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000直读光谱仪PPT展示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直读光谱仪的概况国内外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发展光谱起源于17世纪,1666年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
他在暗室中引入一束太阳光,让它通过棱镜,在棱镜后面的自屏上,看到了红、橙、黄、绿、兰、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分散在不同位置上——即形成一道彩虹。
这种现象叫作光谱.这个实验就是光谱的起源,自牛顿以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到1802年英国化学家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不是一道完美无缺的彩虹,而是被一些黑线所割裂。
1814年德国光学仪器专家夫琅和费研究太阳光谱中的黑斑的相对位置时.把那些主要黑线绘出光谱图。
1826年泰尔博特研究钠盐、钾盐在酒精灯上光谱时指出,发射光谱是化学分析的基础、钾盐的红色光谱和钠盐的黄色光谱都是这个元素的特性。
到1859年克希霍夫和本生为了研究金属的光谱自己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完善的分光装置,这个装置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器,研究火焰、电火花中各种金属的谱线,从而建立了光谱分析的初步基础。
从1860年到1907年之间、用火焰和电火花放电发现碱金属元素铯Cs、1861年又发现铷Rb和铊Tl,1868年又发现铟In和氦He。
1869年又发现氮N。
1875~1907年又相继发现镓Ga,钾K,铥Tm,镨Pr,钋Pe,钐Sm,钇y,镥Lu等。
1882年,罗兰发明了凹面光栅,即是把划痕直接刻在凹球面上。
凹面光栅实际上是光学仪器成象系统元件的合为一体的高效元件,它解决了当时棱镜光谱仪所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
凹面光栅的问世不仅简化了光谱仪器的结构,而且还提高了它的性能。
波耳的理论在光谱分析中起了作用,其对光谱的激发过程、光谱线强度等提出比较满意的解释。
从测定光谱线的绝对强度转到测量谱线的相对强度的应用,使光谱分析方法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创造基础。
从而使光谱分析方法逐渐走出实验室,在工业部门中应用了。
1928年以后,由于光谱分析成了工业的分析方法,光谱仪器得到迅速的发展,一方面改善激发光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光谱仪器本身性能。
直读光谱仪原理讲义文章来源:沈阳国缇经贸有限公司访问商铺添加人:lvyejiance 添加时间:2011-2-16 第一章直读光谱仪的概况国内外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发展光谱起源于17世纪,1666年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
他在暗室中引入一束太阳光,让它通过棱镜,在棱镜后面的自屏上,看到了红、橙、黄、绿、兰、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分散在不同位置上——即形成一道彩虹。
这种现象叫作光谱.这个实验就是光谱的起源,自牛顿以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到1802年英国化学家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不是一道完美无缺的彩虹,而是被一些黑线所割裂。
1814年德国光学仪器专家夫琅和费研究太阳光谱中的黑斑的相对位置时.把那些主要黑线绘出光谱图。
1826年泰尔博特研究钠盐、钾盐在酒精灯上光谱时指出,发射光谱是化学分析的基础、钾盐的红色光谱和钠盐的黄色光谱都是这个元素的特性。
到1859年克希霍夫和本生为了研究金属的光谱自己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完善的分光装置,这个装置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器,研究火焰、电火花中各种金属的谱线,从而建立了光谱分析的初步基础。
从1860年到1907年之间、用火焰和电火花放电发现碱金属元素铯Cs、1861年又发现铷Rb和铊Tl,1868年又发现铟In和氦He。
1869年又发现氮N。
1875~1907年又相继发现镓Ga,钾K,铥Tm,镨Pr,钋Pe,钐Sm,钇y,镥Lu等。
1882年,罗兰发明了凹面光栅,即是把划痕直接刻在凹球面上。
