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农谚
- 格式:docx
- 大小:18.01 KB
- 文档页数:8
关于24节气的农业谚语导读:节气有24个。
每个节气都会有关于农业的谚语,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4节气的农业谚语相关资料,欢迎阅读!1.立春三日,百草发芽。
2.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3.惊蛰不动风,冷到五月中。
4.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5.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6.立夏不下,犁粑高挂。
7.小满不满,厂断田坎。
8.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9.吃了暑伏饭,一天短一线。
10.三伏不热,五谷不结,11.过了立秋节,夜寒白天热。
12.寒露霜降,胡豆豌豆把坡上。
13.立冬无雨一冬晴。
14.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15.端阳吃过粽,棉衣高高送。
16.过了中秋节,一夜冷一夜。
17.天上起了老鳞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18.云往东,一场空;19.云往南,水满田;20.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黑一黑。
21.风急云起,愈急必雨。
22.三日东南风,不必问天公。
23.北风雨,南风晴。
24.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25.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
26.先打雷,后下雨?27.当不得一场大露水。
28.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29.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
30.大雨连天。
31.东闪晴,西闪雨,南闪北闪大雨通。
32.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33.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34.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35.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36.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37.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38.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39.寒露霜降麦归土。
40.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41.寒露前后看早麦。
42.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43.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44.菊花开,麦出来。
45.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46.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47.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48.麦子难得倒针雨。
49.麦浇黄芽,谷浇老大。
50.麦浇苗,谷浇穗。
51.豆见豆,九十六。
24节气农业谚语大全本文是关于24节气农业谚语大全,感谢您的阅读!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得言简意赅得短语,多数反映劳动人民得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得。
它多是口语形式得通俗易懂得短句或韵语。
下面是24节气农业谚语大全,请参考!24节气农业谚语大全1、春雷响,万物长。
2、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3、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4、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5、地化通,赶快耕。
6、到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7、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8、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10、风台做无回南,十日九日湿。
11、过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12、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
13、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
六月火烧埔。
14、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15、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16、过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17、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18、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
19、四月廿六海水开目。
20、闪烁得星光,星下风会狂。
21、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
22、雷打秋,晚冬一半收。
23、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24、廿三四,月暗暝。
25、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26、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27、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28、田间开条流水沟,旱涝都能收。
29、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30、初三四,月眉意。
十五六,月当圆。
31、种稻靠埂,种麦靠沟。
32、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气。
33、春天不开沟,夏水无处流。
34、五月蝶,讨无食。
35、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36、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37、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
38、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着播田夫。
40、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41、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42、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43、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44、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45、冷惊蜇,暖春分。
46、寒露不算冷,霜降变天。
24节气农谚俗语
1. 立春:
-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阴,一春凌。
(预测春季天气)
-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反映春季降雨情况)
2. 雨水:
-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雨水无雨,九九八十一难。
(预示全年降水趋势)
- 雨水节,下不透,五谷不熟。
(强调雨水节气降雨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3. 惊蛰:
-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馍走了气。
(提醒农民抓紧土地整备)
-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描述寒冷天气可能延长)
4. 春分:
-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棉花后种粮。
(指导种植顺序)
- 春分无雨划锄头,早起晚睡耕耙楼。
(强调春分时节农事繁忙)
5. 清明:
-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指导播种时节)
- 清明晴,谷米成;清明雨,谷米泥。
(关乎农作物收成)
6. 谷雨:
- 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指导种植时间)- 谷雨种棉花,大暑摘西瓜。
(说明播种与收获的关系)。
关于24节气的农谚
1.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2.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3. 惊蛰吹起土,春分瘦,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4.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5. 小满物满人满家。
6.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7. 夏至不雨,囤里无米。
8. 小暑管割,大暑管烂。
9. 立秋忙打场,处暑动刀镰。
