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林业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刘昭乐(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州510000) 摘要: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通过阐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指出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土地、技术、资金、品牌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强宏观规划、促进土地流转、提升技术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等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湛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这又一次从国家层面统筹部署特色农业发展,突出特色农业的重要性。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近几年来,特色农业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湛江市是全省的农业大市,资源优势显著,农业基础较好,特色农产品丰富。
新时代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探讨湛江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利于提升全市的综合竞争力,为湛江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湛江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农业布局和结构逐步优化。
湛江市调减了甘蔗等低效作物种植,扩大了高效特色果蔬种植。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
湛江市形成了全国较大的北运菜、菠萝、剑麻、对虾、花卉、红橙、火龙果等生产基地,获批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
此外,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2018年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7家,全市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400家,总数量居全省首位。
1.2 科技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
湛江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对湛江市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湛江市林业面临着森林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度不健全等困难,建议通过实施五大林业重点工程(沿海生态景观林带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乡村绿化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措施,使湛江市森林生态质量、森林资源增量、森林生态效益总量、林业产业总值等同步大幅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发展建议一、数据来源本人负责湛江市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工作,本文数据来源于《湛江市2016年森资源数据统计表》和《广东省林业厅关于2016年度全省森林资源情况的通报》(粤林〔2017〕47号)。
二、湛江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2.1湛江市森林覆盖率和各类土地面积湛江市林业用地总面积278852.5公顷,其中:有林地268851公顷,疏林地111公顷,灌木林地3020.5公顷,未成林地2037公顷,无林地4300.6公顷。
全市森林覆盖率29.69%,各县(市、区)之间森林覆盖率差异较大,最高是廉江市,森林覆盖率43.92%。
最低是赤坎区,森林覆盖率仅有2.87%(详见表1)。
全市森林覆盖率仅是全省平均58.98%的50.3%。
三、面临问题3.1森林结构不合理我市森林面积虽然达4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69%,但存在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林多(含用材林和经济果林),占82.67%,生态公益林少,仅占17.33%;二是桉树林面积多,占73.5%,乡土阔叶树种面积少,占2.9%;三是国有林(农)场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其森林面积比例少。
除了市属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占比达48%以外,国营雷州林业局只有生态公益林0.4万亩,仅占0.5%,湛江农垦管辖的森林全部是商品林,没有生态公益林;四是森林资源保有总量不足。
我市大部分森林经营者的主要目的是向森林要产出要效益,实行短轮伐期(3-5年采伐),加上多数森林经营还处于粗放状态,规模集约程度不高,导致我市难以见到大径级的大森林,单位面积林木蓄积保有量处于全省中等水平,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雷州半岛森林资源存在问题和生态修复建议作者:李韵琦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5期【摘要】通过对雷州半岛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森林资源管控措施、保护和恢复热带季雨林、引导桉树林分改良提升、提升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多项措施,建议雷州半岛实施生态修复。
【关键词】雷州半岛森林资源生态修复近几十年来,雷州半岛受到自然地貌、地质环境、气候变化、生产活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出现了地带性森林植被消失、结构性缺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实或潜在的生态危机。
雷州半岛实施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广东省实施绿色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扭转生态恶化趋势,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雷州半岛森林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森林资源现状至2016年底,雷州半岛现有森林面积552.67万亩,森林蓄积量19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55%,林业产业总值311亿元。
林地面积按林种分:生态公益林72.9万亩,商品林448.1万亩;按树种分:桉树林355.4万亩,木麻黄17.1万亩,红树林20.2万亩,松树9.8万亩,橡胶12.8万亩,木本水果42.1万亩,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15万亩,其它48.6万亩;按所有制分:集体所有413.44万亩,占79%,国有107.66万亩,占21%。
(二)历史发展变迁据史料记载,1956年雷州半岛有森林148万亩,其中天然林123万亩,占83.1%,人工林25万亩,占16.9%,森林覆盖率8%。
