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噪声除草利用噪声发电利用噪声来制冷利用噪声除尘利用噪声克
- 格式:ppt
- 大小:824.00 KB
- 文档页数:9
噪声可以消除与利用酒泉第五中学八(10 )班杨雪指导教师周振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总会蜂拥而来,比如说地正在施工电锯尖利的声音使人紧张,工程车轰鸣的声音令人心烦意乱。
通常,我们把这些听起来杂乱刺耳的声音称之为噪声。
仔细想一想,大家身边处处都有噪声。
但似乎大家对噪声这个概念还不太了解,那么我就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有关噪声的知识。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发声物体的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及其来源)声音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我们把人们刚刚听到的声音定位0分贝。
1s15dbs~40db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70分贝人们就会心烦意乱,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在150分贝的环境下,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听了这些,大家可能会担心,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噪声,并且噪声对我们的危害又这么大,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大家不必担心。
虽然噪声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噪声也可以进行防治和利用。
有的人可能会产生疑问。
怎样才能防治和利用噪声呢?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对此采取了相关的措施。
为了更有效的控制噪声,我国在1996年10月29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并制定了此项法律,这是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这样噪声就会减少吗?当然,为了减少噪声,人们在汽车·摩托车等一些交通工具上安装了消声器,在公路和住宅区设置噪声隔离墙和植树。
一些现代化大城市一般在主要街道上设置了噪声显示牌,以监控噪声情况。
这样一来,噪声就减少了许多。
噪声可以利用吗? 谈到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认为噪声是不可能被利用的,但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
噪声有害亦有益众所周知,噪声不仅对周围环境有影响,而且还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伤害。
噪声污染同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被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
环境噪音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
在城市里,交通噪音对居民影响最大。
噪音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一是影响听力,听力的损伤程度与在噪音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有关,在85dB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可达5%。
二是影响学习工作,干扰睡眠。
在噪音环境下,医生为病人听诊时正确率仅为8%。
如噪音达到100到200dB时几乎每个人都会从睡梦中醒过来。
三是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
这主要表现在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过高。
四是危害中枢神经系统。
在强噪声环境中,会出现头痛,耳鸣多梦,记忆力减退,全身无力等症状。
五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有人做过调查,在噪音环境下的儿童的智力比在安静环境下的儿童低20%。
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1dB,该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在法国每四个神经病患者中有3人是噪音引起的。
在巴黎和东京的自杀事件中有35%是由噪音引起的。
这样说来,噪声似乎“一无是处”。
其实不然,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的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已经找出几种方法,逐步让噪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利用噪声可以催眠:在我们看来,利用噪声催眠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英国伦敦皇家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当置身于吸尘器和吹风机发出的噪声环境时,80%以上的婴儿能在两分钟内迅速进入到甜美的梦乡。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定范围内的均衡固定的音频噪声不仅能覆盖外界不均匀的“杂音”,而且还有安神催眠的作用。
这种由吸尘器和吹风机发出的低频噪声能激发人体内的“睡眠因子”。
利用噪声促进生物生长:噪声的出现能强化刺激信号,促进海洋生物的迅速生长,使海底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可以说没有噪声就没有海底的繁荣,也不可能有随之而来的循环往复的季节周期。
基于单片机的噪音检测与报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噪声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减少噪声危害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环境噪声监测,是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次设计以单片机AT89C52为数据和控制处理器。
首先,用传声器采集环境中的噪声,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接着,由集成运放LM358把采集到的电信号放大,利用ADC0808模数转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利用单片机本身的计数器、计时器和中断实现对信号的处理;最后,由LM016L液晶显示屏显示噪音分贝值。
当超过限定分贝值时报警器自动报警,回到正常分贝值时自动解除报警。
本设计的优点是电路简单、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
第1章绪论1.1 噪声的概念物理学定义: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理学定义:一切妨碍我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我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称之为噪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噪声的来源很多。
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声。
总而言之,噪声和声音一样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2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杀手”。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干扰休息和睡眠:使我们工作效率降低。
②损伤听觉、视觉器官:高强度的噪声对我们的耳部是极大的危害,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噪声对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③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损害心血管;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
总之,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个是多方面的,当人在100分贝左右噪声环境中工作时会感到刺耳、难受,甚至引起暂时性耳聋。
噪音污染的防治与利用第三骑手作品摘要: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从声学的观点来说,噪音是由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所组成的。
而从生理学观点来说引起人类生理的不良反应和心理的不良反应的都属于噪声。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商业活动噪声。
噪音污染指的是违反国家规定,制造出噪声从而影响他人学习,休息,生活的行为。
根据发生噪声的性质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等。
其中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较大,也是我们首要防治的重点和目标。
关键词:噪音污染噪音发电生活噪声一噪声对健康的危害据有关检测表明,噪声损伤人类听觉,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噪声对语言交流也产生干扰,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
除了影响人类的听力之外,噪声还会引起睡眠质量的下降,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较强的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方面,老人和病人会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
当睡眠不足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身处噪音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和不安。
长期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人会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影响人的情绪,严重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噪声污染正在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之一。
同其它污染一样不但影响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产生各种相关疾病,噪声的存在还会影响一个城市地方的对外形象,会对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二噪音污染的防治方法在现代化日益增进,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当下,我们应该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城市噪音进行检测与监控:各工程项目要按规定到市环保部门办理噪音审批手续,并按审批的噪音指标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噪音较大的机械安排在非休息时间,从而减轻噪音扰民。
一、设计主体:二、噪声的来源1.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们举例生四、控制噪声1.回顾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的相关知识。