10.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11.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12.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13. 大雪下麦盖三层被,冬至晴明元旦暖;小寒不如大寒寒,小寒不寒寒大寒。
这些农谚反映了中国农民对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深刻理解和经验总结。
它们提醒人们在不同的节气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管理土地和安排农事活动。
同时,这些农谚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观。
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谚语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风俗有很多,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的谚语,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二十四节气民间谚语1、三月雷,麦屹堆。
2、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3、春分无雨到清明。
4、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6、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7、秋分天晴必久旱。
8、雨洒清明节,黄风刮半月。
9、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10、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11、久雨见星光,明日雨更狂。
12、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3、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14、六月六秋,早收晚丢。
15、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6、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17、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18、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19、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20、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21、日落山灰黄,来日大风响。
22、蚂蚁成群,大雨淋淋。
2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24、夏日雷雨三后晌。
25、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26、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27、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28、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2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30、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二十四节气风俗习惯立春咬春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鞭春牛立春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
春牛在塑制时,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雨水接寿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
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撞拜寄雨水节,在川西民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经典农谚大全二十四节气经典农谚大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温防腐烂。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三月惊蛰又春分,整地保墒抓关键。
四月清明和谷雨,种瓜点豆又种棉。
五月立夏到小满,查苗补苗浇麦田。
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雹麦开镰。
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
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
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
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
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
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
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
白露早来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地是铁来粪是钢,把粪施在刀刃上。
牛粪凉来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错。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秋耕田地地发塇,冬雪渗下不易干。
人治水来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人不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
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
二十四节气农谚谚语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比如: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1「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2「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3「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4「小满前后、安瓜点豆」5「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6「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7「雷打秋,冬半收」8「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9「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10「寒露麦,霜降豆」11「立夏小满,雨水相赶」12「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13「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别在十二个月里面。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意立春:春季开始雨水:降雨开始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立夏:夏季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芒种忙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小署: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处署:"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因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气往往凝成露水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霜降:开始降霜立冬:冬季开始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冬至:进入"数九"寒天,白天短,夜晚长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农谚语大全二十四节气农谚语1、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2、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春天雾浓必大旱,夏那么大雨。
)3、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
(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那么就冷了。
)4、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
(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5、六月绵被拣人甲。
(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6、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
(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7、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
(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8、八月大,蔬菜免出外。
(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9、田蠳假设结堆,戴笠穿棕蓑。
