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当代书坛隶书大家最新作品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24.68 MB
- 文档页数:89
惠风和畅书法作品欣赏精选30幅惠风和畅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流畅舒展而著称。
今天,我们将欣赏并赏析他的30幅作品。
1. 《行书临字》:这是一幅非常传统的行书作品,用墨画简放自然的笔法,展现了作者对书法的精湛技艺。
2. 《楷书临字》:这幅楷书作品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展示了作者对楷书的理解。
字体规范,布局合理,给人以简洁大气之感。
3. 《草书临字》:这幅草书作品以潇洒自然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草书的独特理解。
字迹深深浅浅,虽然草书本就是以潇洒自由为特点,但作者在细节处理上依然恪守规范,使整幅作品更加和谐。
4. 《隶书临字》:这幅隶书作品以方正、稳重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隶书的熟练掌握。
字体方正,布局舒展,让人感受到文字的肃穆之美。
5. 《篆书临字》:这幅篆书作品以端庄、古拙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篆书的理解。
字体粗犷,笔画简练,传递着千年文字的沧桑感。
简约的线条流畅展示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
7. 《楷草行书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楷书、草书和行书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字体和线条展示了作者对书法技法的多样处理。
8. 《行草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行书和草书的特点,以潇洒自然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自由与规范的独特见解。
9. 《大篆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以粗犷大气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大篆的独特理解。
字体硕大,笔画浑厚,给人以力量感和肃穆感。
10. 《小楷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以细腻精致的笔法展示了作者对小楷的精湛技艺。
字体工整,笔画细腻,给人以平和温婉之感。
11. 《行隶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行书和隶书的特点,以流畅的线条和方正的字体展示了作者对书法严谨与自由的和谐结合。
12. 《草隶行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草书、隶书和行书的特点,以潇洒自然、方正稳重的笔法展示了作者对书法多样性的处理。
以简洁流畅、潇洒自然的笔法展示了作者对书法艺术个性与规范的和谐追求。
14. 《行楷隶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行书、楷书和隶书的特点,通过不同字体的组合展示了作者对书法多样性的探索。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是一部集当代著名书画家书法作品的著作,全书共收集了116位中国当代名家的书法精品,这些作品极其珍贵,件件都是精品,在其它地方极难见到,希望大家欣赏后对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篆刻《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本书主编是著名画家阎正先生。
本书顾问为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
红学家、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为书作序。
本书封题由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
本书扉题一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本书扉题二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封二封三下面这3张图片之所以每一次发文时在正文前重复出现,是因为这几位书法大家的题写实属难得一见,目的是为了让没看到的朋友们都能欣赏到,同时也是体现了这本书的珍贵!舒同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书写题扉启功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书写题扉沙孟海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税额题扉本文这次还是按顺序选取了21位书法名家的作品,21位书法家分别为:刘子善、刘云泉、刘自读、刘叶秋、刘炳森、刘海粟、刘艺、刘江、刘顺、朱关田、朱复戡、朱焰、邢士珍、沙曼翁、沈鹏、沈延毅、沈觐寿、李长路、李志敏、李苦禅、李宗海。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名家书法精品正文:一、刘子善。
刘子善,一九二六年生,安徽全椒人,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金石学会副长,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安徽分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出版有《刘子善书法选集》、《刘子善书正气歌楷草两体》等著作。
