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36.83 KB
- 文档页数:4
德国盛产哲学家的原因一、思维方式及民族特点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一丝不苟的民族。
并且德国人具有“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开讲词中说过,德意志民族重视理性的思辨,而且不止关心那些对生活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而喜欢追求真理、灵魂的幸福,做形而上的思考,或许这就是德国成为“哲人的国度”的原因之一吧。
二、历史原因众所周知,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各国君主都希望有思想来帮助国家强大,鼓励思想家发展,所以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大哲学家。
正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样。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狄尔泰:精神科学的自主性和生命意义的诠释学第一节狄尔泰的问题意识和生平著作当我们疏理近一百五十年来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的时候,很难绕过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
他是一位从近代哲学转向当代哲学的承上启下的哲学家。
他充分揭示了十九世纪各种哲学倾向中的弊端,而他自己提出的克服这些弊端的新的哲学构想虽然还不成系统、不够完整,甚至还有自相矛盾之处,但他的这些创意构成了二十世纪新的哲学尝试的出发点。
狄尔泰看到了十九世纪欧洲三种主要哲学倾向中的弊端。
首先是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弊端。
这种思辨的体系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
它的弊端表现为用一种思辨的哲学方法取代了各个不同领域中特殊学科的特殊方法,把各具特色的特殊学科强行纳入到形而上学的体系中去,以一般性抹杀个体性,以哲学思辨替代科学研究。
以孔德、斯宾塞、穆勒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起来反对这种思辨的形而上学。
他们强调科学是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的,通过归纳建立普遍性的命题,找出现象间的规律,从而能对同类现象的再次出现作出预言,并对所建立的普遍命题是否有效进行证实。
他们主张这种在自然科学中取得成功的方法应推广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去,任何学科要想赢得科学的地位,必须应用这种实证的方法。
以兰克(L. V. Ranke)和德罗伊森(J. G. Droysen)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一方面反对思辨的形而上学,另一方面又反对实证主义。
他们主张人文现象在本质上不同于自然现象。
人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独特的个性。
自然现象是永远重复的,人的历史现象是不重复的。
自然现象有普遍的规律性可寻,而人文现象没有普遍的规律性可寻。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每一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思辨的形而上学把丰富多彩的人文现象抽象化为一般概念,扼杀了人文现象的个性,而实证主义则把活生生的人物化为自然之物。
我眼中的狄尔泰*********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哲学巨人,以至于在百度百科中对他的解释也是少之又少。
1833年,狄尔泰生于比布里希。
1866至1882年,他先后在巴塞尔、基尔、布雷斯劳和柏林大学任教,是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生命哲学的创始人,解释学哲学家,主要从社会历史或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待生命现象。
在哲学史上,他获得了多项桂冠。
例如伽达默尔认为他是开创诠释学的哲学时代的人。
而英国学者里克曼则从理解当代德国思想的角度阐发了狄尔泰的重要性,即当代德国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作品正在被译成英文,而追溯到狄尔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类作品。
狄尔泰是一般诠释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位至为关键的人物。
当代德国的哲学,特别是哲学诠释学,与狄尔泰有着密切的联系。
狄尔泰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勤于探索,著作等身。
正如里克曼指出的,无论就范围还是就数量而言,狄尔泰的学术知识和学术成果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
他的哲学著作囊括了哲学的本质、知识论(或认识论)、道德哲学、美学和人文科学的哲学等内容。
此外,他还有心理学和教育理论方面的著作,并写作了不少思想传记和大量有关文学的论文。
确实,狄尔泰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思想史等多门学科,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的思潮,形成了一种“创造性的综合”。
狄尔泰的思想,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
海德格尔在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中,谈到他1917年集中研究了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思想。
他认识到,施莱尔马赫影响了狄尔泰,而狄尔泰反过来也强化了施莱尔马赫的影响。
相对于施莱尔马赫来讲,狄尔泰对海德格尔的影响更大。
受狄尔泰的历史生活哲学(生命哲学)的积极影响,弗莱堡早期(1915—1923)的海德格尔,既关注现象学,也关注诠释学,并最终完成了现象学与诠释学的结合,也就是胡塞尔与狄尔泰的结合。
这种结合的理论结晶就是海德格尔的“实际性的诠释学”,它标志着现象学的解释学转向。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狄尔泰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狄尔泰”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狄尔泰【生卒】:1833—1911【介绍】:德国哲学家,生命哲学的奠基人,理解心理学的创立者。
生于德国莱茵兰的比布里赫。
1864年于柏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865-1866年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
1867年任教于巴塞尔大学。
1868-1870年任教于基尔大学。
1870-1882年任教于布累斯劳大学。
1882-1911年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
反对联想主义将意识分析为元素的主张,认为心理过程是统一的和结构完整的,心理学的任务是通过内省法描述人的心理现象,从而形成一种与解释(分析)心理学相对立的理解(描述)心理学学派。
