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49
河北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
这座桥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
它气势宏伟,造型优美,结构奇特,远远看去,好像初露云端的一轮明月,又像挂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
中国四大古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在拱的样式上,李春采用了扁弧形,但如果在37米宽的河面上也采用半圆拱的话,拱顶将高达近20米,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十分不便。
李春创造性地改用平拱样式,把桥造成扁弧形,使石拱高度降到7.23米,拱高和跨度的比例大约是1∶5。
这样,桥面坡度平缓,便于车马行人往来,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快,以及增加桥身强度和稳定性等优点。
泉州洛阳桥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沓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
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
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中国四大古桥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
于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
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形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
历史悠久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中国河南省的一座古老的桥梁,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的河南省偃师县西北部,跨越伊河。
赵州桥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赵州桥全长407.7米,宽9.6米,由37个石拱组成,拱身高度6.5米,宽度10.6米,上部宽6米,下部宽7.5米。
桥面平整,两侧栏杆高约1.5米,刻有58个兽首或凤首石雕。
赵州桥的建造始于北魏文成帝时期,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充,最终于隋唐时期达到完美。
据史料记载,赵州桥是为了方便东北和陇西等地的商贾交通而建。
在唐朝盛世时期,赵州桥成为全国最繁忙的商贸集散地之一,也是唐代运河上最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
在赵州桥上,商贾人流如织,船只云集,热闹非凡。
赵州桥也成为唐朝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唐代文学巨匠白居易曾在《赵州桥》一诗中留下了对这座古桥的深情赞美:“高寒横浦水,一夜千门雪。
明朝擢秀才,舟在洛阳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州桥也历经沧桑。
在唐朝末年,河道改道,赵州桥不再是运河上的重要枢纽。
明清时期,赵州桥成为战争中心,多次遭到破坏和毁坏。
到了20世纪初期,赵州桥几乎已经荒废,濒临倒塌的边缘。
直到20世纪50年代,赵州桥才得到了修复和保护。
在修复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赵州桥的另一些宝藏,如保存完好的唐代石雕、浮雕、刻字、画像,以及北魏和隋唐时期某些文物等。
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为后人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今天的赵州桥已是一片宁静之地,它虽然不再是河南偃师的商贸中心,但它仍然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都会在赵州桥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今天的赵州桥不仅是中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人们回忆唐代文化和历史的场所。
它凭借着“东方古桥第一”的美誉,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走在赵州桥上,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听到那历史悠久的船钟声,闻到那浓郁的唐代气息。
赵州桥简介赵州桥简介赵州桥简介天下闻名的赵州桥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赵县,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1),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
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两端宽9.6米,跨径37.38米在桥两端的石拱上,辟有两个券洞,这种结构叫"敞肩拱",拱矢高7.23米。
这些敞开的小拱在减轻桥身的重量同时,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作用。
这在当时是世界桥梁中的首创。
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是神仙祖师鲁班修建的,其实,它是出自工匠李春之手。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赵州桥进行了修缮,成为观光的胜地。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矗他在报告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赵州桥的介绍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大石桥”。
这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稳定且轻盈。
桥上有石栏板,雕刻着龙兽之状,且各种蛟龙、兽面等都是用石头一块一块雕刻而成,巧夺天工,细致精美,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同时,赵州桥展现了高超的桥梁技术,其敞肩拱技术的运用,是世界桥梁建造史上的首创,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匠心。
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实用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赵州桥以其坚韧的身姿,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此外,赵州桥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赵州桥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在历史文献中,赵州桥被多次记载和赞美,如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中就曾对赵州桥的建筑技艺大加赞赏。
总的来说,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人
民的智慧和才能。
赵州桥的存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奥秘,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赵州桥简介摘要:历经千年的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本文主要从赵州桥的建造背景,使用功能,受力特性,建造技术及社会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并指出了石拱桥的一些缺点及改进办法。
关键字:赵州桥敞肩式力学性能历史地位一、赵州桥的背景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波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年至公元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全长64.4m ,净跨37 02m ,弧矢7.05 m 。
弧半径27.7 m ,大弧拱的二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伏拱.两小拱的半径分别为2.3 m 和1.2m ,跨度分别为3.81m 和2.85m。
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
敞肩式的结构赵州桥建成距今已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7.6级地震时,这里也有4级以上地震,而赵州桥却完全没有被破坏。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屹立千年不倒。
赵州桥自重2800吨,但是是赵州桥的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高1.55米的桥台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
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远留在人们脑海里,这是人类造桥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赵州桥的简要介绍(一)使用功能的介绍隋代大业年间,赵州号称“四通之域”,当时的赵州是华北的交通咽喉,横跨赵州的渡河便成了百舸争流的交通大动脉。
于是跨河大桥赵州桥,造桥大师李春率领能工巧匠,开始创造这个人类土木工程史上的壮举。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赵州桥》课文原文及赏析《赵州桥》课文原文: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由隋朝的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这座桥全长50.82米,宽9.6米,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桥身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一根钢筋,也没有一滴水泥,全靠石头之间的相互挤压和支撑,形成了坚固而美观的石拱。
赵州桥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单孔弧形大桥洞,跨度达到了37.02米,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节省了石料,显示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科学精神。
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卓越的工艺,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赏析:《赵州桥》这篇课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小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一座伟大建筑——赵州桥。