刘子善先生德艺双馨,凡认识他的人,对其人品、书艺无不钦佩有加,他从不将书法作为邀名射利的手段,而是作为人生应有的一种修养,他的创作,是在完善自我艺术的同时来完善自我人格的过程。
二、刘云泉,号鲶公,斋馆锄园、朵庐,一九四三年生,四川省射洪人。
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评审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齐鲁一隶"丁顺宗隶书书法作品艺术特点与社会意义吕明坤丁顺宗,山东济南人,号天舜成居士,其然斋主人,著名隶书书法家,现为山东国画院副院长、山东书画学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少数民族书画家协会会员。
丁顺宗1985年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书法理论和创作,得著名书法专家耳提面命,潜心求学临池不缀,其隶书书法作品远承汉隶曹全碑,近师齐鲁书法大家蒋维崧,隶书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国家书画作品大奖,在山东书法界有“齐鲁一隶”之称。
《寒山帚谈·学力》指出,“入门正,骨始生;师友直,学始立”。
丁顺宗幼承家教,自六岁开始临摹汉以来《乙瑛》、《史晨》、《曹全》等碑帖和历代大家的书法墨迹,后师从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山东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袁玉森先生学习书法,作品深得蒋维崧先生书法作品丰富的线条变化和笔墨情趣,汲取袁玉森先生具有的灵动的韵律感,笔墨遒劲洒脱,格调清雅俊逸,很好的表现了两位先生的共同特点:浓郁的书卷气。
也因此逐渐形成了丁顺宗书法作品飘逸、舒展的艺术风格,潜心求学终得书法创作真谛。
丁顺宗在正草隶篆诸体中,尤其擅长隶书和篆书,其艺术造诣受到专家充分肯定:山东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袁玉森题赠“齐鲁第一蝇头小隶”,蒋维崧先生为其书法作品选欣然题“顺宗书法选”,以示鼓励。
袁玉森先生题词丁顺宗隶书《千字文》蒋维崧先生题词丁顺宗隶书书法作品艺术特点:飘逸、舒展。
明潘之淙《书法离钩》云“未能速而速,谓之狂驰;不当迟而迟,谓之淹滞。
狂驰则形势不全,淹滞则骨肉重慢”。
清宋曹《书法约言》云“迟则生妍而姿态毋媚,速则生骨而筋络勿牵。
能速而速,故以取神;能迟不迟,反觉失势”。
用笔的节奏感,快慢或谓迟急、缓急,应该恰如其分,行止合理,关键是一个节奏问题。
秦汉以降,以隶写隶者,多失之单调;以楷书意识写隶者,则流于刻板,千字一面,而以篆养隶,兼及楷、行、草之笔意和砖瓦权量诏版文字,则清逸灵秀之气生。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及其作品赏析简介:权希军、欧阳中石、李铎、刘艺、沈鹏、邹德忠、张海、林岫、张飙、张光兴权希军:希军先生在艺术上涉猎面较广,主攻书法,长行草,风格劲健潇洒、神韵流宕、朴茂典雅。
写出版有《权希军行草滕王阁序》、刻字艺术系列教材。
2000年中央电视台“翰釜飘香”栏目,做了专题介绍,200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特别贡献奖。
欧阳中石: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
观他的作品,如欣赏高山流水,又如见万马奔腾,足见他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创了一代新书风。
他出版了《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中石夜读词钞》、《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中石钞读清照词》、《老子〈道德经〉》等众多作品集。
李铎:学苏、黄、米、蔡、王铎、傅山,旁及郑板桥、何子贞,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
他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丽、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
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当代书法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刘艺:撰写了80多篇书法论文和译著。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书法创作中倾向性问题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书坛出现以模仿今人作品为捷径的倾向,刘艺大力提倡向传统学习。
其后书坛又出现一味仿古的倾向,刘艺又极力倡导写出个性的创作理念,他提倡写字不宜过早定型,要留有发展余地,否则成了框框,就不易突破。
沈鹏:出版《沈鹏书法选》《沈鹏书法作品集》(日本)《沈鹏书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沈鹏书杜甫诗二十三首》《沈鹏书归去来辞》《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岳阳楼记》等。
邹德忠:篆、隶、行、草兼善。
隶书以汉隶为基础,参入篆书、简椟、魏碑笔意,撇捺的分披、波横的灵动,间出飞白和渗化,丰富了隶书的笔墨韵致,结体融入篆书、简椟的结构,反古出新,新人耳目。
行草书宗二王,曲崛俊迈、恣情肆意,跌宕有致。
作品参加历届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藏于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刻于多处碑林。