凹面光栅实际上是光学仪器成象系统元件的合为一体的高效元件,它解决了当时棱镜光谱仪所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
凹面光栅的问世不仅简化了光谱仪器的结构,而且还提高了它的性能。
波耳的理论在光谱分析中起了作用,其对光谱的激发过程、光谱线强度等提出比较满意的解释。
从测定光谱线的绝对强度转到测量谱线的相对强度的应用,使光谱分析方法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创造基础。
从而使光谱分析方法逐渐走出实验室,在工业部门中应用了。
M5000直读光谱仪国产光谱仪,国内首家全谱直读光谱仪—M5000直读光谱仪直读光谱仪M5000产品概述:直读光谱仪M5000采用可编程脉冲全数字光源、高速CCD全谱采集系统、优化设计的光路等最新先进技术,集合光谱自校正、单火花采集技术和光谱延时采集技术,高可靠性激发台设计,为用户提供稳定、快速、准确的金属材料分析解决方案。
运营成本低,安全可靠。
直读光谱仪M5000产品特点:台式CCD全谱直读,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兼备大型直读光谱仪的优异金属元素分析能力及小型光谱仪的方便节能特性,满足应用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能够测定金属行业需要分析的所有常规元素,分析范围广,短波段分析能力可达140 nm。
可根据需要选配相应工作曲线,增加分析元素,无需更改硬件配置,实现一机多能。
分析时仪器最大功率400 VA,待机平均功率100VA,节能环保。
双光室光学系统设计波长范围140nm-680nm,可以满足更多元素的分析需求。
双光室光路设计,每个光室都采用了特殊的透镜、光栅和CCD,使光室性能达到最佳。
全谱采集设计,谱线信息更丰富,分析元素可根据需要增减,无需更改硬件。
光学系统配备智能恒温控制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析基础。
先进的激发光源和气路设计可编程脉冲全数字光源,波形可任意配置,可为不同分析样品提供最佳的分析波形,让M5000在各种应用场合都能有出色的表现。
完善的激发保护系统,让激发操作更安全;先进的激发自检功能设计,保证激发过程安全可靠。
特殊设计的激发台氩气流路,有效降低氩气消耗量,节约氩气使用成本;光学镜头免拆洗设计,减少维护工作量。
先进的单火花分析技术和光谱延时采集技术先进的单火花检测技术,使仪器具备了酸溶物分析的能力。
光谱延时采集技术,避开了强背景干扰,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分析性能。
完善的工厂校正曲线分析功能先进全面的工厂校正曲线分析功能,有效降低各种干扰因素,保证更为准确的分析。
更符合国内用户需求的可定制的工厂校正曲线分析模式,具有更广的分析适应性,为国内众多的特钢生产用户提供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直读光谱仪报告1. 引言直读光谱仪(Monochromator)是一种用来量化分析样品中不同波长光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精确地测量光的吸收、反射、透过和发射等光学性质。
本报告将介绍直读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 基本原理直读光谱仪基于光的波长选择性与吸收特性进行工作。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入口狭缝将光引入,然后经过反射镜反射,再进入一个狭缝进一步限制波长范围,并最终被一个光敏元件(如光电二极管)转化为电信号。
根据测量的波长范围和样品的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入口和出口狭缝,以获取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光谱数据。
3. 操作方法直读光谱仪的操作方法如下:3.1 准备工作在使用直读光谱仪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保光谱仪与电源连接良好,并处于通电状态; - 检查光谱仪的光源是否正常工作; - 校准光谱仪以确保准确的波长测量结果。
3.2 开机与初始化•打开光谱仪的开关,并等待仪器初始化;•在仪器软件界面上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和测量模式。
3.3 样品装载•将待测样品正确装载到样品室中,确保与仪器接触良好并避免空气、灰尘等干扰;•根据需要,可提前经过样品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3.4 测量参数设置•设置光源强度、积分时间、滤波器等测量参数;•根据所需测量的波长范围和分辨率,选择适当的光源、狭缝和滤波器。
3.5 开始测量•点击测量按钮开始测量;•在规定时间内观察测量结果,并记录数据。
3.6 数据分析与处理•将测得的数据导出至电脑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数据并绘制光谱曲线,根据曲线特征得出样品的光学性质。
