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1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26
总结产业转移知识点模板产业转移的知识点包括: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产业转移的趋势。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原本生产加工的环节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产业转移包括将生产工厂、研发中心、销售渠道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转移。
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制造业的转移,但也可以包括服务业、农业等其他产业的转移。
二、产业转移的原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往往会选择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市场需求更大的地区。
2.成本优势:成本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的生产成本比较低,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税费成本等,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往往会选择将生产要素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
3.政策支持:政策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资,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行投资和生产。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对产业转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涌现,企业为了获取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往往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技术水平更高的地区。
5.资源需求:资源的分布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了获取更丰富的生产要素,企业往往会选择将生产环节转移到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1.对就业的影响:产业转移会影响各地区的就业状况。
转移前的地区可能因为生产环节的转移而导致失业率上升,而转移后的地区则会因为生产环节的增加而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2.对经济的影响:产业转移也会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转移前的地区可能因为生产环节的减少而导致经济产值下降,而转移后的地区则会因为生产环节的增加而带动经济增长。
3.对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也会影响各地区的环境质量。
转移前的地区可能因为生产环节的转移而减少环境污染,而转移后的地区则可能因为生产环节的增加而增加环境压力。
产业转移的名词解释产业转移是指生产力在地理上由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这种转移通常发生在由于一系列原因,如成本、市场和政策等因素的改变导致了原地的产业无法继续保持竞争力的情况下。
产业转移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产业转移是由于成本优势的变化而引起的。
由于人工、原材料、能源和土地等成本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存在差异。
当某个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而其他地区拥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时,企业往往会选择将生产设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市场需求和市场接近性也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当企业所在地的市场需求下降或市场饱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可能会将生产设施转移到其他具有较高市场需求的地区。
此外,附近的市场接近性可以提高产品的运输效率和客户服务,因此对产业转移也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
政策因素是产业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各国和地区的政府政策对经济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会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减税、降低进出口关税、提供土地、补贴等。
这些政策可以促使企业将生产设施转移到这些地区,从而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产业转移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首先,产业转移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产业转移可以带来技术和知识的转移,从而提升当地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然而,产业转移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劳工权益等方面的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产业转移目的地。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企业。
这些企业在中国建立了生产设施,并享受了中国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一些企业也开始将生产设施转移到低成本的其他地区,如东南亚国家。
总之,产业转移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它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湖南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 产业转移(1)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62分)1. (6分)下列有关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B . 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C . 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 . 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2. (4分) (2017高二下·赣州期中) 读世界两类国家劳动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所占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I、Ⅱ两类国家中()A . I类国家在亚洲没有分布B . I类国家在南美洲没有分布C . Ⅱ类国家在欧洲没有分布D . Ⅱ类国家在大洋洲没有分布(2) I、Ⅱ两类国家的产业结构中()A . I类国家工业劳动力总量远多于Ⅱ类国家B . I类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导地位C . Ⅱ类国家农业劳动力总量远多于I类国家D . Ⅱ类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3. (4分) (2016高二上·重庆期末) 我国某市198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60.3,18.5,2000年分别为13.8,38.9,47.3,2013年分别为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市最可能是()A . 克拉玛依B . 重庆C . 阜新D . 沈阳(2)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A . 资源枯竭B . 产业转移C . 劳动力减少D . 市场需求4. (4分) (2020高一下·商丘期末) 云栖小镇是杭州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是云计算机产业的生态聚集地。
目前,已引进涉云企业30余家,未来将集聚上千家,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产业中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转出地
(1)、有利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加强区际联系,实现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不利
市场萎缩,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多
2、对转入地
(1)、有利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②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加强区际联系,实现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不利
加速资源消耗,加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影响因素
1、内部交易成本:工业联系、员工培训、生产组织;
2、劳动力因素:数量、素质、价格
3、市场因素:市场的变化、开拓市场、关税壁垒;
4、转入地与转出地:距离、环境状况、地价、政策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产业转移【点拨高考】产业转移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是探究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热点知识。
考查材料紧贴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命题时多与区域相结合,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其经济发展的条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等。
试题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对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评价等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2021年的考查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变动,既体现对基本原理的考查,也会适当对考生知识广度的进行考查。
【知识梳理】一、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初期) 重工业,(中期) 高科技工业,(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转移。
三.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如下图:四.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虽然目的相同但原因或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五.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六.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七.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八、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思路(1)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分报告一:国际产业转移11. 引言国际产业转移是指由于条件、成本和政策因素的变化,跨国公司将生产过程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现象。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和就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 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2.1 成本优势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成本优势。