课文首先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和历史背景,强调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拱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
接着,课文详细描述了赵州桥的构造和特点。
通过具体的数字和生动的描绘,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赵州桥的规模和形状,以及其独特的单孔弧形大桥洞和小桥洞的设计。
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科学精神,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
最后,课文强调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赵州桥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总的来说,《赵州桥》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和深入浅出的解析,让学生们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赵州桥》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赵州桥》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赵州桥》这篇是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目标】1、会认“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省、匠、史、慧”4个字。
正确读写“赵州桥、石匠”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4、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5、了解课文典型的构段方式,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认识过渡句。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典型的构段方式,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认识过渡句。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前后鼻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比较多,教学时要注意正音。
“爪”的甲骨文形似一只手,其造字本义是用手抓住,它是一个多音字。
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联系已经学过的字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本课可重点指导“省、匠、史、慧”4个字的书写。
【导语】《赵州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第六册的⼀篇讲读课⽂。
它是⼀篇说明⽂,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
课⽂着重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
美观。
坚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民的智慧和才⼲。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6课《赵州桥》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座世界闻名的⽯拱桥,叫安济桥,⼜叫赵州桥。
它是隋朝的⼯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千四百多年了。
赵州桥⾮常雄伟。
桥长五⼗多⽶,有九⽶多宽,中间⾏车马,两旁⾛⼈。
这么长的桥,全部⽤⽯头砌成,下⾯没有桥礅,只有⼀个拱形的⼤桥洞,横跨在三⼗七⽶多宽的河⾯上。
⼤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桥洞。
平时,河⽔从⼤桥洞流过,发⼤⽔的时候,河⽔还可以从四个⼩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个创举,既减轻了流⽔对桥⾝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冲毁,⼜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且美观。
桥⾯两侧有⽯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吐出美丽的⽔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相互抵着,各⾃回⾸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民的杰出智慧和才⼲,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案⼀】 教学⽬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不但……⽽且……”把两句话合成⼀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是⼀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不但……⽽且……”把两句话合成⼀句话。
第1课时 (⼀)教学⽬标 1.学会本课⽣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拱桥。
石家庄赵州桥古迹赵州桥是中国传统古桥的杰出代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境内。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大跨度的石拱桥,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奇的历史故事吸引着游客和学者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赵州桥的建造、结构特点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唐文宗时期,是由当时的赵州知州魏征主持修建的。
这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起初被用来作为酒泉渠的桥梁,后来逐渐成为一座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着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州桥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它采用了大跨度石拱桥的设计,桥身由47个拱券组成,桥长约257米,宽约9.3米,高约7.3米。
拱券之间的柱子和石桥墩均采用石雕技术,造型精美。
整个桥身以灰色砂岩为主要材料,石刻技艺精湛,雕花纹饰繁复精致,栩栩如生。
赵州桥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文化交流的枢纽。
桥上曾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唐代宰相魏征曾在此接待过外国使者,扫除了此前外交上的误会,推动了中外关系的发展。
此外,桥上还留存有唐代文人吟咏的壁画和碑刻,展示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赵州桥凭借其卓越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于1961年被列为中国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座历史的见证和艺术的杰作。
走在桥上,仿佛能感受到千年之前的人们的喧嚣和往来,这让人无限遐想。
总结起来,赵州桥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中国古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宏伟的结构受到人们的赞叹。
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也使其成为中国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环。
赵州桥的存在不仅是对古代工程技术的崇高赞美,也是对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印证。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传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赵州桥的历史赵州桥建于公元公元605年,位于中国河北省赵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开放式石拱桥,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工程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赵州桥的历史悠久,其建造过程、科技含量和文化价值都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赵州桥最早建造于隋炀帝开皇年间,由隋炀帝赐名为显福桥。
后来在唐代武德四年(621年),唐太宗李世民改称为赵州桥,以纪念赵州刺史王政之功。
赵州桥的建造历时8年,耗资4650万贯,最终在唐高宗永徽年间竣工,成为当时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的过江古桥。
赵州桥全长一千七百五十丈,高二丈五尺,宽一丈六尺,由互相交错的28个大小不同的石拱组成。
每个石拱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要承受桥身的重量,又要顶住汹涌的洪水,因此在当时可谓是一项技术的奇迹。
赵州桥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与北方的建筑特点,既有秀美和柔和,又不失稳健和坚实,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赵州桥的历史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成为了连接中原和北方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地。
汴京(今河南开封)和幽州(今河北保定)之间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军事调动都离不开赵州桥这个重要通道,使得赵州桥成为当时最繁忙的桥梁之一。
同时,赵州桥也成为了文人墨客游览赏景的胜地,留下了众多诗文赞美其壮丽景色和雄浑气势的佳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赵州桥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时光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2008年,赵州桥作为中国古代石桥的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如今,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古代工程建筑的伟大和智慧。
赵州桥的历史,是中国工程建筑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辉煌篇章。
赵州桥作为古代工程建筑的杰作,不仅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更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愿赵州桥这座古老的桥梁,永远屹立于中华大地,见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