7.3伽罗瓦与群论7.4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 对无穷的深入思考8.1古代的无穷观点 8.2无穷集合论的创立 8.3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9.1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 9.2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9.3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 选修3-3第一讲 从欧氏几何看球面1.1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 1.2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 1.3球面的对称性第二讲 球面上的距离和角2.1球面上的距离 2.2球面上的角第三讲 球面上的基本图形3.1极与赤道 3.2球面二角形 3.3球面三角形 ①球面三角形 ②三面角 ③对顶三角形 ④球极三角形 第四讲 球面三角形4.1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4.2球面“等腰”三角形4.3球面三角形的周长 4.4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五讲 球面三角形的全等5.1“边边边”(..s s s )判定定理 5.2“边角边”(..s a s )判定定理5.3“角边角”(..a s a )判定定理 5.4“角角角”(..a a a )判定定理第六讲 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6.1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 6.2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6.3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第七讲 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7.1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7.2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 ①向量的向量积 ②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7.3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 7.4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 第八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8.1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 8.2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8.3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选修3-4第一讲 平面图形的对称群1.1平面刚体运动①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②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 1.2对称变换①对称变换的定义②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③对称变换的合成④对称变换的性质⑤对称变换的逆变换1.3平面图形的对称群 第二讲 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2.1n 元对称群n S 2.2多项式的对称变换 2.3抽象群的概念 ①群的一般概念 ②直积 第三讲 对称与群的故事3.1带饰和面饰 3.2分子的对称群 3.3晶体的分类 3.4伽罗瓦理论选修4-1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相关性质1.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第二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1圆周角定理 2.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2.3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2.4弦切角的性质 2.5与圆相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3.1平行射影 3.2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 3.3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选修4-2第一讲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1.1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①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 ⑴旋转变换 ⑵反射变换 ⑶伸缩变换 ⑷投影变换 ⑸切变变换 ②变换、矩阵的相等 1.2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1.3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①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 ②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 第二讲 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2.1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2.2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 逆变换与逆矩阵3.1逆变换与逆矩阵 ①逆变换与逆矩阵 ②逆矩阵的性质 3.2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3.3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 ②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四讲 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4.1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 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4.2 特征向量的应用 ①n A 的简单表示 ②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修4-4第一讲 坐标系1.1平面直角坐标系 1.2极坐标系 1.3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4柱坐标与球坐标简介 第二讲 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 2.2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2.3直线的参数方程 2.4渐开线与摆线 选修4-5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1.1不等式 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基本不等式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1.2绝对值不等式 ①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 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1比较法 2.2综合法与分析法 2.3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3.1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 3.2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3.3排序不等式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4.1数学归纳法 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1.1整除①整除的概念和性质②带余除法③素数及其判别法1.2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①最大公因数②最小公倍数 1.3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2.1同余①同余的概念②同余的性质 2.2剩余类及其运算 2.3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2.4一次同余方程①一次同余方程②大衍求一术 2.5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 2.6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3.1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3.2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 3.3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4.1信息的加密与去密 4.2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选修4-7第一讲优选法1.1什么叫优选法 1.2单峰函数 1.3黄金分割法——0.618法①黄金分割常数②黄金分割法——0.618法 1.4分数法①分数法②分数法的最优性 1.5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①对分法②盲人爬山法③分批试验法④多峰的情形 1.6多因素方法①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②平行线法③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2.1正交试验设计法①正交表②正交试验设计③试验结果的分析④正交表的特性2.2正交试验的应用选修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1风险与决策的关系1.2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①风险﹙平均损失﹚②平均收益③损益矩阵④风险型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4.1马尔可夫链简介①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②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 4.2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 4.3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①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②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③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 A 版必修 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 直线
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B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 3 题;共 6 分)
1. (2 分) 如图,四棱锥 S—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底面 ABC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 AC⊥SB B . AB∥平面 SCD C . SA 与平面 SBD 所成的角等于 SC 与平面 SBD 所成的角 D . AB 与 SC 所成的角等于 DC 与 SA 所成的角 【考点】
2. (2 分) 下列四个结论: ⑴两条不同的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⑵两条不同的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⑶两条不同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考点】
3. (2 分) 设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三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
,
,则 ;
②若
,
③若
,
,则 ,
; ,则
;
第 1 页 共 13 页
④若
,
,
,则
.
其中错误命题的序号是( )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
【考点】
二、 选择题 (共 5 题;共 10 分)
4. (2 分) (2018 高一上·深圳月考) 已知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
正确的是( )
A.若
则
B.若
则
C.
D.若
则
【考点】
和两个不同的平面
,则下列命题
5. (2 分) 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 和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a,b,则下列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考点】
6. (2 分) (2018 高一上·大连期末) 若
题的是( )
A.若
,则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B.若
,则
C.若 D.若 【考点】
,则 ,则
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为真命
7. (2 分) (2019 高一上·集宁月考) 已知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第 2 页 共 13 页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下列命
题: ①若
,则
面直线,那么 与 相交;④若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④ 【考点】
②若
,且
,则 ,则
;③
是异
且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8. (2 分) (2019·浙江模拟) 已知空间两不同直线 、 ,两不同平面 、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
且
,则
B.若
且
,则
C.若
且
,则
D . 若 不垂直于 ,且 【考点】
,则 不垂直于
三、 填空题 (共 3 题;共 3 分)
9. (1 分) (2021·奉贤模拟) 在棱长为 的正方体
(不包括端点)上的动点,且线段
平行于平面
【考点】
,则四面体
中,点
分别是线段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
10. (1 分) (2020 高三上·合肥月考) 若命题 若直线 与平面 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平行,则直线 与
平面 不平行;则命题
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考点】
11. (1 分) (2019 高二下·金山月考) 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
上运动(不包括线段端点),且
.以下结论:①
段
、
的中点,则由线
与
确定的平面在正方体
第 3 页 共 13 页
中,点 、 分别在线段 ;②若点 、 分别为线
上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③四面体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________.(填序号)
;④直线
与直线
的夹角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为
【考点】
四、 解答题 (共 3 题;共 30 分)
12. (10 分) 如图,在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已知平面 AA1C1C⊥平面 ABCD,且 AB=BC=CA= ,AD=CD=1.
(1) 求证:BD⊥AA1. (2) 在棱 BC 上取一点 E,使得 AE∥平面 DCC1D1 , 求 【考点】
的值.
13.(10 分)(2018·河北模拟) 如图,四棱锥
平面
,点 是
的中点,棱
与平面
的底面 交于点 .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平面
(1) 求证: (2) 若 【考点】
; 是正三角形,求三棱锥
的体积.
第 4 页 共 13 页
14. (10 分) (2019·长春模拟) 如图,
别是
上的动点,且
.
平面
分
(1) 若平面 (2) 当平面 【考点】
与平面 平面
的交线为 ,求证:
时,求平面
与
; 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第 5 页 共 13 页
一、 单选题 (共 3 题;共 6 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参考答案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 选择题 (共 5 题;共 10 分)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第 6 页 共 13 页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第 7 页 共 13 页
解析:
三、 填空题 (共 3 题;共 3 分)
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第 8 页 共 13 页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四、 解答题 (共 3 题;共 30 分)
答案:12-1、
第 9 页 共 13 页
答案:12-2、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第 10 页 共 13 页
答案:14-1、
答案:14-2、
第11 页共13 页
第12 页共13 页
考点:
解析:
第13 页共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