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74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来源:沈阳卫德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英语翻译是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英文简称PC。
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称之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其定义是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墙板间竖向连接缝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竖向受力钢筋浆锚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
结构设计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宜简单、规则、均匀及对称,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2 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应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以及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或采用隔振、减震措施;3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4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6。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高度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预制构件间连接设计应满足传力明确和构造可靠的要求。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尚应满足抗震要求。
预制构件间连接钢筋应不低于预制构件该部位不连续钢筋强度等级及直径。
结构布置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规定。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横向墙体布置时,两侧端部山墙宜布置预制承重墙板;内墙可根据结构横向抗侧力需要设置预制承重墙板或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纵向墙体布置时,纵向内、外剪力墙的承重墙板布置可根据纵向抗侧力的需要设置;阳台及门窗部位周边部位可根据需要设置非承重的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1 总则1.0.1 为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非抗震设计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抗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
简称预制构件。
2.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
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2.1.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2.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2.1.5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2.1.6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
简称叠合板、叠合梁。
2.1.7 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1.引言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施工快速、质量可控、环保绿色等优点。
本规范旨在规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工作,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和施工质量的稳定。
2.术语和定义2.1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将整体功能板、梁、柱等预制构件进行装配的建筑结构体系。
2.2结构构件:指预制的功能板、梁、柱等构件。
2.3暂时支撑:为了确保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需要设置暂时支撑或固定架设。
3.设计要求3.1结构荷载:按照国家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确定设计荷载。
3.2结构安全: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并考虑地震影响。
3.3拼装要求:设计应考虑预制构件的尺寸、拼接方式和装配工艺,确保构件的连接安全可靠。
3.4防火要求:结构设计应满足消防法规的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保证结构的耐火性能。
4.材料要求4.1混凝土: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4.2钢筋: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钢筋材料。
4.3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线形和尺寸精度。
5.施工要求5.1基础施工: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坑底应做好夯实和排水处理。
5.2预制构件装配:预制构件的装配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连接部分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方式。
5.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浇筑质量应满足建筑混凝土工程验收标准。
5.4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安装质量应满足相关标准。
6.现场验收6.1结构验收:结构验收应按照国家相关建筑验收标准进行,包括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6.2施工工艺和材料检验:对混凝土质量、钢筋数量和布置、预制构件连接等进行检查和测试。
6.3基础验收:验收基础的夯实和排水情况,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7.结构监测7.1阶段性监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阶段性监测,检测结构的变形、应力和位移等。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艺规程四结构工程4.1 一般规定根据后续条文需要,编制此节,内容为通用性条文。
4.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总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4.1.2、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记录。
4.1.3、进场的预制构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并附有预制构件原材的检验报告。
4.1.4、预制构件进场应按相关标准对预制构件的外观、预埋和几何尺寸进行检验,对于不达标的预制构件责令构件厂返厂处理。
4.1.5、预制构件吊装前,应对使用的起重设备、施工机具和施工操作平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1.6、预制构件安装应实行样板引路制度,大面积安装前,应先行安装样板构件。
4.1.7、钢筋套筒灌浆前,应在现场模拟构件连接接头的灌浆方式,每种规格钢筋应制作不少于三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并经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做见证检测,应在检测合格后进行套筒灌浆连接作业。
4.1.8、在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全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预制构件及预制构件上的建筑附件、预埋件、预埋吊件等损伤或污染的保护措施。
4.1.9、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等的有关规定。
4.2 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施工组织、方案、平面布置、技术措施、深化设计等。
应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来写,避免与现浇体系重复。
4.2.1.1、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应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的规定;施工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构件安装及节点施工方案、构件安装的质量管理及安全措施等。
4.2.1.2、平面布置1、施工道路布置应尽可能满足环形畅通,道路的宽度不小于6m、转弯半径不小于15m,路基承载力满足构件运输的需要,且具有良好的通行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目录前言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1 材料性能3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2 结构方案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3.5 耐久性设计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3.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4材料4.1 混凝土4.2 钢筋5结构分析5.1 基本原则5.2 分析模型5.3 弹性分析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5.5 弹塑性分析5.6 塑性极限分析5.7 间接作用分析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6.1 一般规定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6.6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6.7 疲劳验算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1 裂缝控制验算7.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8构造规定8.1 伸缩缝8.2 混凝土保护层8.3 钢筋的锚固8.4 钢筋的连接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9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9.1 板9.2 梁9.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9.4 墙9.5 叠合构件9.6 装配式结构9.7 预埋件及连接件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0.1 一般规定10.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10.