当时雷州半岛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廉江市北部山区,徐闻的下桥、龙塘、曲界,雷州市南部的龙门、英利,遂溪的岭北、麻章的湖光等地,徐闻县由于天然林多,历史上还有老虎出没的记载,后来这些原始天然林都被砍伐掉,或开垦建成湛江农垦局属下的国营农场,目前雷州半岛已没有原始天然林,被砍伐后保存下来的经过自然更新的天然次生林面积不超过2万亩。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和兽类资源调查邓可;陈清华;江帆;陈勤;赵龙辉;朱弼成;崔建国【摘要】2017年4月和10月,利用夹日法、样线法和访问记名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2次野外调查,共安置鼠夹1330夹日,走样线60条次.结合文献资料确认该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18种,隶属1目7科13属,全部为东洋界物种.爬行动物13种,隶属1目6科11属,全部为东洋界物种.兽类21种,隶属4目7科14属,其中有7种为古北界与东洋界共有物种,14种为东洋界物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于东洋界华南区.中国特有爬行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各1种).针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为丰富的动物资源,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对策.【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广东省;动物区系;保护措施【作者】邓可;陈清华;江帆;陈勤;赵龙辉;朱弼成;崔建国【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700;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S862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目的,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呈带状散式分布在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沿海滩涂,总面积20 278.8 hm2。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41′20″~110°30′19″和北纬20°14′06″~21°34′15″之间,行政区域上跨徐闻县、雷州市、遂溪县、廉江市4县(市)以及麻章、坡头、东海、霞山4区。
中国林业地科三班沙玉龙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生态建设规模在连续几年大幅度扩张之后,开始转入稳定推进阶段。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林业、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森林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林业种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林业科技、林业教育成果不断增加。
林业基层建设不断推进,林业国际交流成绩显著。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颁发。
在这之后,各级林业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伴随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野生动植物、湿地、大熊猫等专项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全国依法治林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具体来说:1.全国造林绿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工程造林奉献突出,民营林业发展迅速。
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679.46万公顷,比2003年下降37.87%,人工造林501.89万公顷,飞播造林57.92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19.65万公顷。
2005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628.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3.2万公顷、飞播造林41.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63.6万公顷。
2006年,全国完成造林271.79万公顷。
其中:人工造林244.61万公顷,飞播造林27.18万公顷。
新封山〔沙〕育林147.17万公顷。
在树种结构上,各地加大了阔叶树、乡土树种造林比重,西部干旱地区加大了灌木林造林比重。
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奉献突出,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核实面积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比重的89.8%,核实率达94.3%,合格面积占全国营造林合格总面积的90.0%,合格率达90.2%,高于全国营造林平均水平。
民营林业迅速发展,全国非公有经济造林285.30万公顷,占全年造林面积的50.96%。
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一、湛江概况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结合部。
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
现辖三市、两县和四区,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
先后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湛江具有的优势(一)港口优势。
港口资源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港湾众多,建港条件优越。
全市现有交通运输港口码头16个,大小泊位165个,2008年,年吞吐能力超亿吨,形成了以湛江港为中心、环雷州半岛中小港口相互配套的港口群。
湛江港是国家级主枢纽港,为粤西、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有万吨级以至5万吨级泊位20多个,拥有全国第一座30万吨级油码头、30万吨级现代化铁矿石码头和华南沿海最深的航道,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目前湛江港已建成30万吨级航道,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已初具国际一流深水大港规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方大港。
(二)交通区位优势。
湛江内联“三南”、外连“五洲”,为大西南、华南、海南的交通枢纽。
海上,是全国主枢纽港;铁路,与广州、深圳、韶关并列,为广东四大铁路枢纽;公路,是全国45个枢纽之一;还有粤西唯一的民航机场。
形成了发达的海、陆、空和管道运输立体交通网络。
连接广州、海南和大西南的铁路干线在湛江交汇,黎湛线、三茂线及粤海铁路与国家铁路干线对接,洛(阳)湛(江)铁路广东段和黎湛铁路复线湛江段基本建成;国道207线、325线纵横贯通,广湛、渝湛两条高速公路已于2005年底建成;湛江民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海口、长沙、香港等地航线30多条。