(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0、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东南边有乌云)11、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三月水少不够灌溉)12、六一,一雷压九台。
(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13、七一,一雷九台来。
14、红柿假设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
(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5、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16、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
(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7、雷打秋,晚冬一半收。
(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18、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梅雨季节雨水多。
)19、秋靠露,冬靠雨。
白露勿搅土。
(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20、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
(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21、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22、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23、七徛八倒九斜十落。
(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24、乌云假设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乌云近日)25、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26、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
(黄昏,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27、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28、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
立春:立春俗称“打春”。
前一天叫“迎春”,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
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
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民、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
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
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
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
有民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
”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
“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
” “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
”“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
“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
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
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
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
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惊蜇: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
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
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
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蜇节,耕地莫停歇”,“前晌惊蜇、后晌拿锄”,指天气连阴,“雷打惊蜇前,高岗能种田”、“不过惊蜇听雷声,四十五天雨难停”,“雷打惊蜇后,河湾能种豆”,预示雨水不多。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
在中国的农村,人们通过世代相传的农谚来总结和归纳二十四节气的农事规律,这些农谚既具有实用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农谚大全。
立春,春雷响,冬不藏。
立春时,天气开始转暖,春雷响起,意味着冬眠的动植物开始苏醒,冬藏的种子也开始发芽。
这时正是播种春作的好时机。
雨水,雨水润万物。
雨水时节,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谚说,“雨水一场三天晴,田间农人笑开颜。
”。
惊蛰,蛰虫惊醒,春雷惊蛰。
惊蛰时,气温回升,农谚说,“惊蛰雷,春雷闹,田间播种忙不了。
”。
春分,春分雨,秧苗长。
春分时,昼夜平分,雨水增多,有利于秧苗生长。
农谚说,“春分雨,秧苗长,地里麦苗长得旺。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正值春耕春种,农民需要趁着雨水,抓紧农事。
谷雨,谷雨前后,播种为主。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适宜播种,农谚说,“谷雨前后播种忙,谷雨后,播种不耽搁。
”。
立夏,立夏前后,麦苗长。
立夏时,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迅速,农谚说,“立夏前后,麦苗长,立夏后,麦苗长得旺。
”。
小满,小满时节,农民要开始灌溉,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芒种,芒种时节,稻田插秧。
芒种时,气温升高,适宜水稻插秧,农谚说,“芒种时节,稻田插秧,稻苗长势喜人。
”。
夏至,夏至前后,麦收在眼。
夏至时,气温高,麦子成熟,农谚说,“夏至前后,麦收在眼,夏至后,麦子熟得快。
”。
小暑,小暑时,农民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高温侵害。
大暑,大暑时,农民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立秋,立秋前后,应及时收获夏季作物,为秋季作物的种植做准备。
处暑,处暑时,气温开始下降,农民要及时做好收获夏季作物的准备工作。
白露,白露时,气温适宜,适合种植秋季作物,农谚说,“白露时节,播种秋作。
”。
秋分,秋分时,气温适宜,适合大面积种植秋季作物。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民根据太阳视运动和气温变化,结合农事活动的需要而制定的一套时间标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着独特的农谚,这些农谚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智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农谚大全吧!立春,春雷响,农家忙。
雨水,雨水多,庄稼旺。
惊蛰,惊蛰暖,春耕忙。
春分,春分到,播种忙。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谷雨,谷雨到,秧苗秧。
立夏,立夏时节种秧忙。
小满,小满到,稻苗壮。
芒种,芒种到,插秧忙。
夏至,夏至到,稻苗长。
小暑,小暑到,稻花香。
大暑,大暑到,稻穗黄。
立秋,立秋到,收获忙。
处暑,处暑到,麦子熟。
白露,白露到,稻谷秋。
秋分,秋分到,秋收忙。
寒露,寒露到,晒谷忙。
霜降,霜降到,秋收繁忙。
立冬,立冬到,冬种忙。
小雪,小雪到,麦苗小。
大雪,大雪到,麦苗壮。
冬至,冬至到,冬麦靠。
这些农谚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经验。
它们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的观察和总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启发意义。
通过这些农谚,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认知和运用,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对我们现代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虽然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人们在过节日、安排农事活动等方面,仍然会参考二十四节气的时间。
因此,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农谚,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帮助。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农谚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智慧,它们是古代农民对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的观察和总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启发意义。
