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内容多为离愁别绪、男情女爱,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kuí)、吴文英等。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 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 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 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知人论世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 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才气纵横, 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 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 “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 木等。
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写了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 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和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
知识拓展
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相对于婉约派的另一大流派,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词风豪迈、旷达、雄健、奔放。其代
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此外还有晁补之、陈亮、张孝祥、刘过、刘克庄等。
苏轼开豪放派之先河,他把北宋诗文改革的成果引入词坛,“以诗为词”,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