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1-10〕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1-10〕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一沈鹏傅德锋(沈鹏,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沈鹏先生的大名,书坛上尽人皆知,即使是书坛以外,知道沈先生的人也并不少见,当然,这除了他以一手功力深厚,风格独特的草书令人折服之外,也与他担任着书坛乃至其他领域的重要职务有关。
当然,由此也可看出沈鹏先生的社会影响之大。
草书发韧于西汉之初。
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曾道:“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
至汉武帝时,草书就已经在民间流行。
我们从近代出土的汉简、汉墓砖上的文字可以得到验证。
不过当时的草书在结构上还是依据隶书的形体,而将其写得急速潦草一些,所谓“解散隶体而粗书之”。
后经杜操、索靖、皇象等人整理发展,经过了从“隶草”到“章草”、再到“今草”的数次演变。
尤其是东汉的张芝,他将章草中带有隶意的波挑加以收敛,运用篆书中婉转回锋的笔法,使之气息流动,点画呼应,上下牵连,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故张怀瓘在其《书断》中说:“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
由于草书包含了所有书体的各种笔法,同时笔势飞动,务从简易,不易辩认,故不易学亦难精。
而且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意义不大。
但草书又是最易抒发个人情感的特殊书体,即使比较难学,但它还是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人们的喜爱。
当代书坛,自毛泽东、林散之之后,尽管以草书擅名者并不乏人,但真正能在草书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者,当属沈鹏。
他的草书笔致厚重,奇崛苍茫,点画处理富于变化,既有传统经典草书的高古之气,又兼具现代生活的奔放跌宕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人们面对沈先生的草书作品,即使掩上名款,亦能迅速知其出自沈先生之手,由此可见其风格之强烈。
凡习草书者,皆无一例外地要受到唐人草书的影响,沈鹏先生亦概莫能外。
由于唐代是草书的成熟期,也是今草发展的颠峰时期,出现了张旭、怀素、孙过庭、智永等一批草书大家,尤其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在书法已退出实用领域而其欣赏审美功能日见强化的当代,向上述大家借鉴取法,最易张扬书家的个性,故倍受人们青睐。
当今杰出的中国30位书法家首届《书法》杂志论坛主题——《中国书法方阵·寻找30家当代优秀范本》评选活动已经揭晓。
此次活动以无记名网络投票形式举行,吸引了众多百姓参与其中,完全凭借大家喜爱真情流露,而不以书法家的地位、名气定夺。
这很有新意,所以也使诸多活跃当前书坛“大人物”落选了!这30位书法家分别是(以其得票数高低排列):1.曹宝麟曹宝麟,1946年5月出生于上海,斋号晏庐。
曾任安徽省书协副主席,现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兼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沧浪书社社员。
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展、全国书学研讨会、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
书法作品自1982年起,多次在全国大型展览中获奖,并应邀参加一系列国际、国内名家提名展、邀请展、交流展,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
出版有《曹宝麟书法精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曹宝麟》、《抱瓮集》、《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中国书法全集·蔡襄卷》、《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
曹宝麟书法欣赏:2.李刚田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
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及其它国内外重要展览活动。
书学、印学论文多次入选全国书学讨论会、全国印学讨论会等重要学术会议。
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展、赛活动的评审委员。
着有《隶书教程》、《篆刻教程》、《李刚田篆刻选集》第一卷、《李刚田书法选集》、《篆刻初步》(合着)、《李刚田书法篆刻集》、散文随笔集《边缘断想》、《李刚田篆刻选集》第二卷、《中国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李刚田卷》、《历代印风·黄土陵印风卷》、论文集《书印文丛》等。
曾获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河南书法龙门奖金奖、全国篆刻征评优秀奖、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等。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