通过学习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二十四节气,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对我们现代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传承这些宝贵的农谚,让它们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
二十四节气谚语农谚导读: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
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解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解释: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
”解释: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
”解释: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
”解释: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
”解释: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解释: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
”解释: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
”解释: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
”解释: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
”解释: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
”解释: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
”解释: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
”解释: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解释: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
”解释: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
”解释:端午节后始无寒气。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解释: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
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
二十四节气歌农谚立春寒冻压死虫,春雷震惊百鸟栖。
雨水滴沥润万物,惊蛰虫鸟复振翅。
春分季节日夜平,万物迸发出新生。
清明风柔卧冈畔,杨柳垂丝如烟腺。
谷雨田家忙播种,青苗破土插秧忙。
立夏天气炎如火,绿叶如盖覆田坞。
小满麦芒饱满盛,挥汗劳作为农足。
芒种家家乐丰收,庄稼瓜果满园中。
夏至短暂酷似火,农人积极农活多。
小暑热浪满地蔓,稻谷欢跳迎中元。
大暑闷热难消散,农忙收割奠家安。
立秋凉风吹农田,农人煮粥准备忙。
处暑降温凉爽多,秋分人们感受到。
白露草木沾一层,秋收稻谷满仓香。
寒露云起田间秋,人们弯腰种了秧。
霜降庄稼齐收回,精打细算农民怀。
立冬天气寒霜降,人们现已农忙抢。
小雪天气愈发冷,农家防寒准备忙。
大雪严寒屋里躲,农事平息觉自豪。
冬至阳光短暂少,农民乐观是冬的宝。
小寒雪花舞飘扬,寒梅开了报春香。
大寒日气最为寒,农人彻夜加倍安。
这是一首歌谣,歌颂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与农谚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农历记时法,是人们按照太阳运行轨迹划定的二十四个时期。
这些时期与农事活动和自然现象紧密相关,农谚则是农民们在长期的农耕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智慧。
在立春时节,寒冻压死了害虫,春雷声惊动了沉睡的百鸟。
雨水时节,积雨润泽了万物,惊蛰则是虫鸟重新振翅的季节。
春分时天地平衡,万物迸发出新的生机。
清明时节,桃李花开,杨柳垂丝如烟腺,抚摸在田岸上。
谷雨时节,田家忙着播种,青苗破土,忙活起来。
立夏表示天气炎热,绿叶覆盖住田间地头。
小满时麦芒饱满盛,农夫们神情挥汗,劳作忙碌。
芒种时家家乐丰收,庄稼、瓜果都满园中。
夏至时短暂的时间酷似火,农人们积极行动,多做农活。
小暑时热浪满地蔓,稻谷欢跳,迎接中元。
大暑时让人感受到闷热不散,农忙收割,告一段落。
立秋时凉风吹拂农田,农人腾出时间来煮粥准备忙。
处暑时温度一降,秋分时人们感受到骤然而至的秋天。
白露时草木已沾上一层露水,秋收时稻谷已满仓香。
寒露时云起田间秋,人们弯腰种了秧。
霜降时庄稼齐收回,精打细算农民怀。
二十四节气歌:节气与(农)谚语1.立春农谚说:“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2.雨水农谚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雨水惊蛰寒,芒种水淹岸”。
3.惊蛰农谚说:“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雷打惊蛰前,四十九个阴雨天”。
4.春分农谚说:“春分甲子雨绵绵,夏至甲子火烧天”“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身”“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冻了春分,才有夏雨”。
5.清明农谚说:“清明竹笋出,谷雨笋出齐。
”“光清明,暗谷雨。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6.谷雨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7.立夏农谚说:“立夏日晴,蓑衣头笠随身行。
”“立夏不干,干死鱼虾”。
8.小满农谚说:“四月八日晴,油菜麦子长两层;四月八日落,油菜麦子光壳壳”。
9.芒种农谚说:“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芒种雷声大,定是大旱年”。
10.夏至农谚说:“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
”“夏至风西南,路上水成潭。
”“夏至见晴天,有雨在秋边。
”“夏至雾茫茫,洪水漫山岗”。
11.小暑农谚说:“小暑南风十八朝,吹得南山竹叶焦。
”“小暑头上一声雷,四十五天野黄梅”12.大暑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13.立秋农谚说:“立秋天渐凉,处暑谷渐黄。
”“雷打立秋,干死泥鳅。
”“立秋无雨秋是旱”。
14.处暑农谚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15.白露农谚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雾迷迷,秋分稻出齐。
”“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
16.秋分农谚说:“白露看花,秋分看稻。
”“白露过去是秋分,忙过秋收忙秋耕”。
17.寒露农谚说:“寒露不出终不出,霜降不黄终不黄”。
18霜降农谚说:“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
19.立冬这天是冬季开始。
按气象学上规定平均气温为10℃以下时为冬季的标准。
农谚歌二十四节气元旦宜黑四边天,大雪纷飞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树瘟疫万人忧。
清明风若从南至,定使农家大丰收。
立夏东风少病疴,晴逢初八果生多;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稻秧鲜;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瓜果受磨煎。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中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厄;定是三冬风雪多。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只半收;处暑若逢天大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唱歌好晚禾;只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贵奈如何。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米价增。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伤疫病损百姓。
冬至天阴无日色,来年定唱太平歌;初一东风六畜灾,若逢大雪旱年来。
但然此日天晴好,吩咐农家放下怀;欲知秧麦花麻稻,不待临时可预查。
冬至应在明年岁,清明便识现在麻;谷雨定觉秋收稻,夏去却应栽棉花。
若逢金日减其半,土木金水尽到家;水火相逢无收获,君须牢记定无差。
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保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年。
二月惊蛰闻雪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下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农业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那么关于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希望能帮到您。
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1、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2、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3、云往南,水满田。
4、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5、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
6、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7、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8、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9、早晨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10、白雪堆禾塘,明年谷满仓。
