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表现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要点过敏性紫癜护理措施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系统介导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和腹痛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以防止病情加重。
2. 符合过敏原忌口:过敏性紫癜的发作往往与过敏原有关,因此患者需要避免接触或摄入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如药物、食物、化妆品等。
3. 控制病情加重: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发热、关节疼痛、腹痛等加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皮肤清洁: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出现感染,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洗浴用品。
5. 控制瘙痒:过敏性紫癜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可以使用温水浸泡或局部冷敷减轻瘙痒感,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损伤和感染。
6. 加强护肤:使用保湿剂或乳液来滋润皮肤,避免皮肤过干和龟裂。
7. 正确用药: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抗炎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等,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总之,护理过敏性紫癜的关键是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提供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定。
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血液外渗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淤点或紫癜,可伴有腹痛、关节痛和肾脏损害。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稍多于女性,好发于春秋季。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①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麻疹、水痘、风疹病毒)及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②食物过敏:主要是鱼、虾、蟹、蛋、牛奶等引起的异性蛋白过敏。
③药物过敏: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异烟肼、阿托品、噻嗪类利尿药及水杨酸类等解热镇痛药。
④其他:如花粉、尘埃、虫咬、寒冷刺激及疫苗接种等。
2. 发病机制①速发型变态反应:致敏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产生的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上,释放出组胺及慢反应物质(SRS-A),引起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②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致敏原进入体内后,刺激B淋巴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血管壁及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引起小动脉炎及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皮肤、黏膜、肠道、关节腔或肾脏出血、水肿。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发病前1~2周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询问有无进食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接触花粉、尘埃或被昆虫叮咬等情况,了解有无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异烟肼、阿托品、噻嗪类利尿药、解热镇痛药等用药史或疫苗接种史。
(二) 临床表现1. 临床类型:(1) 皮肤型 (单纯型、紫癜型) 最常见。
以局限于四肢的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性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图-1),反复发作,可融合成片、形成淤斑,数日内渐变成紫色、黄褐色、淡黄色,经7~14天消退;可伴有皮肤水肿、荨麻疹。
少数累及面和躯干部皮肤,初起有皮肤瘙痒,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多形性红斑。
紫斑血症(过敏性紫癜)蒙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琪素协日偏盛型:起病急,皮肤紫癜密集、色深,甚则融合成片或起血疱,可遍布全身皮肤,恶心呕吐、腹痛、便血,血尿等症状为主,周身肌肉疼痛较重,关节肿痛灼热,肢体活动受限,可伴有发热、面赤、口干,心烦失眠,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略干:脉数、洪、弦:尿赤黄、气味大。
(二)巴达干赫依偏盛型:起病缓,皮肤紫斑疏散,色淡。
四肢远端分布多见,腹痛可忍,大便不调等症状。
可伴有心身沉重,腹部胀气,食欲不振,畏寒乏力,渴不欲饮。
舌质柔软湿润,苔厚白,舌中部粘腻,舌根部粗糙;脉沉、弱、缓;尿色清,量少,气味小,沫多。
(三)协日乌素偏盛型:紫癜可遍及全身,片状分布,重者可出现水泡,皮肤黏膜水肿明显,周身肌肉酸胀,关节肿胀疼痛较重,肢体活动受限,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可忍,腰痛,皮肤轻微瘙痒。
舌质紫红、苔呈花斑样;脉弦、数;尿呈混浊,色黄,气味如氨水般。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一)皮肤紫癜1.观察皮肤紫斑形态,数量、分布、消退情况,是否反复出现。
2.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床单位平整,被褥应棉质、轻软,穿宽松棉质的内衣或病员服;及时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尤其是患儿因皮肤紫斑瘙痒而抓挠皮肤破损,告知可能发生的损伤与继发感染,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和配合。
4.遵医嘱贴敷疗法:皮肤有破溃时,可用蒙药嘎木珠尔外敷于破溃处,可生肌及预防感染。
(二)腹痛1.评估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若出现便血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记录便血量、听肠鸣音,若肠鸣音消失,出现腹胀和腹肌紧张,有肠梗阻或肠穿孔发生的可能。
仅有肠鸣音活跃,有可能再次便血,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消化道出血情况应选择软食、半流食或禁食,症状较轻者给予米粥,白萝卜汤、新鲜蔬菜汤及发面馒头等,便血严重合并腹痛难忍者暂禁食,经静脉供给营养并记录大便色、量及次数,必要时留取大便标本及时送检。
浅谈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摘要】总结106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通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过敏紫癜;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40-02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是侵犯皮肤或其它器官的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关系密切。
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
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2∶1,四季均有发病,冬、春季多见。