孙其峰六十二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022-02-20 07:14·听月工作室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
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
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
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
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妙理。
——题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百年风雨,砥砺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追忆峥嵘岁月,缅怀先辈风范,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令中华儿女倍感震撼和骄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
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规定的。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现代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
新中国从创建到发展,从探索到奋进,从积弱到富强,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体验和难忘的记忆。
漫长也短暂的70年,让一个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经验与教训、激动与叹息、汗水与成绩,伴随着我们的日日夜夜,铸就了今天的自信与荣光。
中国书法,从深厚的传统走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今天我们来分享杰出书法家孙其峰的经典书法作品。
孙其峰,男,汉族,1920年生,山东招远人,国立北平艺专毕业。
刘炳森,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2005年2月15日因病于在北京逝世。
一九六二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
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刘炳森自小严格临帖学书,1949年11岁时便名扬乡里。
1957年19岁时因其文采、书法超众,被当时研究书法的权威机构“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最年轻的社员。
1962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历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员,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
是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青年时代就已蜚声日本。
山水画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淳厚;然而多年来,其画名却为书名所掩。
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
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其出版物总发行量达200余万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1981年5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常务理事。
书艺以隶、楷书著称于世,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1990年5月荣获日本“富士美术奖”,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许多国家的政府要员,并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院或纪念馆所收藏。
1991年起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8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在艺术观上坚守民族传统的阵地,但又不墨守古人的陈规,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具有新的发展,创作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毛泽东语)。
当代25位书法名家,隶书古拙老辣,刚健遒美,韵深味浓为了宣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今年5月份以来,笔者先后发表《古代书法名家隶书作品欣赏》、《清代书法名家隶书艺术欣赏》、《民国隶书名家书法艺术欣赏》等篇文章,系统介绍汉代至民国的隶书名家名作,在查阅史料和创作的过程中,笔者领略了中国传统隶书艺术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为历代名家高深的书法造诣、精湛的书法技艺所折服,更为众多光辉灿烂的隶书艺术作品所震撼。