11、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12、光收不管,杀鸡取卵。
13、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14、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15、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16、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7、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18、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19、苗子不全,及早补填。
20、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21、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22、水荒百日,旱荒一年。
23、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24、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25、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26、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27、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28、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29、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30、一边一铁锨,末后连窝端。
关于节气的农业谚语1、柿子红似火,摘下装筐箩。
2、麦浇苗,谷浇穗。
3、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4、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5、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6、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7、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8、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9、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10、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11、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12、谷雨天,忙种烟。
13、先打雷,后下雨。
14、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15、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16、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7、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18、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19、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二十四节气俗语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立春节气谚语: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劲。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许多,特殊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阔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赣〕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湘〕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湘〕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赣〕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赣〕雨水明,夏至晴。
〔湘〕◆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将来天气有肯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桂〕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
〔桂〕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苏〕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湘〕◆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将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浙〕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苏〕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湘〕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桂〕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浙〕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湘〕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苏、浙〕◆ 有关夜〔晚〕雨的气象谚语有: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
〔赣〕雨打夜,落一夜。
〔浙〕夜雨三日雨。
〔浙〕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吉〕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
〔陕〕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xx:立春俗称“打春”。
前一天叫“迎春”,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
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
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民、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
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
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
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
有民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
”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
“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
” 立“ 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
”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
“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
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
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
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
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惊蜇: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
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
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
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蜇节,耕地莫停歇”,“前晌惊蜇、后晌拿锄”,指天气连阴,“雷打惊蜇前,高岗能种田”、“不过惊蜇听雷声,四十五天雨难停 ”,“雷打惊蜇后,河湾能种豆 ”,预示雨水不多。
“惊蜇打 雷,小满发水 ”,“惊蜇云不动,寒到五月中 ”预示有倒春寒。
“惊蜇不放蜂,十笼 九笼空 ”。
春分: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夜渐短,麦子生长迅速,开始起身,有 过春分昼夜忙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之俗谚。
中耕,严禁牲畜吃青。
春分有雨,兆人们身体康健,有 俗谚。
清明:气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
有 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十天种高粱 ”,“清明去播种,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 晚”,“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喂个 饱(上肥),瘦苗能长好 ”,“清明种高粱,六月接饥荒 ”等农谚。