对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作严格区分,认为过去的心理学按自然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性的实验,使完整的人类心灵统一体分裂成零碎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的堆积,或刺激-反应单位的联结,使心理学像自然科学那样成为解释性的科学,无法在具体活动中描述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外界现象,适用于客观分析的解释方法,心理学是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主观经验,只能采取人文科学的方法,通过内部的理解和体验来描述,由此明确提出心理学的人文科学研究取向。
坚决反对艾宾浩斯效仿自然科学因果解释的实验心理学。
其学说后演变成为人格主义,影响心理学的人文主义取向和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被《心理学百科全书》(1994)作者考西尼视为哲学心理学家,将心理学看作所有人文科学(精神科学)的基础以及社会学、法律、教育、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的主要工具。
他还提出审美体验论。
他认为,艺术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
对人生的体验不能诉诸理性,而只能是“体验”,即主体通过全部感官与对象相互交流,在物我两忘中体味生命的意义,感悟生活的本质,同时,在对象上凝聚主体客观化了的生活和精神。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狄尔泰(René Descartes)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我思故我在”而闻名于世,对于理性、存在与真实的探讨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不仅仅局限在他的著作中,而是贯穿于他的思想、行为和追求之中。
本文将探讨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并解读他的看法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和启示。
狄尔泰是一位坚定的理性主义者,他相信通过思考和剖析可以获得真知。
他认为理性是人类最高的能力,通过理性我们可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观点,即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思考的事实就证明了我们的存在。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它打破了世界上的一些传统观念,如上帝的存在和主体与客体的分离。
狄尔泰通过质疑一切,并坚持理性思考的必要性,进一步推动了科学与思维的发展。
他认为真理不应该基于传统、宗教或者权威,而应该依靠我们的自身的思考和理解。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自主性”。
他认为自主性是一个人最根本的特质,也是人们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
他坚信人类的自主性是绝对的,通过思考、分析和推理,我们可以最终找到真实而可靠的知识。
他对于自主性的强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他在实践中也充分展现了他对自主性的追求。
狄尔泰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中的青云直上,成为国王的数学教师和顾问。
然而,在国家权力面前,狄尔泰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他不为权贵所动,不受他人的影响和摆布。
他仍然坚持他自己的信念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来批判并改进社会和制度。
他的理性和自主性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是非常罕见的,他成为了一种道德的典范。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承认了感性的存在。
他认为人类的理性和感性在认识世界和决策行动中是不可或缺的。
理性给予人们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感性使人们能够通过感觉、情感和直觉来感受世界和自己。
第31卷第3期Vol.31,No.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3年9月Sep.2013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及其历史效应*王申连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97)摘要:狄尔泰是科学心理学开创时期一位举足轻重却长期被埋没的心理学家。
他首次提出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描述心理学”概念,并创建了浪漫主义传统的描述心理学思想体系。
他主张在心理学人文科学观指导下,通过基于体验的内部知觉、对体验表达的解释以及对客观精神的理解的方法,描述整个心理生命结构系统、心理生命的发展和心理生命的差异。
他的描述心理学为后来的描述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第三势力”心理学以及当代质性心理学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狄尔泰;描述心理学;体验;理解;描述*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2012BS0007)。
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是德国“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科学家,广泛涉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以及文学等多个人文科学领域,被誉为“人文科学领域的牛顿”(引自Rickman ,1979,p.1)。
在科学心理学创立时期,狄尔泰与其同时代的冯特和布伦塔诺一样也是心理科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但他却长期被埋没于心理学的历史长河中。
他在批判地吸纳康德哲学、经验哲学、浪漫主义、历史哲学以及现象学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反对以自然科学为模板而迷恋因果假设和元素分析的说明心理学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描述心理学”概念,从生命本身出发创建了以体验、理解和描述为核心的描述心理学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其在心理学史尤其是人文科学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阿勒斯赞誉说,在19世纪最后10年,狄尔泰、弗洛伊德和胡塞尔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使之由心理物理学转向了一个更加宽泛的科学领域(Allers ,1933,pp.xx -81)。
世界公认十大哲学家排名世界公认的十大哲学家排名如下:1、柏拉图(Plato)——他是希腊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西方哲学的整个发展历程,他的著作和思想一直受到全球哲学家以及文化圈的尊重。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是一位出色的希腊学者,他的学说极其重要,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与他的思想有关,他的著作也深刻影响了西方哲学,使它改变了哲学发展的方向。