多为急性起病,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病程有时迁延反复,但预后多良好。
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7月共收治10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106例中有并发腹型的有42例、肾型的有32例、关节型的有30例、106例中男50例、女56例、3岁以下的有20例、3-7岁40例、7-15岁46例、经过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预后良好,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对于紫癜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的护理、皮肤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关节肿痛的护理、腹痛的护理、紫癜性肾炎的护理等。
现简单介绍一下各种护理方式:1 一般护理1.1 关节肿痛的护理对关节型病例应观察疼痛及肿胀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置,协助患儿选用舒适体位,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缓解关节痛效果好。
1.2 腹痛的护理由于胃肠道的局部免疫反应,浆细胞增生,可致肠壁发生紫癜、水肿、出血。
临床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呕血及便血等。
腹痛一般以阵发性剧烈腹痛为主,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可伴呕吐,但呕血少见。
部分患儿可有黑便或血便。
在病情观察时应注意腹痛的性质、程度,呕吐及便血的量,必要时取标本送检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1]。
患儿腹痛时应卧床休息,观察其面色、表情、体位以及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是以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
【护理常规】1.休息和运动发病期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后下床活动。
2.饮食护理禁动物蛋白质、海产品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给予无渣饮食,出血量多时禁饮食,给予静脉营养。
3.用药护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精神症状、血压升高、电角质紊乱、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等。
4.心理护理因病情易反复,应向患儿及其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沟通,指导家长配合治疗。
5.病情观察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给予无渣饮食,出血量多时应考虑输血并禁饮食,给予静脉营养;观察尿液性质,定时做尿常规检查,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6.加强皮肤护理观察皮疹形态、数量、部位、是否有新出血点。
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抓伤,如有破溃应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患儿衣着应宽松、柔软,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接触可能的致敏源。
7.减轻或消除关节痛或腹痛关节型患儿应观察疼痛及肿胀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置,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避免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
腹型患儿应观察有无腹绞痛、呕吐、血便等,注意粪便性状,有时外观正常但潜血阳性,应及时留取粪便标本,并详细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
按医嘱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解除痉挛性腹痛。
【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禁动物蛋白质、海产品饮食,食用应季水果,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及次数。
2.用药指导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记尿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防止药物反跳,预防骨折。
3.心理指导因病情反复发作或并发肾损害,应向患儿及其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便于配合治疗。
4.康复指导本病春秋季节多发,教会家长预防感染,避免去人群集中的场所,防止受凉;教会家长观察病情,合理调配饮食,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源。
浅谈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
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
多发生于2~8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居多。
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起病,各种症状可以不同组合,出现先后不一,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少数病例以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
1 症状1.1 皮肤紫癜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
对称分布,伸侧较多,分批出现,面部及躯干较少。
起初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
数日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
部分病例可伴有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皮肤紫癜一般在4~6周后消退,部分患儿间隔数周、数日后又复发。
1.2 胃肠道症状约见于2/3病例,由血管炎引起的肠壁水肿、出血、坏死、或穿孔,是产生肠道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一般以阵发性剧烈腹痛为主,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可伴呕吐,但呕血少见。
部分患儿可有黑便或血便,偶见并发症肠套叠、肠梗阻或肠穿孔者。
1.3 关节症状约1/3病例可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
活动受限,关节腔有浆液性积液,但一般无出血。
可在数日内消失,不留后遗症。
1.4 肾脏症状30%~60%病例有肾脏受损的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伴血压增高或浮肿。
称为紫癜性肾炎。
肾脏症状绝大多数在起病一个月内出现,亦可在病程更晚期发生。
2 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3~12岁。
其中,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的有48例,伴有关节症状的8例,有胃肠道症状出现黑便的4例。
3 治疗方法3.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
如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有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剂。
腹痛时应用解痉剂、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可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每日20~40 mg/kg,必要时输血。