清明节忌讳天 阴、下雨。
是日天晴,兆大丰收。
有 “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 ”,“明清明,暗 谷雨 ”,“清明无雨多吃面 ”之说法。
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
清明有西 北风,主旱,有 “清明西北风,旱了不会轻 ”之说。
但也有 “清明南风起,收成好 无北”的俗谚。
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好。
谚语云:“X 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xx :每年 4月 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30°时开始。
一般天气变暖,断霜雪, 雨量也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种出土的重要季节,开始种高粱、谷子、春玉 米、红薯等早秋作物。
此时枣芽萌发,春播棉花开始种植。
谚曰:“枣芽发,种棉花 ”,“谷雨栽秧(红薯),一棵一筐 ”,“谷雨下秧,立夏 栽”,“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谷雨 麦怀胎 ”。
此外,谷雨无雨,亦为荒年之兆,民间忌之。
有 “明清明,暗谷雨 ”、 “清明要明,谷雨要雨 ”、“谷雨有雨棉苗肥 ”之俗谚。
也有 “谷雨到,布谷叫,前麦 应加强麦田管理,施肥、 “春分有雨,病人稀 ”之 清明前,去种棉 ”,“清三天叫受干,后三天叫受淹 ”的说法。
雨后开始糙场, “三月不糙场,麦打土里 扬”。
xx :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开始养花上浆。
农谚有 “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 “立夏麦挑旗,小满麦秀齐 ”。
此时各种侯鸟相继入境,红薯芽普遍移栽下 并继续播种旱秋作物,黄瓜成熟。
农谚有 “四月八,鲜黄瓜 ”,“立夏种棉 有苗无疙瘩 ”。
本县有 “立夏见三新 —大蒜、樱桃、豌豆 ”之说。
立夏日忌无 无风。
俗以为立夏日无雨,主旱。
俗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 ”,“立夏不下,高挂犁耙 ”,“立夏刮东风,药铺把门封 ”,“稻花要雨,麦花要风 ”。
xx :部分早冬作物开始成熟。
俗云:“小满见三新 ”,即大麦、油菜、蚕茧。
农民购置农器家具,做收麦前的准 备工作。
开始套种晚秋作物。
农谚有:“小满不满,芒种不忙 ”, “小满不种棉,种棉也枉然 ”,“小满十八天,不熟 也要干(指小麦) ”,“小满种谷,憋满仓屋 ”。
芒种:每年 6月 6日前后,太阳黄经 75°时开始。
全县农事活动主要是收割小麦, 抢种晚秋,管好大秧。
农村大忙开始,故有 “打春一百,掂镰割麦 ”,“芒种忙, 三两场 ”,“春争日,夏争时 ”之语。
夏收、夏种、夏管统称 “三夏”。
三夏生产突 出四个 “抢”字,即一是抢收。
“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 ”,小麦蜡黄就收, “麦 穗发了黄,绣女也下床 ”, “七成收,八成丢 ”,“麦熟八九动手割,甭等熟透籽粒 落”,“等了一粒青,损了十粒黄 ”,“要保粮食大丰收,一粒一穗不能丢 ”,“麦天 弯弯腰,拾个白卷糕 ”,“夏收有五忙,收、运、打、晒、藏 ”;二是抢种,小麦 收后趁墒抢种秋作物。
“收麦不顾种,秋后难顾命 ”,“麦茬耩芝麻,苗出快灭 茬”,“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 ”;三是抢打(脱粒),夏至前要打完 场。
“夏至不打场,再打是把糠 ”,“拉到场里算一半,装到囤里才收完 ”;四是抢牛”、 地, 花,管, “种子落地,管子上马 ”,及时定苗,锄草保墒。
“一种得九管,收成才保 险”,“五黄六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有火,锄头有水 ”,“夏天撞破皮,胜似冬天犁一犁儿 ”,“人勤地不懒, 管”。
夏收时,进场不带火,不吸烟,不许光肚娃儿进场,忌 “净光 ”, “没风”、“净啦 ”等话,过去有 “妇女不进场,进场不吉祥 ”的说法。
夏至: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是秋田管理的紧张季节。
气温升高,天气变 热,开始锄头遍地。
“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锄草不宜迟 ”,“夏至棉田草,胜如 毒蛇咬 ”,“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朵花,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
夏至三庚入 伏,伏有 30 天或 40 天,分头伏、中伏和末伏。
每伏 10 天,中伏有 20 天的。
民间有 “热在中伏 ”和“三伏里头加一秋 ”之说。
俗以为夏至天气变化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农家在夏至里忌讳很 多。
夏至最忌有雷雨。
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 ”。
“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 饭”,“掏钱难买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 ”,“夏至西北风,十雨九场空。
”夏“至 翻白云,平地见鱼鳞 ”,“夏至风从东南起,夏秋不断雨淅淅 ”。
还有夏至赶逢在 五月前期,后期的占侯禁忌。
谚云:“夏至五月端,麦子贵三千 ”,“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油 ”,“夏至五月 终,十个油房九个空 ”。
不种芝麻也吃油,说明其他庄稼长得好,丰收了。
十个 油房九个空,则表示出整个年景的歉收、萧条。
小暑:作物旺长,主要是加强秋作物管理。
可犁炕地。
小暑种芝麻,头顶一串花 ”。
小暑忌旱,俗谚云: ”六“月旱,喝稀饭 ”,“六月要雨难得雨,八月要晴 坑里泥巴都晒干 ”。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
“小暑”,“锄头 全在人照 “少天气逐渐炎热,汛期到, 农谚有 “小暑前后种绿豆 ”, “六月怕干,九月怕淹。
难得晴 ”,“小暑南风十八天, 泥鳅赛人参 ”。
大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正值伏中。
谷子甩大叶,黄豆二棚楼,头二茬 地均中耕完毕。
注意治虫、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大暑,热死老鼠 ”, ”, “头伏有雨。
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 ”,“大暑到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 ”,“伏里种豆, 薄地长好麻 ”,“六月六,芽子红薯线穗粗 ”。
xx :秋季开始,时在三伏之中。
农事有 “立了秋,挂锄钩 ”之说。
意为庄稼不再 锄了,还有 “立罢秋,万事休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意为此时各种作物 不能再种了。
但亦有 “立秋前后,燕瓜绿豆 ”,“立秋栽葱,白露种蒜 ”,“六月 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 ”之谚,是说在立秋时绿豆还可播种(收成不 多),可栽葱。
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 秧苗还能有收成。
立秋是当地农家的大节气,是庄稼接近成熟的季节, 天遍地红 ”,指高粱穗变红成熟。
“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 雷、雨、风。
俗谚云: 雷打秋,晚禾折半收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到底处署:暑尽天凉,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
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 ”,“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也不收 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 ”。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
xx :时值中秋,天气转凉,夜间露水发白。
农事活动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
腾茬子,早耕,小麦备播,育油菜苗。
农谚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小麦) ”,“白露割谷 ”,“白露没有雨,犁地要 早防旱、防涝等事。
农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小暑不算热,大暑压草肥 立秋,割草压肥不能丢 ”, 收成不厚 ”,“伏天三场移栽的 “立秋三 立秋日忌 ” ””。
”,但可种起”。
“秋收打谷又犁田,来年又是大丰年”。
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后北半球渐短,夜渐长。
秋分后,既要抓紧送粪犁地,积极备播小麦,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时期。
农谚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满天下”,“秋分一到,谷场见稻”。
“秋分过五,小麦入土。
”秋“天弯弯腰,强似春天转一遭儿”。
“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里不算粮”。
“七月底,八月岸儿,新谷子米汤麻杆盐儿”。
秋分前后,月亮落地的变化,将直接预示着来年年景的好坏。
俗谚云:“七月十五早看天,强似抽签问神仙;月亮落地接云彩,年景好的说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粮食打不发”。
寒露:进入寒露,气候明显转凉,夜有寒冷之感,开始播种小麦。
农谚云:“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过了寒露节,种麦穗如铁”,“抓着一季早,两季产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庄稼种在节气上”,“一早三分忙,一壮三分旺”。
霜降: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故名。
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