(写板书:声源振动→介质传二、类比分析三、个人反思四、参考文献[1] 陈文宏.杠杆教学设计方案[OL]./product/newproduct090422/content/3_2_4/video/wuli/ 02jxzy/1/jxsj1.doc[2] 3eud教育网.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OL]./wl2/Jiaoan_104194.html[3] 第一范文网.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OL]./jiaoan/banianjiwulijiaoan/235910076223591019114 139.htm[4] 新课标第一网.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堂实录[OL]./wuli/chusanwulijiaoan/20100603/jiunianjirenjiaobansi _gongganjiaoan_64374.html[5] 加涅(美).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6] 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7] 王后雄.教材完全解读(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5月[8] 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9] 邓艳红.课程与教学论[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10] 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第二版)[M] .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11] 陈刚.物理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12] 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 .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13] 余文森,洪明.课程与教学论[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14] 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15] 罗斯维尔(美).掌握教学设计流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16] 斯考隆(美).教师备课指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17] 姜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18] 廖博琴.初中物理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19] 严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20] 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21] 王力邦.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M] .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五、附录对比教案1来源: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陈文宏/jiaoan/banianjiwulijiaoan/235910076223591019114139.htm《噪声的产生和控制》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1)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噪声的产生与控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噪声除草原理范文噪声除草器通常由震荡器、放大器和扬声器组成。
震荡器是负责产生高频声波的装置,它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放大器则是将震荡器产生的微弱震荡信号放大到足够强度的装置。
而扬声器则是将放大后的信号转化为声音的装置,将其传播到草坪上。
在使用过程中,噪声除草器会将高频声波传播到草坪表面,然后通过声波的传播和震荡效应来对草坪上的杂草进行除草。
当高频声波传播到草坪上时,它们会引起草坪内部的杂草细胞发生震荡。
这种震荡效应会对杂草细胞的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
除此之外,高频声波还会对杂草的叶片和茎部产生共振效应。
当高频声波的频率和杂草的固有频率相近时,就会出现共振现象。
这种共振效应能够加剧震荡效应,使得杂草更容易受到破坏。
此外,噪声除草器还可以通过改变声波的频率和强度来进一步增强除草效果。
根据不同的杂草种类和生长状态,可以调整噪声除草器的频率和强度,以达到最好的除草效果。
然而,噪声除草器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噪声除草器的除草效果会受到草坪上的杂草密度和生长状态的影响。
如果草坪上的杂草过于繁茂,或者杂草的根系比较强大,噪声除草器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杂草。
此外,噪声除草器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以确保除草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噪声除草原理是利用高频声波的震荡效应来破坏草坪上的杂草的细胞结构,从而达到除草的目的。
它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除草方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除草器的频率和强度的调整,以及草坪上的杂草密度和生长状态的影响。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噪音的危害防治及利用(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噪音的危害防治及利用(最新版)摘要: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噪音是世界公害之一,但它还是有用处。
关键字:噪音危害防治利用噪音来源: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
物理上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环保的角度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
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
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
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
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 10km 13= m 10dm 11-= m 10cm 12-= m 10mm 13-= m 10m 16-=μm 10nm 19-=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70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3)换算关系:minmin1=h1=s6060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 S =ν 公式变形:⎪⎩⎪⎨⎧==⇒=νννS t tS t S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6.3s /m 1= s /m 6.31h /km 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 ,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 ;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 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 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 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 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 /m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ν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40~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一、温度(用T表示)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4、常见的温度值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常用温度计分类(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C1.0o35o C42~寒暑表CC1o30o~50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量程是C4235o,分度值是C1.0o,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设计(如上图)(2)实验现象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4)实验结论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3)实验结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3、晶体凝固(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四、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五、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电视、电脑等)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特点: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是等大的)(3)像的形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快的.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m/s=⨯c8103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3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42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知识点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一点、二角、三线”(如图所示)即(1)入射点O(2)入射光线AO(3)反射光线OB(4)法线ON(5)入射角i(6)反射角r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1)平而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射出(如上图所示)2、漫反射(1)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如上图所示)3、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现象(如下中图所示)(1)在玻璃板另一侧成蜡烛的像(2)蜡烛所成的像都能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重合(3)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5)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实验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像(3)玻璃板竖直放置是为了使所成的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4)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左图所示):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显示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上右图所示)2、利用平面镜成像。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仍能继续存在并传播。
(固液气均可因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声,但人不一定能听见,我们能听见与声音响度和不同的频率有关。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前翅的翅膜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H Z~20000 H Z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的声带、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在桌面上撒上碎纸屑(小米粒)然后用手拍打桌子,发现碎纸屑在跳动证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声≠声音)固、液、气既可以作为声源发声也可以充当介质传声。
练习: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可听到清晰的响铃声;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越来越小,到最后就听不到响铃声;停止抽气,并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我们将又能听到响铃声.根据这一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让空气再进入玻璃罩内,罩里又存在了传声的介质,又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声速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合1224 km/h,真空中声速为0 m/s.2、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介质种类、介质的状态(冰与水)总之声速只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源无关。