3、伽利略(Galileo)——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对物理学具有重要贡献。
伽利略坚持自然哲学的原则,认为理性分析就能够推动科学进步。
4、狄德罗(Descartes)——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发表的《梦中探求真理》影响深远,他的“我思故我在”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想。
5、笛卡尔(Descartes)——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是对研究世界本质的先驱,他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影响,尤其在世界观和逻辑思维上。
6、康德(Kant)——他是德国18世纪哲学家,他的著作,尤其是《自由之哲学》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这本书的思想是今天的理性哲学基础。
7、黑格尔(Hegel)——他是德国19世纪哲学家,他的《宇宙观》和《实践哲学》等著作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他的哲学思想确立了主观唯心论的地位。
8、马克思(Marx)——他是德国19世纪哲学家,他主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政治国际气氛。
9、尼采(Nietzsche)——他是德国19世纪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超人论》提出了唯心论的思想,并在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世界观。
10、霍尔(Holl)——他是美国20世纪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解构主义”,它反对有效的理性主义,这种思想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文化。
狄尔泰的史学理论一、狄尔泰立足于“生命哲学”,明确提出历史学和精神学科是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有所不同的学科,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不能解决历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他把康德的批判方法引入精神科学领域,致力于历史理性批判,从而维护了历史学和精神学科的独立性。
他的生命概念不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而是专指人类的精神生命,它不是孤单的个体生命,而是处于相互联系中的、构成社会历史文化的个体生命。
这样的生命与人类历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历史学的对象就是人类的精神生命。
二、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理性批判就是要把历史探讨与对意识事实的分析联系起来,为历史哲学寻找一个认识论基础。
历史包括在描述心理学这样的人文科学内,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和研究意识事实或精神事实,必须在意识事实指称对象或自我之前揭开意识事。
以描述心理学为基础,批判的历史哲学的理论基点正在于在意识事实与历史实在之间发现了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狄尔泰既批判德国历史主义缺乏认识论基础,又反对法国和英国实证社会学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认识社会历史实在从而歪曲历史的做法。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枇判旨在为历史哲学奠定认识论基础,把历史定义为记忆.探寻历史知识的可能性,追问历史的意义。
三、在《精神科学导论》中提出“精神科学”这一概念。
在狄尔泰看来,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要对客观精神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类精神的历史。
认为历史学是精神学科中最重要、典型的学科,历史学以人的精神生命为研究对象,而作为历史学研究对象的生命是处于一种有机的联系的整体之中的个体。
四、狄尔泰认为研究历史学的最重要方法是“体验”和“理解”。
(一)体验:狄尔泰认为对生命的认识开始于体验,体验是历史认识论中的首要概念。
生命是极其复杂的,学者只有体验到人生的激情、痛苦和命运,才得以理解人生以及人性的奥秘,最终达到理解历史。
(二)理解:狄尔泰所说的理解是指由精神生命的表现而获得关于精神生命的认识过程,他认为理解是精神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将理解作为精神科学的根本方法,认为它对历史认识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狄尔泰施莱尔马赫一般诠释学哲学诠释学《狄尔泰施莱尔马赫:一般诠释学与哲学诠释学》1. 引言狄尔泰施莱尔马赫,这个名字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理论备受推崇。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狄尔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并对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进行全面评估。
2. 了解狄尔泰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施莱尔马赫是德国哲学家,他对诠释学和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学说融合了文学、语言学和哲学的理论,形成了独特的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体系。
他提出的诠释学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哲学研究。
3. 一般诠释学的概念在狄尔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中,一般诠释学是指对文本或符号的解释和理解。
他认为,诠释学应该是全面的、深度的、广度兼具的。
一般诠释学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解释,更是对文化、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通过一般诠释学,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和价值。
4. 哲学诠释学的内涵哲学诠释学是狄尔泰施莱尔马赫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涉及到对哲学思想和理论的解释和分析。
狄尔泰施莱尔马赫深信,哲学诠释学应该是全面的、深度的、广度兼具的。
