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 的许多珍品现在还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 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 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 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1650~1750年,是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小提 琴制作家,如N.阿马蒂、J.斯坦纳,以及被人们认为最杰出的制作 家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尔内里等人。阿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 背板弧度较大,音质好,用来演奏室内乐,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 纪后期,G.B.维奥蒂赞扬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维奥蒂的老师G.普尼 亚尼与N.帕格尼尼喜爱瓜尔内里琴之后,这两位制琴大师的作品才 被人们所欣赏,并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琴具 有在大厅中演奏协奏曲时所需要的音响传送力。
海菲兹(1901-1987),犹太血统美籍俄国小提琴家, 6岁即在音 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 ,对这位演出行程式50万 海里的伟大小提琴家的普 遍评论是:海菲兹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 把炽热的情 感与深邃的智慧熔于一炉,为候控制得恰到好处;凡是 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并且做得出类拨萃、不同一 般。他对弓子压力很大,发出宏亮的声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带来辉煌 的辉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风格朴实优美, 销量已超过300万张。他改编过150首小提琴作品。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 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 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 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 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 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 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 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 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 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 太软,或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 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 板振动,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 大振动,并造成共鸣箱的振动。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 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要 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 指法和揉弦等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