从民国开始,隶书创作水平虽然程退弱的态势,当代的隶书水平与古代、清代、民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有一批书法名家,他们潜心书法研究、创作和教育,创作出大批优秀的隶书作品,为传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从中摘选25位书法名家,均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均是德艺双馨、硕果累累的老一辈书法名家,因文章篇幅有限,每人仅展示1~4幅隶书作品(以出生先后为顺序),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
1、沈尹默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号鬼谷子,别名君默、秋明,祖籍浙江湖州,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教育家。
沈老以书法闻名于世,民国时期在书坛享有“南沈北于” 和“南沈北吴”的美誉(沈指沈尹默,于指于右任,吴指吴玉如)。
沈老的隶书蕴藏筋骨,清隽妍美,风神爽朗。
2、溥心畲溥心畲(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字仲衡、心畲,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当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
溥心畲精通诗文、书法和绘画,隶书厚重古朴,刚健遒美,气韵生动,意境秀逸。
3、吴玉如吴玉如(1898-1982),字家琭,号茂林居士,自署迂叟,原籍安徽泾县,生于南京,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
吴老书法造诣高深,隶、楷、行、草、篆无所不精,启功称之为“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自董其昌后无第二”,张伯驹赞其“晋唐之风,当代巨擘”,王遐举誉之“品在王内史(即王羲之)、颜真卿之间”。
吴老隶书端丽秀劲、遒健豪放、空灵飘逸。
隶书章法(六),隶书横幅章法特点解析及名家作品欣赏原创书法赏析网2019-09-03 08:56:10隶书章法名家书法作品实例分析第四部分:隶书横幅。
横幅,就是我们通常称作的横披,还有称横批的,隶书横幅和其它书体的横幅格式、章法基本一样,横幅的格式我们在行书横幅已经说过了,这儿在简要的重复一下。
横幅它取横势,自右向左书写,字数或多或少。
横幅是和竖幅相对的,一张四尺宣纸对裁后,可写横幅,亦可作条幅,只是横竖的取势不同而已。
横幅两头的字要稍大,起笔和收笔要稍重,用重笔浓墨写出。
不管小字横幅还是大字横幅,都采取一格一字的方法,每个字间距要匀等。
总的来说要以气势夺人,墨饱力足,以厚重朴茂取胜。
横幅落款一般都写作两行,第一行为时间,用旧纪年,第二行为作者姓名。
落款的行数不管多少,都不能超出正文的上下限,总之以少短为好。
隶书横幅在书法创作中,有字数多的,也有字数少的,但大多是少字数的作品,如二、三、四字不等,四个字的最常见。
字数少的,简单明快,清新爽朗,字数较多的,内容丰富,气势宏大。
那么横幅的横势如果再长,那就成了横卷,或者叫作长卷、手卷,其章法形式和要求都同于横幅,只是其形更长,其势更大而已。
横幅作品一般不适合展览,或因无法悬挂,或因比较占用空间,但却非常适合现代家庭书房或客厅及单位的会议室悬挂。
下面是历代或近代名家隶书名品的横幅作品。
一、马衡马衡,生于1881年,逝于1955年,现代学者、书法家、篆刻家,浙江鄞县人。
工书法,精篆、隶书,书风古朴淳厚,又精篆刻,取法秦汉。
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曾任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
马衡隶书横幅欣赏:马衡隶书横幅作品章法分析:马衡先生这一隶书横幅字数较多,整体气势宏大,字形端严规矩,得汉隶神韵,八分舒展,自然和谐。
正文作九行半,每行书六个字,布局合理自然。
最后一行只有两个字,形成较大的空间增加疏朗感。
题款另起行写,低于正文,上下款落在一行“廉澄尊兄属,马衡”,上款和下款中间空一个字的位置,姓名下盖有一方印章。
硬笔隶书作品欣赏(二)硬笔隶书作品欣赏(二)周学庆十一、聂书春硬笔隶书作品1. 隶书李白诗一首2.隶书王维诗一首十二、卿宰平硬笔隶书欧阳询八诀十三、孙秀杰硬笔隶书作品1.隶书诗品节录2.隶书王安石词一首十四、陶宗晓硬笔隶书清诗三首十五、万传龙硬笔隶书谢灵运诗登江中孤屿十六、王朝静硬笔隶书于良史诗十七、王登峦硬笔隶书作品1.隶书春节看花市2.隶书邓石如自题联3.隶书杜甫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4.隶书杜甫诗佳人5.隶书古诗6.隶书柳永毛泽东词7.隶书柳永迎新春8.隶书陆游诗9.隶书论书画诗六首10.隶书王维诗二首11.隶书文字尘埃我自知十八、王洪宇硬笔隶书作品1.隶书汉光武帝文临淄劳耿弇2.隶书唐诗两首3.隶书赵朴初诗十九、王剑锋硬笔隶书作品1.隶书八言对联2.隶书吃墨吞风联3.隶书对联4.隶书稼轩词一首5.隶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6.隶书王维诗7.隶书谢灵运诗登江中孤屿8.隶书晏几道词三首9.隶书虞世南笔髓论节录10.隶书羽闲诗二首二十、魏建国硬笔隶书作品1.隶书古诗2.隶书古诗词四首3.隶书乐曲以音传神二十一、杨家伟隶书昆明大观楼长联二十二、杨铭硬笔隶书陆放翁词一首二十三、朱文洪硬笔隶书1.隶书苏轼词2.隶书文征明诗夜泊南浔3.隶书张孝祥词西江月。
游心太玄入古成新作者:陈维来源:《书画艺术》2021年第05期仇高驰行书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68cm×68cm 2020年晚清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发展和碑学的兴盛,篆书作为一种已经脱离实用的书体重新进入书法家的视野。
以邓石如为代表的书法家将隶书笔法引入篆书,以汉碑额为取法对象,开拓出篆书创作领域的一番新境界,与以“二李”为代表的工艺性篆书拉开了极大的距离。