3.2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浅谈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摘要】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具有自身免疫性质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包括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症状、护理方法、饮食和药物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通过针对病因和症状的详细了解,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护理需要特别重视,合理的调理可以帮助控制疾病的发展。
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护理体会的总结表明,对患者的关爱和持续的护理工作对于稳定病情、缓解症状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护理工作,才能帮助过敏性紫癜患者重拾健康与幸福。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护理、病因、症状、措施、饮食、药物、心理、关爱、持续性1. 引言1.1 介绍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性斑点、斑片或紫癜,瘀斑多发生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和关节等部位。
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所致。
过敏性紫癜患者易感染、易出血、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不便。
及时的护理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对于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2 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更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患者才能尽快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护理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不仅需要护士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护士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态度,用心关爱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护士的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新拥有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表现、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者:高攀内容摘要:过敏性紫癜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以累及皮肤最常见,其次是胃肠道、关节及肾脏,起病较急,症状多变。
好发于3周岁以上小儿,以臀部和下肢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为特征,有时伴有腹痛、便血和(或)关节肿痛,易致肾脏受累。
本病是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2:1,发病前1到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多见。
病程多在1个月左右,偶有延长,但复发率高,约30%的患者有复发倾向。
一、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一)根据过敏性紫癜的的表现可分为:皮肤紫癜型、胃肠型、关节型、肾型四型。
1、皮肤紫癜常为起病时的首先表现,紫癜大小不等,高出皮肤表面,呈紫红色,压之不退色,可融合成片,或呈疱疹状、荨麻疹样或多形性红斑,并可伴神经性水肿。
严重时偶可发生溃疡和坏死。
紫癜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关节处较为明显,呈对称性分批出现,易反复发作。
2、胃肠症状不少患儿有腹痛,多为阵发性剧烈性绞痛,或为钝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无腹肌紧张。
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粪便呈柏油样或为鲜红色。
重症还可有呕吐,但呕血少见。
如腹痛、便血出现于皮肤紫癜之前,应与外科急腹症鉴别。
本病可因肠管粘膜下出血与水肿,导致肠功能紊乱,甚至诱发肠套迭。
3、关节症状部分患儿有关节肿痛,多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腕、肘等,小关节不受累。
可单发,多发或呈游走性。
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局部常伴微热,重者有灼热感。
关节症状消退后无后遗症。
4、肾脏系统症状因泌尿道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出现血尿及微量蛋白尿,随着紫癜的隐退而消失。
但紫癜的患儿中约1/3~1/2肾脏受累,称紫癜性肾炎。
肾脏的病理改变决定着预后。
尿的改变多于急性期2~3周内出现,也有于紫癜消退后方出现。
多数患儿表现为尿中有少量蛋白及显微镜下有红细胞,有时见有管型,亦可出现肉眼血尿。
一般预后佳,偶呈急进性肾炎经过,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者,预后不良。
部分患儿有大量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为肾病综合征。
血尿、蛋白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最后多数仍能完全痊愈。
极少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呈慢性肾炎经过,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衰竭。
5、其它症状偶见脑出血,则可出现惊厥,暂时性瘫痪,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其他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肌肉出血,睾丸肿胀出血或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均极少见。
二、观察内容: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该病起病较急,病情易复发,不易彻底治愈,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不安和痛苦。
入院后护士应该关心体贴病人,耐心细致,帮助病人及家属稳定情绪。
在治疗操作中动作轻柔,多给患儿表扬及鼓励,以取得患儿合作,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有关本病可能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怎样治疗及如何预防复发等知识,同患儿家长一起,积极寻找发病诱因,配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复发,提高治愈率。
2、观察饮食并进行严格管理饮食,宜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生葱、干姜、辣椒等)及热性食物(蛋、奶、海鲜等)。
病初应该禁食动物蛋白类食物,详细向患儿及家长交代所禁食物的种类,有消化道症状及出血者,应立即禁食或酌情进少量无渣、软、流质饮食。
合并肾脏损害,浮肿、高血压者应进食低盐饮食。
出现大量蛋白尿期间应该给予低蛋白饮食。
3、观察皮肤的完整性并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床单整洁,皮肤应防擦伤,如有破溃应立即处理,避免刺激和压迫受损的皮肤部位。
宜穿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衣裤。
肾脏系统症状4、详细观察皮肤紫癜出现的部位及数量变化并做好记录。
发现紫癜增多且皮肤出现水肿,应做好预防感染处理,进行注射时应避开紫癜部位,以防止出血感染。
5、密切观察消化道症状的变化,临床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呕血及便血等症状,亦可导致肠套叠、肠坏死及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腹痛,应确定疼痛部位及性质,观察大便色泽。
腹痛者注意禁止腹部热敷,以防止肠出血。