在哲学诠释学中,我们需要对哲学思想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批判性分析,以求得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5. 一般诠释学与哲学诠释学的联系在狄尔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中,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般诠释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哲学诠释学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而哲学诠释学的深刻思考和批判性分析则可以丰富一般诠释学的内涵和理论。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狄尔泰施莱尔马赫的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理论,我个人认为其理论深刻、严谨、富有启发性。
通过对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
7. 总结与回顾狄尔泰施莱尔马赫的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文本和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的全面评估,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狄尔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同时也能够全面、深刻、灵活地应用其理论。
从体验到理解之路——狄尔泰的体验美学思想(可编辑)从体验到理解之路——狄尔泰的体验美学思想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狄尔泰的体验论美学思想。
狄尔泰的美学思想有一一个从前到后的转变过程,从前期的体验转向后期的理解,但是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狄尔泰思想的来源,狄尔泰从经验主义中汲取了经验的土壤,从浪漫主义那里得到了情感的力量,从康德那里接受了想象力的阐发,受到了非理性主义的影响,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理论。
第二部分介绍了狄尔泰的“体验”美学思想,狄尔泰的体验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之上的,这个生命刁‘仅仅指的是我们的个体生命,而且也指历史共同生命。
艺术品的创作需要艺术家们的内心体验,诗人的灵感来自于生活本身。
第三部分介绍了狄尔泰后期的“理解”理论,首先,狄尔泰从体验转向理解是有原因的,他发现体验的描述心理学基础并不能够解决普遍生命的问题,而理解正是使个体生命走向历史生命的动力。
理解不仅仅是再体验,同时也是对体验的一种提升和超越。
体验和理解,二者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狄尔泰生命体验论美学的全部内容。
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狄尔泰美学思想的局限和贡献。
虽然狄尔泰对个体生命与历史生命的论述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他却陷入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矛盾之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狄尔泰对美学理论乃至对个体生命价值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促成了哲学史上解释学的第一个转向,给艺术家的创作指明了出路,也为我们经营自己的人生提供了建议,创造一个有意味的世界,这才是体验的最终目的。
关键字:狄尔泰体验理解生命历史,最篝搿磐。
警雾洲舢舢舢四《洲洲删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巧 . 砷’仃’?, . 邱., 锄..洫, . 、, ,, , .甜仃.’ 【咄.,巧.翔:. ,?一‘目录目录中文摘要?..绪论第一章狄尔泰体验思想来源?第一节对经验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继承与批判?. 一、对经验主义的重新认识?二、对浪漫主义的继承第二节西方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与非理性主义的产生. 第三节对康德哲学的追问.一、对康德的批判与反思二、对康德“想象力”的接受与勃发??.本章小结.第二章永远不息的生命之流??体验的发生??.. 第一节体验概念的提出背景: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之不同? 第二节体验概念的形成?一、内在体验与外在体验?.二、体验的含义??.第三节体验的特征一、直接性?.二、自觉性?.三、超越性?.四、连续性?.本章小结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从体验到理解的转变一第一节体验的心理学困境??为何从体验转向理解?第二节理解的内涵一、理解何以可能?.二、理解是对生命的透视?.三、理解的四重含义.四、体验、表达与理解??.第三节体验与理解的关系一、理解是一种再体验??.?、理解是对体验的提升?.本章小结第四章狄尔泰体验美学的局限与启示??一第一节狄尔泰思想的局限一、先见与偏见的误解??.二、个体与历史的循环??.第二节狄尔泰的贡献一、解释学的转向??哲学意义?.二、艺术感染力的诉求??审美意义??. 三、创造一个有意味的世界??生命意义. 本章小结结语?参考文献??.致谢?独创性声明绪论绪论一、生命哲学的代表??狄尔泰生命哲学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方的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派别。
作为人文科学的代表人物,狄尔泰指出,教育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形式,是以人的生命为基点,从人自身的体验表达来达到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过程,探讨狄尔泰理解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理解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一、理解的概念
早在18世纪初,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就首次提出用理解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他在《新科学》一书中谈到,社会科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理念的认识”,它只能从人类的“题材开始那里开始”①。
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留给创造自然的上帝,但是对于由人创造的历史世界,就必须从我们心灵各种变化找到其内在原理。
所以维科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必须用理解的方法来认识它。
在维科的启发下,西方许多思想家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例如施莱马赫、狄尔泰、李凯尔特等,而狄尔泰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理解方法的人。
(一)独特的理解对象
施莱尔马赫曾从解释学的角度提出:理解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通过对作者作品的深入了解与重构,从而达到比原作者更好地理解作者,这里的理解主要是指对作者作品的深度移情。
而狄尔泰的理解不局限于对作品的理解,他认为理解是指解释者透过生命的各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