此后篆书面目一变,学者云从,传邓氏衣钵者,吴让之取其技,赵之谦师其心,吴昌硕借鉴邓石如的运笔,以《石鼓文》为取法对象,揉入强烈的金石气,融大、小二篆于一炉,极大地拓展了篆书的表现力,篆书创作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吴昌硕的出现既让人们看到了篆书艺术表现力的种种可能,又给后人挡住了去路,此后的篆书创作长时间以来处于低迷的状态。
20世纪以来大量地下资料的出土,尤其是金文大篆的出土给篆书创作提供了新的取法对象,又因为近代篆书创作在大篆上的空白给当代篆书创作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当代篆书创作上的突破也主要集中在大篆一体。
至于小篆,由于近代大量名家横亘于前,鲜有抗心希古的书家用功于此,盖其难也。
仇高驰行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8cm×68cm 2020年仇高驰先生是当代为数不多以绝对的精力致力于小篆创作而又卓有成就的代表性书法家。
曾先后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佳作奖等重要奖项,获得书坛的高度认可。
仇高驰先生的篆书自秦篆入手,继而上溯商周钟鼎文字得古朴厚重之气息,下窥邓石如、赵之谦等大家之作得婉畅之运笔,数十年浸淫探索,故其书法无论字形、运笔均左右逢源。
在创作上,仇高驰先生以《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为基筑,融入明清篆书较强的书写性,挥笔直运,在高手如林的当代书坛,以其独具个性的篆书开出一条路来,故而从者云集。
仇高驰隶书杜甫《绝句》 180cm×49cm 2020年赵孟頫云:“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
春晓隶书书法优秀作品欣赏《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著名之作,关于春晓的隶书书法作品有很多。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春晓隶书书法作品,仅供大家参考! 春晓隶书书法作品展示《春晓》给人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春晓作品特点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
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
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
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
”(《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
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
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2020当代书坛隶书大家最新作品欣赏
韩天衡《礼器碑》集联138×35cm×2 2020年
欧广勇选临《褒斜道刻石》 183×70cm 2020年
张海查慎行诗180×82cm 2020年
周俊杰刘邦诗三首 180×78cm 2020年
张景岳意临《衡方碑》 180×74cm 2020年
王朝宾毛泽东《菩萨蛮·登黄鹤楼》187×76cm 2020年
李成海德惟善在联174×46cm×2 2020年
王冬龄广祈博览联152×42cm×2 2020年
李刚田选临《鲜于璜碑》 205×70cm 2020年
申万胜林散之书论一首136×34cm×2 2020年
何应辉谢无量为唐光晋和题《石门颂》180×70cm 2020年
言恭达许国精心联180×40cm×2 2020年
王镛所识不喜联 233×28cm×2 2020年
陈国斌遥山骤雨联 180×32cm×2 2020年
赵熊选临《封龙山颂》 125×97cm 2020年
石开势取摩崖句 168×64cm 2020年
胡抗美拟《石门颂》 260×90cm 2020年
崔志强八指头陀诗一首180×97cm 2020年
刘洪彪自作诗 180×50cm 2020年
刘文华临选《礼器碑》 180×97cm 2020年
孙晓云自作诗178×31cm 2020年
陈曦明右录魏晋挚虞诗 220×92cm 2020年
鲍贤伦《急就章》终篇 180×97cm 2020年
沃兴华龚自珍诗90×48cm 2020年
曾来德选临《史晨碑》 246×123cm 2020年
包俊宜戴复古论诗180×97cm 2020年
陈振濂自作诗180×97cm 2020年
李强集《西狭颂》联180×97cm 2020年
张志自作诗 170×93cm 2020年
曾翔选临《石门颂》 138×69cm 2020年展览作品欣赏(二)
(排名以年龄为序)
赵长刚临选《张迁碑》 410×170cm 2020年
李晓军选临《西狭颂》 180×90cm 2020年
陈平赞《张迁碑》 180×97cm 2020年
蔡大礼选临《大开通刻石》 225×90cm 2020年
李家德选临《张迁碑》180×70cm 2020年
高军法选临《张迁碑》123×119cm 2020年
魏杰选临《石门颂》 180×86cm 2020年
张英群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 180×97cm 2020年
陈洪武临《西狭颂》245×152cm 2020年
鄢福初事经道济联172×75cm×2 2020年
胡秋萍览百宗六联 180×24cm×2 2020年
陈大中拟《开通褒斜道刻石》 139×70cm 2020年
朱培尔文德武功联 204×70cm 2020年
张继选临《西狭颂》180×97cm 2020年
韩少辉选临《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 180×97cm 2020年
耿自礼选临《张迁碑》 190×70cm 2020年
郑晓华《礼器碑》写意 170×92cm 2020年
赵山亭选临《西狭颂》180×97cm 2020年
洪厚甜选临《石门颂》180×97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