低成本的国家通过提供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等优势,吸引了大量企业的制造业产能。
例如,中国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规模的市场吸引了许多制造业企业。
2.2 市场需求另一个促使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是市场需求。
一些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目标市场附近,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例如,汽车制造商将生产设施建立在目标市场附近,以减少运输成本和缩短交货时间。
2.3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推动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之一。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和提供其他扶持措施来吸引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制造业产能。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补贴和市场准入便利化等。
例如,印度通过设立特殊经济区和提供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跨国公司进行投资。
3. 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3.1 经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对不同国家的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为其提供了就业机会、技术转移和资本积累的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然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
3.2 就业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力的收入水平。
然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生产工作岗位流失,增加了失业率,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3 环境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放松了环境保护标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另一方面,一些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发达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
四川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 产业转移(1)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62分)1. (6分) (2019高二下·蕉岭月考) 鄂尔多斯集团现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产销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善、营销网络最为成熟、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羊绒制品的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全国的40%和世界的30%以上。
下面左图示意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变动,右图为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小题。
(1)据上面左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是()A . 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比重均呈下降趋势B .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下降C . 目前第二产业比重小于第三产业D . 第一产业比重变化幅度大于第三产业(2)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有()A . 靠近黄河,水运便利B . 劳动力丰富C . 本地市场广阔D . 靠近原料产地2. (4分) (2018高二上·海珠期末)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 . 劳动力成本B . 能源资源C . 环境承载力D . 市场需求(2)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④减缓企业用工荒A . ①②B . ②④C . ①③D . ③④(3)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B . 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 . 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 . 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3. (4分) (2015高二上·台中期中)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转移是自然态势。
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
产业转移知识点总结一、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产业转移是指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企业选择将生产设施和生产活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之一,是由于全球化和市场化过程中的经济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使得全球范围内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而产业转移作为其中一个附带性的结果。
二、产业转移的原因1. 成本优势: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成本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比如,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至中国。
2. 市场需求:当一个地区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企业为了拓展市场,会选择将生产设施迁移到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
3. 资源优势:某些地区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比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会吸引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4. 政策环境: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扶持措施也会影响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
5.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可能会选择转移到具有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地区。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1. 对原产地的影响:产业转移可能导致原产地的资源外流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面临困境,从而导致就业问题和经济增长放缓。
2. 对目的地的影响:产业转移对目的地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一方面会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3. 对全球产业格局的影响:产业转移将改变全球产业链的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因为产业转移而成为制造业中心,而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会面临产业空心化和就业问题。
四、产业转移的趋势1. 产业迁移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将业务迁移到东南亚地区,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2. 高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也可能会选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这些国家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需求的潜力。
3. 渐进式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一个渐进过程。
“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作者:周河昌来源:《地理教育》2012年第11期一、教材分析产业转移是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二中已经呈现了工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变化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产业升级的初步感受,在必修三前四章阐述了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联系。
教材将产业转移安排在必修三第五章,是在前面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加强区域联系和协调的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加深对产业升级与转移对区域发展带来影响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又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这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使其敢思考、敢探究,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三、教学思路本课教学,要充分突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新课程理念,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教学,促使其乐于思考、主动参与。
通过小组活动,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角色体验,升华对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认识。
因为课堂时间限制,学生活动的成果有可能不能充分展示,但在课堂中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合作学习、积极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角色体验升华对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材料,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使用图表的技能和方法;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讨论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探究、钻研的学习精神;通过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