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材料11.3 框架梁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11.5 铰接排架柱11.6 框架梁柱节点11.7 剪力墙及连梁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1.9 板柱节点附录A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附录B 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附录C 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C.1 钢筋本构关系C.2 混凝土本构关系C.3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C.4 混凝土强度准则附录D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D.1 一般规定D.2 受压构件D.3 受弯构件D.4 局部构造钢筋D.5 局部受压附录E 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附录F 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附录G 深受弯构件附录H 无支撑叠合梁板附录J 后张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附录K 与时间相关的预应力损失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前言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要求,本规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1.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按照子分部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方法、标准、程序和组织,统一执行国家标准《建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有关规定。
1.1.2 用于构件制作和施工安装的建材和配件应符合相关的材质、测试和验收等规定。
按相关验收规范的规定抽样检验,检测结果合格后报监理机构,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书面允许方可使用。
1.1.3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原材料除供应商提供出厂合格证书之外,还应按相关验收规范的要求,对进场材料按规定的种类、批量、参数做进场复验及取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1.1.4 用于构件的门窗子分部工程、饰面板(砖)子分部工程和涂料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造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的规定。
1.1.5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墙体、门窗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造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的规定。
1.1.6 预制混凝土构件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规定进行养护,养护到期后,应由班组填写对预制混凝土构件单元工程评定表,并查验混凝土试验强度,报监理工程师对构件进行验收。
1.1.7 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规定。
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后装拔出法等方法检测。
1.1.8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检测应分检验批进行。
以相同类别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试验龄期相近、原材料、生产工艺、养护条件、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混凝土为一个检验批。
1.1.9 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试样应在工厂或者施工现场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的频率和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规定。
1.1.10 叠合结构中预制构件的叠合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4 材料和部件 (4)4.1 混凝土 (4)4.2 钢筋与钢材 (5)4.3 保温材料 (5)4.4 钢筋连接套管与连接件 (6)4.5预埋件 (6)4.6 门窗框 (6)4.7 外装饰材料 (6)4.8 防水密封胶条 (7)5 模具设计和组装 (8)5.1 模具设计要求 (8)5.2 模具组装要求 (8)6 构件制作 (9)6.1 一般规定 (9)6.2 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要求 (9)6.3 养护 (12)6.4 脱模与表面修补 (13)7 构件质量验收 (15)7.1 一般规定 (15)7.2 质量验收 (15)7.3 结构性能检验 (18)8 标识和产品合格证 (20)8.1 标识 (20)8.2 产品合格证 (20)9 存放和运输 (21)9.1 存放 (21)9.2 运输 (21)附录A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表 (23)表A.0.1 模具检查表 (23)表A.0.2 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检查表 (25)表A.0.3 混凝土浇筑前其他部件检查表 (27)附录B 构件质量验收表 (29)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31)引用标准名录 (32)条文说明 (33)1总则 (34)2术语 (36)3基本规定 (37)4材料和部件 (39)4.3 保温材料 (39)4.4 钢筋连接套管与连接件 (39)4.5 预埋件 (39)4.6 门窗框 (39)4.7 外装饰材料 (40)5 模具设计和组装 (41)5.1 模具设计要求 (41)5.2 模具组装要求 (41)6 构件制作 (42)6.1 一般规定 (42)6.2 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要求 (42)6.3 养护 (43)6.4 脱模与表面修补 (43)7构件质量验收 (44)7.2 构件质量验收 (44)7.3 结构性能检验 (44)8标识和产品合格证 (45)8.2产品合格证 (45)9 存放和运输 (46)9.1存放 (46)19.2 运输 (46)2Contents1 General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34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4 4.1 Concrete Material 4 4.2 Reinforcement and Steel5 4.3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5 4.4 Joint sleeves and Connectors 5 4.5 Embeded Parts6 4.6 Jambs 6 4.7 Over Coating 64.8 Waterproof Strip 75 Design and Assemblage of Mould 8 5.1 Design Requirement for Mould 85.2 Assemblage Requirement for Mould 86 Production of Components 9 6.1 General 9 6.2 Production Requirement of Pro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9 6.3 Curing 126.4 Demoulding and Surface Treating 127 Acceptance of quality 14 7.1 General 14 7.2 Acceptance of quality of Components 147.3 Inspection 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178 Designation and Conformity Certificate 18 8.1 Designation 188.2 Conformity Certificate 189 Stacking and Transporting 19 9.1 Stacking 193旗开得胜9.2 Transporting 19 Appendix A 21 AppendixB 2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2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 27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841.0.1 为加强装配整体式结构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使构件生产各环节处于有序的受控状态,保证构件质量,制定本规程。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技术规范》条文说明1总则1.0.1装配式桥梁具有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等特征,目前在全国多个省份地区已得到推广应用,应用效果较好,前景广泛。
为发挥装配式桥梁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设计、施工、验收时应以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为主导,力求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速率、降低施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助推我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
13 基本规定3.0.4装配式桥梁是指由工厂预制构件、现场拼装而成的桥梁结构,因此,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施工的便利性,构造设计应简单、结构传力应明确。
24 材料4.5灌浆套筒4.5.1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是装配式结构关键的、核心的技术。
其中灌浆套筒技术是本标准推荐的接头技术。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工作机理,是基于灌浆套筒内灌浆料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同时自身还具有微膨胀特性,当它受到灌浆套筒的约束作用时,在灌浆料与灌浆套筒内侧筒壁间产生较大的正向应力,钢筋藉此正向应力在其带肋的粗糙表面产生摩擦力,藉以传递钢筋轴向力。
因此,灌浆套筒连接接头要求灌浆料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灌浆套筒应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
4.5.2由于球墨铸铁具备优秀的物理、力学、机械加工性能,同时强度—成本比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建议套筒材料采用球墨铸铁。
同时为更好保证预制和安装施工质量,灌浆套筒生产厂家应提供成套附属配件,包括密封环、端盖、压浆管、出浆管、堵头、厂内预制用的定位密封柱塞等。
4.5.7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的关键技术,也是保证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结构整体性的基础。
鉴于灌浆套筒的实际制作工艺有别于常规的机械连接接头,为了确保其连接质量可靠,灌浆套筒可靠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根据实际工程的应用总结,提出了灌浆套筒的检验要求。
预制构件生产前,必须对钢筋套筒进行检验,检验内容除了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出厂提供的材质报告、接头型式检验报告等,还应按要求制作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试件进行验证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