湛江是连接中国西南与东部地区的结合部,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大陆沿海通往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位置,是中国加入世贸扩大开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的理想立足点和结合点,是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α广东特色林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陈俊光,吴琼辉(广东省林业种苗与基地管理总站,广东广州510173)[摘 要]广东省发展特色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针对广东特色林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广东特色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即加快发展工业原料速丰林、壮大竹产业、优化经济林品种结构、大力培育花卉产业,并提出了加快立法步伐、加强规范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等一整套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林业;发展现状;对策;广东[中图分类号]S 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981(2005)03-0089-03D evelopm en t Sta tus Quo and Stra teg ies of Spec i a l ized Forestry i nGuangdong Prov i nceCHEN Jun -Guang ,W U Qiong -Hu i(GeneralM anagem ent Stati on of Fo restry Seeds &Seedlings and P roducti on Bases ofGuangdong Fo restry D epartm ent ,Guangzhou 510173,Guangdong ,Ch ina )Abstract :Specialized fo restry developm ent has m any advantages in Guangdong p rovince .Based on the developm entstatus quo and m aj o r p roblem s ,the targets w ere m ade ,w h ich included accelerating developm ent of fast 2grow ing andh igh 2yield fo rest as raw m aterial fo r industrial use ,strengthening bam boo industry ,op ti m izing the structure ofnonw ood fo rest species ,and energetically p ropp ing up the flow er industry .A series of feasible and relatively overallcounter m easures w ere put fo r w ard ,fo r instance ,to m end legislative pace and reinfo rce standard guide ,to increaseintensity of suppo rt and w iden financing channel ,and so on .Key words :specialized fo rest p roduct ;developm ent status quo ;strategy ;Guangdong广东省位于热带北部和亚热带南部,是我国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森林植物生长快,发展特色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实施方案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前言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的沿海滩涂上,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其中红树林7256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82.4%。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南中国沿海濒危鸟类的一个重要栖息繁衍地,也是往返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候鸟迁徙必经停歇地。
2002年1月,保护区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地区和国际湿地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
2006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广东省被确定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
同时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被确定为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做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受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委托, 编制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小组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在掌握了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全国红树林保护工程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年-2010年)、《广东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实施方案(2006-2015)》等,对自然保护区示范项目进行了全面且科学的分析,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7]275号的要求最终形成了“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文本。
由于时间紧,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国示范保护区实施方案项目组2010.03目录第一章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1)1.1位置与功能区划 (1)1.2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 (2)1.3资源现状 (2)1.4管理机构 (3)1.5基础设施 (3)1.6土地权属与利用状况 (4)1.7社区 (4)第二章自然保护区评价 (5)2.1保护价值评价 (5)2.2保护管理评价 (6)第三章威胁、限制与问题分析 (11)3.1保护威胁分析 (11)3.2管理限制分析 (13)3.3对策与解决方案 (15)第四章保护与建设目标 (18)4.1基准目标 (18)4.2关键目标 (20)第五章建设领域与项目 (21)5.1组织管理 (21)5.2土地管理 (24)5.3行政执法 (25)5.4保护管理 (29)5.5宣传教育领域 (47)5.6基础设施 (53)5.7社区发展 (57)5.8资源利用 (60)5.9生态旅游 (62)5.10科学研究 (66)第六章实施安排 (68)第七章经费测算 (71)7.1基本建设投资 (71)7.2专项经费 (76)第八章组织管理与考核监督 (79)8.1组织领导 (79)8.2技术支撑 (79)8.3考核与监督 (80)第九章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83)9.1政策保障 (83)9.2组织保障 (85)9.3资金保障 (85)9.4人才保证 (86)9.5管理保证 (87)附件1:《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实施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89)附图: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第一章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1.1 位置与功能区划1.1.1地理位置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沿海滩涂,呈带状分布,总面积20278.8 公顷。
湛江市林业产业的变迁与现状
摘要:通过对湛江市林业产业,主要是桉树木片加工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进行描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湛江市的林业产值的变化,与林业产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湛江市桉树加工产业变迁与现状对比分析
1 引言