4. 应用领域直读光谱仪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 生物医学研究:用于分析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特定物质的含量; - 环境监测:测量大气、水体或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 食品安全检测:用于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物等; - 材料研发与质量检测:分析材料的成分、结构以及表面特性等。
直读光谱仪操作说明书文件编号LM-QC-SOP-01/A0生效日期2019.03.011.目的:规范直读光谱仪的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引起事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范围:适用公司公司实验室直读光谱仪的操作说明。
3.操作权限3.1经培训合格的指定人员操作4.使用说明4.1仪器指标项目指标检测基体Fe、Al、Cu、Zn 等多种基体合金的成分测量检测时间视样品类型而定,一般 40s 左右光学系统帕型-龙格波长范围140~680)nm工作电源(220±20)V AC,(50±1)Hz,保护性接地的单相电源EMC IEC6100-4-2,IEC6100-4-4,IEC6100-4-5工作温度 (10~30)℃存储温度(0~45)℃工作湿度 (20~80)%氩气纯度要求 99.999%氩气进口压力 0.5MPa氩气流量激发流量约 3.5L/min,维持流量约 0.4L/min,待机流量约 0.1L/min尺寸长 702mm,宽 603mm,高 425mm重量约 80kg激发最大功率 400W待机平均功率100W光源类型可编程脉冲数字光源放电频率最高 1000 Hz放电电流最大 400A引燃点火脉冲(1~14)kV火花激发脉冲 (20~230)V电弧激发脉冲 (20~60)V激发台孔径 13mm4.2仪器组成4.2.1 M5000 直读光谱仪由光源、激发台、光学系统、数采系统等组成,4.2.2 仪器部件说明4.4电路连接根据稳压器说明书上的说明将稳压器接入供电电网,稳压器的输出连接多用插排。
要求接线插排能承受至少 10A 电流并且内部地线完好。
确定仪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下,连接电源线和网线。
网线另一端连接到 PC 机,将打印机等设备同时连接到 PC 机的接口,插接 PC 机和打印机电源。
将仪器与 PC 机连接起来,建议使用仪器自带以太网线,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正面图背面图4.4气路连接示意图4.5工作环境要求4.5.1作空间,附近应无有害、易燃及腐蚀性的气体,不要与化学分析放在一起,保证至少十平方米以上空间。
第一章直读光谱仪的概况国内外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发展光谱起源于17世纪,1666年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
他在暗室中引入一束太阳光,让它通过棱镜,在棱镜后面的自屏上,看到了红、橙、黄、绿、兰、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分散在不同位置上——即形成一道彩虹。
这种现象叫作光谱.这个实验就是光谱的起源,自牛顿以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到1802年英国化学家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不是一道完美无缺的彩虹,而是被一些黑线所割裂。
1814年德国光学仪器专家夫琅和费研究太阳光谱中的黑斑的相对位置时.把那些主要黑线绘出光谱图。
1826年泰尔博特研究钠盐、钾盐在酒精灯上光谱时指出,发射光谱是化学分析的基础、钾盐的红色光谱和钠盐的黄色光谱都是这个元素的特性。
到1859年克希霍夫和本生为了研究金属的光谱自己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完善的分光装置,这个装置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器,研究火焰、电火花中各种金属的谱线,从而建立了光谱分析的初步基础。
从1860年到1907年之间、用火焰和电火花放电发现碱金属元素铯Cs、1861年又发现铷Rb和铊Tl,1868年又发现铟In和氦He。
1869年又发现氮N。
1875~1907年又相继发现镓Ga,钾K,铥Tm,镨Pr,钋Pe,钐Sm,钇y,镥Lu等。
1882年,罗兰发明了凹面光栅,即是把划痕直接刻在凹球面上。
凹面光栅实际上是光学仪器成象系统元件的合为一体的高效元件,它解决了当时棱镜光谱仪所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