对腹痛严重便血量多者,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止血、输血等抢救工作。
三、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予以解释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儿及家属消除恐惧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保持乐观情绪,赢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皮肤护理观察皮疹形态、数量、部位,是否反复出现,可绘人体图形记录皮疹逐日变化情况。
皮疹有痒感,应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防tb)L抓伤,如有破溃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穿柔软、透气性良好、宽松的棉质内衣,并经常换洗,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碎屑,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3、饮食护理过敏性紫癜勿食致敏性食物,如果是食物过敏引起的紫癜,则需要终生严格禁用这种食物。
常见的过敏物质,动物性食物有鱼、虾、蟹、蛋、牛奶等,植物性食物有蚕豆、菠萝、植物花蕾等。
要注意不可使用与过敏物质接触的炊具和餐具。
多食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维生素C是保护血管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必需物质,维生素K可增加凝血因子的水平,有利于凝血和止血,故应给予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西红柿、桔子、苹果、鲜枣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菠菜、猪肝等。
维生素c、维生素K均不耐高温,故烹调时不宜高温和时间过长。
忌食辛辣食品。
要注意避免进食粗糙、坚硬和对胃肠道有机械性刺激的食物,如带刺的鱼、带壳的蟹、带骨头的鸡、肉等,以免刺伤口腔粘膜和牙龈,引起或加重出血。
肾型紫癜患儿,应给予低盐饮食。
4、关节肿痛的护理对关节型病例应观察疼痛及肿胀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置,协助患儿选用舒适体位,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缓解关节痛效果好。
5、腹痛的护理患儿腹痛时应卧床休息,尽量守护在床边。
观察有无腹绞痛、呕吐、I衄便。
注意大便性状,有时外观正常但潜血阳性。
有血便者应详细记录大便次数及性状,留取大便标本。
腹痛者禁止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
腹型紫癜患儿应给予无动物蛋白、无渣的流质饮食,严重者禁食,经静脉供给营养。
6、紫癜性肾炎的护理患儿住院后应定期做晨尿检查,有浮肿的患者要记录尿量,出院时要嘱家属追踪尿检3~6个月。
健康教育过敏性紫癜可反复发作,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不安和痛苦,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予以解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住院的健康教育:①疾病知识宣教:入院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血管炎。
表现为皮肤癜,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蛋白尿等,可能与某些致敏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告之此病易反复,让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配合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
②饮食宣传:告之患儿及家长,此病与某些致敏因素有关,而高蛋白饮食易引起过敏,饮食上应忌鱼、虾、蟹、蛋、奶、鸡肉等食物,应给予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非动物蛋白饮食。
患儿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禁食。
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腹痛、呕吐减轻,大便潜血转阴后可开始进食,先为流质软食(如米汤),无不适后改为无渣半流质软食(如面条、稀饭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药物,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如鱼、排骨、瓜子、硬面饼等),以保护胃黏膜。
患儿适应后再给予软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
限制饮食会使患儿出现饥饿感,家长常有焦急紧张情绪,我们要耐心解释,反复宣传教育患儿及家长,说明饮食对治疗的重要性。
③皮肤护理宣教:住院期间,告之家长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日用清水清洗皮疹部位皮肤,忌用碱性肥皂,勤更换柔软、干净、宽松的衣服,选用棉质布料,避免穿化纤类及动物毛类衣服。
如皮疹处有痒感,嘱患儿禁用手抓痒,防止抓破皮肤而继发感染。
嘱家长注意观察皮肤紫癜形态、分布、消退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对于新出现的紫点或紫癜要标记,以便与原有紫点区分。
④腹痛的护理:紫癜患儿腹痛时常并发呕吐、呕血、便血,因此患儿及家长易出现急躁、不安、恐惧、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儿及家长的解释工作,告知他们腹痛是因肠道血管炎症出血所致。
腹痛时嘱患儿应卧床休息,应取适宜的体位。
若伴呕吐时,应迅速清除口鼻呕吐物,嘱家长给患儿漱口,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要及时通知医生。
禁止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
告知患儿及家长饮食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⑤关节疼痛的护理:部分患儿出现关节症状,多累及大关节。
当关节疼痛时,嘱患儿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功能位,协助患儿选用舒适体位,可局部热敷和轻轻按摩疼痛的肢体,避免下床活动。
同时告知家长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缓解关节症状。
⑥大小便观察:嘱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大小便颜色与性状。
大便如有肉眼血便呈柏油样、暗红色或鲜红色,应迅速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患儿面色是否有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出血性休克症状。
多数患儿会出现血尿、管型、蛋白尿阳性。
告知家长,根据尿液的颜色及时做尿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紫癜肾的情况及治疗。
出院指导:对即将出院的患儿,均要求家长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调配患儿的饮食,出院后食素食1~2周,添加动物蛋白要以逐样少量为原则,切勿过急,以免引起复发。
②患儿出院后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本病。
③肾型紫癜患儿更要注意休息定时服药,定期复查尿常规。
综合以上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在入院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患儿在患病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其心里的变化,尤其强调休息和饮食,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1】成秀玲《浅谈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健康教育》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2】薛丽琴《过敏性紫癜患儿39例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18期【3】朱延力《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