林业产业主要包括10大产业:其中,林木种植业,经济林培育业,花卉培育业属于第一产业范围;木竹采运业,木竹加工业,人造板制造业,林化产品加工业,木浆及纸制品业,林副产品采集加工业,属于第二产业的范围;而森林旅游业则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
林业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经济建设,生态保护以及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基础产业,因此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效益。
湛江市是广东省发展林业速生丰产林产业的重要基地,但是与湛江市林业产业相关的研究非常少,因此系统地对湛江市的林业产业的历史变迁以及其现状进行综述,对于研究湛江林业产业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湛江市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是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并且地形大多属于平原与小型丘陵,适宜营造大面积的工业用材林。
湛江市面积12490平方公里,西靠北部湾,南出太平洋,还有多条高速公路与铁路通过湛江,还拥有国家4D级机场,形成海陆空全方位便捷的交通运输,为林业产业化提供物流基础。
2 湛江市林业产业的变迁
自从1988年,我国第一船桉树木片从湛江港远航到日本,给湛江林业产业注入了活力后,经过10年的发展,到了1998年,木片生产就已成为湛江市六大创汇支柱之一(谢池石,1998)。
湛江市是木片出口的重要基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开始生产木片至今,木片生产一直是湛江市的主要林产品,木片加工厂由开始的2间发展到现在的约50间,年产木片约70万干吨,年出口总额约5亿元人民币(湛江市林业局,2011)。
由于湛江市大力发展桉树种植,形成了丰富的桉树资源,因此在199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我国当时最大的林纸一体化项目30万吨木浆厂放在湛江。
之后此项目又扩建为50万吨。
湛江市的林业产业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11年8月,中国最大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湛江晨鸣林浆纸一体化正式投产。
项目一期工程占地2740亩,总投资150亿元,配套建设速生丰产林300万亩。
项目达产后每年可生产木浆70万吨,高级文化纸45万吨。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湛江市的林业产业发展,特别是桉树林浆纸产业。
3 湛江市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湛江市林业产业取得的成就
根据湛江市林业局网站公布的信息,至2009年6月,全市有林业用地 499万亩,有林地面积439万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桉树,有33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75.17%,是全国最大的速生用材林基地。
另外湛江市还建有桉树无性系苗圃400多个,年产苗木4亿多株,是我国最大的桉树苗木生产基地,为发展桉树产业提供种苗补给。
桉树是湛江市林业产业化的主要树种,桉树木片年加工50万绝干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木片加工、销售及出口基地。
湛江市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类型的经营模式。
在“十一五”期间,粤海(湛江)中纤纸板有限公司、亨昌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麻章区金海林业中心、廉江华森木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授予“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
全市现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500多家,年产值达30多亿元。
这些企业都有效地带动了湛江市林业产业的发展,为增加林业产业的产值做出巨大的贡献。
3.2 纵向比较——湛江市历年来的林业产值
结合图一和图二,可以看到,湛江市的林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4.72亿元上升到了2010年的14.3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58%,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这说明湛江市的林业产业是有一定的发展的。
然而仔细分析其每年的增长率可以发现,2005年到2008年,湛江市的林业产值增长率是逐渐降低的,这说明湛江市的林业产业在这几年发展后劲不足。
甚至到了2008年,林业产值出现了负增长。
这是因为在2008年,湛江市遭受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林业产出下降,木片的出口也出现下滑,因此在2008年,湛江市的林业产值出现了负增长。
2009年产值增长率恢复到2005年左右的水平,特别是2010年,林业产值实现飞速增长,达到41.77%的高水平增长率。
3.3 横向比较——湛江市林业产值与其他城市的比较
从图三可以看出,2009年,在以上十个地级市中,湛江市的造林面积是最小的,为7.13万亩,仅为肇庆的1/3左右。
但是,湛江市的林业产值却可以在里面排到第四,说明湛江市的林业具有比较强的经济效益,这与湛江市发达的经济林木——桉树产业有关,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湛江的林业产值与肇庆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湛江市一直是林业大市,有着全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桉树生产基地,但却成不了林业强市。
历年来其林业产值却不算高,增长也相对缓慢,在与广东省其他地级市的比较中,也没有很明显的优势。
因此,湛江市需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林业产业做大的同时要做强,争取成为林业强市。
4 总结
一方面,湛江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与环境优势,适合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并且特别是最近10多年在人工林种植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和收集了一大批优良的材料, 再加上南方科研单位及国家级种苗基地在技术上的直接辐射和雷州林业局在人工林经营方面的示范, 为大规模进行人工林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王尚明,2003b)。
因此,湛江市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第二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关键在于政策要引导得当,资金要到位。
另一方面,湛江市在发展林业产业化的历史比较长,虽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容易陷入思想保守僵化。
虽然近几年来,湛江市的林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林业生态效益低;林业加工业仅限于木材初级加工,基本处于粗放阶段;林业科技落后(林业局,2011)”这几方面问题。
王尚明(2003a)认为湛江林业的发展,必须更新观念,着眼改善软环境,以林业资源培育工作作为构筑产业化链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以制浆造纸业为主的各种加工业及相关的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谢池石,湛江林业的历史巨变,中国林业,1998(2):1~2
2.湛江市林业局,/
3.王尚明,林业产业化是湛江林业发展的根本之路,林业经济问题,2003,23
(5):282~285
4.广东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