凹面光栅的问世不仅简化了光谱仪器的结构,而且还提高了它的性能。
波耳的理论在光谱分析中起了作用,其对光谱的激发过程、光谱线强度等提出比较满意的解释。
从测定光谱线的绝对强度转到测量谱线的相对强度的应用,使光谱分析方法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创造基础。
从而使光谱分析方法逐渐走出实验室,在工业部门中应用了。
1928年以后,由于光谱分析成了工业的分析方法,光谱仪器得到迅速的发展,一方面改善激发光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光谱仪器本身性能。
直读光谱仪操作说明书文件编号LM-QC-SOP-01/A0生效日期2019.03.011.目的:规范直读光谱仪的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引起事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范围:适用公司公司实验室直读光谱仪的操作说明。
3.操作权限3.1经培训合格的指定人员操作4.使用说明4.1仪器指标项目指标检测基体Fe、Al、Cu、Zn 等多种基体合金的成分测量检测时间视样品类型而定,一般 40s 左右光学系统帕型-龙格波长范围140~680)nm工作电源(220±20)V AC,(50±1)Hz,保护性接地的单相电源EMC IEC6100-4-2,IEC6100-4-4,IEC6100-4-5工作温度 (10~30)℃存储温度(0~45)℃工作湿度 (20~80)%氩气纯度要求 99.999%氩气进口压力 0.5MPa氩气流量激发流量约 3.5L/min,维持流量约 0.4L/min,待机流量约 0.1L/min尺寸长 702mm,宽 603mm,高 425mm重量约 80kg激发最大功率 400W待机平均功率100W光源类型可编程脉冲数字光源放电频率最高 1000 Hz放电电流最大 400A引燃点火脉冲(1~14)kV火花激发脉冲 (20~230)V电弧激发脉冲 (20~60)V激发台孔径 13mm4.2仪器组成4.2.1 M5000 直读光谱仪由光源、激发台、光学系统、数采系统等组成,4.2.2 仪器部件说明4.4电路连接根据稳压器说明书上的说明将稳压器接入供电电网,稳压器的输出连接多用插排。
要求接线插排能承受至少 10A 电流并且内部地线完好。
确定仪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下,连接电源线和网线。
网线另一端连接到 PC 机,将打印机等设备同时连接到 PC 机的接口,插接 PC 机和打印机电源。
将仪器与 PC 机连接起来,建议使用仪器自带以太网线,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正面图背面图4.4气路连接示意图4.5工作环境要求4.5.1作空间,附近应无有害、易燃及腐蚀性的气体,不要与化学分析放在一起,保证至少十平方米以上空间。
第一章直读光谱仪的概况国内外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发展光谱起源于17世纪,1666年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
他在暗室中引入一束太阳光,让它通过棱镜,在棱镜后面的自屏上,看到了红、橙、黄、绿、兰、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分散在不同位置上——即形成一道彩虹。
这种现象叫作光谱.这个实验就是光谱的起源,自牛顿以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到1802年英国化学家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不是一道完美无缺的彩虹,而是被一些黑线所割裂。
1814年德国光学仪器专家夫琅和费研究太阳光谱中的黑斑的相对位置时.把那些主要黑线绘出光谱图。
1826年泰尔博特研究钠盐、钾盐在酒精灯上光谱时指出,发射光谱是化学分析的基础、钾盐的红色光谱和钠盐的黄色光谱都是这个元素的特性。
到1859年克希霍夫和本生为了研究金属的光谱自己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完善的分光装置,这个装置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器,研究火焰、电火花中各种金属的谱线,从而建立了光谱分析的初步基础。
从1860年到1907年之间、用火焰和电火花放电发现碱金属元素铯Cs、1861年又发现铷Rb和铊Tl,1868年又发现铟In和氦He。
1869年又发现氮N。
1875~1907年又相继发现镓Ga,钾K,铥Tm,镨Pr,钋Pe,钐Sm,钇y,镥Lu等。
1882年,罗兰发明了凹面光栅,即是把划痕直接刻在凹球面上。
凹面光栅实际上是光学仪器成象系统元件的合为一体的高效元件,它解决了当时棱镜光谱仪所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
凹面光栅的问世不仅简化了光谱仪器的结构,而且还提高了它的性能。
波耳的理论在光谱分析中起了作用,其对光谱的激发过程、光谱线强度等提出比较满意的解释。
从测定光谱线的绝对强度转到测量谱线的相对强度的应用,使光谱分析方法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创造基础。
从而使光谱分析方法逐渐走出实验室,在工业部门中应用了。
1928年以后,由于光谱分析成了工业的分析方法,光谱仪器得到迅速的发展,一方面改善激发光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光谱仪器本身性能。
作业指导书主题M5000直读光谱仪修订号0 第 1 页共 3页M5000直读光谱仪操作规程1 范围1.1 适用于本站M5000直读光谱仪的操作和维护,规定了M5000直读光谱仪使用的适用范围、操作步骤以及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准备工作2.1检查极距;2.2开机时请先打开Power电源开关,然后打开Source电源开关;2.3在操作软件的信息栏查看光室温度温度显示为:主光室(34±0.2)℃,紫外光室(34±0.2) ℃,即为仪器正常(S 型仪器只有主光室)。
;2.4用鼠标点击软件界面“工具栏”中的“开氩气”按钮,对仪器进行充氩;2.5样品制备如果样品是钢铁等黑色金属,分析面需用磨样机磨平;如果样品是铜、铝等有色金属,分析面需用车床车平;如果是铸铁样品,必须正确白口化。
3 谱线匹配校正3.1在仪器主界面中点击仪器参数→谱线匹配校正,点击“激发标样…”按钮;3.2将光谱校正样品表面打磨平整,放置在激发台上,并用样品夹压紧,放置时需保证样品完全遮住激发孔;3.3点击“激发谱线校正样品”,此时仪器开始激发谱线校正样品,并采集光谱数据。
激发三次谱线校正样品,每次激发前样品需重新放置,以保证各次激发点不重叠;3.4激发完成后,观察各CCD三次激发的光谱是否一致,并再次检查激发的样品是否是谱线校正样品。
若三次激发的光谱偏差较大,或发现激发的样品不是谱线校正样品,则点击“退出”,回到步骤3.1。
否则点击“确定”进入下一步骤;3.5回到光谱校正界面,点击“光谱校正”按钮,软件会根据当前激发的光谱数据自动校正谱线漂移;3.6校正成功后软件会弹出“谱线校正全部成功”提示框。
点击“确定”完成整个谱线匹配校正过程。
若谱线校正失败会弹出“谱线匹配校正失败”提示框,点击“确定”退出谱线匹配校正界面,重新校正;3.7点击“确定”本次校正生效。
4 类别标准化(须在管理员权限下进行)4.1在仪器主界面中点击仪器参数→类别配置→类别标准化进入类别标准化界面,选中需要标准化的类别,点击“激发样品”按钮进入激发类别样品界面。
直读光谱仪百科名片直读光谱仪,适合于户外名种应用,不管是用于压力容器内部分析、管道原位分析还是工场分析都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它是密封在一个温度稳定的恒温机箱里,设备的般运和操作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
该光谱仪设计达到最高的分析精度,新的双光谱室能应用最理想的谱线,36个测量信道使这台仪器能分析Fe、Ni、Cu、A1、Ti等多种基体。
该光谱仪装备了超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在全量程范围内使检测器的动态范围能鉴别出成分的最微小的差别。
曲面的第二个窄缝能清楚地分离出相邻的谱线,这一点对包括高含量的合金成分分析在内进行高精度分析特别。
目录品种分类光谱仪色散组件的选择和光学参数的确定直读光谱仪的正规名字叫原子发射光谱仪编辑本段品种分类根据现代光谱仪器的工作原理,光谱仪可以分为两大类:经典光谱仪和新型光谱仪.经典光谱仪器是建立在空间色散原理上的仪器;新型光谱仪器是建立在调制原理上的仪器.经典光谱仪器都是狭缝光谱仪器.调制光谱仪是非空间分光的,它采用圆孔进光.根据色散组件的分光原理,光谱仪器可分为:棱镜光谱仪,衍射光栅光谱仪和干涉光谱仪.光学多道分析仪OMA(OpticalMulti-channelAnalyzer)是近十几年出现的采用光子探测器(CCD)和计算机控制的新型光谱分析仪器,它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诸功能于一体.由于OMA不再使用感光乳胶,避免和省去了暗室处理以及之后的一系列繁琐处理,测量工作,使传统的光谱技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OMA分析光谱,测盆准确迅速,方便,且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光谱分辨率高,测量结果可立即从显示屏上读出或由打印机,绘图仪输出.目前,它己被广泛使用于几乎所有的光谱测量,分析及研究工作中,特别适应于对微弱信号,瞬变信号的检测.编辑本段光谱仪色散组件的选择和光学参数的确定光谱分析仪色散组件的选择在成像光谱仪设计中,选择色散组件是关键问题,应全面的权衡棱镜和光棚色散组件的优缺点[140-al)直读光谱分析仪是“汉化”了的光谱分析仪,操作更加简便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